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若诚茶馆英译中对老舍戏剧语言的改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第 6 6 6  ̄ 1 又 文 教 蝴 封
论 英 若 诚 茶 馆 英 译 中对 老 舍 戏 剧 语 言 的 改 造
徐子 昂
( 中国矿 业大学 外 国语言文化 学院 , 江苏 徐州 2 2 1 1 1 6 ) 摘 要 : 老舍 将 小说 的语 言特 色应 用于剧作 《 茶馆 》 的创 作 , 这种语 言能 够表 现人 物性格 。 却 不具有激化 冲 突、 推 动剧 情 的作 用。 英若诚根 据舞 台演剧 的需要 , 在《 茶馆》 的英译 过程 中, 对原作 的语 言进行 了一 些改造 , 主要 体现为加 强 台词 中的 冲突
多 戏 剧 名 家 纷 纷 拿 出 了 代 表 作 ,而 且 表 现 在 包 括 老 舍 在 内 的一 批 已成 名 的 小 说 家 被 吸 引 进 入 戏 剧 创 作 队 伍 。“ 尽 管 他
高潮 。1 9 7 9 年, 他 为《 茶 馆》 的旅 欧演 出翻译 了剧 本 。 此后 , 他
又与 托 比・ 罗伯森 、 亚瑟・ 米 勒等戏剧 家合作 , 翻译 了《 请君人
使剧 本的文学 性得到加 强。这样 的作品经过 导演 的再 造 ,
亦获得 了 良好 的演 出效果 ” [ 6 ] 。 作 为小说家写 剧的典型代 表 , 老舍话 剧 的文学性 较强 , 展 现出一 种独 特 的戏 剧样式 , 他 的 作 品被称为 “ 小说体戏剧 ” 。 “ 得力 于写小说 的经号 龠, 他 善于写 人物 的对话 。他笔 下 的人 物 , 往往 几句话 一说 , 就 把性格 和
和增强 台词的动 作性 , 为 原 作 增 添 了戏 味 。
关键词 :英若诚 《 茶馆》 戏剧翻 译 冲 突 动作性 英 若诚 是 中国当代重要 的戏 剧活 动家 , 除了演 员 、 导演 和戏剧学 者等 身份 以外 , 他还作 为 翻译家 活跃 在戏 剧舞 台。 早在1 9 5 3 年, 他就 译介 了斯 坦尼斯 拉夫 斯基 的《 ( 奥赛 罗 ) 导 演计 划 》 。在其 后 的几 十年 里 , 他先 后 翻译 了英 国的莎 士 比 亚、 费尔 汀 , 挪威 的 比昂逊 , 爱尔 兰的奥凯 西 . 印度 的泰戈 尔 . 瑞典 的斯特林 堡等人 的戏剧作 品。改革 开放 以后 , 英若 诚积 极投 身于 中外戏 剧交 流 。其戏 剧 翻译 活 动随 之达 到了一 个
造 了老舍 剧作 中的小说味 。 首先 . 英 若 诚 通 过 加 大 人 物 台 词 中 的 对 抗 克 服 老 舍 戏
《 ( 请君 入瓮 ) 译 后记 》 中, 英若 诚提 出 : “ 我认 为莎 士 比亚 的语
言诚 然是 最高水 平 的诗 篇 ,但 是 它不应 该是 只供 人们 在书 斋 中欣赏 的文学 。而首先 应该 是在 舞 台上通 过直 接听 觉激 发观 众想 象与感 情 的台词 。” _ 2 _ 时 隔l 8 年 以后 , 在《 序言 》 中, 他依 然认 为 : “ 爱好话 剧 的观众 并不 少 ,但 是很 少人 满 足于
英若诚 是为北 京人 民艺术剧 院赴 欧演 出而 翻译 《 茶馆 》 的 。长期 以来 , 北京人艺 重要 的戏剧 活动之一是 将老舍 以小 说技法 创作 出来 的剧本 搬上 舞 台 , 并使 《 茶 馆》 、 《 龙须 沟》 等 剧作成 为舞 台经典 。老舍是 于上世 纪4 0 年 代开 始戏剧 创作 的, 当时 , 中国戏 剧进入 了一个 黄金 时代 。这不 仅表 现在诸
们不 太熟 悉舞 台艺术 的特殊规 律 .往往用 写小 说的办 法写 剧本 。 但 他们在 语言运 用 和人物 描写上 发挥 了 自己的长处 .
