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1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D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2021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共13题;共50分)
1. (4分)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2017年中央政府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雄安新区将建设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300万以内。
读图回答问题。
(1)中央政府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的原因是
①基础设施好②人口密度大③生态环境好④开发程度低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2)雄安新区最有可能承接
A . 北京市政府行政部门
B . 国务院各职能部门
C . 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
D . 各国在中国大使馆
(3)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北京生态环境压力减轻
B . 北京经济中心地位下降
C . 雄安新区迁入人口增多
D . 白洋淀的湿地面积减少
2. (4分) (2019高二上·湖南月考) 下图是矿产资源需求生命周期变化示意图,矿产资源消费强度的变化反映了区域开发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消费强度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产出所需的矿产资源投入为度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断甲所处区域的发展阶段是()
A . 原始社会阶段
B .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C . 工业化阶段
D . 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2)在乙阶段,矿产资源消费强度呈迅速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①技术进步②交通便利③现代服务业的发展④清洁生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3. (4分) (2018高三上·武威期末) 下面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及两幅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表示沉积岩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2)形成乌江峡谷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 流水的侵蚀作用
B . 流水的堆积作用
C . 风力的侵蚀作用
D . 波浪的侵蚀作用
(3)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表示六合桂子山石柱林岩石形成过程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4. (4分) (2019高二上·四川开学考) 下图所示某国以平原为主的区域中,甲、乙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
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 . 地形
B . 土壤
C . 热量
D . 水分
(2)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A . 能源供应充足
B . 生产技术先进
C . 种植历史悠久
D . 劳动力成本低
(3)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A .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B . 增加农业经济
C . 改善当地种植结构
D . 减少蔬菜对外依赖
5. (4分)(2019·无锡模拟) “有一种冷叫南方的冷……”每到冬季,便有不少南方网友发出这样的“感慨”。
下图为我国集中供暖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小题。
(1)图示两大区域()
A . 以省级行政区界为分界线
B . 内部气候特征基本相同
C . 依据单一划分
D . 紧邻分界线两侧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2)集中供暖()
A . 能源利用效率更高
B . 大气污染更加严重
C . 电力供应更加紧张
D . 煤炭消耗逐年增加
6. (4分) (2017高三上·辽宁月考) 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渔业资源丰富,有“踩着鳕鱼背可上岸”的传说。
20世纪中期之前,纽芬兰渔场捕鱼业以传统的家庭捕捞为主,虽经历几百年的捕捞,渔业资源仍十分丰饶。
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过度捕捞,鱼群消失,延续了数百年的纽芬兰捕鱼业彻底破产。
下图为纽芬兰渔场位置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20世纪中期之前,纽芬兰渔场历经几百年的捕捞,渔业资源仍丰饶的主要原因是()
①传统捕捞规模小
②因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特别丰富
③渔民捕鱼避开了产卵的季节
④渔民进行人工养鱼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2)纽芬兰渔场的衰落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 . 生物多样性增多
B . 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物质富集,水体富营养化
C . 加拿大人口迁移规模扩大
D . 加速了加拿大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7. (4分) (2020高一下·大庆月考)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左下图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右下图示意地租变化曲线。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A . 西北风自西北向东南流
B . 西北风自东南向西北流
C . 东南风自西北向东南流
D . 东南风自东南向西北流
(2)右上图中曲线能反映左图中甲—乙一线(虚线)地租变化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8. (4分) (2019高二上·秦皇岛期末)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一环六放射”的高速路网交通一体化体系为依托,打造1小时都市圈,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京津冀三方目前产业结构既雷同又竞争,没有形成互补的格局,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天津应着重发展的经济部门是()
