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实习报告汇总6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实习报告
口腔实习报告汇总6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口腔实习报告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口腔实习报告篇1
在生命的长河里,时间是唯一的色调,每年的生日都在提醒着我们又熬过了一个春秋。
再过几天我的生日就要到了,提醒着我已经23岁了,大学生活快要结束了,而外出实习的时间,也要结束了,想起这段时间的实习,有着开心、有着难过、有着委屈,但是也同样伴随着丰收,下面我就给这段时间的实习做下总结。
我是一名口腔医学院的学员,在学校的安排下,到一家医院的空腔门诊部进行工作实习。
我这次是跟着一位前辈进行临床工作实习,刚开始的时候我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但是我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所以学校才会安排我们外出实习。
刚开始前辈就带我对医院口腔部的一些器材设备进行了解和熟悉,记得刚开始接触这些仪器,心情总是格外的激动和欢喜,对这些设备总是不停的观察。
然后才开始实习工作,开始的几天前辈也没有让我动手工作,只是让我在旁边学习,有什么不懂的就向他请教,他,每次都会帮助我讲解,闲下来的时候还会跟我讲一些工作方面的经验和技巧,慢慢的我对工作上的流程也熟悉了,对动手工作也有信心了,在前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也开始动手实践工作。
到后来我也可以独立的完成一些工作,对自己这段时间的实习还是很满意的。
在实习的时候,我们应该多看、多问、多记、多做。
这样才会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首先是多看;在学校都学到的是理论上的东西,到临床上要多看。
各种病例、症状、体征、鉴别诊断,有些和书本上可能还有些不一样,有的学制长的医学生还要到临床其他科室轮科实习,口腔科医生不仅仅是学习口腔这个范畴,因为一个人不光患有口腔疾
病,而且全身还有其他疾病,有些和口腔疾病是相互联系的,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其他科的病例也只有实习时才能看到。
所以在实习中应该认真的观察和学习。
口腔实习报告篇2
感触一、医生高超技艺这次见习让我深刻感受到用“心灵手巧”这几个字形容口腔医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我去的是牙体牙髓科。
这个科室常见的病例是根管治疗和补牙。
医生们操作的平台不过是面积不到一平方厘米的牙齿里面的一个小洞。
而他们用的器械大部分也是很小的很精密的,必须要手很巧才能完成这样的操作。
一个根管直径不过一二毫米,却要填充进去很多牙胶尖和其他材料。
而老师们的操作很娴熟,就可以在细细的根管里活动自如,灵活地填补和取出各种东西。
他们的技艺不禁让我有些叹为观止了。
还有一次看到一个老师补牙。
用跟牙齿颜色非常接近的材料代替缺损的牙齿,按照牙齿本来的形态,把材料安放到相应的地方,再用工具多次修饰、从各个角度观看。
最后做出来的牙齿真的是可以以假乱真。
大概只有口腔医生自己才能看的出来是一颗假牙齿。
我觉得他们治疗一个病人,就像是完成一件艺术品一样,精雕细琢,过程有可能很漫长很耗费时间和心思,但是最后看着做出来的成品,自己心里却体会到了最大的喜悦。
感触二、护士周到服务这次见习接触的护士姐姐们也很让我佩服。
以前想当然地认为对人和蔼是一点都不困难。
但是真的到了医院却发现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第一天我热情高涨,对每个病人真的是尽自己最大努力服务周到。
但是随着一天天工作的劳累,就开始变得烦闷起来。
每天回答的问题几乎都有固定的答案,时间久了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复读机。
于是见到病人说话能简短就简短;能不说就不说。
而且开始见到病人都是微笑服务,但是后来我觉得掩盖在口罩下面的表情即使微笑也不会让人看到,自己的微笑也得不到回应。
于是有了口罩的掩盖,我的表情一度很冷淡。
但是护士姐姐们很让我佩服。
她们天天跟病人打交道,跟病人交流时的用语也是只有固定的那么几句话。
但是她们不因为自己的厌倦而改变态度,始终热心对待病人。
而且她们跟医生配合十分之默契,医生很少说要什么东西,因为护士们
都会提前准备好。
这样看病的效率就非常之高。
感触三、求学学无止境这次见习还让我体会到了一个词“学无止境”。
开始我跟的是教学号,也就是一个老师带一些研究生或博士生。
看着这些师兄师姐们的操作,我觉得他们已经很厉害了。
