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历史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蓝布褂 B、黄军装C、牛仔裤 D、连衣裙
(5)对改革开放前人们在服装方面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而且数量有限B、发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C、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兰色解放装D、时装表演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6)1972年,有一位外国人来到中国,那么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4、由于人们____的好转以及____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二、选择题:
1、富裕农村的住宅小区出现于()
A、三大改造完成以后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C、人们公社化运动以后D、改革开放以后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是()
①经济条件好转②假期的延长③交通条件的改善④人们普遍拥有私家车
9.读右图,讨论研究后请回答:
(1)你知道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现状吗?请简要地谈一谈。
(2)高速公路的建设对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有什么影响?
10.阅读下边的材料,分析比较后,请谈谈这一家三代在从业(或就业)观念上产生差异的原因。
爷爷为了能多有几亩地,辛苦劳作了一辈子。
爸爸为了能成为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矿井下干了三十多年,荣获了近两箱子荣誉证书。
2、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60年代,城镇居民定量每人21斤,有人饿车了浮肿病。今天的人感到奇怪:“我们今天每月吃了21斤呀,为什么你们会饿出浮肿病呢?”因为今天中国人的物质水平发生了变化,“吃饭”这个词汇,包含着越来越多的“吃菜”的意思,而60年代,每月仅有3两左右的油和肉。在当时,一些机关工作者,常成群接队到山区和郊外挖野生植物的块茎,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的不足。
9.提示:(1)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异常迅速,许多大城市之间都有高速公路。
(2)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及发展等。(言之合乎情理即可)
10.提示:可从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人的发展包括价值观、理想等的转变展开论述
11.提示:可从学习对生活和就业观念的影响去思考。
2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填空:
1、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____社会。
2、改革开放以前,由于____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____,且数量有限,色彩单调。
3、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____,而且还要____。
我要到民主、法制化程度高,能展示我的特长和个性的单位去工作。
11.阅读下边的材料,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小芳的妈妈在毛纺厂工作,平时喜欢唱歌和弹古筝。后来她觉得工作太单调了,便专心学习自己所喜爱的音乐知识,并考取了音乐学院。毕业后,通过竞聘,她谋得了在一所中学从事音乐教学的工作。
参考1.B2.A3.C4.D5.A6.D7. A8. B
(12)、“60年代,城镇居民定量每人21斤,有人饿出了浮肿病。”这是真的吗?
(13)、为什么“我们今天每月还吃不了21斤,而当时还会饿出浮肿病来呢?”
3、问答题:
(14)、改革开放后,“铁饭碗”逐渐被打破,人们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这反映了社会发展怎样的趋势?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
(15)、结合课本前言材料,请问从“旧四大件”到“新四大件”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对于“四大件”的说法已经远远不能概括迅速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生活了,你有何感受?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3、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B、与大多数城镇居民密切相关的医疗制度改革C、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作问题D、“铁饭碗”逐渐被打破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结合《历史助学》内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可与其他同学商讨:(重要知识点请做好读书标注)
材料二:近几年,吃野菜成了一种时髦。过去许多不登大雅之堂的野菜,渐为人们青睐,上了菜桌。很多天然草地上的野菜,都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高维生素含量的野生植物,这些植物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常有药用功效,食疗兼宜,这几年不断被开发利用,而且具有很广阔的前景。
(11)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吃野菜”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D、联产承包责任制
(9)绿色食品这一概念,其内涵主要是()
A、营养均衡B、粗细搭配C、科学卫生D、吃饱吃好
(10)、你认为改革开放前,粮票的流通是由于()
A、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产物B、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C、商品经济的产物D、经济发展水平敌,商品供应匮乏
教学反思
(3)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具体表现在()
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是生活保障得到加强②再就业工作普遍得到加强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④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迈出了步伐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④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的衣柜中不会出现的是()
7.就业制度的改革使
①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②“铁饭碗”逐渐被打破③促使人们不断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④贫富悬殊进一步加剧,引起社会混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的是
