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钛工业发展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中国钛工业发展报告
王向东;逯福生;贾翃;郝斌
【摘要】从产能、产量、市场、价格、对外贸易等方面对中国钛精矿、海绵钛、
钛锭、钛粉、钛加工材等主要相关钛产品的生产及销售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对2013年中国钛工业的总体运营状况进行了评价,对取得的技术进步进行了回顾。
指出2013年中国钛精矿的供求基本平衡,而海绵钛及钛加工材均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且价格均大幅下滑,尤其是2013年下半年价格一直处于低位。
此外,中国钛工业在发展中要注重决策的前瞻性和计划性,狠抓技术进步以及钛产品的应用推广。
%Production and sales situation about titanium products,such as titanium concentrate, titanium sponge, titanium ingot,titanium powder
and titanium processing material were counted. And the statistics included capacity, output,market,price,foreign trade situation and so on. Then the overall operation situation about China titanium industry in 2013 was evaluated,and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China titanium industry in 2013 was also reviewed. Supply and demand of titanium concentrate of China in 2013 was balanced basically,but the problem of over capacity
both existed for titanium sponge and titanium processing materials of China in 2013 ,and the price both declined deeply,especially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13. Besides,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China titanium industry,the decision-making of enterprise should be forward looking and planning,and the enterpris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products promotion.
【期刊名称】《钛工业进展》
【年(卷),期】2014(000)003
【总页数】6页(P1-6)
【关键词】中国钛工业;产量;技术进步;产能过剩
【作者】王向东;逯福生;贾翃;郝斌
【作者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北京 100088;中国有色金属工
业协会钛锆铪分会,北京 100088;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北京100088;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北京 100088
【正文语种】中文
1.1.1 产能
2013年中国海绵钛产能达到1.5×105t/a,与2012年基本持平。
但是由于需求不足,金川集团钛厂、四川恒为制钛公司和锦州华泰金属工业的产能并未启动或未能继续调试完善,实际在产或调试中的产能仅为1.27×105t/a。
而从国内主要的22
家钛锭生产企业产能的统计结果来看,2013年中国钛锭的产能达到1.09×105t/a,与2012年的1.058×105 t/a相比略有增长。
1.1.2 产量
(1)钛精矿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以下简称钛协会)与攀钢钛业集团、四川钛产业协会、云南新立公司、海南文盛新材料科技股份公司、承德钢铁集团和山东兴盛集团的联合统计,2013年我国共生产钛精矿3 394.1 kt,其中攀西地区2 535 kt,云南省336.1 kt,海南省和广西省合计100 kt,承德地区143 kt,山东省
280 kt。
(2)海绵钛
中国13家海绵钛生产企业2013年海绵钛产量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2013年13家企业的海绵钛总产量为81 171 t,与2012年的81 451 t相比下降了0.34%。
在这13家企业中,贵州遵钛、唐山天赫和洛阳双瑞万基的海绵钛年产量均超过了万吨。
(3)钛锭
中国22家钛锭生产企业2013年钛锭产量见表2。
