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单元酸和碱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知识点:
1、酸碱指示剂的概念。
2、酸碱指示剂与酸溶液、碱溶液作用的现象。
3、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4、浓硫酸的稀释。
课时:一课时
导学方法:实验法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学生预习P48—49,并回答下列问题
1、酸碱指示剂(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中所学的酸碱指示剂有两种,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蕊溶液遇酸变_______色,遇碱溶液变_________色。
酚酞溶液遇酸变_______色,遇碱溶液变_________色。
二、课堂导学:
提问、了解课前导学情况
(一)实验:向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师生共同实验,学生谈现象,完成下表
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是碱溶液的是
_______________。
2、酸碱指示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__________遇酸溶液变红色,___________遇酸不
变色,
__________遇碱溶液变红色,___________遇碱溶
液变蓝色。
活动与探究:P49,教师引导,学生看书
结论:花可以制备指示剂。
(二)几种常见的酸
1、探究盐酸的物理性质,探究硫酸的物理性质
实验10—2,学生填写P50表,归纳总结
结论:盐酸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硫酸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活动:学生自学盐酸和硫酸的用途:P51。
常见的酸:硝酸(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醋酸(填化学式)___________。
2、浓硫酸的腐蚀性:
师生探究实验10—3,并完成P51表
①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浓硫酸稀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③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___________冲洗,然后涂上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1、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_________色,遇碱溶液变_________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变__________色,遇碱溶液变_________色。
2、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__________性。
稀释浓H2SO4时,一定要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沿着_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存或使用浓盐酸的合理方法是()
A、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B、与碱类物质放在同一药品橱内
C、用广口瓶存放浓盐酸
D、把鼻孔凑到容器扣闻浓盐酸的气味
4、如图所示的选项中,实验室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上应贴有图标是()
课外练习: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会减少
B、浓盐酸在空气中会白雾
C、氯化钠溶液敞口一段时间后,溶质的质量会增加
D、浓硫酸敞口一段时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2、在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这是利用浓硫酸的()
A、酸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D、氧化性
3、白蚁能分泌出蚁酸。
蚁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能腐蚀很多物质。
下列最不容易被蚁酸腐蚀的是()
A、镀锌水管
B、铜制塑像
C、大理石栏杆
D、铝合金门窗
4、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
下列有关做法中错误的是()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C、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D、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5、如图所示是稀释浓硫酸实验的示意图
(1)写出上图中,a、b两种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b容器所盛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填“水”或“浓硫酸”)。
(3)稀释时,若两种试剂添加顺序颠倒,将会发生____________。
【联系与拓展】某媒体报道,2007年5月有一村民在家里误将装在酒瓶中的浓硫酸当成白酒喝下,造成食道和胃严重损伤,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___________。
这一事件警示我们,家中存放或使用药物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知识点:
酸的化学性质
课时:一课时
导学方法:学生预习,课堂实验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学生复习酸溶液、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酸溶液中滴加石蕊变_________色,酸溶液中滴加酚酞变_______色。
碱溶液中滴加石蕊变_________色,碱溶液中滴加酚酞变_______色。
2、复习Mg、Zn、Fe分别与盐酸、硫酸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
二、课堂导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回忆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完成化学方程式:
Mg + HCl —
Mg + H2SO4—
Zn + HCl —
Zn + H2SO4—
Fe + HCl —
Fe + H2SO4—
