层流洁净手术室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流洁净手术室管理
手术室吴丹
层流洁净手术室是现代化医院医疗安全的根本保障、现代化医院高端技术的重要标志。

层流净化系统是目前保证手术室洁净环境的最先进的设备,而层流手术室环境管理更是保证洁净环境的重要环节,因此层流手术室环境管理至关重要。

层流手术室是采用空气净化技术对微生物污染采取程度不同的控制,达到控制空间环境中空气洁净度适于各类手术之要求;并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创造一个洁净舒适的手术空间环境。

一、空气净化技术
是通过初效、中效、高效3级过滤以控制室内尘埃含量。

空气过滤是最有效、安全、经济、方便的除菌手段。

由空气处理器、过滤器(初、中、高)、加压风机、空气加温器、加湿器,回风口及送风口组成。

初效过滤器为第一级过滤,设在新风口,对空气中≥5um微粒滤除率在50%以上;
中效过滤器为第二级过滤,设在回风口,对手术间回流空气中≥1um微粒滤除率在50%以上;
高效过滤器为第三级过滤,设在送风口,对新风、回风中≥0.5um 微粒滤除率在95%以上。

二、手术室空气净化分型
1、按气流分型:
乱流型:送风气流形成流线不平行、方向不单一,时有交叉回旋的气流流过房间工作截面。

除尘率较低.使用于污染手术间和急诊手术间。

层流型:分水平层流和垂直层流(手术室现用)
2、按净化空间分型:
全室净化:采用天花板或单面墙全部送风,整个手术间达到所要求的洁净度。

局部净化:仅对手术区采用局部顶部送风,只使手术区达到所要求的洁净度。

一般认为,以手术床为中心的2.4m×1.2m的范围是手术无菌要求最严格的部位,因此,局部净化在我国手术室空气净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洁净手术室的空气净化级别及用途
空气的洁净程度是以含尘的浓度来衡量的,含尘浓度越高,洁净度越低;含尘浓度越低,洁净度越高。

特别洁净手术室(百级):关节置换手术、颅脑外科手术、器官移植手术、心脏外科手术及眼科等无菌手术。

标准洁净手术室(千级):胸外科、整形外科、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骨外科和普通外科中的一类切口无菌手术。

一般洁净手术室(万级):普通外科(除去一类切口手术)和妇产科等手术。

准洁净手术室(30万级):肛肠外科及感染类手术。

目前我院手术室主要房间配置:百级1间(1术间),千级2间(2、
3术间),万级2间(4、5术间),负压1间(6术间),走廊和辅助用房为十万级,全部是垂直层流、局部净化。

四、层流洁净手术室建筑装饰要求:
1、手术室地面及墙面光滑、无缝隙、易擦洗、不易受化学消毒剂
侵蚀,墙壁没有不必要的凹凸,墙面下部的踢脚应与地面成一整体,不应有开放地漏。

2、洁净手术室采用人工照明,不应设外窗。

3、插座、开关、药品柜、观片灯等应嵌入墙内。

4、洁净手术室净高易为2.8—3.0m
五、层流洁净手术室的功能特点:
1、手术室低细菌数及低麻醉气体浓度
2、可供舒适的气流(室内温度可在20-25℃,湿度可在40-60%之
间调节),手术室内空气清新、爽洁,工作环境舒适。

3、手术室正压气流(+23-25Pa)防止外来污染进入
4、层流手术室,一般情况下无需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
既节省劳动,又免除了不良气影响
5、院内感染率(尤其是手术和烧伤感染率)大大降低
6、层流系统并无消毒灭菌之功效,层流洁净手术室其“无菌”环
境主要是通过空气的“过滤”、“层流”以及室内维持“正压”
状态来维持。

因此,针对其特点,要建立人、物流程及严格分区管理。

7、必须进行严格管理、科学使用,才能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切实保障手术室的环境要求。

六、影响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因素
卫生清洁
人员流动
进入人员的着装
手术间门的开放
进行污染手术
不能达到足够自净时间
净化系统的保养
七、层流洁净手术室的布局
分手术部和非手术部
手术部包括手术间和辅助间(无菌间、器械间、消毒间、麻醉复苏室、麻醉准备室等)
非手术部包括(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区、等候区、手术患者接收区等)
设立三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和污物通道
手术人员、患者和洁净物品作为洁净流线,手术后器械敷料作为污物流线,做到洁污分区,布局合理。

每个手术间前门与内走廊(洁净走廊)相通,供工作人员进出也是供应手术间无菌物品及清洁物品的通道。

后门与外走廊(清洁走廊)相通,手术结束后污染的器械、敷料及其它污染物品进出的通道。

八、层流洁净手术室的管理
一)、环境管理
1、洁净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为40%—60%,保持手术间正压,才能起到层流的效果,手术期间保证电动门处于关闭状态,禁止在开门状态中进行手术,保持前后门的关闭,减少开门次数(一次开门可使空气含菌量达52cfu/㎡),手术结束前不可打开后门。

