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大气及其运动》学案集 湘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及其运动》学案集
第一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了解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3.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并运用其原理解释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4.知道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知识整理】
一、大气垂直分层
阅读下图,完成表格。
垂直
高度气温垂直变化空气运动与人类关系分层
高层
大气
平流
层
对流
层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作用形式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被削弱的太阳辐射
三、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能量越分散;经过大气的路程越,被削弱的越。
2.下垫面因素:海拔越高,大气越,穿过大气的路程越,被削弱的越。
3.其他因素:云量越少,云层越薄,被削弱的越。
【例题演练】
例1:下图表示沿北纬30°纬线的大致地形剖面图,读图思考下面问题。
(1)C地与B地气温哪处高?。
原因是
(2)A地与B地太阳辐射哪处强?。
原因是
(3)A地与B地气温哪处高?。
原因是
(4)按气温垂直递减率,A与C理论上的气温是A C(大于、等于或小于),但实际上的气温是A C(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
【实战巩固】
右图表示不同地物辐射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状况。
据此回答1—2题。
1.曲线①—④代表的地物分别可能是
A.沙地、湖泊、林地、草地
B.沙地、草地、林地、湖泊
C.草地、沙地、湖泊、林地
D.草地、林地、沙地、湖泊
2.据图中显示
A.日出前各地物间的温差最大
B.日落后地物①的降温速度最快
C.地物③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最低
D.地物④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早于其它地物
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较旺盛的上
流,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
暴。
回答3-4题
3.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要抑制沙尘
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____以下
A.16℃B.-6℃C.4℃ D.-4℃
4.右图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
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D.④时段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据此回答第5题。
5.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6.下图所示是我国部分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图,下表为我国某些城市的地理纬
度与年平均日照时数,分析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地理纬度(北纬)南京2182.4 32°04′
上海1986.1 31°12′
成都1211.3 30°40′
杭州1902.1 30°20′
宁波2019.7 29°54′
拉萨3005.1 29°43′
(1)图示各省级行政中心中,市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最高,原因是。
(2)在直辖市中,市的太阳总辐射量最低,原因
是。
(3)图中台湾岛西侧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比东侧,原因是。
(5)下列城市,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是
A.兰州 B.郑州 C.台北 D.昆明
(6)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加入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员,只考虑自然因素,应到下列哪
组城市营销最合理
A.北京、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郑州
D.杭州、广州、成都
(8)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师,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太
阳能热水器的聚光板要和地平面保持一定的倾角,在同一季节里,北京、上
海、广州三地太阳能热水器设计时的倾角由小到大排列顺序
为: 。
第二集 热力环流与风
【学习目标】
1.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风力的关系;学会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和比较风力。
【知识整理】 一、热力环流
1.形成过程及根本原因:
(1)在图1中画热力环流示意图 (2)说一说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在画好的热力环流图中画高空的和近地面的两个等压面 (4)试用自己的话总结等压面与气压高低关系
高空
地面
热 冷 热
(图1)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一)风向
1.下列四幅图中的线段表示等压线,并注明了其数值,请按要求画出点A 处的风向
北半球高空的风 南半球高空的风
北半球近地面的风 南半球近地面的风
2.小结(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力
(2)高空风受_______________力、___________力的影响,两者大小相等,
500hpa
505hpa A N 500hpa 505hpa A N
995hpa 1015hpa
A N
995hpa 1015hpa A N
方向相反,其风向最终与等压线_________;
(3)近地面风受_____________力、____________力、______________力影响,其风向最终与等压线_________。
(二)风力
1.单位距离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______________。
2.同一幅气压形势图中,等压线越稀疏,单位距离气压差越_____,水平气压梯度力越____,风力越____;等压线越密集,单位距离气压差越_____,水平气压梯度力越____,风力越____。
【课堂例题】
例1: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若abcde为不同的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
C.甲>乙>丁>丙 D.甲>乙>丙>丁
(2)若abcde为不同的气压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处多云雨 B.乙地盛行上升气流
C.乙处气温高于甲处 D.丁处气压高于丙处
例2:图1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回答(1)—(3)题。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
O点风向为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
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3)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全力方向A.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 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实战巩固1】
1.读右图,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当a与b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B、当a、b、c共同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C、当风速增大时,a、b、c同时增大
