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罗县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罗县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建议
罗海军;马金国
【摘要】通过对平罗县近年来农作物秸秆利用情况进行调查,提出了平罗县农作物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对提高平罗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效果,发展可持续农业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situation of crop straw utilization in Pingluo county during recent year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rop straw utilization in Pingluo county and some suggestion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re put forward. It will produce a positive impact on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 of Pingluo county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
【年(卷),期】2014(000)006
【总页数】2页(P45-46)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建议
【作者】罗海军;马金国
【作者单位】宁夏平罗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平罗 753400;宁夏平罗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平罗 753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41.4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随着粮食等农业主产品单位产量的不断提高,秸秆产量迅速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秸秆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作用日趋弱化,秸秆随意抛弃、焚烧,造成环境污染。

加快秸秆综合利用,对平罗县农业土壤保护、畜牧产业壮大、农村节能、环境美化、中小企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平罗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黄河青铜峡灌区下游,土地总面积2 086.1
km2,其中耕地5.7万hm2,总人口28.38万人,辖13个乡镇,141个行政村,其中农村人口21.3万人,占75%。

1.1 种植业生产状况
种植业是平罗县的基础产业,近年来,按照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优化种植结构、主攻单产、节本增效的目标,大力发展以水稻为主的优质粮食生产,不断强化技术服务,狠抓各项增产技术的落实。

2013年,平罗县农作物播种面积6.3万hm2,共创建粮油高产万亩示范方12个,总示范面积0.9万hm2。

其中各类粮食播种面积5.0万hm2,全年小麦种植面积0.9万hm2,玉米种植面积3.1万hm2,水稻种植面积1.0万hm2,油葵0.4万hm2,饲草0.1万hm2。

粮食总产量达到33.5
万t。

据《2013年平罗县农作物秸秆资源情况调查报告》统计,农作物年理论资
源量约36.7万t,考虑收获方式可收集资源量约31.6万t。

1.2 畜牧业生产状况
平罗县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水平显著提高。

2013年,羊只饲养量达202.1万只,出栏111.7万只,存栏90.4万只;肉牛饲养量达14.4万头,出栏6.1万头,存栏8.3万头;奶牛存栏6 621头;生猪饲养量达12.8万头,出栏7.9万头,存栏4.9万头;家禽饲养量达165.5万羽,出栏76.6万羽,存栏88.8万羽。

全县共有规
模以上养殖场87家,其中肉羊养殖场36家,肉牛养殖场12家,奶牛养殖企业
11家,生猪养殖场7个,家禽养殖场16个,特种养殖场3个,饲草加工企业2个。

1.3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平罗县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较快,平罗县共有大中型拖拉机4 590辆,配套农机
具1.1万台,包括收割机、旋耕机、深松机具、平底仪等,小型拖拉机3.2万台。

平罗县小麦、水稻、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了90%、90%、75%。

农业耕种形式从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逐步向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发展,农机化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机服务效益稳步增长。

1.4 中小企业及农村能源发展现状
平罗县涉及农作物秸秆加工的小企业共有3家,而且发展速度缓慢,每年生产所
消耗原料较少。

农村沼气总发酵体积7.7万m3,主要以牲畜粪便为主要原料,还没有使用利用秸秆产气的设施。

目前,平罗县秸秆开发利用还处在简单粗放型阶段,没有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秸秆的利用方式有:①用作饲料,约占总量的35%。

主要是粉碎调制饲喂占21%,多以养殖场和养殖大户为主,长秆撒喂占14%,多以散养户为主;②焚烧、丢弃,约占总量的27%。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导致对秸秆采取焚烧、丢弃等不合理的处理方式,即浪费了资源,又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③用作肥料,约占总量的15%。

通过秸秆还田方式,为土壤提供养分,改善土壤结构,增加作物产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利用措施,也是农业生产中大力提倡的;④用作燃料,约占总量的10%。

有部分农民仍然使用简单的燃烧秸
秆方式做饭、取暖,使得秸秆只发挥了较小部分的效益。

同时秸秆在村庄内乱堆乱放,也对农村环境造成“脏、乱、差”;⑤其他利用方式,约占总量的13%。


要是农村沼气,中小企业编织和食用菌栽培基质,但由于群体较小,发挥效益有限。

3.1 政府扶持推广力度不够
政府在秸秆综合利用上,没有相应的优惠补贴政策,只是一味的明令禁止焚烧丢弃秸秆,在推广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上力度不够,培训宣传很少,农民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推广经费严重不足,使得一些先进技术、成功经验的推广普及工作很难落实到位。