瓮》 ( 1 9 8 0 年) 、 《 推销员 之死》 ( 1 9 8 3 年 )等外 国优秀 戏剧 。至
1 9 9 9 年, 这 些作 品 以“ 英若 诚名 剧译丛 ” 结集 出版 , 成 为其 戏 剧翻译 的代表作 。此外 , 他还在该译 丛 的《 序言 》 及《 ( 请君入
买 一 本 剧 本 回家 去 欣 赏 ,绝 大 多 数 人 还 是 要 到 剧 场 去 看 演 出 。” ) f 也 认为 , 戏剧是 “ 各 种 艺 术 形 式 中 最 依 赖 口语 的 直 接
剧 中 冲突 不足 的弱 点。 他指 出 , 舞 台演出需要 “ 脆” 的语 言 , 即 “ 巧妙而 工整对仗 的 . 有来有 去的对 白和反驳 ” l 】 。如彳 F 第二
戏剧 中常见 的情节 冲突 , 而是 借用小 说创 作 中常见 的“ 单 纯
个性化语 言” 突出人物性 格。然而 , 这种语言 能够“ 表 现 人 物
性格 , 却不 具有激 化 冲突 、 推动 剧情作 用 ” [ s j 。老 舍说 : “ 我 老
合演 出” [ 1 3 , 不能 为舞 台演 员提供 “ 口语化 ” 的演 出剧本 。英若
心灵 赤裸裸 地暴露 在读者 和观众 面前 了” 。他 不 依 靠 一 般
瓮) 译后 记 》 等文章中, 对 自己 的戏 剧 翻译 思想 进行 了总结
和归纳 。
上世纪5 0 年代 , 英若 诚考 入北 京人 艺 , 成为北 京人 艺演 剧学派 的重要 成员之 一 ,与该学 派一 起将 中 国话 剧 的演剧 艺 术推 向 了高峰 。英若 诚 翻译 的多数 外 国戏 剧作 品虽 都 已 有 了现 成的译本 ,但 在英若 诚看 来 , “ 这些 现成 的译本 不适
诚 坚 持 戏 剧 应 在 演 员 与 观众 之 间进 行 面 对 面 的 传 播 , 在
是 以小 说 的方 法去 述说 , 而舞 台上需 要 的是打 架 , 我 能创 造
性格 , 而老 忘了打架 。” [ 9 3 英若诚 在翻译 《 茶馆 》 时, 继 承 了北 京人艺演 剧学派对 老舍剧本 的改造 。从《 茶 馆》 译 本 巾, 我 们 可以看 出 .他从 加强戏 剧 冲突和语 言 的动作性 两个 方面 改
第 6 6 6  ̄ 1 又 文 教 蝴 封
论 英 若 诚 茶 馆 英 译 中对 老 舍 戏 剧 语 言 的 改 造
徐子 昂
( 中国矿 业大学 外 国语言文化 学院 , 江苏 徐州 2 2 1 1 1 6 ) 摘 要 : 老舍 将 小说 的语 言特 色应 用于剧作 《 茶馆 》 的创 作 , 这种语 言能 够表 现人 物性格 。 却 不具有激化 冲 突、 推 动剧 情 的作 用。 英若诚根 据舞 台演剧 的需要 , 在《 茶馆》 的英译 过程 中, 对原作 的语 言进行 了一 些改造 , 主要 体现为加 强 台词 中的 冲突
多 戏 剧 名 家 纷 纷 拿 出 了 代 表 作 ,而 且 表 现 在 包 括 老 舍 在 内 的一 批 已成 名 的 小 说 家 被 吸 引 进 入 戏 剧 创 作 队 伍 。“ 尽 管 他
高潮 。1 9 7 9 年, 他 为《 茶 馆》 的旅 欧演 出翻译 了剧 本 。 此后 , 他
又与 托 比・ 罗伯森 、 亚瑟・ 米 勒等戏剧 家合作 , 翻译 了《 请君人
使剧 本的文学 性得到加 强。这样 的作品经过 导演 的再 造 ,
亦获得 了 良好 的演 出效果 ” [ 6 ] 。 作 为小说家写 剧的典型代 表 , 老舍话 剧 的文学性 较强 , 展 现出一 种独 特 的戏 剧样式 , 他 的 作 品被称为 “ 小说体戏剧 ” 。 “ 得力 于写小说 的经号 龠, 他 善于写 人物 的对话 。他笔 下 的人 物 , 往往 几句话 一说 , 就 把性格 和
和增强 台词的动 作性 , 为 原 作 增 添 了戏 味 。
