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初二初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初二初中历史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开始遭受大规模的外来侵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D.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2.我们要再现林则徐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场景,最好选择()
A.虎门销烟B.黄海海战
C.收复新疆D.第二次鸦片战争
3.我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毁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在近代史上掠取我国领土最多的列强是()
A.英国B.美国C.日本D.俄国
5.1884年,清政府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在新疆设立了()
A.西域都护府B.安西都护府
C.新疆行省D.伊犁将军
6.“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与该诗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在《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内容是()
A.赔款白银4.5亿两B.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C.拆毁大沽炮台D.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
8.一个外国资本家允许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工厂,你认为最早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B.洋务运动时期
C.《马关条约》签订后D.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9.如果让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A.各国使馆林立B.某国使馆举行舞会
C.驻扎外国军队D.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10.有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历史的影视作品,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是()
①《鸦片战争》②《末代皇帝》
③《火烧圆明园》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
11.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B.“师夷长技以自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C.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方式,发展资本主义
D.“自强”“求富”振兴中华
1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
C.强学会成立D.创办《万国公报》
13.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B.同盟会C.光复会D.华兴会
14.小明和小红看一本历史画册,两人对书中谭嗣同被杀、戊戌变法事件失败原因而争论不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绪帝没有实权B.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C.袁世凯出卖维新派D.维新派发动了人民群众
15.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①李大钊②鲁迅③陈独秀
④毛泽东⑤胡适⑥周恩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16.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
这两项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17.下列关于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8.北伐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打垮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B.推动工农运动的发展
C.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
D.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19.《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涉及到的内容是()
A.割地B.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D.开设工厂
二、综合题
1.阅读材料,然后回答:(10分)
从1840年至1901年短短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
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请回答:
(1)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哪次战争?(1分)这次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战争的结果怎样?(1分)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赔款最多的条约、割地最多的条约、最早允许列强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条约各是哪一条约?(4分)
(3)在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中,清政府暴露出怎样的本质?(2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中的“国贼”主要指什么人?(1分)
(3)材料二中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是指什么事?(1分)
(4)从材料三看上述运动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5)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材料一中的哪一条口号最能体现这一点?(2分)
(6)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学习上述运动中学生、工人的一种什么精神?(2分)
三、填空题
围绕“近代化的探索”这一主题,某历史小组搜集到如下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帮忙。
(10分)
资料:
A.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C.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
D.《青年杂志》创刊号
请完成:
(1)资料A中的名言出自谁?(1分)资料B是什么组织的纲领?(1分)资料D是哪一年创办的?(1分)(2)将相关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对应的括号里。
(4分)
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
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
(3)资料B的纲领后来被谁阐发成什么?(2分)
(4)资料D的杂志从第二卷起被改为什么?(1分)
四川初二初中历史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开始遭受大规模的外来侵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D.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中英鸦片战争的史实,鸦片战争是中英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这次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了变化,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有原来主权独立的封建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开始步入近代,因此本题选D
【考点】中英鸦片战争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受屈辱的开始,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它使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历程,是考试的重点,因此同学们要对该战争的原因,时间,性质,战败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及影响进行全方位的掌握。
2.我们要再现林则徐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场景,最好选择()
A.虎门销烟B.黄海海战
C.收复新疆D.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史实的认识,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竟无耻的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引起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警觉,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主张严禁鸦片,道光帝命令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去禁烟,林则徐到广州后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并把搜集来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面销毁,这就是著名的禁烟运动,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和信心,也是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开始,根据所学知识,本题选A。
【考点】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是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开始,它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该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注意。
3.我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毁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侵略罪行的认识,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
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火烧了圆明园,因此本题选B。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在中国的罪行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直接能得出答案,另外本题也可以改成图片题,图片题也是一种新颖的题型,做这种题型的关键是要对图片的有效信息进行提取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提醒同学们以后在学习中要对教材中的有关图片,材料和诗句等素材,注意分析,理解和把握,试题如下:
下图遗址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次侵华战争的历史()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在近代史上掠取我国领土最多的列强是()
A.英国B.美国C.日本D.俄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在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皇俄国趁火打劫,在中国东北,西北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列强中抢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选项A,B,C主要是要打开中国市场,获取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而俄国则是以抢占土地为主,
本题选D。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一般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可以得出答案,下面这个表格要注
意识记:
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
5.1884年,清政府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在新疆设立了()
A.西域都护府B.安西都护府
C.新疆行省D.伊犁将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和后来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设立新疆行省的识记能力,在抗击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有民众自发的反侵略,如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等,也有清朝爱国官兵的抗争,如林则徐,邓世昌,其中左宗棠收复新疆是重要的一个事例,题目中B项是西汉时期汉武帝设立的,B项唐朝在突厥设立的。
D项是清朝设立的C项是左宗棠面对西北严峻的形式,率军队进军新疆,和阿古柏激战,最终收复了新疆,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后来设立了新疆行省,本题选C。
【考点】左宗棠收复新疆和新疆设立行省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6.“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与该诗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题中的关键词眼“往事”,“去年今日”,“割台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割台湾是指《马关条约》中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而《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所以往事是指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本题选C。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分析识记能力,本题以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的《春愁》为素材命题,考察诗中的历史事件,命题新颖,构思巧妙,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目中的几个关键信息,在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是一道好题。
7.在《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内容是()
