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茂名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井陉(xíng)自刭(jǐng)黥(jīng)刑批亢(gàng)捣虚
B . 曩(náng)者不肖(xiào)裨(bì)将嚄蜡(huó zè)宿将
C . 缧绁(léi xiè)囹圄(líng wǔ)赘婿(zhuì)赍(lài)金百斤
D . 歃(shà)血刀俎(zǔ)稽(qǐ)
首目眦(zì)尽裂
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面对又一波来势汹汹的圈地囤地热潮,某些相关职能部门不仅没有严把审批关,反而推波助澜,从中渔利。
B . 北国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可当春风吹来的时候,那些冰冻已久的小溪河流便在不知不觉间涣然冰释了。
C . “简练为文”是适应快节奏运行的时代要求的,所以写作时应删除繁文缛节,追求“句无可削”“字不得减”的高水准。
D . 在世界杯足球赛上,南美队的高超技艺,欧洲队的粗犷勇猛,非洲队的灵巧、迅速,无不表现得炉火纯青。
3. (2分)(2017·常州模拟) 下列各句中表意清晰、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欲避世遁俗,又因不忘国运民生终未归隐山林,正是这两句诗的真实写照。
B . 这村庄和村民修的这条路的历史一样悠久,路旁散落座座用芦苇、麦秸或茅草盖顶的农舍,墙壁用彩石砌出精美的图案。
C . 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D . 选票上候选人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在多年实践中证明简便易行,也可以避免人为造成候选人获选机会不平等的情况。
这样做,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保障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民主权利。
4.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所谓讲课自由指的是大学教授在讲台上有自由传播自己学术观点的权利,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如果随便找一本专著来作自己的讲义,那样的日子是不会长久的。
①就是它在课程设置好大体范围之后
②旧大学里对前一点体现得较好,而对后一点限制颇多
③由于没有统编教材,教授就必须学有专长
④也有自由表达自己政治见解的权利
⑤教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学术专长选择教材
⑥旧大学从体制上说有一长处是今天大学里没有的
A . ④②⑥①⑤③
B . ④③⑥②①⑤
C . ⑤④⑥①③②
D . ⑤③②①④⑥
5. (2分) (2019高二下·吉林期末) 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流芳百世(流传)差池(意外的事)望眼欲穿(形容殷切盼望)
B . 招摇过市(炫耀张扬)囿于(沦陷)解甲归田(脱去铠甲)
C . 牝马(公马)闷葫芦(不爱说话)了无生意(生机、活力)
D . 走投无路(抛、扔)求神拜佛(要求)心力交瘁(会集)
6. (2分) (2019高二上·济宁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而”的理解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门虽设而常关
B .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C .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D .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7. (6分) (2016高三上·冀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自古以来,哈尼人都是修沟造渠,引高山森林中的泉水来灌溉梯田,水沟开挖量巨大,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个人或村寨往往不能独立承担。
哈尼人就户与户联合或者村与村联合,一起挖沟引水。
通过出资的多少和投入人力的多少核定每个村寨、每一户的分水量大小。
为了避免发生水纠份,能够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水资源,哈尼人发明了分水木刻来进行分配。
分水木刻,哈尼语称“欧斗斗”,它是选用板栗树、黑果树等材质坚硬的木料,在木料上刻出底部同样平整但宽窄度不一凹槽的一根横木。
尽管在哈尼人分水制发明和形成的时代并没有所谓“技术美”这样的名词出现,但实际上技术美的审美形态已经存在。
技术美的内涵首先由技术品表现出来。
人们创造任何一个技术品,都是具有实用性的。
分水木刻作为分水制度的物质载体,是哈尼人为了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而创造的工具,起到了准确计量各块梯田用水量的作用,可以说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明渠流量计。
分水木刻放置于每个水沟的分叉处,水要分几条沟就在分水木刻上刻几个凹槽,不同宽窄的凹槽决定了每个子水沟所灌溉梯田水量的大小,从而保证了每块梯田都能得到约定的用水量。
哈尼人还以长方体为形状标准来制作分水木刻,长方形的设计,比其他形状更能防止水流的溢出,进一步提高了分水的准确性,且用料最省,是实现分水功能的最大化的典型形式。