D、当a减小时,风速、b、c增大
2.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
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右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
回答3—5题。
3.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4℃ B.3℃ C.2℃ D.1℃
4.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5.图6中与M、P、N一线对应的高空等压面相符
合的示意图为
风向
a
b
c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右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区域高空500百帕等压面天气形势图”,图中等值线表示地势高度,读图完成6—7题。
6.图示情况下决定风向的力主要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B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C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D .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7.图中A 处的风向是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右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 地气压高于P 地.读图2,完成8—9题。
8. N 地风向为
A.东北风
B. 东南风
C.西北风
D. 西南风
9. M 、N 、P 、Q 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 M 地
B. N 地
C. P 地
D. Q 地
10.右图表示北半球某地区垂直方向上等压面分布情况(气压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A 、B 分别表示城市和郊区,且此时为夏季,则A 为________B 为__________ (2)若只从气流的运动考虑,A 、B 两地中,_______地降水的可能性较大。
11.读近地面的等压线图(右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点处的箭头表示甲点空气运动及受力状况,则各箭头分别表示: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图所示地区分布在_____(南或北)半球。
(3)画出乙点的分向,该点与甲点比,风力较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气压系统为__________
(高或低)气压的一
部分,其气流呈____时针_____(辐合或辐散)运动。
(*)12.在下图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的上空补充大气环流箭头,以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
(*)13.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沿30°N的部分区域垂直剖面图,平行四边形内为与该区域对应的6000米高空水平面某时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状况。
读图比较M与N两点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M′和N′的气压、气温、降水、光照。
【实战巩固2】
1.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4个点的气压关系为①<②<③<④ 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下图是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图中M、P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据此回答2—3题。
2.此时④地吹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3.图中下列地区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下图为某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的等温面(理想模式),读图,回答4—7题。
4.甲、乙、丙三处,气温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为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5.若丁处的气温为10℃,则乙处的气温为
A. 4℃
B. 7℃ C.13℃ D.16℃
6.若甲、乙同在陆地,且位于同一经线上,则甲地
A.位于乙地北侧 B.位于乙地南侧C.纬度高于乙地 D.纬度低于乙地7.若甲、乙位于同一纬线上,且一处位于海洋,另一处位于陆地,则甲地A.位于海洋 B.位于陆地 C.气压高于乙地 D.风力大于乙地读右面四幅“气压分布图”,回答8—9题。
8.如果四图都位于北半球,a 、b 、c 、d 四地风向都正确的是 A .西北风 东北风 东南风 西南风 B .东北风 西北风 西南风 西南风 C .东南风 西南风 西北风 西北风 D .西南风 东南风 西北风 东北风 9.四幅气压分布图中,风力最大的点是
A .a
B .b
C .c
D .d
10.在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大气运动方向的是
11.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左图是济南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C);下右图是济南城市大气环流模式图。
材料二
济南市1999年、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部分数据
材料三 在积极地进行2009年全运会筹备中,大力开展环境治理,大搞植树造林活动。
2005年,全市共完成绿化造林16万亩,植树1 792万株,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0.5%。
(1) 观察左上图,说出济南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右上图所示信息,用箭头在右上图画出济南市的热岛环流。
(3) 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济南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右上图的A 、B 、C 三地中的________地,其对济南市环境治理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同期,济南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城区迁出。
根据城市热
年份 常住人口(万人) 工业生产总值(亿元) 用电量(亿千瓦/小时) 消费零
售额
(亿元)
商品住宅销
售额(亿元)
1999 1 257 651 143.2 742.1 232 2005 1 538 1 782.4 209 2 902.8 1 758.8
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最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右上图的A、B、C三地中的________地,该新厂址布局对济南市环境保护的主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受局部热岛环流的影响,右图中A处的风向为________风。
第三集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理解并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移动规律
3、学会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降水)的影响
【知识整理】
一、气压带风带分布
1.形成原因:
2.形成过程
在下图试绘制三圈环流
90° 60° 30° 0°
3.分布
在下图中画出三圈环流,并在相应位置写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名称
[识记技巧]
①气压带风带都是指近地面的气压带、风带;
②近地面是低压的,垂直方向上空气为_______运动,近地面是高压的,垂直方向上空气为________运动;
③垂直运动确定后,水平运动(风带)的方向即可确定(注意近地面风向北半球往偏,南半球往偏。
)
