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6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6 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919~1949)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某某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在《五四运动》《新某某主义论》等文章中把“五四”新文化运动定性为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旧某某主义与新某某主义的分界线,形成了权威阐释。

这种阐释强调了“五四”新文化运动( ) A.是一场具有思想启蒙的文化运动
B.在反对封建思想上的启蒙
C.是中国新某某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D.在革命思想意义上的启蒙
解析:由材料“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文化革命,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是文化革命而非思想启蒙,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新某某主义革命的开端,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定性为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旧某某主义与新某某主义的分界线”可知强调五四运动在革命思想上的启蒙,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8·某某某某一模]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随着党的任务不同和党的建设需要,经历了数次变化。

下图中的入党誓词,应出现于( )
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解析:由图中时间“1931年”以及强调阶级斗争等信息推断,该入党誓词应出现于土地革命时期,故A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虽符合时间限制,但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不会强调阶级斗争,故B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以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8·某某某某二模]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会议指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要注意武装工人及暴动巷战等军事训练,即刻准备响应乡村农民的暴动,而推翻反革命的政
权。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共( )
A.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坚持“城市中心论”
C.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D.决定发动某某起义
解析:中共一大决定以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要注意武装工人及暴动巷战等军事训练,即刻准备响应乡村农民的暴动”可知,中共认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应放在大城市,故B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党的工作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故C项错误;某某起义爆发于1927年8月1日,在八七会议之前,故D项错误。

答案:B
4.[2018·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某某、某某重点中学冲刺模拟一]在东北抗联部队与伪军作战中,经常出现“唱着打”的场面,即:喊话、唱歌、射击轮番进行。

在东北抗联诸多的歌曲中就有《劝满洲士兵歌》《劝夫回头》《千万别上鬼子当》《满军哗变歌》等十余首作品。

这些作品( )
A.宣传我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瓦解敌人斗志
B.扭转了东北抗战的根本形势,分化了日军阵营
C.保障抗日战争取得彻底的胜利
D.促进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共赴国难
解析:“在东北抗联部队……伪军作战中,经常出现‘唱着打’的场面,即:喊话、唱歌、射击轮番进行。

在东北抗联诸多的歌曲中就有《劝满洲士兵歌》《劝夫回头》《千万别上鬼子当》《满军哗变歌》等十余首作品”可得出其目的是为宣传抗日统一战线,同时瓦解伪军的斗志,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战争的结果,无法判断是否已经扭转了形势,故B 项错误;“东北抗联部队”其对抗战作出了贡献,但无法“保障抗日战争取得彻底的胜利”,故C项错误;“东北抗联部队与伪军作战”没有涉及国共两党的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A
5.[2018·某某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某某创建了一所特殊学校——日本工农学校。

从1940年至1945年,有近500名日军战俘在此接受教育,其中绝大部分参加了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日本人在华的反战组织。

这表明( ) A.根据地的教育体系趋于完善
B.侵华日军厌战情绪滋长蔓延
C.中共统一战线策略取得成效
D.正义战争必将获得广泛支持
解析:题干未反映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体系,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中共对日本战俘的再教育,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通过日本工农学校,中共成功将日本战俘吸收进来并反日,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对抗战进行性质区分,故D项错误。

答案:C
6.[2018·某某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1889~1962)抗战前创作的戏曲有《黛玉葬花》《馒头庵》《晴雯补裘》《黛玉焚稿》等;抗战时期创作的有桂剧《梁红玉》《木兰从军》、京剧《桃花扇》等。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动荡年代人们借戏剧逃避现实
B.戏剧的教化功能开始发挥作用
C.戏剧有利于传播国家民族观念
D.戏剧的大众化取得了重大进展
解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并没有逃避,而是进行了积极的抗争,故A项错误;戏剧的教化功能在一开始就存在,故B项错误;欧阳予倩在抗战前创作的戏曲都带有悲观色彩,而到抗战时期所创作的戏曲都具有民族色彩,说明他借助戏曲来传播民族观念,以此激发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故C项正确;戏剧的大众化是指戏剧从高雅走向通俗,被大众所接受,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7.[2018·某某、某某、内江、眉山四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右图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军宣传画《工人、农民暴动起来打土豪分田地》。

这一作品( )
A.说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B.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力
C.奠定了统一战线的社会基础
D.反映出红军宣传具有通俗性
解析:“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军宣传画《工人、农民暴动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是“工农
武装割据”时期的运动,但从这个运动无法得知“工农武装割据”大局,故A项错误;由画面看非常直观,没有体现想象力,故B项错误;在土地革命时期,没有体现统一战线的思想,故C项错误;通过漫画可以让人很通俗地看到打土豪分田地的场景,群众容易接受,故D 项正确。

答案:D
8.[2018·某某某某一模]按规定,“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作为权力机关,可以选举、罢免边区政府主席、委员及高等法院院长;制定边区单行法规,批准民、财、教、建、粮食及军事等各项计划;督促、检查边区政府对参议会决议的执行;等”。

