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的推断题综合备战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的推断题综合备战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及答案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某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3种气态物质A、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B、C均为气体,10min后反应达到平衡,
①此时体系的压强是开始时的________倍。

②在该条件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为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到达10min时停止反应
b.在到达10min之前C气体的消耗速率大于它的生成速率
c.在10min时B气体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答案】2C A+3B 9
7
或1.29或1.3 66.7% b、c
【解析】
【分析】
(1)由图可知,C是反应物,物质的量分别减少2mol,A、B生成物,物质的量增加
1mol、3mol,物质的量变化比等于系数比;
(2)①体系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
②转化率=变化量÷初始量×100%;
(3)根据化学平衡的定义判断;
【详解】
(1)由图可知,C是反应物,物质的量减少2mol,A、B生成物,物质的量分别增加
1mol、3mol,物质的量变化比等于系数比,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 A+3B;(2)①体系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反应前气体总物质的量是7mol、反应后气体总物
质的量是9mol,所以此时体系的压强是开始时的9
7
倍;
②转化率=变化量÷初始量×100%=2÷3×100%=66.7%;
(3)a.根据图象,到达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反应没有停止,故a错误;
b.在到达10min之前,C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 C气体的消耗速率大于它的生成速率,故b 正确;
c.在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B气体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故c正确;
选bc。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根据化学平衡的定义判断平衡状态,明确化学反应的物质的量变化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比。

2.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某同学为了探究锌与硫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在 400mL 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标况下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①哪一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_______min(填“0~1”、“1~2”、“2~3”、“3~4”、“4~5”),原因是________。

②求 3~4 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________设溶液体积不变)。

(2)该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

②实验室中现有 Na2SO4、MgSO4、Ag2SO4、K2SO4等 4 种溶液,可与实验中 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_______。

③要减慢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速率,可采取的合力措施有_______、_______(答两种)。

(3)某温度下在 4 L 密闭容器中,X、Y、Z 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填字母)
A.Y 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B.X、Y 的反应速率比为 3:1
C.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D.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E.生成 1 mol Y 的同时消耗 2 mol Z
③2 min 内 Y 的转化率为_______。

【答案】2~3 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高且盐酸浓度较大,所以反应速率较快.
0.025 mol·L-1·min-1 CuSO4与 Zn 反应生成的 Cu 附着在 Zn 表面形成铜锌原电池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 Ag2SO4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表面积;升高温度等(答两种即
可)3X(g)+Y(g)⇌2Z(g) AC 10%
【解析】
【分析】
(1)①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气体体积越多,该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②先计算生成氢气物质的量,再根据关系式计算消耗n(HCl),利用v=
n
V t
V
V
计算盐酸反应速
率;
(2) Zn和硫酸的反应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能置换出一定量Cu,在溶液中形成Cu/Zn 原电池,原电池反应比化学反应速率快;
②所给四种溶液中只Zn只能置换出Ag;
③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
(3)①根据图知,随着反应进行,X、Y的物质的量减少而Z的物质的量增加,则X和Y是反应物而Z是生成物,反应达到平衡时,△n(X)=(1.0-0.4)mol=0.6mol、△n(Y)=(1.0-
0.8)mol=0.2mol、△n(Z)=(0.5-0.1)mol=0.4mol,同一可逆反应中同一段时间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其计算之比,据此确定化学方程式;
②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
③Y的转化率=
()
()
n Y
n Y
反应的
反应初始
×100%;
【详解】
(1)①相同通条件下,反应速率越大,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气体越多;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2∼3min,原因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②3∼4分钟时间段,收集的氢气体积=(576−464)mL=112mL,n(H2)=
0.112
22.4/
L
L mol
=0.005mol,
根据氢气和HCl关系式得消耗的n(HCl)=2n(H2)=2×0.005mol=0.01mol,则
v(HCl)=
0.01mol
0.4L1min

