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愁的解读
第一篇:乡愁的解读
“乡愁”的解读
——关于《留住乡愁——阮仪三护城之路口述实录》
作者:阮仪三《光明日报》(2015年07月28日 11版)
乡愁是对故乡景色记忆的依恋,和对它们逐渐消失的惋惜和哀愁。

乡愁是那些能沉淀历史的风景画——那些老屋、古桥、古树、古庙……和那些能留存岁月的残痕地无情被销蚀,而引发的心头的痛楚。

乡愁是那些曾经触摸过、参与过的活动和场景,是曾经燃起过青年时代激情的触点,和少年时代稚嫩懵懂的回忆。

乡愁不是廉价的矫情,而是对生活积累的思考。

乡愁是对家乡深邃的热爱,和对祖国壮美大地遭受创伤的不舍。

“乡愁”的提出,恰逢我国的城镇化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央制定了相应的城镇化政策,积极推动城镇建设,以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道路之时。

更快地推动城镇化的发展,是大好的事情,但几十年来对历史城镇无序而大规模的拆迁带来的后果也令人担忧。

从我自己多年保护历史城镇的经历来看,凡是现在保1 护有成效的水乡古镇,大都是当年交通不发达、乡镇企业办得慢的城镇。

江南水乡历史古镇有100多个,现在留存完整风貌的屈指可数。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各项水利、生态及工程设施的移民项目中,一些古村落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2000年时我国自然村落总数为263万个,到2010年,仅仅过去10年,总数就锐减为191万个,减少了90万个自然村,其中不乏包含重要文化景观的村庄。

2013年12月12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中提出要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镇。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这容易理解,是要求保持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原本的地理风貌,要尊重自然留存的山山水水,这是针对许多地方政府胡乱开山填湖、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而言。

把原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了,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这种事,我们不能再做了。

关于乡愁,大家要问乡愁是什么?前面说了,简单的理解就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文学家、诗人对此有许多精彩隽永的描绘,我用一句建筑术语来表达就是——乡愁是“人们对故乡里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物质空间环境的记忆,以及对它存在与否的耽愁与怀念”。

故乡的老房子所组成的历史空间环境,同时是人们在这些以老房子为主的历史空间环境中生活、活动而演绎出的平凡而又生动的故事,这些使人终生难忘。

而许多历史城镇更是充满了历史文化的厚重遗韵,让人无法释怀。

这些乡愁还包含着家乡人们祖祖辈辈留下的人与人的亲情关系,这些关系又是靠着那些故乡的古老建筑和它们所形成的场景和风光特色而依存的。

故乡的一切,都会给每个人留下浓重的记忆,离开久了怎么会不产生乡愁呢?
中国的传统民居布局大多是合院式的,尊卑有别,主次有序,建筑的组合形成浓郁的阖家团聚的格局。

千百年来,这些村落、乡镇以及老城市里的胡同、街巷、里弄都被传统的伦理道德熏陶着,被世代相传的耕读文化浸润着。

这里的人们守望相助、和睦相亲,虽然乡镇里也有家长里短的矛盾,但绝不会出现现代城市中的种种极端事件。

要留住乡愁,就是要把能产生这些历史传统特色的物质依存保护好,这就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与传承。

保护不仅是为了发展旅游,为了经济利益。

应该明白它们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古宅、古桥、河流、街巷、场院构成的生活场景,要的是原生态而不是生造。

后来做的假古董只会骗钱,不会勾起人们的情思。

而在今后建造新建筑,营建新城镇,就是要从这些优秀的历史遗产中吸取营养,要留住这些历史的精华以及老屋老村内在的文化内涵,才能传承中华传统的文化。

保护是第一步,后续的发展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正如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上所写的:“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链接:阮仪三,1934年生,苏州人,196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
筑系。

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法国文化部“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委员会杰出贡献奖等奖项获得者。

被誉为“都市文脉的守护者”“历史文化名城的‘卫士’”“古城的守望者”。

《留住乡愁——阮仪三护城之路口述实录》阮仪三口述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居平编
第二篇:乡愁
一、导入新课:
师: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

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梦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一份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

那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总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永恒描写的主题,那么现在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古代的诗人又是如何来倾吐心中的乡愁的!大家读过哪些描写乡愁的诗、词、曲呢?
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灏《黄鹤楼》)生: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生: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
生:马致远的曲《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此夜曲中闻折柳i,何人不起故园情。


