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一物理 选修3-1 第一章:1.8电容器的电容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静电场
第8节电容器的电容的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在本节课的活动中,教师将单纯的知识传授转换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创设适宜学生活动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教会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学习。

教学课题:高中物理选修3-1 第一章静电场第8节电容器的电容
教材分析:本节学生会认识电容器这个电学的元件。

知道电容器的构成要素、特点和描述电容器的物理量,及常见的电容器,其中平行电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最高。

另一方面,实际生活中许多电器中都会用电容器,所以本节内容是教学的关键。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本节的教学重点定位于对电容概念的理解应用上,教学难点定位于电容的引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实验探究。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从实际出发引入新课,同时在本节的教学中采用观察法、讲授法、类比法、探究实验法、互动探究法、网络搜索法使学生从各个角度充分认识电容器,可以很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知道电容器充电和放电时的能量转换;
2、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定义式,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
3、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并能运用其讨论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其中蕴涵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能够对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
2、能够利用互联网搜索学习新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电容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我们用相机照相时,光线不足的时候会打开闪光灯,可大家知道闪光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下图是一种带有内置闪光灯的照相
机,相机内装有容量很大的电容器。

不但相机中含有电容器,生活中的许多电器中也都含有电容器。

[学生活动] 利用互联网搜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电器中用到了电容器?
教师用课件展示互联网链接图片——电视、电脑、VCD等线路板。

这么多的电器中用到了电容器,电容器是什么样的元件?它的构造、原理和作用有哪些呢?
(一)电容器
[教师活动] 出示一纸质电容器并将其拆开,请大家观察它的构造。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该元件有两片锡箔(导体),中间是一层薄纸(绝缘)。

课件展现
[教师板书]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组成一个电容器。

[教师活动]给学生出示相距10cm的两金属板,平行相对放置,并提出思考问题:
这套装置能否构成一个电容器?
学生思考后回答:能,两金属板是导体,中间的空气是绝缘物体。

教师总结:这种电容器叫平行板电容器,其中的绝缘物质为电介质。

[教师演示] 按图连接电路,提示学生注意观察
实验现象:当S接a和接b时,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

[学生总结] 当S接a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当S接b时,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

教师用课件模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S接a)(S接b)
[学生活动] 观察动画,总结电容器的充放电规律。

[教师点拨学生总结结论并板书]
1.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极板将分别带上等量的异号电荷,这个过程叫充电。

2.当用导线把充电后的电容器两极板接通,导线中也有电流通过,两极板上的电荷中和,电容器又不带电了,这一过程叫放电。

注意:我们把一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电容器的所带电荷量Q。

[问题讨论] 独立思考后回答下题,可以看书寻找答案。

有电流就有电流做功,会消耗能量,在充放电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充电:电源能量电场能
放电:电场能其他形式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