3.2 农户利用意识不强
部分农户对农田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秸秆焚烧、丢弃的害处和综合利用的益处。

①由于秸秆重量轻,体积大,运输成本大,部分农户为节省成本,就地焚烧秸秆;②由于机械化秸秆还田需增加成本1 200~1 500元/hm2,部分
农户选择就地焚烧、丢弃。

3.3 中小企业发展速度不快
平罗县共有涉及秸秆编制加工的小企业2家,年需求秸秆1 200 t;秸秆制醇企业
1家,年需求量5 000 t;县外造纸企业年输送原料5.0万t。

中小企业发展速度缓慢,每年生产所消耗原料较少,严重制约了秸秆效益转化,同时也挫伤了农民出售秸秆的积极性。

3.4 养殖形式单一
平罗县畜牧养殖形式单一,只重点扶持大型养殖企业,忽视了小户散养模式的发展,导致小户养殖基数下降,秸秆失去了饲喂的作用;部分小户散养农户,饲喂方式粗放,存在长秆遍撒饲喂的现象,导致饲草饲喂效果低,降低了秸秆的使用效益。

4.1 发挥农机优势,改变经营模式,大力推广机械还田
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对农业机械购买补贴和农田机械深耕的资金补助力度,充分发挥平罗县较高的农机拥有量优势,重点鼓励采用联合收割机或大马力拖拉机配带的秸秆还田机械,直接将作物秸秆粉碎,结合使用“301”菌剂、催腐剂、“HEM”
菌剂、酵素菌等生物制剂,再用深耕犁翻埋到土壤深处。

同时,积极探索农业经营模式,发展家庭农场,集中力量以经营大户为项目实施示范点,大力推广机械秸秆
还田技术,抓点带面,辐射推广。

4.2 大力发展畜牧业
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产业,实现过腹还田是一种综合效益较高的生产模式。

要充分发挥平罗县肉羊、肉牛养殖场、奶牛养殖场、生猪养殖场、家禽养殖场、特种养殖场和牧草加工企业的规模优势,重点推广秸秆复合颗粒饲料,发挥饲草配送中心的作用,解决养殖场饲草不足和秸秆浪费问题,既改善了环境,还为农民增加收入。

同时,针对小户散养模式的农民,指导其掌握氨化、微贮等饲料处理技术,进行精细饲喂,提高秸秆饲草的转化作用。

4.3 利用新生物技术,大力推广秸秆堆沤还田
秸秆堆沤是一种传统积肥方式,是利用夏秋高温季节,在田间地头,就地取材把秸秆堆积,同时推广应用“301”菌剂、催腐剂、“HEM”菌剂、酵素菌等生物制剂,采用厌氧发酵沤制。

此技术既缩短了沤制时间,降低了成本,又方便制作,肥效较好,同时也避免了秸秆的焚烧、丢弃。

4.4 农村能源利用
大力发展农村新能源,如秸秆固化成型、秸秆沼气工程等项目,通过实施农村能源项目,降低农作物秸秆对农村环境的污染,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4.5 发展秸秆利用中小企业
秸秆纤维是一种天然纤维,生物降解性好,可替代木材用于造纸、生产板材、制作工艺品、生产活性炭等,也可替代粮食生产木糖醇等。

建议政府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引进、扶持秸秆利用新兴企业,鼓励和引导“三资”从事秸秆利用。

同时制定合理的秸秆收购利用保护政策,使农民获得合理的收益,以调动和保护农民利用秸秆的积极性,真正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4.6 发展菌菇栽培产业
秸秆种菇既可以丰富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又可引导农民致富,促进生态农业、高效
农业和创汇农业的发展,是处理秸秆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平罗县2010年成立的田园菌菇种植公司近几年生产效益逐年增加,生产规模逐年扩大,生产品种逐年增多,可以说在此产业上发展非常成功。

建议政府应扶持推广这项产业,使更多的创业者认识到这项产业的发展潜力,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关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NY/T 1701-2009.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马京军.宁夏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评价[J].宁夏农林科技,2010(1):41-42.
[3]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