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事阅读训练附答案解析培训讲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事类阅读训练
一、阅读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一下方面:
1.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
侧重于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

2.理清记事文章的顺序
一般记事的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的,通常有三种:(1)顺叙;(2)倒叙,就是将事件结局或者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和经过等;(3)插叙,就是在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对所要叙述的某一事件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述。

3.抓住文章的重点
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环节,而事情的经过,则是记事文的主体。

二、写事文章常见的题型及答题的技巧
1.把文章分为几段,并写出各段的意思。

2.文章所描述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简要作答)
3.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4.如何给文章取标题。

5.文章“……”句子的作用。

归纳中心:
公式: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写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3.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了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
公式:谁+干什么+结果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公式:词语意思+文中意思
拟标题:找关键、找线索、找中心句。

句子的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引起读者的兴趣……
中间: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引人深思……
三、阅读训练
(一)
1948年,在一艘横渡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海上风平浪静,晨昏瑰(guī gui)丽云霓交替出现。

一天早上,男人正在舱里用腰刀削(xiāo xuē)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huǎng huàng),男人摔倒时,刀子扎(zhā zá zhà)在他的胸口。

人全身都在颤,嘴唇间乌青。

6岁的小女儿被爸爸瞬间的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他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了一跤。

”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站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以后三天,男人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尚不能注意到父亲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看想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忧伤。

抵达的前夜,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


女儿不解地问:“可是你每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
他笑了,俯身,在女儿额上深深留下了一个吻。

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出母亲,她在喊着:“妈妈!妈妈!”
就在这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刹时间染红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结果让所有人惊呆了:那把刀子无比精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为人知,惟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

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

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他为大西洋奇迹,有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它神迹……
“够了”。

那是一为坐首席的老医生,须发俱白,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此刻大声一喝,然后一字一顿地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不为人知:____________________ 洞穿: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个十分感人的故事。

请用心阅读,一起来体会“父亲”所包含的意思。

①“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一句中的“这”指;说“这”是“奇迹”的原因是。

②在文章中画出父亲有意隐瞒自己受伤的句子,再说说父亲这样做的用意。

③“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

”抵达前夜,父亲为什么这样说?
3、老医生为什么把这个奇迹称为“父亲”?
4.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5.联系上下文作答。

(1)“6岁的小女儿被父亲瞬间的变化吓坏了”中的“瞬间的变化”指______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的描写中可见女儿吓坏了。

(2)“刀子无比精确地穿洞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被任何人知道。

”在医学上唯一能解释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父亲为什么要多活三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8.依据本文内容选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
a)本文谱写了一曲伟大父亲的颂歌,使人在直白的叙述中体会到深沉、悠远、坚韧、博大的父爱。

b)文中的“他”多活了三天,唯一原因是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

C)在写事中塑造人物形象,在人物语言行动中提示内心世界,这是本文特点之一。

d)全文选取“父亲”生命中短暂而漫长的三天中的几个镜头,让我们看到他的隐忍和爱心,这是本文选材精妙的特点。

e)文章结尾一段与开篇的第一自然段相呼应,使全文结构更趋严谨。

(二)成全善良
双休日,我去医院看望一位朋友。

等公交车的人很多,每一辆公交车里都挤得满满的,我买了一份报纸,一边看报一边等车。

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一个姑娘,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女儿陪父亲去医院看病,与我同路。

车来了,人们抢着上车。

我看到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费了很大劲,她才把父亲挽上车。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那父女俩只能站着。

一个姑娘突然站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坐吧!”老人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更奇怪的是他的女儿也谢绝了姑娘的好意,说父亲身体硬朗,而且只有几站路,站一会儿就到了。

姑娘脸上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

”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那就太谢谢你了。

”让座的姑娘流露出了笑容。

公交车突然刹车,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的不适。

我心想,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

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感谢!下车后,我听到这对父女的对话:
“爸,伤口疼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你还要坐!”
“你啊,人家小姑娘可是一片好意。

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

我不禁又想起在车上老人几次紧皱眉头的表情。

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强忍着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让座给老人的过程中,姑娘神情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
()——()——()。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我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

”“隐情”指的是
3.与文中划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是()。

(1)我心想,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道要遭多少罪。

(2)老人下车前吗,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感谢。

(3)我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真题】
几件小事——记父亲叶圣陶(东华2012)
叶至诚
父亲反反复复地要我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

