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心理学争议辨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化心理学争议辨析
朱睿达;贺修炎
【摘要】The past two decades has witnessed a rapid development of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been beset with critiques and remained controversial. This paper clarifies some common controversies such as genetic determinism, EEA, hyper-adaptation, psychological modularity and neurophysiologic basis. Beside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grea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address these controvers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volutionary psychology.%进化心理学在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取向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争议.文章对有关进化心理学的基因决定论、进化适应的环境、过度适应主义、心理模块、遗传神经生理基础方面的争议进行了澄清和分析,简要说明了应如何区别对待不同争议,促进学科发展.
【期刊名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11)003
【总页数】6页(P75-80)
【关键词】自然选择;适应;基因决定论;模块
【作者】朱睿达;贺修炎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0;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0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
进化心理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开始,20多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获得了学界的广泛认同,成为21世纪心理学的发展新方向.同时,也在心理学、哲学、社会科学、生物学等学科领域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这些争议中有一些是正常的科学争论,有一些是误解和误读,还有一些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对些争议,只有进行仔细的澄清和辨析,才能促进化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机制是在人类祖先进化过程中演化形成并通过基因遗传给每个个体的,每个现代人都继承了祖先演化形成的心理机制,每个机制在人脑中都有固定的环路.这一观点受到一些社会科学家的广泛批评,认为“进化原理隐
含着遗传的命运.它淡化了社会环境的影响”[1]、完全“不考虑”文化的、历史的和个体的变量,忽略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这些进化流派中,拥有一系列基因或一个有固定线路的脑构造,是通过进化机制形成的,用它能解释任何特定的社会现象”[2].卡莱米诺弗—史密斯(2000)也警告说,“行为不能简单地是由遗传决定的机制引起”[3],进化心理学家应该考虑大量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还有一些
学者把生物学与“不变性”等同起来,“固有的遗传程序通过自然选择……装有固定的线路到我们的头脑中”[4],影响到人类行为发展的灵活性.
那么,进化心理学家们是否真的是基因决定论者呢?回答是否定的.进化心理学家既不赞成基因决定论,也不赞成环境决定论,而是提倡基因——环境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型都是基因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可以从进化心理学的一些代表人物的论述中得出清楚的说明.托比和科斯米德斯(1992)认为,“每个表现型的每种特征完全和平等的是通过有机体的基因……和它的个体发展环境协同决定的”, “认为适应主义的观点否定或把环境在人的发展、心理学、行为
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最小化,完全是个误解”[5].史曼斯(1992)认为,“有机体的每个部分的出现只有通过基因、基因的产物和大量的环境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6].平克(1998)也明确指出,“人类智力的每个部分都包括文化和学
习”[7].可以说,基因与环境协同相互作用决定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观点从其产生
之日起就是进化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托比和科斯米德斯(1990)认为,心理发展的程序是受基因指导的,但是它们也
需要和依赖于环境中一些特征可靠地、稳定地出现,才能健康的发展.假如基因或者环境发生改变,结果也会发生改变.从相互作用的角度来说,外显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很难分清是基因决定的还是环境决定的.进化通过基因起作用,但它是通过基因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起作用.“环境”作为进化遗传过程一部分是基因的,也是“生理的”和演化的.没有一个机制能对环境的每个方面都做出反应.进化过程贮存了环境和基因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信息,形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都是个体发育必不可少的参与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养是性的产物”“性是养的产物”.
尽管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机制是通过基因遗传的,但是并不认为遗传起决定作用.托比和科斯米德斯认为,人和其它物种有存在巨大的遗传方面的差异性,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却并不大,因此由遗传差异而引起的人类表现型方面的差异性并不是质的差异,只是量的差异,完全在普遍人性的范围内.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与人之间一些可遗传的变异在人类适应的过程中并不具有重要意义,更不能说人的行为和心理表现是由遗传差异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所处的环境或背景反而显得更为重要,具有“核心性”,影响着不同心理机制的激活或心理机制激活的阈限,导致不同的行为和心理表现.从心理机制和环境在人的心理和行为中的作用来看,进化心理学既反对基因决定论,也反对环境决定论,而是提倡相互作用论,但个体心理机制的来源来看,确实带有基因决定论的成分.只不过基因决定的机制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一个“恒量”,而环境因素在激活认知模块方面反而成为重要的因
素.进化心理学清楚地拒绝人类心理的白板观,它也清楚地拒绝了基因决定论,而是提供了一个相互作用论的架构.
