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国强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国强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
胡凤林;尚东;张夏维;刘松林;梅国强
【摘要】Objective] To sum up the Professor Mei Guoqiang treatment of recurrent oral ulcer clinical experience. [Method] Through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system reading Professor Mei's academic idea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in related works; by observing and recording the clinical work with Professor Mei, summed up the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Mei in treating oral ulcers, and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pecific case. [Result] Professor Mei obtains that the fire burning inside, phlegm dampness, blood stasis are the main pathogenesis.The basic rule of nourishing yin and clearing fire,dissipating phlegm to activate blood,with the fundamental decoction, accompanied by dampness detoxification, clearing heat and collaterals ,strengthening the body resistance and astringing sores,brings notable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 is significant. [Conclusion] Professor Mei specializes in the treatment of oral ulcer, this clinical experience has a great effect on relieving the patient's symptom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is well worth learning and promoting.%[目的]探讨梅国强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证经验。

[方法]通过系统阅读与梅教授学术观点及临证经验相关的论著、临床跟梅师侍诊等方法,总结梅教授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并通过案例具体说明。

[结果]梅师认为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或素体阴虚、劳伤过度为口腔溃疡的主要病因,虚火内灼、痰湿内蕴、瘀血内阻为主要病机,治疗以滋阴清火、化痰活血为法,自拟口疮溃疡基本方,临证佐以利湿解毒、清热通络、扶正敛疮等方法,收
效显著。

[结论]梅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独到的临床经验,对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值得学习推广。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040)008
【总页数】3页(P602-603,607)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梅国强;滋阴清火;化痰活血;医案;名医经验
【作者】胡凤林;尚东;张夏维;刘松林;梅国强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大连 116000;大连医科大学大连 116000;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6
梅国强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知名伤寒学家,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擅治各种疑难杂症。

对于门诊中口腔反复溃疡、病情迁延、四处求医罔效患者,总能巧妙辨证,每获良效。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学“口疮”、“口糜”范畴。

本病因发病时灼痛较剧,甚则影响说话、进食,且迁延反复,缠绵不愈,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

目前可行的治疗方法只能减少溃疡发生的频率和减轻溃疡发生的严重程度,尚无理想的方法防止其复发[1]。

梅师以滋阴清火、化痰活血为法,以自拟口疮溃疡基本方加减治疗,在减少其发病次数、改善症状、提高疗效及治愈率等方面效果明显。

笔者有幸参与整理其医案,受益匪浅。

兹将梅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浅述于下,以
飨同道。

《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

”《景岳全书》云:“口舌生疮,故多由上焦之热。

”《圣济总录》曰:“心脾有热,气冲上焦,重发口舌作疮也。

”故口疮一病,多由火热所致。

“舌为心之苗”,脾经“夹咽,连舌本,散舌下”,胃经“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足厥阴肝经“下颊里,环唇内”,肾经“连咽系舌本”,五脏皆与口舌相关,而《齐氏医案·口疮》中进一步
提出“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因此五脏功能失常,化生火热,循经上绕,均可致口、舌的病变。

梅师认为,口腔溃疡之所以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原因大致有四:一为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生痰化湿蕴热,郁热外发则为溃疡,痰湿内蕴则缠绵难愈。

二为素体阴虚,劳伤过度,亏耗真阴,虚火上炎,熏灼口唇,发为溃疡;实火易清,虚火难疗,故缠绵难愈。

三为年高体弱,劳倦内伤,脾虚气陷,阴火上乘,上熏于口,则发为溃疡;气血亏耗,疮疡难敛。

四为口疮日久,瘀血内停,脉络不通,腐肉难去,新肉难生。

正如《医宗金鉴》所云:“口糜由阳旺阴虚,膀胱湿水泛溢脾经,湿与热瘀,郁久则化为热,热气熏灼胃口,以致满口糜烂,甚于口疮。

”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思虑劳神,脾胃虚损,转运不力,痰湿内生,化热成瘀,而致者多见。

针对虚火内灼、痰湿内蕴、瘀血内阻的主要病机,梅师以滋阴清火、化痰活血为主法,自拟口疮溃疡基本方,全方如下:银柴胡10g,南、北沙参各10g,胡黄连
10g,地骨皮10g,海蛤粉10g,飞青黛10g(包煎),法夏10g,化橘红10g,茯苓30g,丹参30g,丹皮10g,赤芍10g。

方以银柴胡、胡黄连、地骨皮清热
降火,凉血除蒸;黛蛤散清肝泻肺,凉血消疮,其中青黛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肝泻火,主要用于口疮、温毒发斑等。