我今年62岁了,可是拿不好筷子。

人家拿筷,拇指上一只,食指上一只,吃起来,两只筷平行地向碗里伸去,或扒或拣,灵活方便;我却是拇指、食指和中指合捏一双筷,想要吃什么,交叉着两只筷子往菜碗里伸。

妻子取笑我说:“人家吃菜是拣的,你吃菜是叉的。

”还跟小孙女讲:“不要学你爷爷,你爷爷拿筷多难看。

”我就接着说:“是啊,我爸爸妈妈从来没管我怎么拿筷子,我自小就没学会。


还有一件我无论如何干不好的事,就是写毛笔字。

参加什么会议,看到会场门口摆着墨盘、毛笔、签到簿,我心里就嘀咕:“又得出一回洋相了。

”好不容易毕恭毕敬把名字写上,自己再不敢多看一眼,只好出门不认货,掉头就走。

这当然要怪我自己从小没有下功夫练过,然而父亲却从来也没问过我毛笔字写得怎么样这件事。

直到后来我学着写散文了,父亲也只管我稿子写得是不是清楚,不管我的字是不是好看。

父亲也有管着我的事,譬如让我递给他一支笔,我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父亲就跟我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一支笔,是不是脱下笔帽就能写;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

刀子剪刀这一些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把人家的手戳破了呢?!”直到如今,我递任何东西给别人,总是把捏手的一边交给对方,报纸书本也让人家接到手就能看。

冬天,我走出屋子没把门带上,父亲在背后喊:“怕把尾巴夹着了吗?”次数一多,不必再用这么长的句子,父亲只喊:“尾巴,尾巴!”就这样渐渐养成了我冷天进出屋子随手关门的习惯。

另外,父亲还告诫我开关房门要想到屋里还有别人,不可以砰的一声把门推开,砰的一声把门带上,要轻轻地开,轻轻地关,我也从此遵循到现在。

后来我想:父亲不管我的,都是只关系我个人的事,在这方面,父亲很讲民主,给我极大的自主权,有时候在我喜爱的事情上帮我一把,譬如为我儿时集邮册页的楠木夹板雕刻篆字题签,给我们手足三个修改文章等等;而父亲管我的,都是涉及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的事,在这方面,父亲反反复复地要我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

抗战期间,父亲在《开明少年》上发表过两篇谈教育的卷头语,一篇叫《习惯成自然》,另一篇叫《要养成好的习惯》,主要说的就是父亲管着我的那层意思。

值此父亲逝世一周年之际,记下这些小事,也算是对他的怀念吧。

1、查字典,填空。

(4分)
“戳”用部首查字法可查部首,读音是。

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①用硬物尖端触及;②因猛触硬物而受伤或损坏;③矗立,站立;④图章。

文中“把人家的手戳破了呢!”的意思应该选择第种解释。

“用手指把窗户纸戳个洞。

”应该选择第种解释。

2、父亲“管”我的是哪些小事?分别用一句话写出几件来。

(6分)
(1)
(2)
(3)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3分)
我小时候,父亲不管我的是,管我的是。

因为父亲反反复复的要我懂得。

4、结尾处,交代抗战期间父亲在《开明少年》上发表过的两篇文章,一篇叫《习惯成
自然》,另一篇叫《要养成好的习惯》,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你认为叶圣陶是个什
么样的人?(4分)
答案:
1、
2、不为人知:不被人所知道了解。

洞穿:一般是指在某一物体上开出穿透的洞。

3、
4、“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一句中的“这”指(一位父亲为了女儿在刀子扎在胸口的情况下活了三天);说“这是奇迹”的原因是(没有过人在这种情况下活了三天).
5、句子:他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了一跤。

”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站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用意:为了不让女儿悲伤、难过,让她更好的活下去.
7、
8、因为父亲知道自己快不行了,要与世长辞、再也见不到妻子和女儿了,所以他和她们做最后的道别.
9、
10、是因为父亲的责任感和爱带来的力量和支撑是父亲的奇迹,所以把这个奇迹称为“父亲”.
(1)自己的父亲摔倒后,全身都在颤抖,嘴唇瞬间乌青.尖叫着
(2)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3天的供血
(3)因为父亲对女儿的爱,他想照顾女儿抵达目的地。

6、合理即可。

7、父亲(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8、B.E
1、
2、微笑--尴尬--露出笑容。

体会到姑娘的善良,得到大爷的成全,她很快乐。

3、
4、隐情'指的是老人臀部有伤口,不能坐。

5、
6、
7、(3)
9、
10、
12、
13、双休日,公交车上人满为患,我看见一个姑娘要给去医院看病的老人和他的女儿让座,遭到拒绝,姑娘再次让座,老人接受了她的好意。

后来我从他们父女的对话中知道老人臀部有伤口,不能坐,但他还是成全了别人的善良。

15、
16、一个能成全别人善良的人,自己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1、
2、戈 chuō①,②
3、
4、
5、稿子写得是不是清楚,递东西给别人,把捏手的一边给对方,冷天进出屋子关门关系我个人的事,涉及我和他人之间关系的事,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
7、
8、
9、
11、进一步说明父亲注重我养成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习惯,及体现了父亲对我的影响之大和我对父亲的怀念。

叶圣陶是一个善于教育孩子民主,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