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年级综合练习(二)语文试卷(初中 九年级 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年级综合练习(二)语文试卷
第I卷(机读卷,共16分)
一.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共16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A. 挟.持(xié)机械.(jiè)字帖.(tiè)和谐.社会(xié)
B. 酝酿.(niàng)呆滞.(zhì)推崇.(chóng)拈.轻怕重(niān)
C. 计较.(jiào)解剖.(pāo)朝.拜(cháo)惟妙惟肖.(xiāo)
D. 不朽.(xiǔ)膝.盖(qī)脑髓.(suǐ)赫.赫有名(hè)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是
A. 视查人迹罕至鼓励别出心裁
B. 拮据潜滋暗长收敛众志诚成
C. 畸形执迷不悟书籍迟疑不绝
D. 辩论不偏不倚赔偿就地取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1)山西乔家大院里的砖雕,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
..功夫都堪称工艺美术的上品。
(2)雅虎、古狗、慧聪网络猪,现在又多了搜狗,搜索引擎市场俨然
..成了一个动物园。
A. 琢磨:雕刻和打磨。
俨然:形容齐整。
B. 琢磨:思索、考虑。
俨然:形容很像。
C. 琢磨:思索、考虑。
俨然:形容齐整。
D. 琢磨:雕刻和打磨。
俨然:形容很像。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是
A. 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
....,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B. “城市绿化”应该因地制宜
....,适可而止,不能过分地追求“绿化率”,更不能以牺牲土地为代价来换取“园林城市”的美名。
C. 品牌的建设与维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不堪设想
....,一个品牌能在一夜之间崛起,并毫不费力地保持着美誉和信誉。
D. 正在举行的两会上,代表、委员有一个切身感受,就是会上随声附和
....的少了,争论、交锋多了。
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5. 关联词语填写恰当的是
()树立了非最好的书不读的信念,()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自己的最好的书,()成为这些书的朋友。
A. 如果虽然但而且
B. 只要即使也并且
C. 因为即使也并且
D. 只要既然就而且
6. 下列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
...的是
A. 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
(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中国人有确信,不自欺。
)
B. 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排比,很有层次很有感情地写出了孩子对老师的喜爱和崇敬。
)
C. 宅院里缀满枝头的丁香花探出墙头,窥视着行人。
(拟人,“窥视”这个词语借写丁香花的活泼淘气写出了浓浓的春意和欢快的气氛。
)
D. 捧读朱自清的散文,就像品一杯清茶,每呷一口都那样清幽。
(比喻,把“朱自清散文”比作“清茶”,生动形象地写出朱自清散文耐人品味的特点。
)
7. “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是从下面文段中抽出来的一句话,它应位于文段的
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中,一只蝴蝶漫不经心地拍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场灾难性的风暴。
其原因在于:蝴蝶拍动翅膀,【甲】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乙】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丙】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丁】科学家把这种现象戏称作“蝴蝶效应”。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8. 下列作家、作品和作家的生活年代(国籍)对应有误..
的是 A. 陆游--《记承天寺夜游》--宋代
B. 契诃夫--《变色龙》--俄国
C. 韩愈--《马说》--唐代
D. 茅盾--《白杨礼赞》--现代
第II 卷(非机读卷,共44分)
二. 古诗文默写(共6分)
9. (6分,每句1分)
(1)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
(刘禹锡《陋室铭》)
(2)居庙堂之高则□□□;□□□□□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3)诚宜□□□□,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