A.赔款白银4.5亿两B.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C.拆毁大沽炮台D.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辛丑条约的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和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看到帝国主义并没有把她当成祸首惩办,电告李鸿章对条约全部接受,并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实质反映了清政府的媚外,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选B。
【考点】对《辛丑条约》内容的理解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的干扰项是D项,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D项没
有反映问题的实质,而是反映了一种现象,B项才是反映问题的实质性的内容。
同学们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提升自己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8.一个外国资本家允许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工厂,你认为最早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B.洋务运动时期
C.《马关条约》签订后D.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马关条约》的内容的认识,分析本题,A项使中国开始不如近代,B项是洋务派为了自
救而发起的运动,D项是美国侵略中国新的变化,C项马关条约中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的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其它帝国主义国家也纷纷效仿,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和原料获取利润,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冲击很大,所以本题选C
【考点】《马关条约》的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本题中最容易选错的干扰项是D项,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扩展
到内地,另外同学们对该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以及影响都要好好把握。
9.如果让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
面是()
A.各国使馆林立B.某国使馆举行舞会
C.驻扎外国军队D.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辛丑条约》内容的史记能力,1902年辛丑条约签订,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分析题目,选项D说居住着大量北京居民,这是错误的,其它三项都正确。
本题选D。
【考点】辛丑条约的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史记能力,辛丑条约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解答,属于送分题。
10.有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历史的影视作品,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是()
①《鸦片战争》②《末代皇帝》
③《火烧圆明园》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的认识,分析题目,①《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1842年,②《末代皇帝》发生在20世纪初期,③《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年,
④《甲午风云》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1894-1895年,按事件顺序排列,本题选C
【考点】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事件的顺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顺序排列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识记的要特别清楚,然后根据所学知识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得出正确答案。
11.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B.“师夷长技以自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C.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方式,发展资本主义
D.“自强”“求富”振兴中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目的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分两个阶段,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
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为了解决军事工业中的运输,燃料等问题,又以“求富”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在鸦片战争中他们看到了外国军事技术的先进,同时他们又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完美的,可以用来作为治国的根本,所以它们办洋务的目的就是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B,C,D三项表述和题意不符,本题选A。
【考点】洋务运动的目的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目的意思,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判断出答案,另外和本题有关的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评价都要全面的去掌握。
1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
C.强学会成立D.创办《万国公报》
【答案】B
【解析】分析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的举子康有为联合考试的举子一百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存,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意味着维新
派由原来的的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发展到政治运动,本题选B。
【考点】戊戌变法中的公车上书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公车上书为维新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教材中的公车上书是基础知识,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就能回答问题,属于送分题。
13.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B.同盟会C.光复会D.华兴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同盟会成立史实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的东京成立了中国
同盟会,会上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后来发展成为三民主义,题目中
的A,C,D三项均在中国国内成立的,且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只有B既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又在日本东京成立,所以选B。
【考点】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创立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对于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史实,课本上表述的非常明确,学生都比较熟悉,根据课本就能解答,一般学生都能轻松得分。
14.小明和小红看一本历史画册,两人对书中谭嗣同被杀、戊戌变法事件失败原因而争论不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A.光绪帝没有实权B.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C.袁世凯出卖维新派D.维新派发动了人民群众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维新派依靠手中毫无实权的皇帝实行变法,由于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再加上袁世凯的出卖,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
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
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其中谭嗣同说中国自古没有为变法而流血者,如果有自我开始,为变法慷慨就义,题目中D项表述错误,不敢发动人民群众,怕人民群众在斗争中发展壮大,是民族资产阶级的通病,
后来的辛亥革命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本题选D。
【考点】戊戌变法中的失败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戊戌变法的失败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而要解答该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对于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代表人物,失败原因和意义同学们一定要重点掌握。
15.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①李大钊②鲁迅③陈独秀
④毛泽东⑤胡适⑥周恩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新文化运
动开始,代表人物主要有,南陈北李,意思是南方有陈独秀,北方有李大钊,鲁迅是文学革命的干将,胡适也在文学革命中做出了重大贡献,④毛泽东和⑥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代表,排除,本题选C。
【考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新文化运动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能直接得出答案。
16.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
这两项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军事和经济近代化的进程,但是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涉及到政治制度,后来的戊戌变化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因此本题选D。
【考点】中国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近代化的进程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具备两种能力,一是要对洋务运动,戊戌变化,辛亥革命的基本史实识记清楚,二是要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内容进行理解,最后才能得出答案。
因此对于历史问题,我们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
17.下列关于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认识,该题也是组合型选择题,用排除法,排除一到两个和题意不符的,题目中的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表述明显错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发动国是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英法,所以排除④,①②③项都是两次鸦片战争的共同点,本题选A。
【考点】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比较能力,比较题要注意找比较项,战争就要有战争的原因,发动者,经过,性质,意义和影响,对这些东西进行分析比较后,排除掉不符合题意的就是正确选项了。
18.北伐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打垮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B.推动工农运动的发展
C.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
D.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史实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国共合作的实现标志着大革命的开始,而北伐战争是大革命中高潮事件,1924年,北伐战争开始,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对象是北方的张作霖,南方的孙传芳,吴佩孚,根据所学知识知道本题选C。
【考点】北伐战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史记能力,北伐战争是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19.《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涉及到的内容是()
A.割地B.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D.开设工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同学们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三个条约的内容的掌握程度,分析题目,
A项是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中共有的,辛丑条约中没有体现,B项在三个条约中都有体现,C项在南京条约和马关
条约中有体现,但在辛丑条约中却没有体现,D项只在马关条约中有体现,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B。
【考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三个条约的内容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三个条约的识记,分析,理解能力,三个条约都是对中国影响比较大的不平等条约,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同学们不妨平时把教材中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做成卡片,列出表格把内容填写进去,经常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相同和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