A . 机械制造业
B . 传统服务业
C . 创意文化产业
D . 石油资源的开发
(2)京津冀高速路网一体化,目的是()
①提高运输效率②增加运输方式多样性③加强城际联系
④促进城市群互动发展⑤各城市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A . ①②③
B . ③④⑤
C . ①③④
D . ①④⑤
9. (4分)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 . 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 . 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 . 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 . 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10. (4分) (2016高一下·临川期中) 读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
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 水分
B . 热量
C . 海拔
D . 土壤
11. (4分) (2019高一上·浙江期中) 读“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中甲地位于大陆西岸完成下列小题。
(1)此时北半球的季节为()
A . 春季
B . 夏季
C . 秋季
D . 冬季
(2)下图中能表示甲地气候特征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12. (2分)下列渔场是由冷海水上升形成的是()
A . 纽芬兰渔场
B . 北海道渔场
C . 秘鲁渔场
D . 北海渔场
13. (4分) (2013高一上·长安期中)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 . 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 .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C . 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D . 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阅读材料 (共2题;共20分)
14. (10.0分) (2020高三上·富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图2为图1中某地葡萄园景观图。
图3为图1中①、②城的降水统计资料。
(1)影响图中铁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
图中国界线主要沿________延伸。
(2)比较①②城降水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角度简析原因。
(3)说出图1中葡萄产区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种植葡萄的有利自然条件。
15. (10.0分)下图为内蒙古某山一处花岗岩“石林”景观。
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石林”景观,按照成因,其岩石为()
A . 玄武岩
B . 变质岩
C . 岩浆岩
D . 沉积岩
(2)图中“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A . 地壳下降—岩浆活动—风化、侵蚀
B . 地壳上升—岩浆活动—风化、堆积
C . 岩浆活动—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D . 岩浆活动—地壳下降—风化、堆积
三、加试题 (共2题;共30分)
16. (15.0分) (2017高三上·河北期末)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是西亚部分地区区域图及气候资料统计图。
肥沃“新月地带”是西亚古文化的发源地,该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孕育了西亚灿烂的文明。
(1)比较①②两地降水差异,并指出其主要原因。
(2)分析N地较之M地冬季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
(3)分析该地区肥沃“新月地带”的自然成因。
(4)有人说,在L河上进行梯级开发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请简要叙述你的观点。
17. (15.0分)(2020·哈尔滨模拟)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滩,指河床内有洪水时淹没、中小水时露出的地面。
黄河下游河道宽,水位浅,泥沙淤积,形成广阔的滩地。
黄河滩内居住着大量的人口,滩地平时是群众生活居住的场所,是农业生产的土地,汛期又成了洪水漫溢之地。
滩区房子不断重复着“淹没-倒塌-重建-淹没”的轮回,滩区群众生活贫困。
眼下,山东正大力推进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建设千里黄河生态经济走廊,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1)根据图示和所学,描述黄河滩区的形成过程。
(2)虽然灾害频发,生活贫困,但是滩区居民们仍然在此生活。
推测他们选择留下来的理由。
(3)简述水利专家们反对在黄河岸边修建生产堤(滩区群众为保护耕地、村庄自修自守的土堤)的原因。
(4)根据材料和所学,试为当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措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共13题;共50分)答案:1-1、
答案:1-2、
答案:1-3、
考点:
解析:
答案:2-1、
答案:2-2、
考点:
解析:
答案:3-1、答案:3-2、答案:3-3、考点:
解析:
答案:4-1、答案:4-2、答案:4-3、
考点:
解析:
答案:5-1、答案:5-2、考点:
解析:
答案:6-1、答案:6-2、考点:
解析:
答案:7-1、答案:7-2、考点:
解析:
答案:8-1、答案:8-2、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答案:11-2、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
考点:
解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阅读材料 (共2题;共20分)答案:14-1、
答案:14-2、
答案:14-3、
考点:
解析:
答案:15-1、
答案:15-2、
考点:
解析:
三、加试题 (共2题;共30分)答案:16-1、
答案:16-2、
答案:16-3、
答案:16-4、
考点:
解析:
答案:17-1、
答案:17-2、答案:17-3、
答案:17-4、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