=0.025 mol/(L⋅min);
(2)Zn和硫酸的反应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能置换出一定量Cu,在溶液中形成Cu/Zn
原电池,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②所给四种溶液中只Zn只能置换出Ag,即Ag2SO4与CuSO4溶液具有相似的作用;
③为加快Zn和硫酸的反应速率可从升温、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增大锌的比表面积等角度考虑,可采取的合力措施有:增加锌的表面积;升高温度或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等;(3)①根据图知,随着反应进行,X、Y的物质的量减少而Z的物质的量增加,则X和Y是反应物而Z是生成物,反应达到平衡时,△n(X)=(1.0−0.4)mol=0.6mol、
△n(Y)=(1.0−0.8)mol=0.2mol、△n(Z)=(0.5−0.1)mol=0.4mol,同一可逆反应中同一段时间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其计算之比,X、Y、Z的计量数之比
=0.6mol:0.2mol:0.4mol=3:1:2,则该反应方程式为3X(g)+Y(g)⇌2Z(g);
②A.Y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
A正确;
B.X、Y的反应速率比为3:1时,如果反应速率都是指同一方向的反应速率,则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反应前后气体压强减小,当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一直保持不变,故D错误;
E.生成1mol Y的同时消耗2molZ,所描述的为同向反应过程,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E错误;
答案选AC;
③Y的转化率=
()
()
n Y
n Y
反应的
反应初始
×100% =
10.9
1
-
×100%=10%。

3.用酸性KMnO4和H2C2O4(草酸)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实验小组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速率,探究某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KMnO4溶液已酸化):
实验序号A溶液B溶液
①20 mL 0.1 mol·L-1H2C2O4溶液30 mL 0.01 mol·L-1KMnO4溶液
②20 mL 0.2 mol·L-1H2C2O4溶液30 mL 0.01 mol·L-1KMnO4溶液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H2C2O4是二元弱酸)(2)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CO2的体积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3)若实验①在2 min末收集了2.24 mL CO2(标准状况下),则在2 min末, c(MnO4-)=__________mol/L(假设混合液体积为50mL)
(4)除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CO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本实验还可通过测定
_____________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

(一条即可)
(5)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总是如图,其中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浓度①② 0.0056 KMnO4溶液完全褪色所需时间或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该反应放热产物Mn2+是反应的催化剂
【解析】
【详解】
(1)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把草酸氧化成CO2,根据化合价升降法进行配平,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2)对比表格数据可知,草酸的浓度不一样,因此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①<②;
(3)根据反应方程式并结合CO2的体积,求出消耗的n(KMnO4)= 2×10-5mol,剩余
n(KMnO4)=(30×10-3×0.01-2×10-5)mol=2.8×10-4mol,c(KMnO4)=2.8×10-4mol÷50×10-
3L=0.0056mol·L-1;
(4)除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CO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还可以通过测定KMnO4溶液完全褪色所需时间或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
(5)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此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虽然反应物的浓度降低,但温度起决定作用;②可能产生的Mn2+是反应的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4.在2L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012345
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已知:K(300℃)>K(350℃),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下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用O2的浓度变化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物质的密度保持不变
(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答案】c2(NO2)/c2(NO)c(O2)放热 b 1.5×10-3mol·L-1·s-1 bc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 2NO(g)+O2(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c2(NO2)/[c2(NO)·c(O2)],因为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已知:K(300℃)>K(350℃),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升温平衡逆向进行,则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c2(NO2)/c2(NO)c(O2);放热;
(2)由表中数据可知从3s开始,NO的物质的量为0.007mol,不再变化,3s时反应达平
衡,NO2是产物,随反应进行浓度增大。

平衡时NO浓度的变化量
△c(NO)=(0.02mol−0.007mol)/2L=0.0065mol/L,所以图中表示NO2变化的曲线是b;2s内用N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v(NO)=△n/V△t=(0.02mol−0.008mol)/(2L 2s)=3.0×10−3mol⋅L−1⋅s−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O2)=1/2v(NO)=1/2×3.0×10−3mol⋅L−1⋅s−1=1.5×10−3mol⋅L−1⋅s−1。