可见,分水木刻作为一种技术品,不仅具备了实用性,还具有了美的形式。
分水制是指哈尼人经过村与村,户与户集体协商,根据挖沟时投入的人力、物力来确定每块梯田的水流量大小的民间制度。
就其本质而言是商定分水木刻上凹槽宽度的一系列民间规约,是体现分水木刻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
分水制约定,投入多者,分水木刻凹槽宽,水流大;反之,投入少者,凹槽窄,水流小。
为了确保凹槽计量单位的统一和准确,哈尼人还约定以某人的右手掌四指根部宽度为一基准单位,按照之前的协商结果对水流量进行分配,对用不了一个用水单位的,则缩减为一指、二指、三指进行细分,其中排除用小拇指宽度进行计量。
照各家权益定制出的划有不同刻度的木刻,安放在各家田块的入水口,随着沟水流动调节了各家各户的用水,这样既公平合理而又有科学性。
分水制虽然是一种抽象概念,但它与分水木刻有机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内容与其外在形象的相互统一,不可避免地以技术美的形态表现出来。
分水制度经过了历史的考验,哈尼人代代相传,凝聚的已经不仅仅是生产技术,而是人的情感,对待分水制已经不仅是对实用功能的欣赏,更是对对象存在的审美。
在现代农业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分水制还一直在沿用,它一方面使生产劳动的效率得以提高和完善;另一方面使分水的模式更趋于合理、更具有系统性和易于管理,给哈尼人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符合哈尼人群体共同利益诉求。
因此,分水制也渐渐和审美主体使用上的满意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了愉悦感和轻松感,构成了技术与审美的有机统一。
(1)下列关于“分水木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分水木刻,在哈尼语中称“欧斗斗”,选用坚硬的木料制成,是哈尼人为了避免发生水纠纷,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水资源的工具。
B . 分水木刻作为一种技术品通过在横木上刻出底部同样平整但宽窄不一的凹槽决定水量大小,既有实用价值,又具有了美的形式。
C . 分水木刻放在每个水沟的分叉处,上面所刻的不同宽度、不同数量的凹槽决定了每块梯田的用水量,从而保证了田地得到充足的灌溉。
D . 分水木刻以长方体为形状标准来制作,这种设计与其他形状相比,既能防止水流的溢出,提高分水的准确性,又能节省用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分水木刻是分水制的物质载体,能够准确计量各块梯田的用水量并合理分配,可以说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明渠流量计。
B . 分水木刻代表分水制发明和形成,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技术美”这一名词,但哈尼人已经认识到了其审美价值。
C . 分水制是哈尼人集体协商的分水约定,它根据挖沟渠时投入的人力、物力来决定每村、每户、每块梯田的水量多少。
D . 为了进一步确保凹槽计量的统一和准确,哈尼人还约定以某人的右手四指根部宽度为基准单位,进行更细致的分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哈尼人修渠灌溉梯田,开挖沟渠的工程量大,投入的人力、物力多,因此,单个人、户、村一般难以完成,
需要联合担此重任。
B . 自古至今,哈尼人一直使用这种分水制,原因在于它既提高与完善了生产劳动效率,又符合哈尼人群体的共同利益诉求。
C . 哈尼人分木制经过代代相传,凝聚了生产技术与人的情感,渐渐使人们在使用中获得了愉悦与轻松感,构成了技术与审美的有机统一。
D . 作为抽象概念的分水制,只有与分水木刻这一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构成内容与外在形式的统一,才能够表现出技术美的形态。
8. (12分) (2017高三下·贵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雪夜
(日本)星新一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
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
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
”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
”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
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
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
你就别操这份心了。
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
“也许你说得对。
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
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
”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
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谁啊?”