二、气压带风带移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__移,冬季____移。
[辨析]有人说,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就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你认为该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例题演练】
例1:右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地区局部环流示意图。
(1)图中各点气压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列是
A.乙甲丙丁
B.甲乙丙丁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2)M地所吹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例2:读三圈环流垂直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2)图中字母位于300和600的分别是
和。
(3)A处为______________带;
B处是风带,北半球吹风。
在G点上空观察F近地面风带呈方向运
动。
例3:右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
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图中ABC表示晨昏线。
读图回答:
(1)图中极地高气压带此时的昼夜状况是:(提示:由风
的偏转方向推出半球,由风带的位置推出季节)
A.极夜B.极昼
C.昼长夜短D.昼短夜长
(2)该时刻的北京时间为()
A.2时 B.10时 C.14时 D.22时
【实战巩固】
1.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读“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AB为晨昏线,
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完成2-3题。
2.图中甲所在地的气压带名称应该是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3.此刻,北京时间为
A.11时 B.17时
C.次日5时D.次日2时
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
读后完成4—5题。
4.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
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5.若该图表示我国某大城市在大范围大气稳定的情况下,与周围农村之间的局部环流,则
A.甲处吹西北风
B.营造城市绿地可使该环流更加增强
C.该环流易导致城市大气污染范围扩大
D.甲地表示城市地域
右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
图”。
读图回答6—7题。
6.上述“某月”最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7.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8.读下面的大气环流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试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3)位于我国南极中山站(南极圈以内)的五星红旗始终飘向方向。
(*)9.二战期间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
英国首相邱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为由,一再推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英吉利海峡常年受(风带)的影响。
(2)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条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
第四集大气降水
【考点展示】
理解大气降水的形成过程,并能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
【知识整理】
1.大气降水的必要条件:充足的水汽、空气上升冷却促使水汽凝结、足够的凝结核(尘埃杂质)。
2.四种降水类型:(气流上升原因的不同)
类
别
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
成因近地面空气强烈
受热,湿热空气上
升,水汽凝结,形
成降水
暖湿空气前进途中,遇
到地形阻挡,被迫沿山
坡爬升,水汽凝结形成
降水
暖湿空气在锋
面上抬升,水汽
冷却凝结形成
降水
暖湿空气绕台风
中心旋转上升
时,水汽凝结形
成降水
特点强度大,历时短,
范围小,常伴有暴
风、雷电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
显著减少,甚至出现焚
风
持续时间长,范
围广,强度小
强度很大,多为
暴雨,且伴有狂
风、雷电
分布
赤道地区常年发
生,中低纬地区夏
季午后
山地迎风坡(最大降水
高度);世界上降水最
多地区多位于迎风坡
多分布于中纬
地带,冷暖气流
频繁交汇
形成于热带洋面
上,多影响低纬
大陆东岸
3降水多少的分析:
低压带控制――多上升气流――多雨;高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少雨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如西风带)――多雨;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如信风、极地东风)――少雨
气流从海洋吹来――多雨;气流从大陆吹来――少雨。
暖湿气流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暖流经过――多雨;寒流经过――少雨。
干旱区高山相对多雨,形成“湿岛”。
5 全球降水宏观分布:
受控气压带与风带大气运动状况降水多少与类型
赤道多雨带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为主很多,对流雨为主
副热带少雨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信风带
下沉气流为主西岸和内陆降水少,东岸受夏季
风、台风影响,降水较多
温带多雨带西风带和副极地低
压多锋面、气旋活
动
东西两岸降水较多,内陆降水少
极地少雨带极地高气压带东
风带
下沉气流为主最少,但蒸发微弱,仍为湿润地区
【典型例题】
例1: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右图中M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
①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②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③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④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实战巩固】
1.据图分析回答:
(1)A为气压带,降水,原因
是。
(2)B为气压带,降水,原因
是。
(3)C为气压带,降水,原因是。
C降水比
D多的原因是。
(4)E为气压带,降水,原因是。
第五集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学习目标】
理解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环流的影响,会比较东亚、南亚季风的差异;
知道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过程
【知识整理】
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型、季风环流1.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比热小,增温和降温的速度都要比海洋____ 2.南半球30°S以南地区,海洋面积广,气压带基本呈现状分布。
3.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
导学练习:读下面甲、乙两图,回答问题:
图甲图乙
(1)甲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压带是____,该图表示的是___(1或7)月。
你觉得现实当中,甲图中的气压带会呈带状吗?如果不是呈现带状,气压又是呈怎样分布?为什么?
(2)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压带是____,该图表示的是___(1或7)月。
你觉得现实当中,乙图中的气压带会呈带状吗?如果不是呈现带状,气压又是呈怎样分布?为什么?