一些社会科学家对于进化心理学基因决定论的批评,除了对文本的误读和误解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人把进化心理学当作社会生物学的翻版,对基因决定论的一种天然的反感和恐惧.这方面的争论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的色彩.
进化适应的环境(the environment of evolutionary adaptedness,简称EEA)是进化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解释概念,是指在物种进化过程中与其组织和机制形成和发展有关的环境,包括有机体演化形成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及与其他物种相互作用的环境等.它是物种演化形成的环境,也是物种必须适应的环境.生活在不同环境的物种面临着不同的与繁衍有关的问题,会产生不同的适应装置.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EEA是一个物种的成员在进化时期面临的一系列繁衍问题.要理解
有机体的适应装置,就必须了解它演化形成的适应环境.对于进化心理学家来说,EEA是是了解心理适应机制产生的基础.也正是这个概念,引起了一些学者的争
论和质疑.
一些学者认为,在对人类祖先进化环境方面的信息了解不全面甚至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很难保证进化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生物学家古尔德,他指出,“我们如何可能获得表明有关 EEA的适应故事效度所需要的关
键信息呢?我们甚至不知道我们祖先的起源环境”,“进化心理学家提出的识别适应装置的关键策略是不可检验的,因此是不科学的”[9].按照古尔德的逻辑来看,只有弄清祖先进化适应环境方面的精确知识,才能确定人类心理进化适应的机制,否则就是不科学的.
对于古尔德等人的观点,进化心理学家显然不认同.他们认为,尽管目前还缺乏人类进化几百万年前所面临选择压力方面的详尽知识,但绝不是对人类祖先进化时期的环境知识一无所知.现代人本身就是一个“活化石”,是能行走的“档案”,提
供了丰富的有关人类祖先过去的知识.例如,人类的祖先有两个性别;选择配偶;有颜色视觉;与食肉动物生活在一个生物的环境;受伤会流血;易受寄生虫和病原体感染;对近亲性行为敏感等;授精出现在女性而不是男性体内;女性承受哺乳代谢的代价等.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进化心理学家来说,关键不是详尽弄清人类祖先的过去环境方面的信息,而是能否运用这些已经知道的祖先环境提出新的研究假设.进化心理学家认为,提出心理适应的证据并不需要人类选择史方面的精确知识,运用现存心理机制的任务分析可以提供了解过去的窗口.例如,从人类对蛇的普遍恐惧可揭示出蛇是人类祖先进化时自然界的敌意力量.哈根和史曼斯(2007)认为,进化心理学家应该做的是去说明特殊适应装置适应性起作用的哪种环境,通过特殊设计的功能假设的严格证明,表明在适应装置和环境之间有锁和钥匙一样的配合[10].
我们认为,假设和假定都是猜测性的,它是正常科学的一部分.许多科学的研究都开始于都没有观察到的过去事件的不完美理解.例如,在物理学中许多现象都是没有直接观察到的,猜想——检验——理论本身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进化心理学
的这种研究逻辑与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等科学的研究逻辑是完全一致的.绝对不能因为不能直接观察了解人类进化的过去就把进化心理学对人类适应环境的描述说成是“轶闻”“讲故事”,而不是科学.当然,EEA的概念也确实存在需要进
一步解释和说明的问题,例如,EEA的时间跨度到底有多长?只是在更新世时期吗?包括后更新世时期吗?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每个人真的都带有一个“石器时代的脑”吗?人类祖先只是适应EEA,还是创造了EEA?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化心理
学家加以回答.