此举主要是为了( ) A.探索人民某某专政模式
B.推翻国民政府独裁统治
C.适应民族解放战争需要
D.巩固边区政府自治地位
解析:根据材料中“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说明当时还在抗日战争时期,并未达到探索人民某某专政模式的时候,故A项错误;材料中讲述的是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可以选举政府主席等,可以批准民、财、教、建、粮食及军事等各项计划,这些内容并不能直接帮助推翻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述了陕甘宁参议会选举政府主席,制定单边法规和批准各项计划的权力,因此赋予了参议会极大的权力,这是为了调动一切因素以适应战争的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是讲述了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拥有的各种权利,并不能反映这些权利能够巩固自治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C
9.[2018·某某市高三3月高考模拟考试]五四运动前后,“改造中国”成为非常流行的政治口号。

孙某某在某某发表了题为“改造中国的第一步”的演讲,梁启超等创办了名为《解放与改造》(后改称《改造》)的刊物,新民学会的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

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源于( )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C.社会变革的需要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析:根据题目中“改造中国”“改造中国与世界”得出:此时的根源是社会变革的需要,故C项正确;A、B、D三项表述属于表层原因,并非根本原因,故A、B、D三项错误。

答案:C
10.[2018·“超级全能生”高三联考]1920年到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

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共产党避开了抗战的主战场。

这一观点获得不少人的赞成。

事实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如果没有敌后战场的努力与长期坚持,中国抗战无法坚持到最后的胜利;同样的道理,没有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长期坚持,中国抗战也无法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二者不可偏废。

——摘编自《荣维木畅谈中国抗日战争研究的现况与前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设立的两个抗战纪念日的目的。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抗日战争研究领域发生的变化。

请阐述对“抗日战争中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的理解。

(15分)
解析:第(1)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常识进行作答,中国设立两个抗日纪念日,一方面是彰显对广大革命先烈的缅怀,另一方面则是以史为鉴,警示国人要珍惜并维护和平,同时还要对近年来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沉渣泛起保持高度警惕。

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在研究X式上,打破以往研究只关注日本的侵华战争打断中国原有现代化进程的藩篱,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如何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诸多新成果”可知,在研究X式方面引入了现代化的先进X式;根据材料二“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分析国民党败退某某的原因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共产党避开了抗战的主战场……同样的道理,没有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长期坚持,中国抗战也无法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二者不可偏废”可知,在研究视角方面对国民党正面战争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强调抗战的全民族性。

第二小问“理解”,主要从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分析阐述近代中国在抗战期间积累的现代化新因素,需结合所学知识并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总结。

答案:(1)目的: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以史为鉴,维护正义,警惕法西斯极右翼势力;珍爱和平,维护世界稳定的政治秩序;尊重生命,反对战争对人类的破坏。

(2)变化:研究X式,引入现代化X式;研究视角,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给予肯定,强调全民族的抗战。

理解:现代化因素体现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个方面。

政治上,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某某政治的实行创造了条件。

某某抗日某某政权中的三三制原则,表明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政治趋向。

(二选一)经济上,我国沿海工业的内迁,改善了传统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

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减租减息,鼓励垦荒等措施,在生产关系方面尝试进行现代化。

(二选一)外交上,二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得到了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和地位。

可见,现代化因素在抗日战争期间已然孕育并发展,这种因素已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基石,而国民党政府完全不顾中国现代
化进程的发展,实行一党独裁统治,严重背离了现代化倾向,最终招致政府的民心背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某某政权则顺应现代化趋势,领导人民最终建立新中国。

14.[2018·皖北协作区高三年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五四学生运动可分为以傅斯年、梁实秋为首的理性爱国者和以杨晦、匡互生为主的以情感宣泄为主的暴力爱国者。

对于杨晦、匡互生这样的火烧赵家楼,并且痛打所谓“卖国贼”的学生,许多学者认为他们表现了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1919年6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某某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

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

……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

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

——摘编自黄广明、杨潇《启蒙是最好的爱国——新文化运动健将的觉悟》等
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中有关“爱国”的观点加以讨论。

(12分)(要求:提取材料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解析:根据材料中以五四运动的现象为例,分析爱国的方式,并通过陈独秀先生的著作提出观点“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

……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

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得出观点:爱国主义是感情与理性的统一。

并结合材料论述。

答案:示例:观点:爱国主义是激情与理性的统一。

讨论:首先,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当民族利益受到严重危害,能够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外来侵略是一种爱国行为。

某某问题发生后,爱国学生奔走相告,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抗战时期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他们都是爱国英雄。

同时,激情爱国往往又极不理性,导致无政府主义倾向加剧。

五四运动中,学生用暴力惩治了他们眼中的“汉奸”。

这样的结局就是暴力赢了,文明输了,法律丢了。

激情爱国往往破坏了社会理性,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