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古建筑的木结构防护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古建筑的木结构防护办法
摘要:我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体系为主,使用的承重材料主要为木材。
而木材属
于一种生物体,极易因腐朽、虫蛀、力学性能变化等而出现一定劣势。
本文分析
了古建筑木结构的问题,探讨了园林古建筑的木结构防护措施及修缮取材。
在我
国古代建筑中,通常采用木构架作为建筑的承重结构,而砖墙作为围护结构并不
承担承重作用。
此类结构体系于构造方面存在明显弹性,如在水平方向发生较大
变形,往往能够快速恢复正常状态,所以可以承受一定范围的地震荷载,且不会
因此而遭受破坏。
通常在进行合理维护管理状态下,古建筑可以得到较长时间的
保存。
在我国,古建筑承担着一定历史缩影的重要意义,对于研究历史具有一定
的参考价值,因此合理保护园林古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加强园林古建筑
的木结构防护工作,利于古建筑整体防护。
关键词:园林古建筑;木结构;防护
古建筑一般是指用作文物保护的一种类型的建筑。
在我国,大部分古建筑建
造是将木结构作为主要构造体系,此特点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此类古建筑
具有较为灵活的建筑风格,布局较为合理,建筑体量比较合理,而且可通过精巧
装饰等达到更高的艺术成就,因此我国园林古建筑在世界上得到极高赞誉。
在我
国悠久历史中,采用木结构进行相关建筑的园林古建筑较多,属于我国文化遗产
的重要部分[1]。
因为古建筑中的木结构体系在历经百年或千年后,因环境变迁、
物理、化学等因素影响,往往导致其出现老化情况,例如出腐朽、遭受虫蛀、形
成裂痕等,由此导致木结构的物理力学发生变化,难以正常发挥木材的特性,由
此造成古建筑的木结构系统出现残损,或因力学强度减弱而难以承重。
如木材材
性发生不利变化,往往会使得古建筑木结构难以延续较长寿命,所以在对古建筑
进行防护管理过程中,合理的木结构防护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1古建筑木结构问题探讨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使用的木质结构是非常讲究的。
所使用的树种会因自然、
社会文化等因素而受到一定影响,尤其建筑木材因封建等级制度而存在较为明显
的差别。
结构的研究树种的紫禁城可以获得丰富的自然和历史信息。
古建筑的保
护措施的合理性首先要求文物保护工作者应积极和负责任的职业精神,有强烈的
责任感,民族文化的继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个世纪以前,老建筑是少之又少。
因此,现代维修只能
取而代之的是类似的树种。
由于中国的自然森林减少,类似的树种,木材规格也
是非常困难的。
在这方面,系统研究的树种应提供科学依据,正确选择树种。
当
对原木完成砍伐后,此时具有较为良好的材质,树皮保持完整性,没有木腐真菌
到达皮下对木材形成感染,害虫因处于树皮营养丰富部位,尚未进入木材对其进
行破坏。
在这个时候进行处理和利用,可以确保木质材料的良好。
通过大部分木
材含水率的降低会导致木材出现严重开裂变形现象。
当木材砍伐后对其进行存储
过程中,水分含量会明显变化,从而导致贮藏期内木材质量快速降低,且含水量
的变化,往往导致木质材料质量的持续恶化。
若未对其进行合理保护措施,三到
五年后,存储木材将无法使用。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一般大规模改造应提前做好
准备工作,并应对木材采取特殊保护措施。
开展人工干燥操作,提高技术发展[2]。
由现场维修的相关经验发现,加工木制件内部水分含量(低于10厘米)应保持在40%左右,有时会有更高的情况,超过5厘米深的含水率在30%左右,基于
此含水率范围,在干燥过程中会因含水率变化而导致木材出现开裂、变形现象。
对一些项目进行修复维护时,因时间有限,往往会在短时间在进行地仗、油饰的
处理,由此导致油饰木构件在短时间内发生闷腐,导致此类古建筑在4-5年后需
要再次修缮。
目前,在市场上,想要购买含水率在20%之下的合格木材较为困难,尤其是原木,通常难以购买到。
如想解决此类问题,因注意人工干燥以及通过科
学方法予以化学防腐操作。
由于含水率较高,木材结构极易腐烂、遭受虫蛀。
通
常含水率超过30%时,经油饰处理后,使得含水率低于20%,通常需要经过5-8年,所以在此阶段内,合理化学保护具有重要意义[3]。
2古建筑木结构防护技术
木材是一种生物材料,因此处于潮湿环境下,尤其室外环境下,极易因有害
生物入侵而受损。
而且因为物理、化学等非生物类因素往往会对木材产生较为不
利的影响,导致其出现一定的不良改变。
木材结构损伤程度的探索,在损坏的木
材加工之前对我们来说是必要的,由此可以确定其伤害情况,且予以合理防护治
