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读后感(精选8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读后感(精选8篇)
什么篇1
五一假期我在家里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是一本科普读物,里面有许多许多的丰富知识。

告诉我们为什么人民币上会有一些小黑点,为什么看3D电影要戴特制的眼睛,为什么人老了头发会变白,为什么眼睛看绿色会感觉舒服,计算机病毒会传染给人类吗,为什么饺子熟了会浮在水面上……每一篇文章都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小道理,它不仅能帮助我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能提高我的学习兴趣。

为什么看电视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呢?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后,我知道了真正的原因,因为电视机发出的光和辐射对我们眼睛和身体有害。

如果离得太近,看久了会头疼眼睛会干涩,还容易引起近视。

看电视时,要距离电视机两米左右,时间看久了要让眼睛休息一下。


《十万个为什么》让我增加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它让我认识到很多科学知识,它是一位无声的老师,给了我无穷的知识,我喜欢《十万个为什么》。

什么读后感篇2
我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后觉得这一套书很好,这套书有数学分册、物理分册、化学分册、动物分册、人体科学分册、地球科学分册、宇宙科学分册、环境科学分册、信息科学分册、工程科学分册和索引资料分册。

《十万个为什么》十分适合青少年,他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答案。

比如说,为什么投掷硬币很多次后出现正面和后面的次数大致相等的问题。

在工作或学习过程中,肯定会有什么问题,应该多翻翻类似《十万个为什么》的书,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迅猛,人们为了认识已知世界所需要掌握的科学知识将越来越多。

如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愚昧落后,缺少起码的知识,就可能被一些假科学、伪科学所愚弄,陷入盲目和迷信。

为此,我必须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用正确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来揭穿形形色色的伪科
学的真面目。

总之,《十万个为什么》是一套很好的书籍,《十万个为什么》,一辈子用得着,几代人忘不了!
什么读后感篇3
我很崇拜毕淑敏,特别爱读她的集。

有人这样评价她:在热闹而浮躁的文坛,毕淑敏似乎自立门户,不能把她归属于任何一个派别;她不以学问见长,也不以前卫的语言标榜;她不是江南的清山秀水,也不是草原上的黑骏马,她似乎是从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中走来,但又不全是传统文化的回归。

她把日常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事物作为审美客体,把人人都经历的事情写得妙趣横生。

这种朴实无华的文风,很有一点“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

在暑假里,再次读了《毕淑敏散文》,和她一起分享了心灵的颤动,毕淑敏以散文的形式,以诗一般的文字告诉我们“爱”是世界上最有记忆的金属,她是那么具有夺目的光泽,是那么具有多艳的色彩。

“爱”是人世间最最具有情感,最最具魅力的,是任何物品所替代不了的。

《爱怕什么》是毕淑敏的散文名篇,被现代人称为“心理散文”。

在读的过程中,我对文章产生了特有的激动,或许是毕淑敏在字里行间对我的打动,第一次,我真真地对“爱”有那样的按捺不住的冲动,肯定地说,正是毕淑敏对“爱”的深刻理解打动了我。

“爱一桩事业,就奋不顾身地投入。

爱一个人,就斩钉截铁地追求。

爱一个民族,就挫骨扬灰地献身。

爱一种信仰,就至死不悔。

”从毕淑敏对“爱”的诠释中,不难看出她对“爱”那种独有释怀。

阅读这篇散文,感觉毕淑敏对“爱”的解释特别具有生活的气息,特别具有人性的舒漫,使“爱”更具有人性之魂。

在她的笔下,“爱”怕撒谎,“爱”怕沉默,“爱”怕犹豫,“爱”怕模棱两可,“爱”怕沙上建塔,“爱”怕无源之水,“爱”怕假冒伪劣,“爱”怕刻意求工。

“说了爱的许多毛病,爱岂不一无是处?”其实不然,毕淑敏在散文中用了大量的“爱是什么”从广泛的多视角诠释了“爱”的博大、“爱”的坚固、“爱”的力量和宏大。

文中对“爱”的强调,足以保有一份人世间的真“爱”真“情”,能使孕育万物之生活的草原
生长出能力、勇气、智慧、才干、友谊、关怀……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长明的温暖的灯。

从阅读毕淑敏的散文中,我更多的体味是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倾注爱,倾注多少“爱”,是“一生”还是“一时”。

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倾注的是毕生的精力和爱,教师更应具有母亲的博大情怀和终生的“爱”,因为教师的职业就是以“爱”的呵护,“爱”的德行,照耀学生们前行的道路。