进化心理学家们自称为适应主义者,认为人的心理机制是适应的结果,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对此,古尔德提出了强烈的批评,认为并不是有机体的所有特征都是适应装置,有些只是适应装置附带出现的副产品和附带的历史制造物,在远古是适
应装置,现在可能是不适应的.古尔德指出,这种适应主义内在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即使自然选择最严格操作建立的有机体都充满了非适应的部分和行为.罗斯(2000)也批评进化心理学“表现型的每个特征,从它的细胞的蛋白质结构到它对环境中意外事件的行为反应,必须被认为是一个适应装置”[111.这些学者们认为,进化心理学家是过度适应主义者,适应不是心理的唯一解释机制,而心理和行为应具有多元化的解释.
古尔德认为,生物的功能机制并非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而用自然选择来解释生物的所有功能机制是不合理的.把人的所有心理机制归结为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恰当的,犯了过度适应主义的错误.人和动物的许多有用的特性自身并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只是进化过程的副产品,就像威尼斯的圣马哥教堂穹顶的拱肩一样,是在设计和建造尖端拱门的过程中形成的副产品.另外,还有一些生理心理机制尽管对于生物体目前的生存和繁衍具有特定的功能作用,但这种功能作用自身却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只是一种联适应(exaptation).例如,鸟的羽毛最初是由于其保暖功能而在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而确定下来的,可后来这些羽毛却具有了帮助鸟飞行的功能.他认为,没有理由简单地认为人的思想、语言、推理等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达尔文的主要理论认为,自然选择促进了对区域性环境变迁的适应.因此,直接的自然选择过程所造成的特质,如猛犸象的皮毛变厚是为了适应,原因应该无可怀疑.可是,也有许多重要的特质,并不是明确的原因招致的(或只是间接的),有的只也只是意外的结果.例如,我们的读写能力、是当代文化的推动为,可是不能说自然为了这个目的,促使人类脑容量加大.因为,现代人历经千万年的进化,才有今日的大脑,千万年哪有文字?人类脑容量的加大另有原因.读写能力,是在人类为了其他功能而增加智力时的偶然结果”[12].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认为进化心理学家把所有人的特性都归结为适应装置是不恰当的.从进化心理学诞生起,其代表人物就都认识到进化过程中除了适应装置外,还
存在着适应的副产品和噪音.这些副产品和噪音在人身上不是重要特征,只有功能性的特征才是适应装置,而且把自然选择当作是适应装置的唯一解释.巴斯(1998)等[13]认为,联适应概念是对进化心理学来说是个重要的概念,是对适
应概念的重要支持,并且对适应、联适应、拱肩、副产品的异同进行了划分,并提出了判断标准.从现有的情况看,这方面争论的焦点不在于是否存在联适应、拱肩的问题,而是如何判别哪些是适应,哪些是联适应、哪些是副产品,其数量如何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多方努力.
我们认为,进化心理学擅长运用自然选择对人类心理机制进行深层“远因”的解释,但绝不反对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近因”的解释,绝不是一种生理解释的“帝国主义文化”,也不反对文化环境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作用.问题的关键是,心理和行为“近因”和“远因”解释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一点还需要进化心理学家加以清楚的说明.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由大量的、先天的、领域特殊的计算机制或模块构成的,这就是所谓大量模块的假设.这一假设包括两层涵义:首先,心理是由大量的模块构成的.心理的结构包括哪些促进核心加工的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完全是由先天的信息加工的器官或模块构成的.它们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处理人类狩猎-采集
祖先所面临的信息的加工问题的.托比和科斯米德斯认为,人类的心理演化形成的结构是密集地多模块的,是由大量的环路集合构成的,每一个都是专门用来解决某个适应任务的.其次,模块是具有领域特殊性.每个模块都是用来解决特殊的适应问题的,人的心理不存在领域普遍的机制,如学习、智力等.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由成百上千的功能专门化的计算机制组成的联邦……是设计的解决某个地方我们狩猎-采集祖先的适应问题的.平克形象的比喻,“人的心理不是领域普遍的计算机,而是适用于解决进化重大问题的本能的集合——作为瑞士军刀的心理”[14].瑞
士军刀(Swiss Army Knife)是描述对人的心理的一个隐喻,认为人的心理就像
一把瑞士军刀,它具有多种不同的认知工具,每一种都能有效地执行一个特定的功能这种有效的工具就是模块.那么,这把瑞士军刀中有多少领域特殊的模块呢?他们的回答是成百甚至上千.自然选择倾向于产生功能上明显的适应专门化,像心脏泵血、肝脏排毒、免疫系统抵抗病毒.当两个适应问题在解决方法方面是不相容的或简单的不相容时,普遍的解决方法将不如专门化的解决方案,因为普遍性往往只有牺牲效率才能达到.可以假设:当人的心理开始解决适应问题时,可以推测“选择压力”能产生高度特化的认知机制即模块.