疗[4]。
2.1木结构防腐
木材防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四世纪,这是铜氧化物用于木材防腐。
现阶
段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匮乏,许多古老的木质结构防腐树种未能得到利用,将木
材进行合理的化学防腐是时代的潮流,化学防腐木是用药水,也就是防腐剂对其
进行合理处理,将对木材形成危害的各种生物进行杀灭处理或迫使其进一步扩散。
在具体使用中,可以将防腐剂分成两个类型:无机防腐剂、有机防腐剂。
无机防
腐剂通常为水溶性盐类药物,有机防腐剂一般为无油性药物、油溶性药物[5]。
目前,具有多种木材防腐技术可发挥重要防腐作用,但是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因为
受到工期、现场条件等的局限,导致木材难以进行单独处理,而是直接采购经过
防腐处理的合理木材,当施工现场进行加工时,可对实施锯切的木材部分予以桐
油处理,而对其进行钉接时,应选取不锈钢钉,且需将钉眼位置填充腻子,且予
以桐油处理。
防腐剂的选用应不会对油漆造成不良影响,且可应用到室外,可选
用铜铬硼、氨溶砷酸铜等[6]。
2.2木结构的防虫
在大约公元前500年时,孔子认为树木在合理的时间进行砍伐,可以有效预
防虫害,而现在,我们通常选择冬天进行木材的采伐。
通常防腐木采用有毒药剂
进行处理,因此可以发挥防虫作用,而为了能够进一步防虫,可对与木结构相接
触的地面进行毒土处理,采用高浓度杀虫药对土壤进行喷洒,且与地基夯实,由
此能够有效预防地下白蚁对木材造成损害[7-8]。
2.3木结构的防火
对木材防火不是严格的要求,如果它是一个建筑结构,首先从结构避免接触
高温、高热、必要时可通过合理药物处理,使得木材由易燃体转变为难燃烧体。
2.4木结构防开裂
木材是否开裂,及其程度与木材自身含水率存在较为显著相关性,木材含水
率在木材防腐、防虫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为了有效预防木材出现开裂现象,
厂家通常因提供储存2-3年木材,确保表面含水率可减少到25%之下,或通过其
他方法对含水率进行有效处理,确保木材可以满足施工所需[9-10]。
3总结
我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往往显示
了当时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
因此对此类园林古建筑进行保护具有重要历史研究
价值。
通过对古建筑木结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到木材含水率对于维持木材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在原木采伐后予以合理的储存,使之达到适宜含水率后,才可将其应用到建筑修复中。
面对古建筑木结构的老化现象,可通过对木材进行加速腐朽的方法,将古建筑的旧木材予以替换,此方法可解决古建筑旧木材大量缺乏的现状,而且能够使得新、旧木材在材质方面保持一致,而经腐朽处理后的木材与新木材可保持良好可比性。
由此可确保古代木结构能够得到更为系统完善地研究,利于古建筑木结构的保护性工作处理,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邹传龙,韦才寿.广西三江侗族木结构古建筑建造工艺研究[J].四川建材,2017,43(4):52-53.
[2]王献.古建筑和近代文物建筑的木制品整修翻新施工技术[J].城市建筑,2017(5):73-73
[3]戴俭,常丽红,钱威,等.古建筑木构件内部缺陷无损检测的方法与应用研究[J].建筑学报,2017(2):7-10.
[4]李凌旭,马明昌.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17(14):145-146.
[5]泽金.浅析古建筑木构件与木质文物的保护方法[J].中国民族博览,2017(4):205-206.
[6]何岩,冷冬。
基于残损特点的古建筑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J].居业,2016(11):99-100.
[7]王坚.木结构古建筑的加固维护方法[J].引文版:工程技术,2016(5):162-163.
[8]武恒,孔俊伟,黄赟,等.徽州古建筑木结构构件防护处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6(3):383-386.
[9]申克常,刘佳,李辉,等.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检测内容及方法探讨[J].建筑技术,2015(S2):27-31.
[10]苌柳凤,王琳.浅议古建筑木结构加固措施综述[J].安徽建筑,2015(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