《爱怕什么》的的确确告诉我们,教师就应该永久真切的爱自己的学生,因为只有“爱”才会使我们的事业得以成功。

我在毕淑敏散文中,体味到“爱”的真谛——“爱是神奇的化学试剂能让苦难变得香甜,能让一分钟永驻成永远,能让平凡的容颜貌若天仙,能让喃喃细雨雅过雷鸣电闪。


“爱”是教育者的情怀,“爱”是教师的职业特性,“爱”是灵魂工程师们的之情,“爱”是学生成长的土壤,“爱”是学生快乐的源泉。

“爱”是孕育万物的草原。

在这里,能长出能力、勇气、智慧、才干、友谊、关怀……所有人间的美德和属于大自然的美丽天分,爱都会赠与你。


让我们尽情的赋予学生们更多的”爱“,面对鲜活充满童贞的孩子们让我们释怀人本的真”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见”爱“的种子成长的姹紫嫣红。

什么读后感篇4
《十万个为什么》是一本科普读物,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丰富知识。

告诉我们天上为什么会有星星、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海洋是蓝色的宝库、为什么地震前后日光会自己发光、沙漠为什么五彩缤纷……每一篇文章都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小道理。

它不仅能帮助我开阔视野增唱知识,还能提高我的学习兴趣。

,它不仅能帮助我开以前,我根本不知道九大行星和银河。

《十万个为什么》向我们介绍了天体的形成过程。

我知道了金星、水星、土星、木星、火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太阳系里面的九大行星。

而银河则是许多像太阳系一样的星云构成的。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只是宇宙当
中的一颗“小星星”。

海水为什么会有苦有咸?以前,我不知道海水为什么会有苦有咸,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后,我知道了是因为由于海水含有大量的盐类质。

氯化纳就是人们平时吃的食盐,味道是咸的;氯化镁和硫酸镁的味道发苦,因此,海水又苦又咸。

《十万个为什么》里面还解答了虾和蟹活着的时候是青色的,而熟了后就变成红色的那是因为没煮熟的虾和蟹里面有大量的黑色素,煮熟的虾和蟹里面的黑色素没有了,只有红色素,所以就变成红色的。

《十万个为什么》让我增加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它让我认识到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什么许许多多的道理,它是一位无声的老师,给了我无穷的知识,我喜欢《十万个为什么》。

什么读后感篇5
毕淑敏的散文《爱怕什么》是青岛市中小学教师”阅读工程“每周一读20xx年卷的入选文章,这确实是一篇富有时代意义的佳作。

正如宋黎老师所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在追求物质的享受、感官满足时,会不经意间将爱这个上天赐给我们的最纯净的礼物忽略、误解甚至扭曲。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爱、不珍惜爱、不会爱,就很容易迷失方向、成为物质的奴隶,最终被物化,人一旦被物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丧失那种坦率、符合人性的特征,而是渗透进互相利用、互相操纵的意味。

读过《爱怕什么》,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爱怕冷漠,爱怕淡忘。

文中的一个自然段,引起了我的共鸣——
爱怕沉默。

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

其实,爱是很难描述的一种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

爱需要行动,但爱绝不仅仅是行动,或者说语言和温情的流露,也是行动不可或缺的部分。

是的,一个人得到爱、感受爱,就应该善于表达爱、赞美爱、回报爱。

现在我已经年近不惑,回忆自己人之初时,最令我难忘的是姥姥给我的爱。

幼年时,姥姥的爱是满满当当的小猪罐和金灿灿的糖炒栗子。


小学前,我一直住在姥姥家。

我是全家唯一的小孩子,舅啊、姨啊,全家人谁有空谁带我玩,他们时不时地给我几个小银子,我都攒着,到上小学时,我的白石膏做的小猪罐里已经满满当当的了。

那时候姥姥四十来岁,还在纺织厂工作。

金秋时节,下班途中,她不会忘记给我捎上一袋子我极爱吃的糖炒栗子,或者什么其它好吃的东西,以至于我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姥姥一回家,我就要像是寻宝似的,在她的手提袋里翻找,然后,我就乖乖地坐在小板凳上,仰起小脸,张开小嘴,只管那金黄甜酥的栗子落入口中!
少年时期,姥姥的爱是暖烘烘的热炕和热气腾腾的发面大包。

