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现代文阅读必考题型分类汇编与答题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中考现代文阅读必考题型分类汇编与答题模板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占比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大意的掌握与理解。

但许多同学都反应,在这一块没有总结出固定的答题思路,失分成为常事。

今天,为大家梳理了2021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题型+答题模板!
作答思路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段落)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

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鉴赏类问题
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
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
(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2) 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
(3) 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 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
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
(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这类问题也有可能是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请说说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此题的答题思路是:分析该句的修辞作用+具体语境作用。

常见修辞答题如下:
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拟人: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夸张:夸大(或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引用:
(1) 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2)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4、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先弄清该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再分析其作用。

在文章的开头:
①引出下文;
②开头点明故事所要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
③照应文章标题;
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⑤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文章中间:
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②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文章的结尾:
①总结全文;
②解释全文主旨;
③照应前文;
④照应文章标题;
⑤引人深思。

(需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答案全部都写上,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套用适用的答案)
5、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先分析属于何种描写手法,然后分析其作用:
①人物描写(肖语动心):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
②环境描写:烘托了一种**的气氛,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心理)
6、请分析文中**的形象或文中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从文中检索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提取出关键词来分析人物性格,并对结果进行加工合并。

7、文章运用了对比、象征等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等,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对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

象征: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

烘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

含义理解题
1、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

此类题首先需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它字面上的意思,即其本意。

然后联系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寓意,便可得出其深层含义。

2、说说你对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首先找到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上下句具体语境,弄清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寓意,即可得出答案。

3、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理解句子的含义一般有两种答法:
①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
②解释这个句子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启示。

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回答此类问题时,只要符合题干的要求,联系文章的内容,有具体的事例说明,表述合理即可。

2021中考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必备答题模版
考点一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考点分析】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

根据说明文的定义,我们可以将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要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或阐明的是什么事理,要能够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

【常见考题】
1.判断说明文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

2.归纳说明的中心内容。

3.找出说明文的说明对象。

4.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

【答题技巧】
1.找出说明对象的方法有:
(1)看题目,看文章。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对象。

(2)抓段首、段尾的关键句。

许多文章往往还利用段首的首括句或段尾的总结句来点明说明对象,要认真审读处于这些位置的句子,从中找出说明对象。

(3)归纳总结。

如果以上方法不可行,则需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1)从标题着眼。

有的标题在指出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2)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更需要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

考点二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考点分析】
恰当使用说明方法,可以使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使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更易于让读者了解和接受。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作诠释等。

辨析说明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区别“作比较”
“打比方”“举例子”“引用”四种说明方法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表达方法。

二是区别“下定义”“作诠释”两种说明方法。

“下定义”一般为判断句式,语言简洁、直接。

“作诠释”是用一句或几句话对某个概念或某种现象、某个事物作解释说明。

【常见考题】
1.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答题技巧】
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考点三:说明顺序
【考点分析】
1.说明文有三种说明顺序。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用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2.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是总分式和层进式。

一般情况下,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结构,事理说明文多用层进式,这就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梳理出各个段落的段意和逻辑,才能准确地答题。

【常见考题】
1.选文使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2.为文章划分层次。

3.分析选文的写作思路。

【答题技巧】
1.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2.本文先说明了……,其次说明了……,最后说明了……。

考点四品味说明语言
【考点分析】
说明文主要是用来传播知识的。

要使传播的知识准确无误,必须使用准确的语言客观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

否则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所谓准确性,是指使用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词语字斟句酌、注意分寸,从而对说明对象进行精确地说明。

考点五文意转述(选择题)
【考点分析】
针对文意进行转述型的选择题,在做题时,首先,要培养细心审题意识,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

其次,要提高辨析异同、明察秋毫的能力。

看似相同的说法可能相去甚远,貌似无关的说法可能本质相同。

常见的错误类型有:
1.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

尤其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2.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通(或相反)。

3.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4.混淆模态(必然与可能):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5.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6.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7.颠倒因果(主客):“因”与“果”错位;“条件”与“结果”错位。

8.强加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9.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

有些选项中的内容信息原文中可能根本没有,所以要仔细判断。

10.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答题技巧】
1.一找:找出原句。

第一遍阅读时勾画出选项原句或表达意思相似的语句,并锁定位置。

2.二比:咬文嚼字。

反复阅读,认真比对关键词句,看看表达意思是否有偏差,或者外延与内涵是否一致。

3.三判断:判断选项与原文意思相同与否。

考点六拓展延伸
【考点分析】
此类题型一般要求表达感悟、认识、启示、收获,或者发表看法等。

“认识”有知晓、认识的含义;“看法”有观点、见解的意思;“感悟”是有所感触而领悟的意思;“启示”是从启发中领悟的道理,通常是对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事理或人物身上蕴含的精神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因此这类题可以统称为“主观表达”,就是说说你对文章所表达的意思的认知程度以及所持的见解。

这是一类常考题型,主要是综合考查学生对文章说明对象、内容及题干要求的把握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分、迁移、联想的能力。

在解答这类题时,首先
应仔细理解题干要求,分析题干要求和原文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然后结合原文的内容和观点,以及自己的生活常识和经验,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述,值得注意的是,答题时一定要遵照原文意思,结合自身实际作答,尽力做到有一定的创新性,但不能任意迁移发散,而脱离原文本意。

答题时主要以得出的结论作为答案,但要根据题目的提法和要求,多数情况是分条作答,有些时候要求写成一个片段。

【常见考题】
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某一现象的看法。

2.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根据某一问题,提一条具体的解决措施,并说明理由。

【答题技巧】
1.观点看法类:观点或启示+结合文章和生活实际谈理由。

2.链接材料类:探究结果+结合文章和材料分析。

3.语言运用类:紧扣文章内容,符合题目要求,语言简洁准确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