三. 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8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0. 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有问而不告言和而色夷∙∙⎧⎨⎪⎩⎪
B.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C. 奔走之劳劳其筋骨∙∙⎧⎨⎪⎩⎪
D. 今诸生学于太学假诸人而后见也∙∙⎧⎨⎪⎩
⎪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4分)
(1)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作者为什么“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谈谈你的理解。
(2分)
四. 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11分)
最好的老师
当汤普生夫人站在五年级学生面前时,她撒了一个谎。
像绝大多数老师一样,在第一次面对学生时,总是告诉孩子们,将对他们一视同仁。
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汤普生夫人很不喜欢坐在第一排的小男孩特德。
她注意到个孩子很乖张,与其他孩子合不来;他总是穿一身脏兮兮的衣服,似乎从未洗过澡;他的学习也很不好……每当汤普生夫人的目光落到特德身上,她就会不由自主地皱眉头。
一天,校方要求汤普生夫人必须阅读班上每个孩子的档案。
她把特德的那份档案抽了出来,放在了最后。
然而,当她读到这个孩子的评语时,她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一年级的老师这样写道:“特德是个聪明的孩子,作业整洁而优美,很有礼貌……总是给大家带来欢乐。
”二年级的老师写道:“特德很优秀,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但这孩子很不幸,他妈妈的病已经到了晚期。
家庭生活对他将是一场考验。
”三年级的老师写道:“妈妈的死给了他很大的打击,虽然他试着尽最大的努力,但他的父亲对这些毫不在意。
如果不采取措施,那会毁了他的。
”四年级的老师写道:“特德对学习不感兴趣,他孤僻内向,没有朋友,有时还在课堂上睡大觉。
”
直到这时,汤普生夫人才意识到问题所在,她为自己感到羞愧。
圣诞节到了,孩子们都送来了漂亮的礼品。
特德也送来一份,是用一张旧包装纸包着的。
如果在从前,汤普生夫人会不由自主地皱一下眉,而现在她却感觉心中沉甸甸的。
当汤普生夫人把特德的礼品打开时,她感到一阵心痛。
里面是一只缺损了的人造水晶手镯和一只装着小半瓶香水的玻璃瓶。
在孩子们的嘲笑声中,(1)汤普生夫人当即把手镯戴上,惊叹道:“多美的手镯呀!”随后,她又把特德送的香水洒在手腕处--汤普生夫人的举动止住了孩子们的笑声,全场鸦雀无声。
那天放学后,特德一反常态待了很久,仅仅为了和汤普生夫人讲一句话。
他说:“老师,今天你的样子,和我妈妈一样,她常常像你那样,闻我送她的香水。
”
孩子走后,汤普生夫人哭了至少一个小时。
从这天开始,她的工作多了一项内容,用不同的方式鼓励、诱导孩子们。
汤普生夫人对特德给予特别的关注。
现在,只要和她在一起,他的思维好像一下活跃起来。
她越鼓励他,他的反应就越敏锐。
学年结束的时候,特德已经成为班上最聪明的孩子之一。
一年以后,汤普生夫人在自家的门缝里发现一封信,是特德写的。
在信中,特德告诉她,她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六年过去了,汤普生夫人收到了特德的第二封信。
他写道:“他已经高中毕业,在班上名列第三。
转眼又是四年,汤普生夫人再次收到特德的信。
特德说日子很艰难,但他顽强地抗争着,很快他就要以最优秀毕业生的身份离开大学。
又过了几年,一封信又不期而至。
这一次特德名字前面冠以医学博士的字样。
虽然特德每次来信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每次他在信中都会对汤普生夫人说同样的一句话:你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故事还没有结束,就在那年春天,汤普生夫人又接到一封信。
特德说他遇上了一位好姑娘,并且快要结婚了。
他想知道汤普生夫人愿不愿意在他结婚那天,坐在新郎母亲通常坐的那个位置上。
当然,汤普生夫人答应了。
就在那一天,(2)汤普生夫人特意戴上那只缺损的人造水晶手镯,喷上那只玻璃瓶里的香水。
他们拥抱在一起,特德在汤普生夫人耳边轻轻说:“谢谢你的信任,汤普生夫人。
是你让我意识到自己很重要,并明了自己的确可以非同一般。
”
汤普生夫人含着泪花,大声说:“你错了,特德。
你才是那个使我意识到自己很重要的人。
在遇到你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怎样教我的学生。
”
此刻,暖流淌过每个人的心田。
13. 这篇文章中哪个情节最能打动你?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把它写在下面,并简要说说这个情节打动你的理由。
(3分)
14. 第(5)段写道,“直到这时,汤普生夫人才意识到问题所在”,请用概括的语言写出“问题所在”。
(2分)
15. 填空(4分)
文中两次写到了汤普生夫人“戴手镯”、“喷香水”,汤普生夫人两次这样做的目的不同,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这篇文章的题目有深刻的内涵,作者为什么要以“最好的老师”为题呢?谈谈你的理解。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10分)
抗生素还能“抗”多久?