但是接下来几天又见到“名老专家”们的治疗,他们真的是更技高一筹。
他们的操作更娴熟,观察更仔细,定位更准确;而且,他们对待病人的态度更好,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从而我觉得医学这个科目真是一个让人可以,而且必须终身学习的科目。
经过进入大学校门之前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和进入大学以后七年或者更长的漫长求学之路,等到毕业的那时候我们可能觉得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了,在别人眼里经过这么多年学习的医生也已经很厉害了。
但是其实我们刚毕业的那个水平和这些高水平的专家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在这之后的人生路上我们还要不断学习,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感触四、病人需要呵护几天的经历让我看到了病人的“弱者”形象。
来医院的病人,不管工作岗位、社会地位、个人收入、生活环境如何,在这里似乎都是同一个形象。
他们都很尊敬地对待医生,脸上总写着一脸焦急,医生要求陈述病情的时候总是尽力地多说一点,直到医生说好几次“晓得了”才会停下。
在一个病人的工作岗位和生活圈子里,他也许是一个很优雅的人,也许是一个很张扬的人,也许是一个很沉默的人,但是在医院里,所有这些性格特点似乎都看不出来。
在面对自己的身体时,人往往是最本质的,最真实的。
在医院里,来看病的人,不管是谁,他们面对的是自己的缺陷,自己的身体发肤。
这时候他们是弱者。
是柔弱的。
而能够补救他们缺陷的,就是医生。
这个想法每每让我反思自己对病人的态度,让我想起希波克拉底誓言那庄严的誓词。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面对此时的“弱者”我们医生担负这很艰巨也很神圣的任务。
口腔实习报告篇3
实践经历:
28号去科教科申请,随后去了口腔门诊部报到,呆了一礼拜左右。
刚开始对病人的问题几乎是一无所知,但是在师兄师姐们的`带领下,
我也逐渐熟悉了各个诊室的位置以及怎样从挂号单上判断是哪个诊室。
也逐渐记住了各楼层的科室分布、挂号处的分布。
经过半天的锻炼我基本上可以应对患者们提出的问题。
这让我很开心。
接下来我每天去了一个诊室。
但是由于我专业知识不够,大家都不会给我分配太多的任务。
我只是偶尔帮忙拿个东西、换个口杯或其他这样的工作。
护士姐姐们经验都很丰富,有过来咨询的患者她们也就回答了。
我能帮上的忙不多,觉得有些惭愧。
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观察老师们或师兄师姐们的治疗。
我看到了很多根管充填。
还看到了几例补牙。
还有一个切龈术。
收获很大。
实践感触:
首先,这次见习医生的高超技艺让我深刻感受到用“心灵手巧”这几个字形容口腔医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我去的是牙体牙髓科。
这个科室常见的病例是根管治疗和补牙。
医生们操作的平台不过是面积不到一平方厘米的牙齿里面的一个小洞。
而他们用的器械大部分也是很小的很精密的,必须要手很巧才能完成这样的操作。
一个根管直径不过一二毫米,却要填充进去很多牙胶尖和其他材料。
而老师们的操作很娴熟,就可以在细细的根管里活动自如,灵活地填补和取出各种东西。
他们的技艺不禁让我有些叹为观止了。
还有一次看到一个老师补牙。
用跟牙齿颜色非常接近的材料代替缺损的牙齿,按照牙齿本来的形态,把材料安放到相应的地方,再用工具多次修饰、从各个角度观看。
最后做出来的牙齿真的是可以以假乱真。
大概只有口腔医生自己才能看的出来是一颗假牙齿。
我觉得他们治疗一个病人,就像是完成一件艺术品一样,精雕细琢,过程有可能很漫长很耗费时间和心思,但是最后看着做出来的成品,自己心里却体会到了最大的喜悦。
其次,护士周到的服务这次见习接触的护士姐姐们也很让我佩服。
以前想当然地认为对人和蔼是一点都不困难。
但是真的到了医院却发现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第一天我热情高涨,对每个病人真的是尽自己最大努力服务周到。
但是随着一天天工作的劳累,就开始变得烦闷起来。
每天回答的问题几乎都有固定的答案,时间久了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复读机。
于是见到病人说话能简短就简短;能不说就不说。
而且开始见到病人都是微笑服务,但是后来我觉得掩盖在口罩下面的表情即使微笑也不会让人看到,自己的微笑也得不到回应。
于是有了口罩的掩盖,我的表情一度很冷淡。
但是护士姐姐们很让我佩服。
她们天天跟病人打交道,跟病人交流时的用语也是只有固定的那么几句话。
但是她们不因为自己的厌倦而改变态度,始终热心对待病人。
而且她们跟医生配合十分之默契,医生很少说要什么东西,因为护士们都会提前准备好。
