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师:请同学们翻到 P81 页,(点 3 张)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做到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明白了吗?开始吧! 2、师:好,谁来先给大家读读,看看能不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 句,好,你来--(相机点评—好,非常流利;好,非常好;她不仅读 出了古诗的韵味,而且还带着自己的感情。) 3、师:刚才大家在读的时候,不少同学把这两个多音字读错了---(点 4 张)还和劲(正音)让我们来听听这首诗的朗读(打开链接) ----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读好这首诗! 三、知诗人,解诗题 1、师:(点 5 张)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竹石》这首诗 的作者---(点 6 张)郑燮还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名字叫—郑板桥。 通过预习,对于郑板桥,你知道些什么?(生介绍,师补充:郑板桥 人称“诗书画三绝”,引:他画的竹子,形象逼真,姿态万千。他留 下了许多竹石图---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打开链接) 2、师:(点 7 张)读着“竹石”这个诗题,我不免产生了一个问题? 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你们说呢?竹石的意思是---四、抓字眼,明诗意 1、师:同学们,一首诗如果要想读出感情,还需要我们了解这首诗 写了什么?(点 8 张)接下来同学们轻声读读诗句,结合文中注释, 看看这首诗写了什么意思? 2、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点 9 张) 3、师:好,谁来说说你读懂了那个词或那句诗的意思?
3.读了故事,请你谈谈此刻的感受。(你觉得郑燮是个什么样 的人?)
4.是啊,郑燮就是这样一个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不怕任何
-5-
打击的人,就像----竹子一样。 6、作者表面上写竹子,赞美竹子的坚忍不拔、顽强不屈,说明做
人要竹子一样-----对,有骨气,不能随风倒。像这种用具体的事物来 表达自己心声的写法叫-----托物言志。你能说说我们学过的托物言志 诗吗?-----《石灰吟》《墨梅》《梅花》 7、好不错,现在回到这首诗来,学习了《竹石》,你得到什么启示呢? 比如--是啊!(1)当我们面对学习中的一道道难题,准备放弃的时候告诫自 己:“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当我们正为学习才艺感到困难时,我们鼓励自己:“千磨万击还 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
他从不放弃读书,不放弃画画,不放弃写字。这就是竹子一样的意志 坚定啊!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是呀,郑燮常勉励自己:我已经经历了这么多磨难,我已经具有了坚 强不屈的精神,我害怕什么呢?他三岁开始读书,而到 20 岁才考个 秀才,40 岁才中举人,44 岁终于中了个进士,当上了个小小的县官。 他对学习的追求难道不是具有竹子一样执着的精神吗?读“咬定青山 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哪怕是当个小小的县官,他也当得与别人不一样,他睡在床上,听到 竹子的声音,就怀疑是民众叫苦的声音,他爱他的子民如爱自己的孩 子。乾隆十一年,郑燮任潍县县令时,恰逢荒年,百姓饥饿得吃人。 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 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 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的性命。 而就是这样一个好官,由于影响了有钱有势的人的利益,有人告发他 开关仓赈济灾民一事,被迫辞官。而郑燮却乐观地说:我正好去画我 的竹。于是牵着一条小黄狗,拿着一盆兰花,带着几卷书,回扬州卖 画为生。这是一个多么乐观的郑燮啊。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 西南北风。”
-3-
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东西南北 风”(磨——磨难、困难;击——打击。)想象竹子遇到的磨难、打击。 在学生每一次想象后都替竹子高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 北风。”(链接 12 张) 4、师:你能不能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 5、师:谁能用完整、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整首诗的意思?(链接 13 张) 6.师:(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读到这里,我们仿佛看到坚韧不拔、 顽强不屈的竹子。现在,你知道郑燮为什么喜欢竹子了吗?他喜欢竹 子的----7、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14 张) 8 交流:(15 张)“假如你是那棵竹子,你会对青山或岩石说什么?” “你是岩石缝中的竹子,面对风雨你又会说什么?” 五、联系背景,悟诗情
六、诵读古诗 1、师:现在,请怀着对竹子、对诗人的敬佩之情自由朗读,要
读出感情,读出节奏。 2、师:看大家读得那么好,老师也想读一读,好不好? 3、师:好,一起来读------大家已经读出了古诗的韵味,如果以
后刷刷地写出诗来,就更好了! 4、师:现在,人们给这首诗谱上了曲,想不想听?------想不想
-2-
全班交流:(点 10 张)(1)“咬定青山不放松” 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字会想象竹
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你还能想到 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攀等)
朗读表现其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2)“立根原在破岩中” 理解“立根”——把根扎在…… 讨论交流:“破岩”是什么? 体会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把一、二两句诗联系起来读,你又读懂了什么?(体会竹子 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在破岩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 (坚韧不拔) 朗读,读出竹子的坚韧来。 读着这样的竹子,你对他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肃然起 敬) 朗读,读出你对竹子的这份崇敬之情来。 (点 11 张)(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抓住“坚劲”,理解“坚”中的“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理 解“劲”中的“挺拔有力、威武挺立”。 抓住“坚强不屈”,深入理解:
1.师:读着这首诗,我们只是看到一株株坚强不屈、挺拔有力 的竹子而已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样几个故事。
2.师:下面请阅读有关郑燮的故事。(详见附件)(16---19 张) 郑燮, “扬州八怪之一”,人们称赞他的“诗书画三绝”。 可是,郑燮从小生活在贫寒的家庭里,四岁就死了妈妈,14 岁,深 爱自己的继母又去世,在没有成名之前,他的画一文不值,只靠教几 个小孩过日子,在他 30 多岁的时候,自己的儿子被活活饿死。可是
唱?请跟着一起唱。20 张 5、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一起来背诵这首诗。 七、知识拓展: 1、古代有许多喜欢竹子的人,比如有一位大诗人这样说:宁可
-6-
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说这话的就是大名 鼎鼎的苏东坡。
2、下面推荐阅读郑燮的另一首竹诗: 竹(清.郑燮)21--22 张 一节复一节, 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竹石》教学实录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了解诗的内容。 2、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的生活背景,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了解诗的内容。 2、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的生活背景,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课前交流:看到同学们精神抖擞的样子,老师很高兴!这节课期待你 们精彩的表现!好,上课----课前准备:写好课题、作者;打开幻灯片第一张。 一、激趣导入 1、师:上个星期我们刚学了两首古诗,谁来背一背? 2、师: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语言简练,寥寥几句寄托着多 少文人墨客的情感和志向。请看大屏幕----花中君子之一的竹子历来 被文人墨客所赞颂。你见过竹子吗?你对竹子有些什么了解,用一两 句话说说? 3、师:你知道什么动物最喜欢吃竹子呀?在清朝有一位诗人也特别 喜欢竹子,尤其擅长画竹?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又不是熊猫,为什么 那么喜欢竹子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竹石》,去寻找答 案吧?(点 2 张) 二、初读古诗
板书:
竹石 郑燮
咬定 千磨万击 坚韧不拔
立根 东西南北风 (托物言志)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