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机器⼈技术》课程标准(⼈才培养⽅案)
《⼯业机器⼈应⽤》
课程标准开发与课程基本信息
(⼈才培养⽅案)
、课程详细信息
(⼀)课程简介
⼯业机器⼈是⾯向⼯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或多⾃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
动执⾏⼯作,是靠⾃⾝动⼒和控制能⼒来实现各种功能的⼀种机器。
本课程的任
务是使学⽣主要了解机器⼈的分类与应⽤、机器⼈运动与动⼒学基本概念、机器⼈本体基本结构、机器⼈轨迹规划、机器⼈控制系统的构成及编程语⾔、典型⼯业机器⼈⾃动线的基本组成及特点等内容,对机器⼈及其控制系统有⼀个完整的理解。
培养学⽣在机器⼈技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培养学⽣在机器⼈技术⽅⾯具有⼀定的动⼿能⼒,为毕业后从事“⼯业机器⼈”及“服务机器⼈”系统的模拟、编程、调试、操作、销售及⾃动化⽣产系统维护维修与管理、⽣产
管理等专业⼯作打下必要的机器⼈技术基础。
(⼆)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电⼦信息⼯程技术专业选修的⼀门专业技能课程。
⼯业机器⼈课程应定位于为企业培养能够完成⼯业机器⼈编程、操作、维保的应⽤型⼈才。
其前修课程有《电⼯基础》、《模拟电⼦技术》、《数字电⼦技术》、《电机控制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等,后续课程有《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职业能⼒发展的阶段确定相应的典型⼯作任务按照从初级⼯到专家的发展顺序,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从单⼀机器⼈的操作,到机器⼈⼯作站的整体把握。
全部课程都安排在机器⼈实训室上课,每⼀个项⽬都有实践环节,每⼀次的学习过程就是⼯作的过程,并且在实践操作中注意培养学⽣的安全⽣产、规范操作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每⼀次的考核评价都有相关内容,这种职业素质是在任何企业⼯作都应具备的。
采⽤⾏为引导型教学法根据项⽬任务通过视频、图像、实训设备等,使学⽣了解⼯业机器⼈在各种场合的应⽤。
对于机器⼈的⼯业应⽤着重讲解其各种结构形式及应⽤场合,通过该项⽬使学⽣对机器⼈学科有全⾯认识,提⾼学⽣的学习兴趣,并结合RT-T00LB0X2真软件完成虚拟机器⼈的加载和控制。
(四)课程培养⽬标
1. 知识⽬标
(1)了解机器⼈的由来与发展、组成与技术参数,掌握机器⼈分类与应⽤,对各类机器⼈有较系统的完整认识;
2)了解机器⼈本体基本结构,包括机⾝及臂部结构、腕部及⼿部结构、传动及⾏⾛机构等;
(3)了解机器⼈轨迹规划与关节插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4)掌握⼯业机器⼈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及操作⽅法;
(5)掌握机器⼈语⾔的基本程序命令和编程⽅法;
(6)熟悉⼯业机器⼈的⾃动线安装与调试、维护技术;
(7)熟悉喷漆、涂胶、焊接、装配和包装等⼯业机器⼈典型应⽤⾃动线;
2. 能⼒⽬标
(1)能够准确理解机器⼈本体的基本构成和运动学、动⼒学基本原理;
(2)学会正确操作⼯业机器⼈,能独⽴或⼩组协作完成规定的实验与实训;
(3)具备识图和仪器仪表使⽤的基础能⼒;
(4)会观察和分析实验与实训现象,编制、调试、运⾏程序,熟练掌握编程软件的使⽤;
(5)会查阅相关⼿册和产品使⽤说明书,正确阅读和分析实际应⽤程序;
(6)能在⾃动线⽣产现场基本正确完成⼯业机器⼈的控制系统程序编制或调试任务;
(7)能在⾃动线⽣产现场基本正确完成⼯业机器⼈安装与维护任务;
(8)能对⼯业机器⼈出现的故障进⾏初步的诊断和处理。
3. 素质⽬标
(1)具备搜集相关技术资料,尽快熟悉新接触设备和新⼯作场景的能⼒;
(2)具备潜⼼钻研的职业精神和必要的创新能⼒;
3)具备独⽴学习,灵活运⽤所学知识独⽴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
(4)具备⼯作安全意识与⾃我保护能⼒;
(5)能⾃觉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有强烈的⼯作责任感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六)教师任职要求
(七)教学条件与设施要求
1. 多媒体教学设施
本课程的教学是在多媒体教室进⾏,多媒体教学能将抽象、⽣涩、陌⽣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教学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教学效率。
运⽤形式多样的课件教学,能活跃课堂⽓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
2. 教学条件
教师应采⽤实物教学,让学⽣在实际的实训或⽣产环境中学习。
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提⾼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1)建⽴⼯业机器⼈⼀体化教室,充分利⽤实验与实训教学,以提⾼学⽣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2)建⽴仿真实训室,通过仿真熟悉相关知识、技能,提⾼学习效果和效率。
(3)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业机器⼈相关⾏业典型
的企业资源,加强产学合作,建⽴实习基地,实践⼯学交替,满⾜学⽣的实习实训需求。
(⼋)实施建议
1. 教学⽅法
(1)在教学中要加强基本操作技术和技能的训练,掌握好组织教学、讲解、⽰范和讲评等各个教学环节。
贯彻讲解与⽰范相结合、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法。
(2)在基本技能操作训练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信⼼,勤学苦练,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
(3)在技能训练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爱护⼯具和设备的习惯。
(4)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执⾏⼯业机器⼈安全操作规程。
(5)在技能训练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渗⼊企业的6S 管理理念,提⾼学⽣的职业素养。
2. 评价⽅法注重对学⽣动⼿能⼒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的考核,加强⽇常实训过程环节的考核,结合期末综合考试完成情况,从总体上评定学⽣的成绩。
(1)重视学⽣平时的表现,课题完成情况、安全⽂明⽣产情况等对学⽣进⾏综合评定。
(2)注重学⽣动⼿能⼒和实践中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的考核,对学习和应⽤上有创新能⼒的学⽣应给予特别⿎励。
3)本课程考核内容包括⼯业机器⼈综合技能实训操作,编程实训与知识应⽤考核,根据学⽣完成的情况得分,最后综合,折合分为100 分。
(4)课程总成绩为100分,配分为:期末综合考核为50 分,项⽬完成情况为30 分,实训报告为10 分,过程表现为10 分。
(5)本课程按百分制考核,60 分为合格,80 分以上为良好,90 分以上为优秀。
3. 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必修和选修内容。
教材内容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为主体的原则,将知识与⽣产中的实际应⽤相结合。
(1)以项⽬(课题)为中⼼,突出实践动⼿能⼒,可以将课程分解成若⼲个项⽬(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