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教育模式在足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合肥市第六中学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教育模式在足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合肥市第六中学为例
作者:朱晓武范德胜李远吴长友
来源:《青少年体育》 2019年第10期
朱晓武,范德胜,李远,吴长友
(合肥市第六中学,安徽合肥230001)
摘要:运动教育模式是由美国专家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以游戏教育为指导思想,以比赛为教学主线,采用结构化的教学理念,把技术动作的教学融入比赛之中。
2004 年运动教育模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引入我国。
2015 年笔者在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全国校园足球骨干教师培训时,首次接触这种教学模式并被吸引,随后组成课题组,探寻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体
育课堂学习兴趣、足球折线运球技术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价值。
经过实验,课题组对比数据,得出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实验结论。
关键词:足球;运动教育模式;合肥市第六中学;应用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运动教育模式在合肥市第六中学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借助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国内外有关运动教育模式等方面的著作和文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和理论支持。
1.2.2 实验法课题组在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一年级随机选择6 个班,其中3 个班为对照组,另外3 个班作为实验组。
对实验组进行为期一个学年的运动教育模式教学。
通过实验前、
后的分别测量,对比采用运动教育模式后,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情况以
及足球折线运球技术水平的变化。
1.2.3 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 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通过卡方检验、了解其差异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学生关于体育课学习兴趣影响的研究
2.1.1 实验前,对体育学习兴趣独立样本t 检验。
结果显示,(1)积极维度,t = -
2.30,P = 0.02 < 0.05,可知2组数据各组均值相差不大,可进行实验。
(2)参与维度,
t = -1.93,P = 0.52> 0.05;关注维度,t = -0.20,P= 0.83> 0.05。
(3)消极维度,t = 1.64,P= 0.11 > 0.05,可知以上3 类3 组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进行实验。
具
体如表1 所示。
2.1.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学习兴趣维度独立样本t 检验。
结果显示,(1)参与维度,t = -1.94,P = 0.53> 0.05,可知对照班与实验班无明显差异。
(2)积极维度,t = -2.30,P = 0.02< 0.05;关注维度,t = -0.20,P = 0.83> 0.05;可知实验班与对照班两组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均值增大,说明实验干预有效。
(3)消极维度,t =
1.64,P = 0.11 > 0.05,可知实验班与对照班两组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均值降低,由于它是反向指标,所以同样支持实验。
2.2 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
2.2.1 实验前,对体质健康水平数据分析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身高、体重、肺活量、50 m 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 000 m(男)跑和800m(女)跑等项目各指标无明显差异,说明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处于同一水平,可以实验。
2.2.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数据分析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8 个项目的指标明显差异,说明实验干预有效。
具体见表2。
2.3 对学生足球折线运球水平影响的研究
折线运球水平反映了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灵敏、协调素质以及对足球的控制力。
运动教育模式采用结构化的教学方法。
本文选择安徽省足球中考的考试评价方法,衡量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变化的情况。
2.3.1 实验班足球折线运球技术测试数据分析表明,男、女生的最低分数都为0,男生的最高分为94.5 分,女生最高分为81 分,平均分为48.37 分(其中,男生平均分64.99 分、女生32.88分)。
具体见表3。
2.3.2 实验后,实验班男、女生的最低分分别为35 分和24 分,其中男生最高分99 分,女生最高分85 分,平均分为74.32 分(男生平均分83.64 分、女生65.34 分)。
由此可见,实验干预有效,差异显著。
具体如表4 所示。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运动教育模式使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中生对体育课参与度、关注度、积极度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消极维度很大程度的降低;运动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高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采用运动
教育模式教学,使得实验班同学足球折线运球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3.2 建议
采用运动教育模式教学,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运动能力、体育品德和健康行为不断改善,有效地改变了高中学生喜爱体育运动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整体呈明显上升
趋势。
建议在合肥市第六中学体育教学中做进一步的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唐进昌. 改革传统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体育兴趣[J]. 柳州师专学报,2006(2):139-140.
[2]邢文华. 中国青少年体质的现状及加强青少年体育的紧迫性[J]. 青少年体育,2012,10(1):5-6.
[3]周爱光,陆作生. 中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比较及其启示[J]. 体育学刊,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