对于进化心理学的这种心理结构观,一些学者的认为有严重的泛模块化倾向,导致了两个不良的后果,一是几乎把人的所有专长或技能都说成是领域特殊的,二是把领域特殊性直接等同于模块.而且,进化心理学家罗列了许许多多的模块,但这些模块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则完全在他们的视野之外.模块的概念是以功能分解的思想作为方法论基础的,按照这一思想来审视进化心理学家的模块,便会发现这些模块并不具有功能分解的意义.首先,在进化心理学家所列举的众多模块中,不仅有彼此重叠、相互交叉(如“做父母”与“对子女的辨别、照料和依恋”;“探测骗子”与“心理理论”等),而且这些模块在心理功能运作中处于什么水平和层次——是输入模块,还是中心系统模块?他们都没作任何交待.如果各个模块在心
理功能上行使其地位与作用并不清楚,那么有什么理由说,人的心理是由大量达尔文模块构成的?对此,进化心理学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说明.
也有学者认为,进化心理学在人的大脑高级区域简单地猜测存在大量的遗传模块,是一个回归“颅相学”的研究策略,而不是基于对人脑真实环路的分析,大脑皮层的具有的是普遍的认知机制而不是特定的模块,情绪和动机模块是皮层下机能的结果.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人类已经演化形成了一些领域普遍的推理或学习机制去解决许多人类的适应问题,特别是去适应新颖的环境,进化心理学对一些心理和行为现象的模块解释也能用普遍的心理机制,如理智、社会化和学习来加以解释.但是,
进化心理心理学家对这些质疑并不赞同,认为普遍机制的解释只是一种事后的解释,不能产生新颖的经验预测,不能解释预测失败的问题、组合爆炸的问题、刺激贫乏等问题[15].
进化心理学的心理模块观,不仅在不同学科之间产生了广泛的争论,在心理学内部对这个问题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我们认为,心理模块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目前这方面的争议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争论,大家都在用证据理性地探讨.不过,要真正解决这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可能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必须拿出更强有力的经验证据才行.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机制是人类祖先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并通过基因传递给人类的后代.因此,所有的适应装置都必须有一个遗传的基础.如果没有基因,心理适应的机制就很难传递给后代,成为普遍的人性.那么,是否每个行为的适应装置都有一个基因呢?有嫉妒基因吗?有男性侵犯基因吗?在没有了解遗传神经生理基础的情况下,能为心理适应装置提供证据吗?
进化心理学认为,基因并不直接为某个生理或心理的行为特征进行编码,而是对具体的蛋白质进行编码.当遗传学家说找到某种特质的基因时,只是指这个基因以某种方式卷入到某个特质的表现中,绝大多数的特质都是多基因的.人的心理和行为是通过多基因与环境输入的复杂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单个的基因稀少对复杂机制进行编码,不管它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机制.而要弄清每个心理适应机制涉及到的基因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任务.在目前的技术情况下,通过解剖学生理学的方法去识别人的心理机制是行不通的.例如,一立方毫米的脑皮层就包括大约5000个神经元和200,000,000神经联结.即使目前最先进的脑成像技术,也只能观察到这个立方毫米的脑组织在一个刺激后是变得更活跃还是更不活跃,但不知道其中神经环路的联系和活动.那么,在没有了解人的遗传神经生理基础的情况下如何了解人的适应的心理机制呢?那就是功能分析法.因为适应典型地是通过
它们设计的复杂性、经济性、有效性以及产生某种功能结果时精确性来定义的,而不是通过科学家识别它们复杂遗传基因的能力来定义的.例如,眼睛,尽管目前还缺乏有关它的基因以及基因相互作用方面的知识,但可以确定它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适应装置,因为它的复杂设计解决了觉察运动、颜色和对比等适应问题.同样的逻辑运用到心理学中,进化心理学家发现了大量的心理适应装置,如对蛇的恐惧、下降幻觉、觉察骗子等.因此,进化心理学的研究完全可以在不了解心理适应机制的神经生理基础的情况下开展研究.