故答案为b;1.5×10−3mol⋅L−1⋅s−1;
(3)a.未指明正逆速率,若均表示同一方向反应速率,v(NO2)自始至终为v(O2)的2倍,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a错误;
b.容器体积不变,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在减小,容器内压强减小,当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b正确;
c.不同物质表示速率,到达平衡时,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逆(NO):V正
(O2)=2:1,即V逆(NO)=2v正(O2),故c正确;
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为定值,所以密度自始至终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4)a.及时分离除NO2气体平衡向右移动,但反应速率减小,故a错误;
b.适当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
c.增大O2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且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正确;
d.选择高效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反应A(g)B(g)+C(g)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A的初始浓度为0.050mol/L。

温度T1和T2下A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是______________(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温度T1_____T2,(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下同)平衡常数K(T1)_______K(T2)。

(2)若温度T2时,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70%,则:
①平衡时体系总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②反应在0~5min区间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______。

(3)在温度T1时,若增大体系压强,A的转化率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平衡常数________。

【答案】吸热反应小于小于 0.085mol 0.007mol/(L∙min)减小不变
【解析】
【分析】
由图象中的信息可知, T2到达平衡所用的时间较少,故T1<T2;温度升高后,反应物A的浓度减小,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详解】
(1)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T1小于T2,温度升高,该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平衡常数K(T1) 小于K(T2)。

(2)A的初始浓度为0.050mol/L,则A的起始量为0.05mol。

若温度T2时,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70%,则A的变化量为0.035mol,B和C的变化量同为0.035mol。

①平衡时体系总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0.035mol+0.035mol⨯2=0.085mol。

②容积为1.0L,则反应在0~5min区间的平均反应速率
v(A)=
0.035mol/L
5
c
t min
==
n
n
0.007mol/(L∙min)。

(3)A(g)B(g)+C(g),该反应正反应方向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

在温度T1时,若增大体系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由于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故平衡常数不变。

【点睛】
要注意化学平衡的移动不一定能改变平衡常数,因为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对于一个指定的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6.已知:N2O4(g)2NO2(g) ΔH=+52.70kJ·mol-1
(1)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时,下列描述中,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___。

A.v正(N2O4)=2v逆(NO2)
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2)t℃恒温下,在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054molN2O4,30秒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n(NO2)=0.06mol,则t℃时反应N2O4(g)2NO2(g)的平衡常数K=___。

若向容器内继续通入少量N2O4,则平衡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再次达到平衡后NO2的体积分数__原平衡时NO2的体积分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取五等份NO 2,分别加入到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 2(g)
N 2O 4(g)。

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O 2的百分含量(NO 2%),并作出
其百分含量随反应温度(T)变化的关系图。

下列示意图中,可能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___。

【答案】BD 0.075mol·L -1 向正反应方向 小于 BD 【解析】 【分析】
(1)根据平衡标志判断;
(2)K =
()
()
2224NO N O c c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3)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的可逆反应,所以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 2的含量增大; 【详解】
(1)A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所以2v 正(N 2O 4)=v 逆(NO 2)时,反应不平衡,故不选A ;
B . 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同,根据()()
m M n -
=
总总,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变量,若容器中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B ;
C . 根据m
V
ρ=
,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密度是恒量,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C ;
D . 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同,分子数是变量,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D 。

答案选BD 。

(2)
()()2420.02700.015N O g 2N 0.030.012
0.03
O g ƒ开始转化平衡
K =()()222
240.03=N 0O N O .012
c c =0.075mol·L -1;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若向容器内继续
通入少量N 2O 4,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相当于加压,N 2O 4转化率减
小,NO2的体积分数小于原平衡时NO2的体积分数;
(3)A.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2的含量增大,故A错误;B.若5个容器在反应相同时间下,均已达到平衡,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2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故B正确;
C.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2的含量增大,故C错误;D.若5个容器中有未达到平衡状态的,那么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会出现温度高的NO2转化得快,导致NO2的百分含量少的情况,在D图中转折点为平衡状态,转折点左侧为未平衡状态,右侧为平衡状态,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D正确。