师:是啊!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西风的断雁的叫声,都会勾起游子对故乡的眷恋。

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
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板书课题:乡愁/余光中)
二、诗人简介
师:首先,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作者余光中,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简单介绍下这个诗人?
生:(简介余光中,略)
师:了解作家作品有助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我们对诗人的情感世界的探究。

(板书:余光中是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

)1972年的一个深夜,诗人余光中听着那潇潇的冷雨,淅淅沥沥,愁绪万千,打在诗人的心头,离开大陆二十多年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够回去,他此时心潮澎湃用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写下了这首让无数人动容的诗歌——《乡愁》,后来,直到60多岁了他才重新回到大陆。

三、深情地诵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师:请大家欣赏配乐朗诵,体会诗人的感情。

(播放配乐朗诵)师:大家听得很投入,这样的好诗,想不想读?
生:想。

师:那好,现在大家就投入地读两遍。

认真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揣摩朗读的语调。

(生自由地朗读)师:诗歌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无论是闺秀柔情还是英雄霸气,都是美的韵律。

那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应该用怎么样的语调来朗读呢?
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愁,应该用深沉哀婉的语调来朗读。

师:嗯!这思乡之愁还是刻骨铭心的,既然是愁,语调需要深沉哀婉,那语速方面又该怎么处理呢?
生:语速要舒缓一些。

师:很好!那我们就用热烈的掌声有请这位同学给我们试读一遍。

(掌声响起)生:(试读诗歌)
师:这位同学朗读得怎么样?
生:语速较舒缓,但是我觉得同时还要根据情感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和重音。

师:(板书:感情语速节奏重音)是的,朗读诗歌的时候,还要注意到感情、语速、节奏、重音。

下面我们再请位同学来试试!
生:(举手,试读)
师:好的!大家说,是这位同学读得好还是前面一位同学读得好?生:刚刚这位读得好一些!(多数学生一齐说)师:好!老师也是这样觉得。

那么你们想不想试试啊?生:想!
师:好的。

下面大家自己自由朗读!同时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生:(自由朗读,教师巡查指导)
师:好了!同学们朗读有进步了,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生: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生: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生:盼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师:好的。

同学们各抒己见,很活跃,很好!这是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是心灵的对话!老师给大家总结归纳一下:《乡愁》这首诗歌可以说是一首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它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盼望祖国统一的感情。

四、细腻地品读
师:余光中的《乡愁》,借助时间的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找出体现时间变化的词语。

生:(阅读课文)师:诗歌中体现时间变化的词语有哪些啊?哪位同学找到了?生:我。

(学生举手,老师示意回答)体现时间变化的词语有: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师:很好。

其实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首诗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表现出来的?
生: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事物来表现。

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啊?生:将抽象的情绪形象化了。

师: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寄情。

”(板书)
邮票
船票乡愁(托物寄情)坟墓
海峡
师: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

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

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

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

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乡愁”应该是一样很有份量的感情。

同学们找找看诗歌中形象的前面都用了哪些修饰语,它们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它们又突出了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着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思考、讨论并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海峡本应该是深深的,而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说是“浅浅的海峡”呢?
5、教师总结《乡愁》(板书)
邮票——母子分离
船票——夫妻离别乡愁
坟墓——母子死别
海峡——游子与大陆的分离师:同学们,你能再说出一句把愁绪写得具体形象的古诗词吗?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好,这是把愁比作滔滔江水;表示亡国之愁汹涌如春潮。

还有么?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师:这句式把离愁比作丝。

其实在古诗词当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诗句,大家在课后可以收集起来,并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看谁收集的多,理解得准确。

五、优美地解读,以文读诗。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安静地听老师给大家朗读一篇文章,慢慢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师朗读开始)
(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

如豆的灯火映照着他那双湿润的眼。

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

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

信封上,是他母亲的名字。

——他给母亲写些什么呢?
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追忆儿时盘恒母亲膝头的亲密?是倾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还是应答母亲日日村头槐树下的翘盼?……
他还在恭敬地粘贴着。

他粘贴的哪里仅是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他邮寄的又哪里仅仅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心!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如梦的乡愁啊!”
(二)少年的嘴角长出了短黑的胡须。

此时,他正背手伫立在船舷边,遥看着远方。

手心里,握着那张窄小的船票。

他在遥望着什么呢,是回忆起大红灯笼中迎娶新娘的喜庆,还是想起离家奔波外出谋生的辛酸?是回忆起夫妻聚首恩爱团圆的甜蜜,还是想到一次次独自登船时,妻子朝雾中的挥手别离?……
故乡渐渐地近了,近了。