关键词 :英若诚 《 茶馆》 戏剧翻 译 冲 突 动作性 英 若诚 是 中国当代重要 的戏 剧活 动家 , 除了演 员 、 导演 和戏剧学 者等 身份 以外 , 他还作 为 翻译家 活跃 在戏 剧舞 台。 早在1 9 5 3 年, 他就 译介 了斯 坦尼斯 拉夫 斯基 的《 ( 奥赛 罗 ) 导 演计 划 》 。在其 后 的几 十年 里 , 他先 后 翻译 了英 国的莎 士 比 亚、 费尔 汀 , 挪威 的 比昂逊 , 爱尔 兰的奥凯 西 . 印度 的泰戈 尔 . 瑞典 的斯特林 堡等人 的戏剧作 品。改革 开放 以后 , 英若 诚积 极投 身于 中外戏 剧交 流 。其戏 剧 翻译 活 动随 之达 到了一 个
造 了老舍 剧作 中的小说味 。 首先 . 英 若 诚 通 过 加 大 人 物 台 词 中 的 对 抗 克 服 老 舍 戏
《 ( 请君 入瓮 ) 译 后记 》 中, 英若 诚提 出 : “ 我认 为莎 士 比亚 的语
言诚 然是 最高水 平 的诗 篇 ,但 是 它不应 该是 只供 人们 在书 斋 中欣赏 的文学 。而首先 应该 是在 舞 台上通 过直 接听 觉激 发观 众想 象与感 情 的台词 。” _ 2 _ 时 隔l 8 年 以后 , 在《 序言 》 中, 他依 然认 为 : “ 爱好话 剧 的观众 并不 少 ,但 是很 少人 满 足于
英若诚 是为北 京人 民艺术剧 院赴 欧演 出而 翻译 《 茶馆 》 的 。长期 以来 , 北京人艺 重要 的戏剧 活动之一是 将老舍 以小 说技法 创作 出来 的剧本 搬上 舞 台 , 并使 《 茶 馆》 、 《 龙须 沟》 等 剧作成 为舞 台经典 。老舍是 于上世 纪4 0 年 代开 始戏剧 创作 的, 当时 , 中国戏 剧进入 了一个 黄金 时代 。这不 仅表 现在诸
们不 太熟 悉舞 台艺术 的特殊规 律 .往往用 写小 说的办 法写 剧本 。 但 他们在 语言运 用 和人物 描写上 发挥 了 自己的长处 .
瓮》 ( 1 9 8 0 年) 、 《 推销员 之死》 ( 1 9 8 3 年 )等外 国优秀 戏剧 。至
1 9 9 9 年, 这 些作 品 以“ 英若 诚名 剧译丛 ” 结集 出版 , 成 为其 戏 剧翻译 的代表作 。此外 , 他还在该译 丛 的《 序言 》 及《 ( 请君入
买 一 本 剧 本 回家 去 欣 赏 ,绝 大 多 数 人 还 是 要 到 剧 场 去 看 演 出 。” ) f 也 认为 , 戏剧是 “ 各 种 艺 术 形 式 中 最 依 赖 口语 的 直 接
剧 中 冲突 不足 的弱 点。 他指 出 , 舞 台演出需要 “ 脆” 的语 言 , 即 “ 巧妙而 工整对仗 的 . 有来有 去的对 白和反驳 ” l 】 。如彳 F 第二
戏剧 中常见 的情节 冲突 , 而是 借用小 说创 作 中常见 的“ 单 纯
个性化语 言” 突出人物性 格。然而 , 这种语言 能够“ 表 现 人 物
性格 , 却不 具有激 化 冲突 、 推动 剧情作 用 ” [ s j 。老 舍说 : “ 我 老
合演 出” [ 1 3 , 不能 为舞 台演 员提供 “ 口语化 ” 的演 出剧本 。英若
心灵 赤裸裸 地暴露 在读者 和观众 面前 了” 。他 不 依 靠 一 般
瓮) 译后 记 》 等文章中, 对 自己 的戏 剧 翻译 思想 进行 了总结
和归纳 。
上世纪5 0 年代 , 英若 诚考 入北 京人 艺 , 成为北 京人 艺演 剧学派 的重要 成员之 一 ,与该学 派一 起将 中 国话 剧 的演剧 艺 术推 向 了高峰 。英若 诚 翻译 的多数 外 国戏 剧作 品虽 都 已 有 了现 成的译本 ,但 在英若 诚看 来 , “ 这些 现成 的译本 不适
诚 坚 持 戏 剧 应 在 演 员 与 观众 之 间进 行 面 对 面 的 传 播 , 在
是 以小 说 的方 法去 述说 , 而舞 台上需 要 的是打 架 , 我 能创 造
性格 , 而老 忘了打架 。” [ 9 3 英若诚 在翻译 《 茶馆 》 时, 继 承 了北 京人艺演 剧学派对 老舍剧本 的改造 。从《 茶 馆》 译 本 巾, 我 们 可以看 出 .他从 加强戏 剧 冲突和语 言 的动作性 两个 方面 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