答案选BD。

7.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垐?
噲? CO(g)+H2O(g),
其化学平衡常数K 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为____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
c.υ正(H2)=υ逆(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_________。

(5)1200℃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开始时加入1mol CO2、1mol H2、2molCO、2mol H2O,则反应向__________进行(填“正方向”、“逆方向”或“不移动”)
【答案】
()
()()
2
22
c(CO)c H O
c CO c H


吸热 bc 830℃逆方向
【解析】
【分析】
(1)平衡常数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
(2)根据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变大来分析;
(3)利用平衡的特征“等”和“定”来分析;
(4)根据浓度和平衡常数来计算平衡常数,从而确定温度;
(5)比较Q C与K的相对大小,如果Q C>K逆向移动,Q C═K,不移动,Q C<K正向移动。

【详解】
(1)平衡常数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则
CO2(g)+H2(g)垐?
噲?CO(g)+H2O(g)的平衡常数K=
() ()()
2
22
c(CO)c H O
c CO c H



(2)由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变大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3)a.该反应为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则容器中压强始终不变,不能作为判定平衡的方法,故A错误;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则达到化学平衡,故B正确;
c.V(H2)正=V(H2O)逆,则对于氢气来说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此时反应达到平衡,故C正确;
d.c(CO2)=c(CO),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浓度关系取决于反应物的起始量和转化率,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4)c(CO2)•c(H2)=c(CO)•c(H2O)时,平衡常数K=
()
()()
2
22
c(CO)c H O
c CO c H


=1,则该温度为830℃;(5)1200℃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开始时加入1mol CO2、1mol H2、2molCO、2mol H2O,Q c=
()
()()
2
22
c(CO)c H O
c CO c H


=
11
0.50.5


=4>2.6,说明反应逆方向进行。

8.合成气(CO+H2)广泛用于合成有机物,工业上常采用天然气与水蒸气反应等方法来制取合成气。

(1)在150℃时2L的密闭容器中,将2molCH4和2molH2O(g)混合,经过15min达到平衡,此时CH4的转化率为60%。

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反应开始至平衡,用氢气的变化量来表示该反应速率v(H2)=__。

②在该温度下,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

③下列选项中能表示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

A.v(H2)逆=3v(CO)正
B.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D.C(CH4)=C(CO)
(2)合成气制甲醚的反应方程式为2CO(g)+4H2(g)CH3OCH3(g)+H2O(g)
△H=bkJ/mol。

有研究者在催化剂(Cu—Zn—Al—O和A12O3)、压强为5.OMPa的条件下,由H2和CO直接制备甲醚,结果如图所示。

①290℃前,CO转化率和甲醚产率的变化趋势不一致的原因是__;
②b__0,(填“>”或“<”或“=”)理由是__。

(3)合成气中的氢气也用于合成氨气:N2+3H 22NH3。

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在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建立平衡的相关信息如下表。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
A.n 1=n2=3.2 B.φ甲=φ丙>φ乙C.ν乙>ν丙>ν甲 D.P乙>P甲=P丙
容器体积起始物质平衡时NH3
的物质的量
平衡时N2的
体积分数
反应开始时的
速率
平衡时容器内
压强
甲1L1molN2+3molH2 1.6molφ甲ν甲P甲乙1L2molN2+6molH2n1molφ乙ν乙P乙丙2L2molN2+6molH2n2molφ丙ν丙P丙
【答案】0.12mol·L-1·min-1 21.87 AC 有副反应发生<平衡后,升高温度,产率降低 BD
【解析】
【分析】
【详解】
(1)
422
CH+H O CO+3H (/)1100
(/)0.60.60.6 1.8
(/)0.40.40.6 1.8
mol L
mol L
mol L
ƒ
起始浓度
转化浓度
平衡浓度
①v(H2)=1.8/
15
mol L
min
=0.12mol·L-1·min-1;
②K=
()()
()()
3
2
42
c CO c H
c CH c H O