那时,每年寒暑假,我都要到姥姥家小住。

姥姥已经退休,但操持家务仍腿脚灵便。

端午节时,她老人家喜欢自己包粽子,一包就是一大锅,有花生的、红枣的、豆沙的多种口味。

平常,她喜欢自己发面,制作大馒头,时不时地包饺子、蒸包子、烙韭菜合饼。

那包子的品种更是随着时令蔬菜的不同而翻新——大头菜海米包,牛肉芹菜包,猪肉芸豆包、萝卜樱子包等等。

当那一盖垫热气腾腾的发面大包端上桌来时,一铺热炕也烧好了。

如果这时正是冬天的黄昏,我们会关门堵窗,任凭屋外北风呼啸,屋里温暖如春。

儿童少年时期,姥姥的爱也是慈祥的笑脸、温存的叮咛和暗暗塞给我的零用钱。

我上小学时,那是上世纪70年代,父母能管起我们吃饭穿衣就不错了,所以不给什么零用钱。

只是我去看姥姥的时候,她老人家时不时地塞给我点钱。

我都小心地攒着。

我不会用它们去买零食、去买装饰品,它们基本上被我用来购买自己喜爱的课外书了。

记得上小学时我自己从新华书店买了《朝花》(儿童文学佳作选)、《比儿子还大的孙子》(童话故事)等书,刚上初中时,我听从老师的介绍,用姥姥给的压岁钱买了一套四本的《红楼梦》,还陆续买了《史记选读》、《三百首》、《一个少女的》、《阅读与欣赏》、《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选)、《外国素描选》等书。

到我高中毕业时,姥姥给我的零花钱基本上变成了文学类、艺术类、功课辅导类等多种书籍,这些书可以把我的小贮藏间摆满了。

从中,我吮吸着文学艺术的甘露,沐浴人类情感与智慧的阳光,精神生活很充实。

我渐渐
长成一个懂事、明理、知识面较广、感情丰富、自强、自立的姑娘,后来顺利升入大学,现在从事着教书育人的理想工作……
姥姥给我的爱是朴素的,但又是弥足珍贵的,谈起这些往事,我会泪盈双眼,心中充满感恩之情。

是啊,正如毕淑敏在本文末尾所说,人生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孤独人生的温暖的灯。

姥姥的爱会永藏我心中,必将持续提供给我爱自己、爱家庭、爱社会的原始动能!
什么读后感篇6
这几天,我看了爸爸给我买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它不仅让我懂得很多知识,而且让我在生活中也解决了许多疑问,让我明白许多道理!
有一天去姥姥家,吃过午饭,在那里喝茶,我喝水的时候看见姥姥种的吊兰花都热的卷了叶子,就麻利的去舀了一瓢水去给吊兰倒去,正当我要倒的时候姥姥叫住了我说中午不能给花浇水,我问姥姥为什么,姥姥说不知道,别人都是那样说的,我很纳闷,回到家里我急着翻开了《十万个为什么》,找到了答案,原来中午气温很高,在这时候浇水,会蒸发掉花的水分,会把花本身的水分蒸发掉,让花死去。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懂得许多道理,给生活带来许多帮助!
什么读后感篇7
那是一个周末,我和朋友相约去书店,第一时间就被一本书吸引住了。

它,红色的封面,”爱怕什么“四个白色大字竖在中间,下面写着”毕淑敏心理散文“七个字,不知道是红与白的搭配诱惑了我,还是”心理散文“几个字吸引了我。

那一刻,我毫不犹豫地把它抱在怀里。

从此,我便开始走进《爱怕什么》,走近毕淑敏。

书中的每一篇散文,就是毕淑敏讲的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她在娓娓动人的情境里将爱的涵义无限拓展,原来,爱包容了那么多的价值和意义,让我觉得曾经那么熟悉的”爱“甚至有点儿陌生。

于是,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爱到底最怕什么?
冥想中,毕淑敏的一句话映入了脑海:爱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最纯净的礼物,爱永远和至真、至善、至美联系在一起,因此爱拒绝虚伪
和欺骗,拒绝雕饰与装扮,爱需要率真,需要流露,也需要自然而真诚的表达。

是的,如果我们在学校能和同事之间相互关爱,那么我们的工作将永远是快乐的、和谐的。

有人说”同行是冤家“,也有人说”教师这个行业竞争太激烈了,人情味越来越淡了。

“而我却不这样认为。

我想,老师之间为什么不能真诚相待、互帮互助呢?同事之间为什么不能成为一家人呢?
在我的记忆深处,永远难忘第一次出公开课的经历,要在那么多老师面前展示,我兴奋之余不免有些紧张,真担心自己会上不好,正当我信心不足时,全组的老师一齐为我鼓劲儿打气,他们有的说:”凡事都有个第一次嘛,这不正是一次展示自己的好机会吗?“有的说:”小战,我们全组老师都会帮你,不会有问题的。

“还有的说:”小战,我们相信你的能力,你就大胆上吧。

“听了大家暖暖的话语,我顿时备受鼓舞,也打消了内心的顾虑。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全组上下总动员,经过反复讨论研究,最终为我定下了课题《飞夺泸定桥》。

紧接着大家就更忙碌了,为了使我更好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石老师帮我上网搜集了许多有关长征的资料,读后,我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姜老师翻阅了大量的教学刊物,找了十几篇相关的教学设计,我们一起学习、分析,取众家所长。