实验表明,青黛内服和外用均表现出镇痛和抗炎作用[2],以青黛为主药治疗RAU的各种配方,其共性是缓解疼痛,促
进溃疡愈合,缩短治疗时间,疗效肯定[3]。

南、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清养胃阴,以化肺热,即益戊土之阴液,解肺中之燥热。

法夏、化橘红、茯苓,为二陈汤之意,以除中焦脾土之痰湿;丹参、丹皮、赤芍,凉血散瘀,活血消肿,则热瘀去,脉络通,新肉生,溃疡愈。

梅师以为当世之病,多种致病因素参杂,纯虚纯实者少,其病多寒热间杂,虚实互见。

口腔溃疡一病亦是如此,痰湿、宿食、瘀血、气滞等皆能化火,郁火上炎则发为溃疡。

五志过极皆能化火,然湿困蒸郁而化者为多,病情迁延、脉络不通、郁火内结者为多,中焦土虚、阴火上乘者为多,故滋阴清火、化痰活血虽为主法,然治疗仍当详辨虚实,仔细考究火之来源或利湿解毒,或清热通络,或培补中焦,扶正敛疮,以期正本清源,标本同治。

2.1 滋阴清火,化痰活血,利湿解毒实火、虚火皆能上炎于口唇,发为溃疡,然
实火者既有实火证,必有实火之因。

因痰湿而致者,其苔多厚腻,因宿食而致者,多纳谷不馨,因气滞而致者,其胸腹多胀闷,治疗当各随其所得而治之。

然口腔溃疡急性发作期,因湿热、痰瘀、毒邪互结所致者亦不少见,可酌情加用二妙散、四土汤[4]、白英、半枝莲、蛇舌草等以利湿解毒。

如患者,男,5岁。

主诉:扁桃体反复肿大、化脓、发热近3年。

刻下症见:扁桃体肿大,舌面及右侧牙龈溃烂,纳差,餐后脐周隐痛,大便每日一行,舌淡,苔中根部淡黄而厚,脉缓。

患者纳差,餐后脐周隐痛,苔中根部淡黄而厚,口腔溃疡多发,为湿热蕴蒸、胃肠气滞、郁火上灼所致,治疗当清热燥湿、理气化痰、解毒消疮。

处方:苍术6g,黄柏3g,胡黄连6g,化橘红6g,法夏6g,茯苓8g,土贝母6g,土牛膝6g,射干6g,马勃6g,败酱草6g,白英6g,半枝莲8g,蛇舌
草8g。

7剂。

方以二妙丸合二陈汤以清热燥湿、理气化痰,土贝母、土牛膝、射干、马勃、败酱草、白英、半枝连、蛇舌草以利湿解毒,胡黄连燥湿厚肠、清退虚火。

二诊:扁桃体红肿稍退,口腔溃疡初愈,疼痛减轻,易醒,梦多,盗汗,纳差,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缓。

二诊诸症缓解,舌苔转薄,唯口腔溃疡,纳差,
颌下淋巴微肿,为湿热将去、热毒稍减、胃气未复所致。

治疗当滋阴清火,化痰消食。

处方:银柴胡6g,南北沙参各6g,地骨皮6g,胡黄连6g,海蛤粉6g,飞
青黛6g,陈皮6g,法夏6g,土茯苓8g,土贝母6g,土牛膝6g,鸡内金6g,
建曲6g。

7剂。

方以自拟口腔溃疡方为主方,去活血化瘀之药,加土茯苓、土贝母、土牛膝利湿解毒,鸡内金、建曲以消食醒脾。

两月后复诊,自觉症状缓解,盗汗减少,扁桃体肿大不明显,口腔溃疡已愈。

2.2 滋阴清火,化痰活血,清热通络口疮日久,瘀血内停,脉络不通,腐肉不去,新肉难生。

治疗可在基本方上加忍冬藤、金刚藤等以滋阴清火,化痰活血,清热通络。

如患者,女,54岁。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0年,近发作2天。

初诊症见:上
下唇均出现溃疡,创面色红、凹陷,疼痛较剧烈,头昏,目胀不适,纳可,二便正常,舌淡,苔白略厚,脉缓。

其创面色红、凹陷,疼痛较剧烈,为火热之象自不待言,然其头昏、目胀则为下焦虚火攻冲清窍所致。

查其苔白厚,然食纳可,其痰湿不在脏,乃循经搏于口唇;湿性缠绵,故迁延难愈。

其病机为虚火上炎、痰瘀阻结、脉络不通所致,治以滋阴清火、化痰活血。

处方:银柴胡10g,南、北沙参各
10g,地骨皮10g,胡黄连10g,海蛤粉10g,飞青黛10g,法夏10g,茯苓
30g,丹皮10g,炒栀子10g,忍冬藤30g,浙贝10g,桔梗10g,胆南星10g。