由表2可知,这22家企业2013年钛锭总产量为62 216 t,与2012年的统计结果相比下降了4.2%。
(4)钛粉
根据钛协会与宝鸡钛协会的联合统计,宝鸡富士特钛业有限公司等6家主要钛粉
生产企业2013年钛粉产量见表3。
所统计的这6家钛粉生产企业2013年钛粉的总产量为2 645 t,与2012年相比下降了15.0%。
(5)钛加工材
钛协会统计了国内28家钛加工材生产企业2013年钛加工材的产量,结果见表4。
从统计结果来看,28家企业2013年共生产钛加工材44 453 t,与2012年相比
下降了13.8%。
表5及表6分别给出了2013年中国各类钛加工材产量所占的比例以及2012年与2013年各类钛加工材产量对比。
(6)钛设备制造
沈阳东方钛业有限公司等8家主要钛设备制造企业2013年经营状况见表7。
8家企业2013年总产值为149 302万元,比2012年下降了8.4%;钛材总用量达5 889 t,比2012年增长了15.0%;生产钛设备1 779台,比2012年下降了6.0%。
1.2.1 价格
根据钛协会2013年逐月跟踪统计,2013年中国海绵钛以及3.0 mm厚TA2钛板的价格走势见图1。
2012年12月,一级海绵钛的价格为6.5万元/t,3.0 mm厚TA2纯钛板的价格仅为14.5万元/t,而2013年初这两种钛产品的价格依旧在此
低位徘徊,到2013年下半年,价格均出现了大幅下滑,一级海绵钛价格跌至5.0
万元/t,3.0 mm厚TA2纯钛板价格跌至12.5万元/t。
1.2.2 需求分配
图2为2013年中国各个领域钛加工材使用量所占比例的统计图。
由图2可以看到,钛加工材在化工领域中用量依旧最大,占到了52.77%,其次为电力、航空航天、冶金等。
表8为2013年中国国内28家钛加工材生产企业在不同领域的钛加工材销售量。
1.2.3 销售量
2013年中国海绵钛生产量为81 171 t,净出口量为3 600 t,销售量为77 571 t,同比增长5.7%;钛加工材的生产量为44 453 t,净出口量为5 947 t,销售量为38 506 t,同比下降1.5%。
2013年我国钛矿、海绵钛、未锻轧钛、钛粉末、钛废料以及钛加工材进出口数据见表9。
2013年我国海绵钛进口量为426 506 kg,较2012年的129 750 kg增长了228.7%,出口量为4 026 158 kg,较2012年的4 527 510 kg降低了
11.1%;钛加工材进口量为4 049 754 kg,较2012年的5 010 251 kg下降了19.2%,出口量为9 996 941 kg,较2012年的12 327 849 kg下降了18.9%。
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总体思想是调结构、稳增长,即在保持平稳增长的基础上,进行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减少废物排放,实现宏观经济的科学、和谐发展。
因此,国内化工、冶金等行业对普通类钛产品的需求均有所下降。
但是,在国内大飞机等重大航空项目的拉动下,在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政策的推动下,航空航天和海洋工程领域均显示了对钛材巨大的潜在需求。
从国际上来
说,2013年是欧美经济艰难复苏的一年,日本经济则更是复苏难望,因此国际上对钛材的需求大幅下降。
总之,2013年,在国内外需求均不旺的压力下,处于结构性产能过剩的中国钛工业步履艰难。
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钛精矿3 390 kt,净进口钛矿2 260 kt,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钛精矿为5 650 kt,对进口钛矿的依赖度约为40%。
根据国家化工生产力促
进中心钛白分中心的统计,2013年中国共生产各类钛白2 130 kt,所需钛精矿5 600 kt,约占全国对钛精矿需求量的90%,钛精矿的供需基本平衡。
2013年,中国共生产海绵钛81 171 t,同比略微下降了0.34%;实际销售量达到
77 571 t,同比上升了5.7%。
但这些统计数据包含有相当数量的国家储备量,扣
除该储备量,实际销售量同比将有两位数的下降。
2013年,中国共生产钛加工材44 453 t,同比下降13.8%;国内销售量更是下降
到38 506 t,钛加工材需求量已连续下滑两年。
2013年,由于需求不足,产能有较大过剩,海绵钛和钛加工材价格均大幅下滑,并连续7个月(至2014年2月)在谷底徘徊。
中国海绵钛产业基本处于亏本运营状态,钛加工材则是微利运营。
但仅就经营效益而言,有两类特例值得思考。
一类是洛阳双瑞万基和中航唐山天赫钛业,这两家企业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产业链长,自己生产的产品主要是自己使用,只有部分外销;二是注重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好;
三是注重成本控制,保持了较低的单耗。
另一类企业以朝阳金达为代表,所走的路线是轻资产、低投入,并保持了较高的产品质量水平,大幅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在困难的条件下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2013年,中国钛工业技术继续取得了显著地进步。