2、手术结束后及时清理污物和垃圾,减少在手术间的停留时间,及时清洁地面。

严禁在手术间折叠敷料、整理布包。

3、清洁工作必须采用湿式打扫,在净化设备系统运行时进行。

1)设备、物品进入洁净手术室前,应去除外包装,安装完毕,擦拭干净。

2)清洁工具不宜使用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制作,拖把使用完毕清洗晾干,污染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拖拭。

3)不同区域的清洁工具不可混用,严格区分
4)手术间无影灯、手术床、器械台等设备的表面及地面的清洁,应在每天手术开始前用清水和消毒液各擦拭1遍,每周彻底清扫1次。

4、物品摆放和医务人员站立位置避开回风口,减少障碍物对气流的干扰。

手术床放置于手术室净化区域的中心位置,头和面部进行手术时,将手术床适当向患者脚部靠近;下肢手术时,再将手术床向头部移动,以保证整个手术区域和器械台完全处于净化区域以内。

二)、人员管理
1、严格控制参观人员人数
一般情况下一台手术参观人次控制在3人以下。

参观人员进入手术间后应限制在指定的区域内,与手术野至少保持30cm的距离。

不得随意走动互窜手术间。

据研究监测记录,手术室浮游菌降落数量在手术过程中有明显化:手术开始时细菌降落量最大,结束时又出现一个峰值。

2、严格着装要求,进入手术部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衣、裤、鞋、帽、口罩。

女士不可用粉、头发喷雾剂和指甲油之类的化妆品,以减少污染来源。

3、手术患者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更换病员服、肠道准备等,经交换车换车后进入手术室。

三)、物品管理
1、手术间器材、物品相对固定,专人保管。

2、手术间的手术床、输液架、器械台、脚踏、电刀、吸引器、麻醉机等常规物品放于手术间固定位置,洗手护士负责术后清洁,巡回护士负责术后整理工作。

3、各类物品分类、分规格摆放,定数定位。

4、层流手术室无菌间物品摆放应在层流板下,左右通透性好,货架为镂空式,货架上端距屋顶50cm以上,距墙5cm以上,离地面20-25cm以上,柜面清洁干燥。

四)、预防感染管理
1、严格按照手术分级及手术间层流级别安排手术。

2、感染和非感染手术,有菌和无菌手术分室进行,如不能分室
原则上先阴性后阳性,先无菌后有菌。

接台手术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

3、每周清洗回风口、过滤网,若有污染应随时清洁,若有损失及时更换。

五)、监测管理
手术室感染控制小组每月对空气、手、物表、消毒剂等进行采样做细菌培养,每天对温湿度进行监测,并记录。

空气洁净度监测采用“多点布控采样”监测法。

静态法为主,动态法为辅。

六)、运行管理
1、每日第一台手术前1小时开启层流系统,调整适宜温度,术中禁止关闭,长时间没有使用的手术间提前3小时开启。

2、连台手术应在前一台手术结束后,立即清洁,达到自净时间后,再进行下一台。

自净时间要求:百级15分钟,千级25分钟,万级30分钟。

3、净化空调系统装置设备科专人检查维护:
初效、中效过滤器半年更换1次;
高效过滤器半年检修1次,1—2年更换1次;
定期检查回风口过滤网,没年更换1次;
九、我院手术室目前存在的问题
1、设计布局和工程装修时存在一定缺陷:
1)工作人员入口大门未安装密码锁或IC卡,手术室无专职门卫,无法进行门户管理。

2)各区之间隔断门未采用感应电动门或双开弹簧门,进出各区或平车接送病人无法自动关闭,需人工关闭,既不利工作方便性,也对保持各区洁净度带来影响。

3)污物通道未设置净化系统,未设计清洗间,清洁工具只能放在手术间,改造后清洗间不能与污物通道相连,给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4)空调机组质量和技术上存在一定缺陷,运行不稳定,手术中时有故障发生,手术间温度和湿度不易调控,影响手术室洁净度。

2、术后手术间擦拭及每周大扫除存在死角。

3、因清洗间改造在刷手池清洗洁具、器械。

(违反原则,吸引器桶坚决杜绝)
4、无菌通道门未随时关闭。

5、术中净化系统关闭,前门敞开。

(增强消毒意识)
6、术中不必要的频繁出入、乱窜术间。

(加强人员管理)
7、手术参观学习人员不规范行为。

(做好监督)
作为手术室护士,除了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及工作态度以外,也有监督的权利和义务,无菌原则是贯穿医务工作始终的重要环节,管理好层流手术室的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手术治疗环境,预防手术感染,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职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