当有老师提议如果能再配上红军飞夺泸定桥那振奋人心的录像,学生的感受会更直观,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会得以升华。

这时张老师二话没说就把这件事情揽下了,当天下班后,他顾不上回家,几乎跑遍了所有的音像店,才终于找到那段再合适不过的录像。

需要制作了,微机杨老师一连加了五天班,每当她去接孩子,偌大的幼儿园,就只剩下她的孩子在哭着等妈妈。

更忘不了70高龄的孙老师,一遍遍听试讲,手把手地教我,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有时为了一句准确的过渡语,他会再三斟酌;有时为了一个合适的动作,他也会亲自示范。

出课那天早晨,我没顾得上吃早饭,就到学校做准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的课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这时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回到办公室里,令我意想不
到的是办公桌上竟然多了一份早餐,一个面包、一根火腿,还有一包奶。

原来是细心的组长发现我没吃早饭,悄悄地给我买来的。

我想,这哪里仅仅是一份早餐哪?这分明是一份浓得化不开的爱呀!我顿时心潮澎湃,这一切的一切又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记得毕淑敏曾经说过:“爱是至善至诚的,爱的范围里,不能有丝毫私欲。


平日里,我非常珍惜同事们给予我的无私关爱,我也加倍地对他们付出自己的爱心。

当老教师因工作劳累而体力不支时,我就会主动帮他们代课;当办公室里有老师生病时,我总是不忘到家里送上第一份祝福与问候;当年轻老师要出课时,我也会帮忙搜集一些优秀课例,或者先按自己的思路在自己班里上那节课,带回课堂上最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难理解的又是什么……讨论时,我即使有一点微小的发现,也会毫不保留地提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最愿体验的就是这种分享的快乐。

在这样团结、和谐的氛围中工作,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幸福!
我们知道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压不弯。

和同事之间有一份“办公室真情”,我们工作起来将如鱼得水,心情也会轻松愉悦。

当经历了这一切,终于明白:作为一名教师,在心中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温暖的灯,就拥有了最大的美德!终于明白:享受爱与被爱,我们将无比幸福。

在成长的路上,只要不断地以自己的人格和胸怀去获得爱,给予爱,就有爱永远和我们同行,那么我们还怕什么呢?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不会忘记:爱,让我如此美丽!
什么读后感篇8
1944年,着名物理学家薛定谔在都柏林出版了一本小册子《生命是什么》。

作为一名研究生命科学的研究生,我仔细阅读了这部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

作者薛定谔(Schrodinger,1887——1961)是奥地利着名物理学家,1926年提出波动力学并因此获得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
来他的研究兴趣转向了生命科学。

事实证明,《生命是什么》这本通俗读物为以后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作了精神上的鼓励和概念上的准备。

尽管我已经对现代生命科学知识有了比较系统地了解,但我还是对书中作者独特的视角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佩服得五体投地。

书中作者用自己熟悉的统计物理学去思考感兴趣的生命科学问题,充分表明了一位物理学家的高度自信,而这一自信来自20世纪前30年物理学领域所发生的革命性进展。

薛定谔把自己富于创见的想象力以一种略带诗意的方式推广到重大生物学问题的解决上。

他提出了一个长期以来难以回答的悖论:为什么在趋于最大熵的宇宙中,那些有条不紊的生命系统却能存在并繁殖?他认为不能用经典的物理学定律来解释生命现象,于是他提出了“负熵”的新概念。

另外,薛定谔还提出基因应是一种能自我复制的“非周期性晶体”等观点。

从今天的生命科学来看,薛定谔的理论有些模糊不清,主观判断较多,甚至存在错误,例如有关量子跃迁和突变的论述,归根到底是因为他所做的从物理学理论到生命科学的推广过于牵强。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尽管生命也是物质,但是生命这一复杂系统具有了许多独特的不同于物质的本质属性。

我想这应该是物理学定律不能生搬硬套到生物学的根本原因。

但不容质疑的是,正是薛定谔广博的知识基础、敏锐的洞察力和巨大的理论勇气为原本发展缓慢的生命科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物理学和生命科学结合的新天地。

《生命是什么》的出版对当时年轻的物理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中的许多人由此转向了生物学研究,希望从中发现新的物理定律。

弗朗西斯。

克里克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1953年他和詹姆斯。

沃森共同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实现了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我应该向薛定谔学习他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勤于思考,才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另外,要形成宽广的知识面和广阔的学术视野,才会更好地进行创新,薛定谔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如果说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那么21世纪注定会成为生命科
学的世纪。

现在生命科学领域还没有出现重大的理论突破,我想发展比较成熟的物理学一定会对这一突破的出现有重要作用。

从这一点来看,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这部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