洛阳双瑞万基和遵义钛业集团控股的遵宝钛业先后采用有筛板沸腾氯化技术、多极槽镁电解技术和先进的还蒸技术,使吨钛电耗降至21 000~23 000 kW·h。
宝钛集团通过实施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及钛技术改造,打通了全流程海绵钛生
产的镁电解工艺;实现了EB炉回收合金残料生产重要用途钛锭的技术突破;完成了
棒丝材、万吨自由锻压机和钛带等新生产线的工艺开发及固化;成功开发出5
mm×2 000 mm×5 000 mm宽幅TC4钛合金板材、Nb-Hf10-1板材、石油天
然气行业用高性能系列钛合金管材、超大规格钛合金棒材等新产品;用万吨自由锻
压机成功生产出单重7 t的台阶轴锻件。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以下简称西北院)及所属公司建设的国家稀有金属材料科研基地通过国家验收,为钛合金新材料的科研、中试验证和小批量生产提供了更优更专业的平台;西北院利用现有的装备,成功试制了钛合金3D打印成型零部件;实现了
钛合金大规格(φ≥300 mm)棒材及钛合金爆炸复合板材的稳定、批量生产。
宝钢特钢新建的大卷重钛带生产线生产的板式换热器及焊管用高精密度钛带达到国际标准,满足了用户要求;“飞机用钛合金特大规格(φ≥450 mm)棒材和大型整体
结构锻件(投影面积≥2 m2)的工艺技术研究”获2013年宝钢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
21世纪以来,中国钛工业乘着国家快速发展的东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但同时又伴随国内外发展的起伏,几经波动。
2000年到2003年,国外因“911”事件的影响,对钛的需求大幅下降,而国内则因经济的快速成长,对钛材的需求开始增长,在这几年国内的需求主导了钛产业的稳定发展。
2004年到2008年,国
内外经济的快速成长推动了国内外钛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促使中国钛行业翻番式增长,在此期间,中国钛冶炼和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深化,影响扩散到实体经济,欧美经济走软,相继步入衰退,并随后引发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钛的需求萎缩。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09年中国钛行业产销下降。
2009年下半年国家启动的4万亿投资计划又推动了钛行业在2010年至2011年间的上行,在此期间,国际投机者疯狂推高钛、锆矿物价格,导致中国出现了新一轮钛、锆矿物的投资热潮。
2012年至今,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力主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投资热得到抑制,钛的需求下降,
中国钛产业的结构性过剩更显突出。
从新世纪以来,中国钛行业经历了两起两落,从中可以深刻的感受以下两点。
一是中国钛行业从业者的投资观还不够成熟,有强烈的投资冲动,在决策时眼光不远,往往只看眼前的情况,对5~10年,甚至更长远的变化估计不足,结果是经不起波折的冲击,造成投资损失和经营被动。
二是可以从目前钛冶炼行业经营较好的企业中,看到市场经济环境下,决策的前瞻性和计划性非常重要,双瑞万基、中航天赫和锦州宝钛华神三家企业在投资决策时,或是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或是通过兼并重组,做长了产业链,把计划性、协调性引入到生产经营过程,提高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以上两种情况告诉我们,昨天最热的行业,往往是今天过剩的行业,昨天的投资热是今天结构性过剩的诱因;市场经济中前瞻性、计划性和协调性至关重要,没有计划性和协调性就没有成功的市场经济。
伴随着新世纪以来中国钛行业的快速发展,其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现已基本上拥有了世界上一流的钛熔铸设备,一流的锻造设备,一流的轧棒设备和一流的板带生产设备,也生产出了国家所急需的各种先进钛制品。
但是,大型钛合金锻件、板材、棒材质量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还不够,还不能批量生产钛合金型材,许多钛制品还没有通过国外航空认证等,中国钛制品还不能充分满足国内外航空、医疗等领域的高端需求。
中国钛业工作者是渴求发展与进步的,工作是极为努力的,但是在发展的燥动中往往难以静下心来,导致技术的细节和系统性难以完善。
技术决定未来,细节决定成败。
只有静下心来,一门心思抓企业管理和技术攻关,中国钛工业才能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钛及钛合金具有极为优异的特性,钛制品的总产量也不高,价格也并不贵,让社会充分认识钛、喜欢钛、使用钛将是中国钛行业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