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要当读书种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要少看微信多看书。
• 时间是挤出来的。
• 不要等待有“空挡”才读书。
• 人生有限,时间宝贵,努力做到不被卷入 流俗文化,尽可能有所超越,让我们的生 活多一点书香气,多一点雅致和健康,这 和语文老师的身份也比较契合。
读书养性
• 在烦躁的“大气候”中,尽量让自己心静, 办法就是沉下心来用传统的方式读书。读 书可以让你适当超越过量的浮躁的杂乱的 信息环境,有定力,有眼光。
• 30多年前吕叔湘批评语文教学“少慢差 费”,这种的状况至今未有根本的改变, 主要原因是未能抓住培养读书兴趣这个 “牛鼻子”。很多语文课仍然是老师讲得 多,活动讨论多,作业操练多,唯独读书 不多,孩子们读书的兴趣不多。
• 语文教学要提升效果,必须回到语文的本 质,就是“读书为要”。
强化读书的办法。
• 喜欢读书,有某一方面有自己的专业爱好,在 这状态中,会有成就感,同时也让自己保持一些重大的变 化(比如传播渠道方式),既要接受它, 又要“看穿”它,不被它裹挟。
• 尽量选择相对良性的信息渠道,适当减少 信息量;
• 对铺天盖地的信息,自己要有过滤分析。
• 要指导这样的课,老师就必须具备比学生 宽广得多的知识面,要读很多书。
• 举例。
• 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册,中外文化论著单元, 4篇课文,节选自4部科学专著,包括:
•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卡尔萨根的《宇 宙的边疆》,还有刘大椿《科学哲学》, 关增建的《天文学十五讲》。
• 估计很多老师都未曾接触过。
化快餐、二手货、鸡汤,塞满许多爆料”“段 子、揭秘之类, “气”怎么可能“华”,又 怎么可能提高教学水平?
• 社会心态浮躁,拜金主义流行,大家没完没了 地忙,难于沉下心来读书做事。但教语文是要 有心境的,教师的学养以及人格素养格外重要。
• 无论多么忙,最好有自己的园地,那怕是一块 不大的“自留地”。不要一窝蜂都在应对现实 需求。虽然不可能完全超越,但要保留一份清 醒,免得被动地全部卷进去。
• 顺藤摸瓜,以概论带读基本的书。
• 读一些深一点、不是很懂的书。
• 书目不要设定太多太满,一定要大部分完 成。
• 大学四年,真正完整阅读的书可能很少, 大都是为了考试的应对式的阅读。现在当 老师了,应当重新把大学期间应当读而没 有好好读的那些书重读一遍。
• 这是自我“回炉”。
• 比很多培训管用。
• 3、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要在全国投入使 用。
• 4、中央与国务院发文,指导高中育人方式 改革和小学初中的课程改革。
• 紧锣密鼓颁布政策性文件,为“新高 考”“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助阵, 必然会给老师提出更高的业务要求。
• 老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成为一个硬指标。
• 老师读书少的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
自己的园地
• 无论多么忙,最好有自己的园地,那怕是 一块不大的“自留地”。
• “在状态中”,能帮助抵制职业性疲倦。 • 最好的老师都不会满足于当一个“教书匠” 。
• 学养怎么得来?主要靠读书。
• 特别是青年教师,要有读书充电的三年、 五年或者十年计划,有大致方向,持之有 恒,就“终成正果”。
• 当个研究型的语文老师,这是值得追求的 目标。
• 新教材要求学生读的书,老师必须自己先 读。这是“倒逼”我们去读书。
• 靠以前那点的“库存”,不认真读书急起 直追,看来是不行了。
• 高中语文实施“学习任务群”来组织教学。 比如“文学类阅读”“思辨类阅读”“实 用类阅读”,注重方法性知识的掌握,举 一反三,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 过程中,去发现和领悟阅读这一类文章的 基本路数,得到思维与能力的训练。
高考语文试卷命题改革
• 举例:全国卷现代文阅读题提供材料的涉 及面非常宽。
• 很多概念中学生可能闻所未闻,老师呢, 也未见得读过。
• 高考语文要考阅读面和阅读量,考阅读速 度,考读书习惯与阅读状况。
• 这是考学生,也是考老师。如果我们当老 师的还是不读书或者少读书,就很难应对 未来的高考!