可,想到短暂的聚首后,仍是长久的分离……他不由得又握紧了手心中那张窄窄的船票。

(三)他,又一次地回到了故乡。

他在一座新坟前跪伏着,哭拜着——这次,他面对的是和亲生母亲的生死别离!
忘不了啊,幼儿时靠在母亲温暖的怀里贪婪地吮吸她的乳汁;忘不了啊,孩童时玩乐得忘了回家,母亲在村头暮色中声声焦急的呼唤;也忘不了,成人后离家闯荡时,母亲那一句句语重心长的叮咛和慰藉……
可,母亲!您怎么就走了呢?这仁爱厚慈的土层,竟活生生地将我们母子分隔开来——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四)人生百年,弹指一挥间。

那半个世纪前的一段兄弟仇怨已成过往,而由此带来的五十多年的骨肉分离理当结束。

到那时啊,我的大陆!我愿手挽起裤腿,在您的牵引下,赤着脚,淌过这一湾浅浅的海峡;到那时啊,我的大陆!我愿匍匐在你宽厚博大的胸脯上,脸贴着你,对你大喊一声:“母——亲!”
(朗读结束,学生掌声响起。


师:这是在网上的一篇文章,它是根据余光中的这首《乡愁》来改写的,你们觉得改写得怎么样?
生:好。

师:是的,它同样分为四个时间段来写作,而且能根据原诗的情感内容来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当然,诗歌有诗歌的美,散文有散文的妙。

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是一首如泣如诉、动人心魄的真挚的情诗。

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在给我们强烈的情感震撼的同时,也给我们极强的审美感受。

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要读出我们的感情,读出我们的理解,读出我们的感悟,读出我们的爱国心声!
六、拓展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仿写练习:(板书例子)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凝望,乡愁是别离时母亲依依的挥手。

师:请同学们也仿写几句诗。

乡愁是--------------------(学生当堂练习,教师巡查指导。


七、课后作业:
师:这节课同学们做的很好,表现得很活跃、很积极,老师很高兴,希望大家继续发扬。

回家以后要练习背诵这首诗歌,咱们就小余光中咯!
第三篇:乡愁
1、《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3、《乡愁》
敖红亮
思念家乡的泪珠
滴落在雨天的屋檐下
碗里
饭里
咽进肚里
让思乡者倾醉
醉在梦里
梦在乡里
是一只芦苇笛
鸣在乡思者的心窝里
4、《乡愁》
冰心
我们都是小孩子,偶然在海舟上遇见了。

谈笑的资料穷了之后,索然的对坐,无言的各起了乡愁。

记否十五之夜,满月的银光
射在无边的海上。

琴弦徐徐的拨动了,生涩的不动人的调子,天风里,居然引起了无限的凄哀?
记否十七之晨,浓雾塞窗,冷寂无聊。

角儿里相挨的坐着——
不干己的悲剧之一幕,曼声低诵的时候,竟引起你清泪沾裳?
“你们真是小孩子,已行至此,何如作壮语?”
我的朋友!
前途只闪烁着不定的星光,后顾却望见了飘扬的爱帜。