“别问是谁。
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
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啰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
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
”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
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
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
”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
”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
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
“别,别这样。
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
“滚开!”
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
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
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
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
害得我一脚踩空。
真晦气。
”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 “不是的。
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
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
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
谁也没有再说话。
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
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小说结尾与开头照应得非常完美。
作家再一次写冬夜的静谧和像白色的小精灵一般悠然飘落的雪花。
这样写既使小说首尾圆合结构严谨,又强化了全文温馨的意境。
B . 小说开端描写的是:屋外雪花飘落,屋内炭火正红,父母在火盆边聊天,儿子在楼上学习。
和谐的画面,虚幻的景象,温馨的气息,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亲情融融的家庭氛围。
C . 小说在谋篇布局上非常精妙,步步为营,最后点题,既有聊斋一样的跌宕,又有欧。
亨利式的结尾。
小说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表现在孩子在冥冥中保护着父母这一点上。
D . 夫妇在儿子死了多年之后,始终深信儿子仍在自己身边,一家三口一直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
这种执着的爱子之心,痴迷的恋子之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2)小说中的青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结尾写到由纪子认为青年尝到了苦头,将来就不会被狂热冲昏头脑,洋子的家庭永远会是安静而幸福的。
你认为这个青年将来会老老实实做人吗?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5分)
9. (13分) (2018高一上·丽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劝学》)
【乙】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天赋
B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黄泉:地下的泉水
C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羞耻
D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不及
(2)下列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风雨兴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 . 吾尝跂而望矣则群聚而笑之
C . 善假于物也游于是乎始
D . 筋骨之强穷山之高而止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
A . 蚓无爪牙之利
B . 渺渺兮予怀
C . 而又何羡乎
D . 师不必贤于弟子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荀子认为学习要“善假于物”,以常见的生活现象作类比,阐明借外力来学习的重要。
B . 韩文以“其皆出于此乎”“吾未见其明也”“其可怪也欤”之句,显示了说理层进之势。
C . 荀文从学习的作用、方法和态度来论求学之道;韩文针对耻学于师的现实言从师之理。
D . 选文都运用三组对比以加强论证的力量。
荀文强调改善自己,韩文旨在倡导从师风气。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0. (2分) (2019高一下·嘉兴期末) 下列各句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采取下策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B . 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C .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这是为什么呢?为的是严守大国的威风而让人家致敬。
D .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做大事不必顾及细节,行大礼不必计较细小的礼让。
四、默写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7高二下·会昌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评论列子虽能“御风而行”,免于步行,可是仍需凭借风才可以,还是有所依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________”,不奢求名声传播到诸侯之中,写出了自己出山效命之前甘为一
介农夫无意功名的心态。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2. (10分) (2016高一下·江西期中)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碛①中作
岑参②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注]①碛[qì]:沙漠。
②岑参,唐代边塞诗人,曾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
(1)请从内容上解析“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这两句诗的意思。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10分)
13. (10分) (2017高一上·遵义期末)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主要内容,并揭示漫画的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1)画面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2)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字)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4. (5分) (2019高三上·怀远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
是你一路虽走的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人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②一段时间以来,“佛系青年”词条刷爆朋友圈,火遍网络。
他们奉行着“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的人生信条。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实际,从女排队伍或佛系青年中选择一个对象,写一封书信,写信人署名为“伍联”。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考点:
解析:
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考点:
解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5分)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答案:9-4、
答案:9-5、
考点:解析:
答案:10-1、
考点:
解析:
四、默写 (共1题;共5分)
答案:11-1、
答案:11-2、
答案:11-3、
考点:
解析: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答案:12-1、
答案:12-2、
考点:
解析: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10分)答案:13-1、
答案:13-2、
考点:
解析: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答案:14-1、
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