• 《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 美国大学生借阅最多的是世界经典名著, 如柏拉图的理想国、霍布斯的利维坦、亚 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等等。
• 而中国大学生借阅最多的是三体、白夜行、 盗墓笔记、天龙八部、平凡的世界、极简 欧洲史、大数据时代、解忧杂货店、蔡永 康的说话之道,等等。
• 围绕如何读书,给诸位提一些 建议,仅供参考。
• 区分精读课与略读课。 • 采用“1加X”方法扩大阅读量。 • 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多种有用读书方法。 • 鼓励“连滚带爬”地读。 • 容许读“闲书”。 • 尊重学生的“语文生活”。
老师被自媒体捆绑了
• 现在老师也读书,但读的主要是与职业需要相 关的实用的书,属于“职业性阅读”。
• 很少自由的读书、个性化的读书。 • 无聊的自媒体捆绑住了很多老师。 • “腹有诗书气自华”。 • 如果语文老师 “腹中”装的大都是 戏说、文
• 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准备一桶水。
• 对老师的要求就提高了,不读书,现炒现 卖不行了。
• 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投入使用后,估计很 多老师都会发现自己读书太少,跟不上, 适应不了。
• 老师读书少,不怎么喜欢文学和诗歌,课 也没有“温度”,讲不好。
•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的教学,首先要做的 功夫,就是教师自己认真阅读,对诗歌的 氛围或者意境,有整体感悟,心有神会。 教师自己被诗歌感动了,才能在教学中让 学生也感动。
• 语文老师读书的面应当比其他学科老师更 宽。第二个“圈”的阅读是为了拓展专业 视野,触类旁通,活跃思维。
• 第三个“圈”,是核心部分。这一部分的 书目主要围绕自己的专业,或者自己特别 感兴趣,希望有所研究,有所发言的那些 专业的书。应当有比较明确的指向。要有 培养保持兴趣的课题或者领域。
• 读书计划要有些系统,促使自己在一定的 时段内读完一些基本的书。
• 在浮躁的信息时代培养起良好的阅读品味 和习惯,对于建构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 是至关重要的。
• 现今读书的氛围不好,绝大多数人不怎么 读书,社会风气比较粗鄙。
• 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学校没有培养学生读 书的习惯和生活方式,是主要的原因。
调查美国和中国各自综合排名前十的大学,看图 书馆借阅率最高的是哪些书。
语文老师要当“读书种子”
温儒敏
• 语文老师要当“读书种子”,是一种理想, 一种责任,同时又是我们面临的很实际、
很紧迫的职业要求,是当下课程改革的形 势所迫。
有四件事在催促课改,强调读书。
• 1、未来两三年,各省市全部进入“新高 考”。
• 2、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已经颁布,义务 教育语文课标也启动修订。
• 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教学的阅读量会成倍 增加。老师是否能跟上这个“量”,能跟 上这个“节奏”吗?