=
3
0.6 1.8
0.40.4


=21.87mol2•L-2;
③A.v逆(H2)=3v正(CO),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有v正(H2)=3v正(CO),故v逆(H2)=v正(H2),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选项A选;
B.参与反应的物质均为气体,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在恒容条件下进行,故密度始终保持不变,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选项B不选;C.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则总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选项C选;D.反应开始时加入2mol CH4和2mol H2O(g),反应过程中两者的物质的量始终保持相等,c(CH4)=c(CO)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选项D不选。

答案选AC;
(4)① 290℃前,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根据反应2CO(g) +
4H2(g)CH3OCH3(g)+ H2O(g)可知甲醚是生成物,产率应该降低,但反而增大,证明还有另外的反应生成甲醚,即CO的转化率和甲醚产率的变化趋势不一致的原因是有副反
应发生;
②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平衡后,升高温度,产率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b<0。

(3)根据表中数据知,甲丙中各反应物的浓度相等,所以相当于等效平衡,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相等;乙中各反应物浓度是甲的2倍,且压强大于甲,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所以平衡时乙中N2的体积分数小于甲;
A.甲丙中各反应物的浓度相等,n2=3.2,乙压强大于甲乙,平衡正向移动,n1>3.2,选项A错误;
B.甲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相等φ甲=φ丙,乙压强大,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时乙中N2的体积分数小于甲,故φ甲=φ丙>φ乙,选项B正确;
C.甲丙中各反应物的浓度相等,为等效平衡,反应速率相等,ν丙=ν甲,乙中各反应物浓度平衡时接近甲丙的二倍,反应速率较大,ν乙>ν丙=ν甲,选项C错误;
D.体积相同的容器中,甲丙等效,单位体积气体总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压强相等P甲=P ,乙中平衡时单位体积气体总物质的量接近甲丙的二倍,P乙>P甲=P丙,选项D正确。


答案选B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分析判断,平衡计算分析,主要是恒温恒压、恒温恒容容器中平衡的建立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应用。

等效平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是解答的难点和易错点。

9.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在 400mL 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①哪一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______min(填“0~1”“1~2”“2~3”“3~4”或“4~5”),原因是
______。

②求 3~4 min 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______(设溶液体积不变)。

(2)另一学生为控制反应速率防止反应过快难以测量氢气体积,他事先在盐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以减慢反应速率,你认为不可行的是______ (填字母)。

A.蒸馏水 B.KCl 溶液 C.KNO3溶液 D.CuSO4溶液
(3)某温度下在 4 L 密闭容器中,X、Y、Z 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填字母)。

A.Y 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B.X、Y 的反应速率比为 3:1
C.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D.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E.生成 1mol Y 的同时消耗 2mol Z
③2 min 内 Y 的转化率为_______。

【答案】2~3 min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高,反应速率越大 0.025 mol/(L•min)CD 3X+Yƒ2Z AC 10%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相同条件下,反应速率越大,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气体越多;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2~3 min,原因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②3~4分钟时间段,收集的氢气体积=(576-464)mL=112mL,
n(H2)=0.112L÷22.4L/mol=0.005mol,根据氢气和HCl关系式得消耗的
n(HCl)=2(H2)=2×0.005mol=0.01mol,则V(HCl)=0.01mol÷(0.4L×1min)=0.025 mol/(L•min);(2)A.加入蒸馏水,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降低,故A不选;
B.加入KCl溶液,氢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降低,故B不选;
C.加入KNO3溶液,相当于含有硝酸,硝酸和Zn反应生成NO而不是氢气,故C选;D.加入CuSO4溶液,Zn和铜离子反应生成Cu,Zn、Cu和稀盐酸构成原电池而加快反应速率,故D选;
故选:CD;
(3)①根据图知,随着反应进行,X、Y的物质的量减少而Z的物质的量增加,则X和Y是反应物而Z是生成物,反应达到平衡时,△n(X)=(1.0-0.4)mol=0.6mol、△n(Y)=(1.0-
0.8)mol=0.2mol、△n(Z)=(0.5-0.1)mol=0.4mol。