7剂,日1剂,水煎,分3次餐后温服。

二诊:口腔溃疡将愈,疼痛减轻,头部
紧绷感好转,急躁,心烦仍有。

其急躁,为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疏泄太过所致;虚火上炎,母病及子,则发为心烦。

处方:守上方,加丹参30g、旱莲草30g。

三诊:口腔溃疡新发一处,疼痛,齿根满口痛,咽喉不适,太阳穴处胀痛,舌绛,苔薄白,脉缓。

舌苔转薄,痰湿稍去;其舌绛、病情反复,为虚火内灼、痰瘀内结、脉络不通所致。

治以滋阴清火,化痰活血,清热通络。

处方:银柴胡10g,南、
北沙参各10g,胡黄连10g,海蛤粉10g,飞青黛10g,法夏10g,化橘红10g,茯苓30g,丹参30g,丹皮10g,赤芍10g,金刚藤30g,忍冬藤30g。

10剂。

四诊:口腔溃疡已愈,牙龈肿痛消失,两太阳穴胀痛,心烦,舌淡,苔薄白,脉缓。

诸证悉除,惟心烦、双侧太阳穴胀痛,故加炒栀子以清血分郁热;玄胡、郁金以活血止痛、行气解郁。

改做丸剂,续服月余,随访半年未发。

2.3 滋阴清火,化痰活血,扶正敛疮年高体弱,劳倦内伤,脾虚气陷,阴火上乘,上熏于口则发为溃疡;气血亏耗,疮疡难敛。

治疗可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黄芪生脉饮、理中汤、肉桂等以滋阴清火、化痰活血、扶正敛疮。

如患者,女,40岁。


腺癌清扫术后2年。

目前常发口腔溃疡,去年11月作乳腺癌复查,未见异常,查白细胞减少。

共化疗6次,化疗后月经至今未行,饮食及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有裂纹,脉缓。

患者大病术后,气阴亏虚,虚火上浮,发为口疮,治疗当滋阴清火、化痰活血、扶正敛疮。

拟方:黄芪30g,生晒参6g(另包,代茶饮),麦冬10g,五味子10g,银柴胡10g,南、北沙参各10g,地骨皮15g,海蛤粉
10g,丹参30g,大青叶10g,法夏10g,化橘红10g,壁虎10g。

7剂。

方以黄芪生脉饮和自拟口腔溃疡方为主方,加大青叶、壁虎以清热凉血、解毒散结。

二诊:口腔溃疡消失,自觉症状不明显,饥饿感不明显,饮食尚可,舌淡,苔薄白,脉缓。

患者诸症缓解,溃疡已愈,苔薄白,然正气亏虚,故守上方,去苦寒之大青叶、温燥之法夏,加当归、川芎、垂盆草,以养血活血,清热解毒。

7剂。

三诊:自觉症状不明显(建议复查血常规),有饥饿感,口干,舌淡,苔白略厚,脉缓。

患者舌转厚,故守上方,去海蛤粉,加法夏、陈皮、鸡内金、建曲,以化痰消食,扶正愈疡。

临床所见口腔溃疡,典型病例较少,而不典型者恒多,故有主证虽同,而病机难以丝丝人扣者。

此时用方,但求病机大体相合,无寒热虚实之径庭,便可据证用方[5]。

如患者仅见口腔溃疡,舌淡,苔白,余证不显,自拟口腔溃疡方亦在使用之列,即突出主证,参以病机。

辨证使用自拟口腔溃疡方,能明显缩短溃疡持续的时间,缓解疼痛等不适症状,减少发作周期。

病情稳定后,改为丸散剂,持续服用
二月左右,同时要求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调畅情志,以减少复发。

【相关文献】
[1]李源媛,王新文.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270-273.
[2]李东,武彦舒,王灿,等.青黛镇痛、抗炎药效学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2):137-140.
[3]周秀青,李宪起,杨静,等.青黛膜剂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5,9(4):235-236.
[4]林伟波,林长峰,梅国强.梅国强运用四土汤治疗顽疾验案分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9):16-17.
[5]梅国强.拓展《伤寒论》方药临床应用的途径[N].中国中医药报,2004-08-1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