为着故乡,我们原只是小孩子!
不能作壮语,不忍作壮语,也不肯作壮语了!
5、《溪水之思乡曲》
悠悠对小河
山间的小溪
静静的流淌
我在默默的想
为什么流出去的清泉水
没有回头张望
是不是她
怕迷失了方向
流不到海洋
是不是她
将回家的路儿忘
溪水无声音的流向远方弯弯曲曲的溪流
蜿蜒曲折的歌唱
故乡越来越迷糊
我想就把
痛苦和忧伤的泪水
一起汇入海洋
乘风破浪
浩瀚的心里
永远珍藏着故乡
6、《静坐思乡情》
长江蛟龙
静静的坐着
慢慢点燃指间的烟
明灭着孤单的心事
缭绕着思乡的情
聆听着
窗外的风
吹过无踪
飘落的黄叶
满天飞舞
心中
阵阵颤动
人生犹如落叶
四处漂泊
何时何处安落
何时方可安静
母亲打来了电话
亲切的问候
令我心倍感温暖
关心的嘱咐
让我心不再无依孤单
亲人啊,亲人
为了生活
为了孩子
我选择了漂泊
虽然受尽了苦难
时常以泪洗面
为了不让亲人担心
仍然坚强的展露
欢笑的容颜
亲人啊,亲人
我也时时刻刻的牵挂
我也时时刻刻的思念
多么希望
时时刻刻和你们一起
朝夕相伴
可是现实中
却不能和你们相依相随唯有遥望明月寄相思千里祝平安
7、《思乡》
麦舒
也许惯于夜里行路
却了然不知终处
也许惯于一人行走
却无法抹去乡愁
纵然车辆如洪水
心灵的慰藉
是乡土的气息
暗夜里
思乡的那道坎啊
凹凹凸凸
于是,我的额头绽出了字:春是绿的么?谁能告诉我?我要回家
8、《思乡夜》
迷失的稻草人
不经意的一抬头
天上的月儿不知何时
又开始圆了
柔和的月光使我又想起
父亲的嘱咐
母亲的叮咛
在出租屋的白炽灯下
怀念千里外那盏熟悉的灯光和灯光下慈祥的面容
今夜
母亲是否又独依门栏
遥望着我曾离去的方向说:又一年了……
而我只有就着乡愁
用廉价的老酒
把自己灌醉在
月色最美的这些晚上
醉吟着
举头望明月
9、《月夜思乡》
贾源
今晚饮一壶月色
想念蛙声鼓响
向着故乡的方向
北方的风带着惆怅
一路的风尘碌碌
似淡淡的银色清光
世事的艰辛
都燃烧在胸膛
一杯久聚的愁绪
饮醉了天上的月亮
看不清四周的景物
朦胧着泪眼如霜
梧桐咋绿还黄
斑驳在衰老的池塘
不见了树上的鸣蝉
无法对着故乡吟唱10、《思乡的汉子》
诗情王子
一到中秋
那汉子便将满坛子的心事拿来下酒
就着月色
一仰脖
竟饮尽岁月里所有的哀愁每次都是叹息居多
从来酒量未曾见少
而他却说
借着月明风轻
怎么也够得上叙旧的理由
偶尔也把话题扯向别的提及那个她
古尔邦节上美丽的雪莲花
他的眼神加表情
似乎掺杂着奶香的人情味更浓
倘若嘹亮的牧歌
相伴古老而又欢快的舞蹈
燃起激情漫泛的篝火
若这般忘情的魂魄
也未曾打动她
再迷人的塞外美景
他说
若没有她
也难绣进那一轮思乡的梦
11、《思乡吟》
听春
似雨,似雾,似轻烟
丝丝、缕缕、袅袅的漂浮、盘旋、缠绕于谁的心边、梦边秋风与黄昏相约
秋雨与乡愁结伴
心事,在阵阵落红中憔悴
乡情,在隐隐琴音里轻弹
江北的秋风
吹瘦了谁的心事
江北的秋雨
敲湿了谁的眉间
静夜无语,独坐孤馆
人初静,风更寒
露慢慢浸湿单薄的衣衫
夜将尽,酒已阑
泪悄悄爬满思归的脸
异地的月
又怎及故国的圆
叹世间花开花落游子梦
念宇宙月缺月圆故乡情
今宵,朋友
我愿化作万里长风
为你捎去故乡的一片白云
12、《四季思乡曲》
遥遥长安
(春)
晨风习习透着些微凉,丽日温柔着我的心房。

迎春花在露天里悄然绽放,芳香飘逸在离乡的路上。

(夏)
子规欢唱在异地他乡,夏虫吟颂着午夜时光。

顾不得喝口家乡带来的酒,醇香追逐着打工的繁忙。

(秋)
秋风摇落一地的金黄,大雁排出了秋的诗行。

悠长的笛声载着乡音乡情,荡漾在稻谷飘香的村庄。

(冬)
冰雪严寒能将一切冻伤,冻不伤依依恋家的愁肠。

朔风凛冽能够把所有吹断,吹不断决然返乡的愿望。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九忆山东兄弟》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5、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9、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二首》
11、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1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1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1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17、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18、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
19、夜来幽梦忽还乡。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0、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观书》
2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
2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秋思》
2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6、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三首》
27、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8、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2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30、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1、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2、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张九龄《西江夜行》
33、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夏完淳《别云间》
34、墙里秋千墙外道。

——苏轼《蝶恋花·春景》
35、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6、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戴《灞上秋居》
37、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韦应物《闻雁》
38、壮年听雨客舟中。

——蒋捷《虞美人·听雨》
39、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40、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武元衡《春兴》
41、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宋之问《渡汉江》
42、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43、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44、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45、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贾岛《题诗后》
46、无情对面是山河。

——辛弃疾《定**·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47、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