初中名著导读书目(36种)
• 朝花夕拾、城南旧事、湘行散记、西游记、猎 人笔记、镜花缘、骆驼祥子、红岩、创业史、 海底两万里、基地(阿西莫夫)、哈利波特、 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巷、昆虫记、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寂寞的春天、傅雷家书、 苏菲的世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钢铁是怎样 炼成的、平凡的世界、名人传、艾青诗选、泰 戈尔诗选、唐诗三百首、水浒传、世说新语、 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围城、格列佛游记、简 爱、契科夫短篇小说集、我是猫。
• 这几年高考语文命题的确在变化,开始考 阅读面和阅读速度,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 围也大大拓展。现在不只考文学,还涉及 到哲学、历史、考古、经济、科学等方方 面面。
•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标题有点吓人,说2019 年高考语文,考的都是没有读过的,读过 的全都没有考。这也可以说是部分事实, 体现一种改革和变动。
• 因此,我要特别提到一个词——“读书养 性”。
• 读书可以养性,可以练脑,这不仅是能力, 也是涵养,是素质,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 式。
• 阅读可以拓展视野,可以接触人类的智慧, 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可以让人在精 神气质上超越庸常的环境。
• “读书养性”和读书的实际目的不矛盾。 读书为考试、为谋生谋职,都是必要的、 合理的,实际的,但也要树立更高的“养 性”的目标,让这个目标把考试、谋职等 实际的目标带起来。
• 时间与精力有限,大家都忙,这个不用抱 怨,只要有心,总能挤出时间给自己充电 加油。
• 培训进修不要全都“直奔主题”,免得老师自 己也卷入“应试教育”。
• 重要的是在整体素质提升方面下功夫,在 志向和事业心方面下功夫,要培养专业兴 趣与专业敏感,拓宽视野,不断更新知识。
• 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的校长必须重视这 件事,给老师读书的空间。
• 学校若无自由的空气,也就谈不上书香校 园。
• 明智的领导不会什么都管,不会太多干预, 不会搞无休止的评比检查。
• 更新教师培训的方式与内容,各种教师培 训都重视激发读书兴趣和指导读书思考, 要有措施鼓励和支持建立读书研修小组,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 高等师范教育(中文)要调整完善课程体 制,在读书特别是读基本的书方面有切实 的要求,从源头上改变语文老师读书少不 读书、缺少“文气”的苍白的状况。
• 语文界有太多的流派、太多的经验、太多 的改革,老师们有些目迷五色,很累,很 焦虑,现在最需要的是
• 安静一点,让大家静下心来读书!
• 语文课要把读书当作头等 大事。
• 老师必须先当好读书种子。
• 备课第一件事就是老师先做“浸沉式”阅 读,即使熟悉的作品和诗歌,也要再次 “赤手空拳”去读,进入其氛围境界,获 取鲜活的感觉。还要把自己也当作孩子, 设想他们阅读这篇作品可能生发的想象与 感觉。这是教学的“底子”,教学设计要 立足于这个“底子”。
• 高考,正在会撬动老师读书。
辟谣
• 网上流传温儒敏恶狠狠地说过一句话:“以后高考 语文就是要实现让15%的考生做不完卷子。”这是 媒体的扭曲、炒作。
• 2017年在北大的一次三人对谈会上,我说,这几年 高考语文正在改革,命题的一个变化是注意考阅读 量和阅读速度,读得太少太慢,就做不完卷子。根 据调查,每年大概总有15%考生做不完卷子,是这 个概率。选拔性考试,有15%做不完也正常。后来 媒体就截取和扭曲我的话报道了,弄得到处那么紧 张,辅导班更是利用这句话来做广告了。也可见社 会心理的焦虑。
要有一份读书计划
• 读书计划可以设计为三个圈,也就是三部 分。
• 最外围的那个“圈”,是通识的部分,凡 是上过大学的人,都应当读过的基本的书。 很可能是那种耳熟能详却未曾读过的书, 主要是中外文化经典。量不一定很多,比 如二三年能通读十来种。
• 第二个“圈”,是与所从事专业或者职业 相关的部分。学文科的,也要读点其他专 业同时类的书,包括自然科学的书。
• 老师的角色需要转换,不能满足于过去那 样一篇一篇讲解,而是把功夫放到如何引 导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上。 这不是事情少了,而是要求老师站到一个 高位,设计一些更有利于调动自主学习的 方案,去随时与学生互动,全程跟进。
• 高二实施“专题研习”的教学,一个专题, 三五篇课文,围绕每个专题研习,要顺藤 摸瓜,读更多的书,找很多资料,涉及许 多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