这样看病的效率就非常之高。
经过这次口腔科见习,我初步了解了口腔医学的分科情况以及牙体牙髓这个科室的常用材料和器械。
对治疗过程也有了一个很粗略的了解。
深刻认识到了动手的重要性。
虽然这些知识都很浅薄,但是我相信在以后学习专业知识时我会回想起这次导医的经历,而且这次导医让我接触到的东西可以对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我觉得自己的动手能力很差,以后要注重锻炼动手能力,一定要自己找机会多练手。
另外还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
这些对于一个医生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
口腔实习报告篇4
见习时间:X月11日—X月25日
地点:四合永镇医院
主题:在口腔科见习半个月
调查报告:在口腔科见习半月20xx年X月11号一20xx年X月25号学到的知识:
1认识器械、材料及它们的用法。
2了解了其他常见病的护理及预防原则。
3熟悉了常用医疗无菌,污染物品的处理方法。
4积累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提高了自己的觉悟.不足之处。
5门诊病历的书写方法。
临床经验:
1做根管治疗时患者若张嘴时间过长,可在其嘴角涂抹凡士林,防止嘴角裂。
2加失活剂后可加丁香油棉球加氧化锌,棉球的作用是减压。
3瘘管,口腔及颌面部皮肤形成瘘管,大量炎性肉芽组织增生,处之易出血,长期排脓,有死骨形成。
5若无炎性渗出或符合根充指征,就可行根管充填。
瘘管会慢慢消退。
6最好每一次扩管都要用酒精棉球擦拭扩大针,以防止污染其他根管,同样擦拭牙胶尖。
7前牙开随用球钻,熟练后可用裂钻。
8扩管时若患者疼痛剧烈,可根管注入少量地卡因或利多卡因。
常用知识:1口腔常用药甲硝唑、利君沙等只可用于18岁以上的患者服用,年龄较小者应适当减量。
2拔牙时除询问患者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外,还应询问是否患有感冒,感冒患者抵抗力低下易导致创口感染3拔牙后不能漱口,因为自来水中含有许多细菌。
口腔小手术饮食问题:
(1)术后2-4小时,进食无渣冷流食,如排骨汤、鸡汤、酸奶、凉牛奶、冰激凌、果汁等。
(2)术后4小时至次日可食半流食和软食,如蛋羹、米粥、蔬菜泥汤等。
(3)术后三天开始进食高蛋白饮食。
总结:
在口腔科实习的半个月学到了很多知识.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见到了---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了解了患者的心理状态,体会了整体护理实施的关键所在。
加强了对常见药物的计量用法。
进一步学习了对龋、牙髓炎、尖周炎的症状、治疗方法。
积累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熟悉了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身为一个医师的基本工作职责.时间虽然短暂,却开阔了眼界.在此谢谢各位老师的关爱及教育。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努力,争取理论结合实践,早日做一名优秀的口腔医师。
口腔实习报告篇5
将近1个月的口腔内科实习过程中本人始终坚持"在服务中学习,
在学习中服务"的理念,树立爱伤观念,学习处理好医患关系,培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道德,对医疗工作的高度负责的精神和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
实习期间在带教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能基本完成口腔内科实习中的日常门诊诊治以及每周一到两天的急诊,病房会诊工作,并且基本掌握口腔科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能较为准确的采集病史,规范的进行口腔的常规检查和必要的特殊辅助检查,病历书写字迹工整,清晰,有条理,逻辑性强,能积极配合和协助带教老师日常诊疗工作,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不纯熟,尚待完善。
口腔实习报告篇6
见习目的:学习一些临床及口腔的基本医疗操作;学习一些常见病的诊断方法;丰富我的暑期生活。
见习地点: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外二科(胸腹外科)、病理室。
见习经历及感受:
见习第1至第5天,我跟随口腔科的老师在医院的口腔科开始
了我的暑期见习之旅,期间观察了老师拔牙、镶牙、根管治疗、拍牙片、取模、正畸等治疗过程。
