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区域游戏中促进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音乐区域游戏中促进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1T02:08:00.074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29期作者:孟丽冰
[导读] 在幼儿园教育中,老师对于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性。
传统的教育方式总是以老师为主导,幼儿的主体地位并没有体现出来。
小越街道中心幼儿园 312353
摘要: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对大班幼儿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合作能力也是大班幼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然而有些幼儿由于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溺爱或者其他原因,缺乏合作的意识,没有合作的能力。
我们将围绕着音乐区域游戏促进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展开相关研究,探索出具体可行的策略,助力大班幼儿有效开展音乐区域游戏,在音乐区域游戏中增强大班幼儿合作能力。
关键词:音乐;区域游戏;大班幼儿;合作能力
前言
在幼儿园教育中,老师对于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性。
传统的教育方式总是以老师为主导,幼儿的主体地位并没有体现出来。
幼儿与他人的合作并不是自主自然表现出来的,很多都是听命于老师,被动的一种行为。
并且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老师对幼儿合作能力的评价太过片面,有的老师只看重幼儿游戏的结果,并没有注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其他表现。
而对于幼儿的评价也只是停留于老师评价这一种方式,使得评价并不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基于对于大班幼儿合作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老师尝试利用音乐区域游戏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
以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利用音域区域游戏的优势,让大班幼儿能够在区域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
促使大班幼儿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性游戏,在音乐区域游戏中快乐地玩耍,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合作能力。
一、教师为多彩音乐游戏培养幼儿合作能力中推波助澜
(一)表演活动助力
以“拔萝卜”为主题的音乐表演游戏马上要开始了,孩子们忙着商量谁当老爷爷,谁当老奶奶,然后一起合作进行拔萝卜。
孩子们商量好了之后,他们开始表演起来,但是他们却不是往同一个方向拔,他们没有排成一个队列,一个往左一个往右的。
力量没有使到一块。
萝卜怎么也拔不出来。
有的孩子急起来了,干脆不玩了。
这时老师也充当到拔萝卜的队列当中,巧妙引导他们都往一个方向使力,萝卜被拔出来了,孩子们都高兴极了:“拔出来了,拔出来了。
”
老师以参与者的角色加入幼儿的区域游戏中,这样比起干巴巴地指挥幼儿更容易让幼儿接受。
也更能起到教育的效果。
这种以伙伴的身份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也让孩子放松身心,更加集中注意力投入游戏当中。
(二)歌唱对话助力
幼儿两两合作进行歌唱对话,一个幼儿先用欣赏到的歌曲发问,另一个幼儿用任意曲调进行回答。
于是孩子们进行了以下类似的歌唱对话:“谁想拍皮球?”“我想拍皮球。
”“谁想唱支歌?”“我想唱支歌。
”“小宝贝穿好鞋,去锻炼。
”“妈妈,我穿好了。
”等等,这样的歌唱对话,有趣生动,很快激起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但是活动中并没有那么顺利,有的孩子并没有接着另一个孩子进行回答,而是自己想到什么,就唱什么。
这让游戏无法进行下去。
老师并没有立即阻止这个孩子,而是等他唱完了,鼓励说:“唱得很好,要是能够和其他小朋友搭配那就更好了。
”通过鼓励式指导,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演奏活动助力
在“音乐杯”的游戏中,老师给孩子们投放了不同杯子,同时在杯子里盛放不同水位的水,有些幼儿并不懂这些杯子是用来做什么,有的随便敲一敲就跑开了,老师看到这种情况之后,给孩子们详细解说这些杯子因为材质不同,再加上水位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孩子们可以一起合作演奏出一曲美妙的曲子。
通过这样的解释幼儿对此次游戏的特点就清晰明了,也让游戏能够顺利进行,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交流。
二、良好的合作环境营造合作游戏气氛
(一)心理环境
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不强行干扰幼儿的活动,让幼儿能够在音乐区域中自行选择合作伙伴,自主选择游戏,让幼儿完全不必过于紧张或者约束,相反的是能够放松自由,从而使得幼儿萌发合作意识,感受区域游戏中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例如:老师设计了“碰一碰”的音乐区域游戏,让孩子们跟其他伙伴们碰碰手、碰碰耳朵等等,学习与他人正确交往的技巧。
在这过程中,老师发现有的孩子因为害怕不敢和其他人接触,别人向他伸出手时,他就躲起来。
这时候老师并没有生气责骂他不配合,相反的是先在一旁观察这个小朋友,留给小朋友
足够的空间,让小朋友去适应这个过程。
后来发现在其他小朋友的热情之下,这个孩子也能够慢慢地与他人碰碰手、碰脚等,慢慢脸上展现出了笑容。
(二)区域活动环境
除了心理环境之外老师还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场所,各区域的布局要尽量为开放式,提供给幼儿能够激发他们进行合作的材料。
例如:在音乐区域游戏中给幼儿提供盘子、空汽水瓶、塑料杯、大米、沙子、硬币、小铃铛、订书器、胶带、胶布等各种材料,促使幼儿一起合作制作音乐器材。
就这样为幼儿提供一种轻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同时为幼儿进行音乐区域游戏做好准备,促使幼儿自然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自主与他人合作。
三、材料巧妙投放创作合作机会
(一)材料种类的丰富性
首先在音乐区域游戏中老师十分注重材料种类的丰富性,以此激发幼儿进行游戏的兴趣,其次促使幼儿进行合作性游戏。
老师发现如果材料种类过于单一,那么有可能造成幼儿不用合作就可以完成游戏或者是无法进行合作。
针对该情况,老师做出了一些活动内容调整。
根据游戏主题、目标,尽量丰富音乐区域游戏材料的种类,让每个幼儿都能够拥有不相同的材料,促使幼儿进行合作达成游戏目标。
(二)材料数量的适量性
在音乐区域游戏中控制好材料的数量,进行合理投放。
老师认为对于音乐区域材料的投放并不是越多就越好,如果在区域内投放过多的材料,孩子有可能因为有了充足的材料后可以独自完成游戏,而不需要与别人合作。
而如果材料投放过少又有可能无法进行合作。
因此,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教师在进行材料投放时必须要控制数量。
四、总结
合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老师利用音乐区域游戏助力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正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而在这一种策略之下,又该如何促使幼儿进一步发展合作能力呢?这就需要老师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得出最适宜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袁丽娟. 幼儿教育中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探讨[J]. 当代家庭教育,2020,(33):59-60.
[2]周艳红. 浅议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J]. 学周刊,2020,(33):179-180.
[3]吴秋珍. 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J]. 科幻画报,2020,(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