同一可逆反应中,同一段时间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其计算之比,X、Y、Z的计量数之比=0.6mol:0.2mol:
0.4mol=3:1:2,则该反应方程式为3X+Yƒ2Z;
②A.Y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说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X、Y的反应速率比为3:1时,如果反应速率都是指同一方向的反应速率,则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反应前后气体压强减小,当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
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一直保持不变,故D错误;
E.只要反应发生就有生成1molY的同时消耗2molZ,故E错误;
故选:AC;
③Y的转化率=反应的n(Y)÷反应初始n(Y)×100%=(1-0.9)÷1×100%=10%。

10.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生产过程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的化学反应为:
2SO2(g)+O2(g)2SO3(g)。

(1)实验测得SO2反应生成SO3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有关,请根据下表信息,结合工业生产实际,选择最合适的生产条件是__。

SO2压强
1个大气压5个大气压10个大气压15个大气压转化率
温度
400℃0.99610.99720.99840.9988 500℃0.96750.97670.98520.9894 600℃0.85200.88970.92760.9468 (2)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能使SO2(g)平衡浓度比原来减小的是__(填字母)。

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O2(g)
B.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2molSO3(g)
C.降低温度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小容器的容积
(3)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2.0molSO2和1.0mol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MPa。

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__K(B)(填“>”、“<”或“=”),B点的化学平衡常数是__。

(4)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SO2和0.10molO2,t1时刻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SO30.18mol。

①t l时刻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使化学反应速率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是__。

A.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O2
B.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SO2
C.缩小容器体积
D.升高温度
E.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氮气
②若继续通入0.20molSO2和0.10molO2,则平衡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再次达到平衡后,_mol<n(SO3)<_mol。

【答案】1个大气压和400℃ A、C = 800 C 正向 0.36 0.4
【解析】
【分析】
(1)从表中可以看出,压强越大,SO2的转化率越大,但变化不大;温度越高,转化率越小。

综合以上分析,应选择低温低压。

(2)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O2(g),平衡正向移动,SO2(g)平衡浓度减小;B.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2molSO3(g),平衡逆向移动,SO2(g)平衡浓度增大;C.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SO2(g)平衡浓度减小;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小容器的容积,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SO2(g)平衡浓度增大。

(3)温度一定时,平衡常数不变,由此得出A、B两点平衡常数K(A)与K(B)的关系,因为给定压强为0.10MPa,是A点的压强,所以应用A点的转化率计算化学平衡常数。

(4)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SO2和0.10molO2,t1时刻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SO30.18mol。

①A.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O2,v正增大,v逆不变;
B.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SO2,v正增大,v逆不变;
C.缩小容器体积,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v正增大,v逆增大,但v正增大更多;D.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v正增大,v逆增大,但 v逆增大更多;
E.体积不变,向容器中通入少量氮气,平衡不发生移动,v正不变,v逆不变。

②若继续通入0.20molSO2和0.10molO2,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后,n(SO3)应比原平衡时浓度的二倍要大,但比反应物完全转化要小。

【详解】
(1)从表中可以看出,压强越大,SO2的转化率越大,但变化不大;温度越高,转化率越小。

综合以上分析,应选择低温低压,故应选择1个大气压和400℃。

答案为:1个大气压和400℃;
(2)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O2(g),平衡正向移动,SO2(g)平衡浓度减小,A 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