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师教育随笔《关注幼儿的告状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教师教育随笔《关注幼儿的告状行为》
因抢玩具引发的告状行为,是幼儿一日中长见的行为之一,这一方面是由于幼儿交往技能缺乏,遇到矛盾冲突不能用协商、谦让的方法来解决,只能向老师告状;另一方面,幼儿的道德认识水平逐渐提高,他们懂得拿自己或别人的言行与一定的行为规则做比较,然后产生了相应的原道德体验,当他们觉得其他孩子的行为与行为规则不相称时,也会向老师告状。
娃娃家中新添了一个洋娃娃,区域游戏时,其其和惠惠都想当妈妈。
于是,她俩抱着娃娃互不相让,一开始还僵持着,后来索性一个抱头,一个拉脚争夺起来。
惠惠力气大,把娃娃抢走了,其其气呼呼地跑来告诉老师:老师,惠惠把娃娃抢走了。
大型玩具时,滔滔和东东都想骑木马,他们谁也不肯让谁。
滔滔刚坐上去,东东力气大,一把把他推了下来,自己上去玩了。
滔滔哭着告诉我:他推我,不要我玩!
频繁的告状不仅会影响同伴间的友好关系,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教师组织正常的教学活动。
面对幼儿告状,我们教师应该想到可以利用这一情景和机会帮助幼儿学到什么用什么途径帮助他怎样帮助他
面对告状行为,我们不能冲动地予以包办仅仅,而应联系实际,做出一些临床诊断:这个孩子最近特别喜欢告状,可是以前不是这样的最近他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喜欢告诉老师,是不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等等。
当我们对幼儿的告状行为做出准确的判断后,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
对幼儿的告状行为,我们应该进行深层次的反思:这类问题最近
是不是常常出现是环境和活动材料引发的冲突,还是人为引发的冲突是否需要调整原有课时计划如果是因为空间环境狭窄,玩具材料缺乏而引起的冲突,那么我们应尽快采取措施,做出合理的调整,以满足幼儿活动的需求。
如果确认是班中孩子大部分缺少交往技能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应根据实际调整原有课时计划,设计一些相关内容,如开开心心一起玩、我和大家做朋友等,对幼儿实施教育,让每个孩子在实际活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