(1)从上世纪40年代起,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肺炎、伤寒、脑膜炎、白喉等已不再是致人死地的绝症,抗生素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引发这些疾病的细菌制服,70年代末,一些医学家豪迈地宣称:“人类消灭传染病已指日可待!”但正是从那时起,病原细菌开始了猛烈的反击。
以最常用的青霉素为例,上世纪70年代以前,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几乎为100%,而现在这个数字已降到20%以下;80年代初期,几乎所有的肺炎链球菌都能被青霉素杀死,而到了90年代后期,50%的菌株已经对青霉素毫无感觉,其他抗生素面临的情况也不乐观,大量耐药菌株滋生,一些已经被降服的病菌又开始夺人性命,这一切使医学家们深感头疼。
(2)细菌重新在这场战争中掌握主动是由于它们获得了抗药基因,这些基因指令细菌在生理功能上作出一系列的反应来对付抗生素,比如分泌一些让抗生素失去活性的酶,改变细菌膜的通透性以便将抗生素拒之体外,倘若抗生素进入细菌体内,某些细菌还能在自己的细胞膜上安装一个分子泵将抗生素排出体外,或者改变抗生素的作用点以使其找不到攻击的
目标。
在这些战术
....面前,许多抗生素已显得力不从心。
(3)细菌是如何获得这些抗药基因的呢?这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它们自身基因的突变,在一个细菌群落中,极个别细菌的基因可以发生自发的改变,从而使它们具有了抵御抗生素的能力,当这群细菌遭遇抗生素攻击时,这些具有突变基因的细菌就会逃过劫难存活
下来,当条件适宜时,它们再迅猛繁殖,并且可以将这些基因传给它们的子孙后代,新生代的细菌自然都是耐药菌株了,这就是所谓的抗生素筛选效应,即耐药菌株在接触抗生素以前就存在了,抗生素只是把它们“筛选”出来了,这实际上与人们的直觉相悖,人们的直觉以为细菌是在接触了抗生素后才发生了抗药性的变化。
细菌另外一个获得抗药基因的途径就是质粒的传递,质粒是细菌体内一个很小的环形DNA,它能携带包括抗药基因在内的一些基因,带有质粒的细菌可以将质粒复制传递给没有质粒的细菌,这样一个细菌群落很快就都能抵御抗生素了。
(4)耐药菌株的产生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却大大加速了耐药菌株的迅猛滋生。
自抗生素问世以来,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就普遍存在,到今天是越演越烈,抗生素药物在各种药物中的使用率是最高的,“滥用抗生素无异于玩火”,虽然医学家早就警告人们,但大众却置若罔闻,这才短短数十年人类便引火烧身。
(5)一些医学界人士忧心忡忡地指出,如果再让目前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人类将很快进入一个对付病原菌无药可用的时代,即所谓的“后抗生素时代”,这绝非危言耸听,现在,一种抗生素的作用周期越来越短,而要从自然界中分离到一种新的抗生素却越来越难,这也
许昭示着一场噩梦的来临,人类能否躲过这场噩梦,一切取决于今天人类的所思所为
.........!
17. 这篇文章从两个方面说明了抗生素治疗作用减弱的原因。
一个方面是细菌自然产生耐药菌株,另一个方面是______________。
(2分)
18. 阅读第(3)段,说说什么是“筛选效应”。
(2分)
筛选效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按要求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在这些战术
....面前,许多抗生素已显得力不从心。
“这些战术”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能否躲过这场噩梦,一切取决于今天人类的所思所为
.........!
为什么说取决于“今天人类的所思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 第(1)段,通过比较“杀菌率”,说明了病原菌反击抗生素的猛烈。
B. 细菌获得抗药基因主要途径是“基因突变”和“质粒传递”。
C. 病原菌是在接触抗生素以后才发生抗药性变化的。
D. 第(5)段,“后抗生素时代”人类将无法利用抗生素抵御病原菌。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9分)
为汉语忧心
(1)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2)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
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3)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4)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
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
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5)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
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的“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的高分可以一再被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下滑、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6)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
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它不仅造成了书面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7)我们的后辈可能不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
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8)发人深省的是,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多万人,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9)“词语破碎处,万物不复存”。
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10)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
..,在一代
..,但汉语却一直活着
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
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11)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21. 作者说,“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阅读第(6)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分)
(1)“忽视母语修养”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视母语修养”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第(8)段举了“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的例子,简要说说这个例子的表达效果。
(1分)
23. 说说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分)
(1)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
..。
________
(2)汉语却一直活着
..。
______________
24. “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
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危机?把你的感受写在下面(不超过50个字)。
(3分)
第III卷(共60分)
五. 作文(共60分)
25. (60分)
课堂上,老师说“请先坐下,再想想”。
你会感到融融暖意;老师说“坐下!”你会觉得凉
气袭人。
其实,生活中很多话语
..都是有“温度”的。
请以“有温度的话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文中不能出现所在学校和师生姓名;(3)全文不少于600个字。
有温度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