但显然有许多学者并不同意进化心理学家的这种观点.潘克塞普等(2000)认为,进化心理学在揭示人性的脑机制时在认识论问题方面走得太远,许多解释是无事实依据的,完全忽视了神经科学研究的进展和物种之间的进化,过度夸大了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差异性.他们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总结了进化心理学七宗罪[16]:(1)
人类的适应真的有更新世的来源吗?更新世是人脑皮层普遍认知机机制形成的时期,人类的许多情绪动机模块可能与哺乳动物共同的,远在更新世之前就形成了;(2)过分物种中心论.进化心理学过分强调人和动物的区别,忽视了物种发展的连续性.(3)适应主义罪恶.人的许多高层的认知能力是在皮层空间出现的联适应和拱肩,而是不适应装置.(4)大量模块的罪恶.进化心理学认为人脑是由大量模块构成的,忽略了人脑是具有高度普遍性的计算装置.(5)情绪论与认知的合并.进化心理学在讨论过程中,认知和情绪的机制合并在一起的.而研究证据,脑的基本环路出现比高层次的认知机制更早.(6)缺乏可信的神经观.进化心理学完全忽视有关动物神经科学研究的研究与证据,缺少脑机制的研究.(7)反有机体的偏差或计算主义/表征主义神话.进化心理学厌恶关于有机体的观点,只是把
脑看作简单的模块计算装置.
很显然,潘克塞普等学者对进化心理学的批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也引起了一些进化心理学家对人的心理机制有关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特别是分子遗传学的高度重视,
明确提出“尽管分子遗传学的分析对于完成进化心理学的研究计划不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预期它将变得越成为检验和提供一些进化心理假设信息的有用工具”[15].托比等进化心理学家们也正在从事一些有关心理适应机制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总之,进化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还不到30年的时间,引起质疑和批评是正常的现象,关键是要正确区分和对待这些争议.对于像心理的模块性、心理的遗传神经基础等科学方面的争议,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急于判断谁是谁非,等待科学研究的证据来检验.而一些涉及到意识形态和社会问题方面的争议,如认为进化心理学是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的,坚持基因决定论等观点,要加以澄清和反驳.只有这样,进化心理学的争议才能真正促进进化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献】
[1] Nelkin D. Less selfish than sacred: Genes and the religious impulse in evolutionary psychology[M]// H Rose and S Rose eds. Alas poor Darwin: arguments against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New York: Harmony, 2000:27.
[2] Shakespeare T & Erikson M. Different strokes: Beyond biological determinism and social constructionism[M]//H Rose and S Rose eds. Alas poor Darwin: arguments against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New York: Harmony, 2000:231.
[3] Karmiloff-Smith A. Why babies’ brains ar e not swiss army knives[M] //H Rose and S Rose eds. Alas poor Darwin: arguments against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New York: Harmony, 2000:174.
[4] Jeccks C. EP, Phone home[M] //H Rose and S Rose eds. Alas poor Darwin: arguments against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New York: Harmony, 2000:34.
[5] Tooby J & Cosmides L. The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of culture[C]// J H Barow, L Cosmides & J Tooby eds. The adapted mind: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nd the generation
of culture, 1992:19-136;83;87.
[6] Symons D. On the use and misuse of Darwinism in the study of human behavior[C]//J
H Barow, L Cosmides & J Tooby eds. The adapted mind: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nd the generation of culture, 1992:137-159;140.
[7] Pinker S. How the mind works[M]. New York: W W Norton., 1998:140.
[8] Tooby J & Cosmides L. On the universality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uniqueness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