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原文及欣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原文及欣赏
《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原文及欣赏
《红绣鞋·天台瀑布寺》这首小令极力刻画天台山高峻、险绝、阴森、寒冷的自然景观,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创作的一首小令。

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原文及欣赏,一起来看看吧!
《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原文
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

倚树哀猿弄云尖。

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

比人心,山未险。

《红绣鞋·天台瀑布寺》翻译/译文
尖削的山峰像闪着寒光的宝剑聚集在一起,悬崖上挂着一张张冰帘。

倚着树猿猴哀鸣飞跃戏耍在云间。

杜鹃鸟凄厉鸣叫,吐着血华,阴洞里狂风在怒吼。

但是比起人心的险恶,山算不上危险。

《红绣鞋·天台瀑布寺》注释
⑴中吕:宫调名。

红绣鞋:曲牌名。

天台:山名,在浙江省天台县北。

瀑布寺:未详。

内容与寺庙无涉,“寺”字疑为衍文。

⑵攒:聚积。

雪剑:寒光闪灼的宝剑,喻群峰。

⑶冰帘:指瀑布。

⑷哀猿:叫声凄厉的锆猿猴。

弄云尖:在白云缭绕的山巅帝叫、嬉戏。

⑸“血华”句:即“杜宇啼血华”,谓杜鹃帝血,鲜血变成了鲜红的杜鹃花。

华,同“花”。

⑹飞廉:风伯,传说中的风神,此指风。

⑺“比人心”二句:谓同人心相比,这山峰并不算险恶。

《红绣鞋·天台瀑布寺》赏析/鉴赏
此曲题作“天台瀑布寺”,写的'实为登寺之所见。

从曲中“血华啼杜宇”句,可知时节已是春天,但作者找不见半丝温馨之意,占据他心头的感受就是一个“险”字。

全曲写天台瀑布的壮观,突出天台的高险,从多方位表现了这一“险”字的内涵,并连类取譬,针砭世情,将写景和讽世巧妙而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独出一格。

笔势峭拔雄
健,景观瑰奇,针砭有力。

末句画龙点睛,振起全篇,近乎词中豪放一派。

全曲可分两层:前五句为一层,突出天台山和天台山飞瀑之险,从而为第二层(“比人心山未险”)的议论作好铺垫。

第一层:写山与瀑布之“险”。

前两句分明写实,写雪剑‘‘峰攒”,写冰帘“悬崖”,突显这两种实景之险峻高寒。

继之三句,对前两种实景作进一步的渲染烘托。

猿之哀,鸟之啼,风之吼,三种声音之出现,使“险恶”的天台山染上更为悲凉凄厉的氛围。

通过这奇妙并层层深化的景物描写,酿造一种一触即发的“险恶”势态,第二层写人心更加险恶便显得意味无穷。

第二层:写人心之险。

这层就一句:“比人心山未险”,并且以之煞尾,颇出人意外。

不过,上下观照,读者恍然大悟,原来前面所写的天台山之“险”全在于托出这一句。

也因为有了这一句,才使全曲艺术境界大大超出一般的写景之作,成为格高意深之杰作。

真乃豹尾。

作者将写景与议论巧妙结合,寓情于景,情与景交融,构成作者所要表现的某种意境。

张可久善于写景,他的写景意念极为高超,所酿造的“险恶”意境非常奇妙。

天台山因其高,所以寒,以致峰攒白雪,水挂冰帘;因其险,所以峰如剑,崖如悬,又招来哀猿、杜鹃、飞廉。

然而,作者用意不在写景,而是通过写景去揭露险恶的人心。

在作者看来,实现这目的,由“议论”手法去完成最得当,于是便出现“比人心山未险”这一收煞句,从而达到写景为议论服务、议论深化写景的艺术效果。

正由于两者紧紧相连,结合得当,于是一种针砭世情、痛斥奸心的愤恨之情表现得既鲜明又新颖。

此外,此曲立意奇特,构思奇妙:名为写“寺”,笔墨并非在“寺”;看似写“山”意又不在“山”。

当险恶的天台山染尽恐怖气氛时,笔锋一转,“比人心山未险”一句推出戛然而止,看似突兀,实则意味无穷。

其发人深思并痛恨人心险恶的力度,实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从中见出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满。

作者张可久简介
张可久(约1270~约1350),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