4.季风环流
项目成因冬季风夏季风分布地区源地风向性质源地风向性质
东亚
季风
南亚季风
【例题演练】
例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A 、B 气压中心的名称:A ,B 。
(2)A 气压形成的原因是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3)受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 点盛行 风,D 点盛行 风,我国的天气以 为主要特征。
(4)D 地7月盛行
风,其形成原因是 ,由此可见,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 外,还有 等。
【实战巩固】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M 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M 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读某区域某季节等压线图,回答3-4题。
3、甲处的可能气压值和所处大洲分别是 A. 1020、北美洲 B. 1016、亚洲
B. 1008、亚洲 D. 1005、北美
4、此时北半球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非洲的比尔马(19°N,13°E)、印度的安拉阿巴德(25°N,81°E)和我国的广州(23°N,113°E)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图9为三地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图。
(1)月降水量多于100mm的月份数,安拉阿巴德有个月,广州有个月。
(2)交替控制比尔马的气压带和风带
是和
;湿润季节安拉阿巴德地区的盛行风向
是。
(3)分析广州较为湿润的原因。
(*)6.图中A、B地区为高原。
读图回答。
A、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
第六集 气候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在某一位置(纬度、海陆),受某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影响,有怎样的气温、降水特征,因此是什么气候类型”的思路,说明并分析某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类型
2.能绘制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3.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知识整理】
一、气候分布识记
二、气候成因分析
纬度 因素 大气 环流 陆 海 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 (纬度不同、热量不同)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及其季节移动 同纬度陆地与海洋比夏季温度__,冬季__,内陆降水__ 同纬度海洋比陆地冬季气温__ 夏季__,近海一般降水__ 海陆 因素 季风环流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影响气候的主要三大因子:纬度(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下垫面(海陆、地形、洋流)。
三大因子中,太阳辐射主要影响气温,大气环流主要影响降水(也可通过影响天气阴晴影响太阳辐射多少,从而间接影响气温),下垫面对气温和降水都有影响。
一个区域的气候,即气温和降水状况,是综合各方面原因造成的,而其中往往有一个是主要原因或主导因子(比如陆地上往往是地形地势直接影响或地形阻挡大气环流进行影响)。
因此,解题时应粗中有细,先从三个角度进行宏观把握和分析,再具体地从每个角度分析。
答题时,应有先后、有主次地进行表述。
气候类型成因、分布特例
(一)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山地迎风坡十沿岸暖流”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二)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三)东岸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山脉的背风坡”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五)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气候类型特例分析,是本专题的至难点,从中也可以看出,其难点本质上是气候成因中“大气环流+下垫面”分析模式。
三、气候特征描述
关键是要结合问题所给的材料,结合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从两个角度(总量和变量)去回答。
一般气候特征的描述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尤其要注意的是,描述气温的如“温和”、“寒冷”、“炎热”,描述降水的“多洋流因素
地形因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____,背
风坡降水__,迎风坡降水__
暖流:气温较__,降水较__
寒流:气温较__,降水较__
雨”、“少雨”、“湿润”、“干燥”等形容词要结合具体的气温值和降水量范围而定(具体见下面“气候类型的判断一般方法”。
)
四、气候类型判断
气候类型是根据气候特征来的来定义的,气候特征主要是指大气的气温和降水状况,其空间分布差异主要是由受四大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要充分认识“气候成因→气候特征→气候类型”的学习过程,切忌进行机械性地死记硬背,从而出现因果倒置的错误。
如“开普敦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的原因是什么”有的人会出现“因为开普敦是地中海气候”的因果倒置型的错误回答。
因此,气候类型的判断,本质上是对某区域气温和降水特征的概括性定义,根本上是需要明确气候特征的成因。
通过对区域气温和降水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最终得出某个气候类型,其方法主要有三个步骤:
1.根据气温最高月判断南北半球
最热月出现在7月份的为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1月份的为南半球。
2.依据最冷月气温判断温度带:(月平均气温高于20℃,炎热;低于0℃,寒冷)
最冷月>15℃――终年高温,为热带的四种气候
最冷月>0℃―――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0℃――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最热月<100C或终年00C以下――极地气候
3.依据降水量及季节分配特点确定气候类型:(月降水量少于50mm,少雨;大于100mm,多雨)
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多于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700—1000mm,冬雨稍多。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750—1500mm,最多月降水量少于400mm;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500—2000mm,最多月降水量多余4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多于800mm),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400—800mm。
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300—1000mm
全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例题演练】
例1:下图是“气候类型图”和“风向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