①减轻用人单位的负担②减轻医院的负担③使人敢看病,看得起病④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A、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B、人们用来招待他的主食是玉米饭C、大街上人们的服装只有灰色和兰色两种D、人们大多住在简陋狭窄的房子里
(7)我国正在实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职工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者是()
A、社会统筹B、职工单位C、个人D、以上三方各承担一部分
(8)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其中对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的是()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教学目标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明确目标
提前预习
早有感知
合作探究
生生互动
趁热打铁
巩固所学
重点: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难点:对改革开放后的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理解
自主预习(对于重要知识点,请在课本上做出标注,小组内进行默写训练)
同步创新训练21
1.我国在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是在
A.20世纪初B.20世纪末C.21世纪初D.21世纪中叶
2.粮票、布票和油票等有效票证出现于
A.计划经济时代B.商品经济时代C.知识经济时代D.市场经济时代
3.绿色食品这一概念,其内涵主要是
A.营养均衡B.粗细搭配C.科学卫生D.吃饱吃好
4.读图,右图中的住宅出现于
A.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
C.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后
D.改革开放以后
5.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出路在于
A.使用清洁燃料
B.减少汽车数量
C.关闭冒烟工厂
D.禁止农用机械进城
6.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实行“公交优先”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1、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有哪些不同?(就你调查的有关情况与同组同学交流)。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表现有哪些?
3、你认为过去的“公费医疗”有哪些弊端?我国目前建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怎样的?
4、“铁饭碗”要不要被打破?
巩固达标:(10分钟)
改革前后两个样,以前衣着蓝、灰、黄,
购物凭票限数量,“三转一听”①是奢望
食物匮乏缺营养,居住多为土墙房。
,饮食搭配讲营养,
住进楼房讲宽敞,摩托、汽车跑四方,
提高生活讲质量,齐心跟党奔小康。
结束语
历史知识多奇妙,学好历史人开窍,
做人处世与治国,历史当做镜子照。
1、选择:
(1)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B、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长C、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D、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
(2)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
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B、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C、国有企业的“铁饭碗”D、医疗保险制度
(5)对改革开放前人们在服装方面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而且数量有限B、发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C、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兰色解放装D、时装表演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6)1972年,有一位外国人来到中国,那么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4、由于人们____的好转以及____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二、选择题:
1、富裕农村的住宅小区出现于()
A、三大改造完成以后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C、人们公社化运动以后D、改革开放以后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是()
①经济条件好转②假期的延长③交通条件的改善④人们普遍拥有私家车
9.读右图,讨论研究后请回答:
(1)你知道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现状吗?请简要地谈一谈。
(2)高速公路的建设对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有什么影响?
10.阅读下边的材料,分析比较后,请谈谈这一家三代在从业(或就业)观念上产生差异的原因。
爷爷为了能多有几亩地,辛苦劳作了一辈子。
爸爸为了能成为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矿井下干了三十多年,荣获了近两箱子荣誉证书。
2、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60年代,城镇居民定量每人21斤,有人饿车了浮肿病。今天的人感到奇怪:“我们今天每月吃了21斤呀,为什么你们会饿出浮肿病呢?”因为今天中国人的物质水平发生了变化,“吃饭”这个词汇,包含着越来越多的“吃菜”的意思,而60年代,每月仅有3两左右的油和肉。在当时,一些机关工作者,常成群接队到山区和郊外挖野生植物的块茎,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的不足。
9.提示:(1)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异常迅速,许多大城市之间都有高速公路。
(2)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及发展等。(言之合乎情理即可)
10.提示:可从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人的发展包括价值观、理想等的转变展开论述
11.提示:可从学习对生活和就业观念的影响去思考。
2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填空:
1、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____社会。
2、改革开放以前,由于____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____,且数量有限,色彩单调。
3、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____,而且还要____。
我要到民主、法制化程度高,能展示我的特长和个性的单位去工作。
11.阅读下边的材料,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小芳的妈妈在毛纺厂工作,平时喜欢唱歌和弹古筝。后来她觉得工作太单调了,便专心学习自己所喜爱的音乐知识,并考取了音乐学院。毕业后,通过竞聘,她谋得了在一所中学从事音乐教学的工作。
参考1.B2.A3.C4.D5.A6.D7. A8. B
(12)、“60年代,城镇居民定量每人21斤,有人饿出了浮肿病。”这是真的吗?