虽然由于知识有限,但在老师孜孜不倦的细心指导下,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例如:在为患者治疗时,还要学会为患者解释他们的病情,并向患者说明可行的医疗方案及最佳的方案。
这样不仅能让患者更加信任我们医生,从而使患者更加配合医生的工作。
还能避免许多意外的纠纷。
总之,我们要学会做到“让病人明白的看病。
”
我在口腔科见习的过程中,遇到做根管治疗的患者最多。
需要做根管治疗的大多是因为牙齿内部的根管里的组织有了炎症,导致牙齿胀痛(有些因为牵涉痛会使整个头部都有疼痛感)。
使病人难过不已。
根管治疗一般要分几次治疗。
因为一般患者根管内的组织并未完全坏死。
这时就需要先放药,把根管内组织“灭活”。
这样,在清除根管内组织时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
根管治疗的大概过程是:1。
用牙钻钻开牙齿,打开牙髓腔。
在钻的时候钻头必须垂直钻下并慢慢向
下,待有突破感时,说明已经打开了牙髓腔。
许多病人因为牙齿内有炎症所以感到胀痛。
打开牙髓腔后,这些有炎症的组织可排出,所以钻开后有少量血出现时正常现象,而疼痛感则会消失或大大减轻;2。
清除牙髓腔及牙根管内的组织。
这里需注意的是,如果清除时患者感到剧烈疼痛,则说明根管内组织尚未完全坏死,这时就向前面说的,先放药封口。
待几天后再让患者来治疗。
清除根管内组织时,用拔髓针伸入牙根管,旋转180°,然后拔出。
根管内组织就会被拔髓针拉出;3。
测量根管的数量、深度。
并用对应的扩大针把根管扩大;4。
用牙胶尖填充根管;5。
用材料把钻开的牙封好。
常用的是光固化材料。
除了根管治疗,拔牙的患者也不少。
一般是拔正畸牙的(可惜我见习期间没有拔阻生牙的,听说拔那个挺费劲的)。
拔牙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如果用力不均匀会把牙弄碎从而增加手术难度,而且也会给患者增加痛苦。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使用牙挺等工具以及常用麻药的使用方法。
老师常用的麻醉有两种:组织麻醉和必兰麻。
用组织麻需要打到神经的附近。
例如在下颌用组织麻醉时,针管需从对侧第四尖牙伸入,在翼下颌韧带中下1/3处向外2~3mm处入针,待针头碰到骨板后稍微回抽再向里插入几毫米,回抽注射器,没有血回流的话就注射大部分药物。
然后收回针头约1/3长度,再次回抽注射器,如果没有血回流,则可再注射部分药物。
然后再收回约针头约1/2的长度,再次回抽注射器,若没有血回流,则把剩余药物全部注射。
组织麻醉一般用4~5ml的利多卡因。
而用必兰麻则方便许多,只需要在待拔牙的周围的牙龈表皮注射至该处牙龈变白即可。
麻醉过后等待数分钟让麻药扩散,然后即可开始拔牙。
另外,老师还大概跟我讲解了洁牙、拍片、取模的方法及要领,让我受益匪浅。
见习的第6天,我去了外二科(胸腹外科)学习。
早上先是开晨会。
各个医生把各患者的情况,医疗方案和计划一一说明。
遇到复杂病情的大家一起讨论研究治疗方法。
由于关乎患者生命健康问题,所以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严谨。
晨会后是每天例行的查房,老师带着我去给他的每个病人换药,询问患者情况,嘱咐医嘱。
老师的
一丝不苟让我感触很深。
毕竟行医那么多年必须每天都坚持那么认真的去对待每一个病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有幸参与了一次给一位做过腹腔引流的患者把引流管的过程。
虽说操作不是很复杂,但这却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台上1分钟,台下十年功”。
因为,在病人身上操作时是容不得一点错误的。
见习的最后一天我去了病理室。
在这里我有幸看到了病例切片的制作全过程:从病人的组织取材,然后用蜡固定,待蜡块完全冷却后切薄,然后把切出来的薄片放到热水水面上过一下,用载玻片捡起,然后放到高温(几十度)环境下加热二十分钟左右,然后脱蜡,染色,滴两滴树脂,即可用盖玻片封住。
此外,我还在老师的讲解下观察了一些病人的病例切片,不过由于知识不够,老师说的大部分我都没听懂,也看不明白。
不过,相信随着不断的学习,我一定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的。
我的见习之旅已经结束了,回想一下见习的整个过程,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未来的医生,我们的身上背负着巨大的使命和责任。
无数病患的生命健康都掌握在我们手上。
因此我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日后能成为一名“大医”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