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理念】
1. 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和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

2. 通过观察并参与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决策的能力。

3.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探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善于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 会用称重法测浮力。

3. 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

4. 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决定的。

会判断物体浮沉。

5. 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知道漂浮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重。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用称重法测浮力。

2.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器材】
弹簧测力计、铁块、乒乓球(3个)、胶拍球、烧杯、水桶、水、、溶液。

【教学过程】
一、课堂启发(感动)(2分钟)
师启发提问:轮船、鸭子能浮在水面上,我们都认为它们受到浮力。

但是沉在水底的物体比如石头、铁块等是否也受到浮力呢?
学生讨论1分钟,初步得出结论:沉底的石头、铁块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二、预习思考(感觉)(5分钟)
师提问:
1. 什么是力?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弹簧测力计)
2. 出示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铁块。

铁块受几个力作用?(两个)各个力是什么关系?(一对平衡力)
3.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4. 浮力应该怎样描述?大家猜猜,浮力的方向如何?
三、问题讨论(感知)(5分钟)
1.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
2.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为什么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3.浮力的大小应该怎样测量?
图1
(1)取一只去底的矿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瓶口略小于乒乓球。

放入乒乓球。

问:如果我往里面注水,乒乓球会浮起来吗?(会。

因为要受到水的浮力)
(2)往塑料瓶里面注水。

现象:乒乓球被水压在瓶口底部,同时有水从塑料瓶口漏出。

(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

为什么呢?)
2.板书: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3)用瓶塞(或手)堵住漏水的瓶口,注意观察乒乓球下面积满水时有何现象发生?(现象:乒乓球下积满水时乒乓球会上浮。


4)将水倒回烧杯,分析原因。

第一次乒乓球只受到水给它向下的压力。

第二次乒乓球下积满了水,即同时受到水对它向下与向上的压力。

乒乓球上浮说明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

这就是压力产生的原因。


图2
我们举特例来分析:如上图2所示是一个正方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的受力情况,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其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的面积都相等,并且对应部位距水面的深度也相同。

问:水给它们的压强是否相等?(相等)
问:水给它们的压力是否相等?(让学生讨论)(压力相等并且方向相反)
分析:(p =ρgh p =F/S S 一定,F =p·S)但是,上下两表面所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处的深度更大,压强更大,而上下两表面的表面积相同,据p = F/S F = P·S,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更大。

即>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3.板书:浮力产生的原因:>
而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这就是浮力。

4.板书:实质:=-,方向竖直向上。

5.总结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三)问: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浮力,那么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有的在水中上浮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

板书:三、物体的浮沉
1.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讨论。

图3
问: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它们的施力物体分别是谁?(地球、水)
2.讨论分析: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所受的力共同决定。

(1)当F

=G 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悬浮或漂浮)
(2)当F

>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向上运动)(上浮)
(3)当F

<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向下运动)(下沉)
3.板书:
问:下沉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为什么?(另外受到容器底对它的
支持力。

)(G = F
浮 + F
支持

问:那么上浮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我们就说物体漂浮在液面上,那么,。

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三、总结扩展
(一)本书主要学习哪几个知识点:(让学生归纳)
1. 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如何用称重法测量浮力的大小?
2.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 物体的浮沉条件以是什么?
五、课堂练习(感恩)(10分钟)
1.一个物体从水中某处上浮直至最后漂浮在水面上的过程中,物体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的体积又怎样变化?说说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教学反思:
教材中本节内容还有一个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法求浮力”,我设计时把它单独安排在第二课时作为一个重点并难点的内容来学习,所以本课时只学习了三个知识点。

这三个知识点连贯性强,我用“悟学式”教学使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入手,步步深入探讨并归纳出一个个结论。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与思考,善于决策与实践并学会归纳的学习习惯。

但是这一课时中,我只是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而没有进行学生分组实验,也没有用到多媒体教学,这是一个较大的欠缺,导致个别参与意识较差的学生未能真正体会整个实验结论的推导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