(13)、为什么“我们今天每月还吃不了21斤,而当时还会饿出浮肿病来呢?”
3、问答题:
(14)、改革开放后,“铁饭碗”逐渐被打破,人们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这反映了社会发展怎样的趋势?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
(15)、结合课本前言材料,请问从“旧四大件”到“新四大件”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对于“四大件”的说法已经远远不能概括迅速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生活了,你有何感受?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3、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B、与大多数城镇居民密切相关的医疗制度改革C、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作问题D、“铁饭碗”逐渐被打破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结合《历史助学》内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可与其他同学商讨:(重要知识点请做好读书标注)
材料二:近几年,吃野菜成了一种时髦。过去许多不登大雅之堂的野菜,渐为人们青睐,上了菜桌。很多天然草地上的野菜,都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高维生素含量的野生植物,这些植物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常有药用功效,食疗兼宜,这几年不断被开发利用,而且具有很广阔的前景。
(11)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吃野菜”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D、联产承包责任制
(9)绿色食品这一概念,其内涵主要是()
A、营养均衡B、粗细搭配C、科学卫生D、吃饱吃好
(10)、你认为改革开放前,粮票的流通是由于()
A、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产物B、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C、商品经济的产物D、经济发展水平敌,商品供应匮乏
教学反思
(3)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具体表现在()
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是生活保障得到加强②再就业工作普遍得到加强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④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迈出了步伐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④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的衣柜中不会出现的是()
7.就业制度的改革使
①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②“铁饭碗”逐渐被打破③促使人们不断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④贫富悬殊进一步加剧,引起社会混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的是
①减轻用人单位的负担②减轻医院的负担③使人敢看病,看得起病④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A、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B、人们用来招待他的主食是玉米饭C、大街上人们的服装只有灰色和兰色两种D、人们大多住在简陋狭窄的房子里
(7)我国正在实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职工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者是()
A、社会统筹B、职工单位C、个人D、以上三方各承担一部分
(8)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其中对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的是()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教学目标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明确目标
提前预习
早有感知
合作探究
生生互动
趁热打铁
巩固所学
重点: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难点:对改革开放后的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理解
自主预习(对于重要知识点,请在课本上做出标注,小组内进行默写训练)
同步创新训练21
1.我国在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是在
A.20世纪初B.20世纪末C.21世纪初D.21世纪中叶
2.粮票、布票和油票等有效票证出现于
A.计划经济时代B.商品经济时代C.知识经济时代D.市场经济时代
3.绿色食品这一概念,其内涵主要是
A.营养均衡B.粗细搭配C.科学卫生D.吃饱吃好
4.读图,右图中的住宅出现于
A.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
C.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后
D.改革开放以后
5.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出路在于
A.使用清洁燃料
B.减少汽车数量
C.关闭冒烟工厂
D.禁止农用机械进城
6.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实行“公交优先”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1、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有哪些不同?(就你调查的有关情况与同组同学交流)。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表现有哪些?
3、你认为过去的“公费医疗”有哪些弊端?我国目前建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怎样的?
4、“铁饭碗”要不要被打破?
巩固达标:(10分钟)
改革前后两个样,以前衣着蓝、灰、黄,
购物凭票限数量,“三转一听”①是奢望
食物匮乏缺营养,居住多为土墙房。
,饮食搭配讲营养,
住进楼房讲宽敞,摩托、汽车跑四方,
提高生活讲质量,齐心跟党奔小康。
结束语
历史知识多奇妙,学好历史人开窍,
做人处世与治国,历史当做镜子照。
1、选择:
(1)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B、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长C、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D、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
(2)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
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B、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C、国有企业的“铁饭碗”D、医疗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