学生分析上述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之间,生成物之间的共同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根生锈铁钉分别放入稀盐酸、稀硫酸中,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该反应原理在生活中最显著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1、酸具有的化学性质:
①酸溶液与指示剂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②酸+活泼金属—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要求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③酸+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之所以具有通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课堂作业:
1、用焊锡进行焊接前,常先用稀盐酸处理焊接处,其主要原理可表示为()
A、Fe+2HCl=FeCl2+H2↑
B、Fe2O3+6HCl=2FeCl3+3H2O
C、Fe2O3+3H2=2Fe+3H2O
D、Fe(OH)3+3HCl=FeCl3+3H2O
2、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小烧杯①盛的是紫色石蕊溶液,
②盛的是浓盐酸。
片刻后,可以观察到烧杯①中液体的颜色是()
A.紫色B.红色C.无色D.蓝色
课外作业:
1、下列反应能进行的是()
A、用稀盐酸除铁锈生成浅绿色的氯化亚铁
B、氧化铜溶解在稀硫酸中生成蓝色的硫酸铜
C、铜溶解在稀硫酸中生成蓝色的硫酸铜
D、铁溶解在稀盐酸中生成黄色的氯化铁
2、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是()
A、Cu
B、CuO
C、Fe
D、Fe2O3
3、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Fe+6HCl=2FeCl3+3H2↑
B、Fe2O3+4HCl=2FeCl2+3H2O
C、CuO+2HCl=CuCl2+H2O
D、Zn+2HNO3=Zn(NO3)2+H2↑
4、用一种试剂一次能鉴别稀盐酸、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这种试剂是()
A、水
B、紫色石蕊试液
C、无色酚酞试液
D、氯化钠溶液
5、文文的家庭化学实验室有如下物品:①试管②烧杯
③煤气和煤气炉④托盘天平⑤筷子⑥铁钉⑦食盐⑧食醋⑨石灰水⑩牵牛花汁⑾水⑿饮料吸管⒀胶头滴管⒁小勺。
只利用这些物品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的不同
B、探究牵牛花汁是否可作指示剂
C、探究加速食盐溶于水的有效方法
D、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6、某些植物的花汁可做酸碱指示剂。
取三种花汁分别
(1)检验生活中食盐水、肥皂水、汽水、石灰水四种物质的酸碱性,应选择
___________花汁,不选用其他花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所选花汁少许分别滴入下列四种物质中,请将
反应,故盛放或运输浓硫酸时常用铁罐车。
用水冲洗装过浓硫酸的铁罐时,要避免火种接近,否则有爆炸的危险,写出两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实验室有两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甲、乙,推知它们
只能是稀盐酸和硫酸钠
溶液。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区分它们。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化学方法: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物质类别的试剂进行区分(物质类别是指单
质、氧化物、酸、碱、盐等)。
(2)物理方法:小明同学仅使用了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就把这两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了。
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简要叙述操作方法及判断方法)。
课后反思:
课题1 常见酸和碱
第三课时
导学目标知识点:
1、掌握NaOH、Ca(OH)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NaOH、Ca(OH)2的俗名。
3、NaOH、Ca(OH)2的用途。
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氢氧化钠的俗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钙的俗名有_________、_________。
2、预习P54以及结合生活中看到Ca(OH)2,试着说出NaOH、Ca(OH)2的物理性质。
3、氢氧化钠用途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Ca(OH)2用途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实验10-b P54,学生完成P54表
结论:1、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潮解,溶解时放
热。
用途:作某些气体干燥剂。
2、潮解:晶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表面溶解现象。
(物理变化)
2、氢氧化钙
①制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氢氧化钙是一种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3、碱的化学性质
①碱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滴加酚酞碱溶液−−−→−滴加石蕊
②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Ca(OH)2+CO 2— NaOH+CO 2—
结论:氢氧化钠固体保存时要____________。
原因有2
个:①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SO 3+KOH —
碱溶液之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自主归纳本节课内容
课堂练习:
1、氢氧化钠俗名叫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是一种_____色固体,__________溶于水,
有强烈的__________性,有_________性,可作某气体的干
燥剂。
2、氢氧化钙俗名叫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_______
色___________状固体,
__________溶于水。
3、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实验室干燥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干燥剂是( )
A 、生石灰
B 、NaOH 固体
C 、浓H 2SO 4
D 、
稀H 2SO 4
5、下列各物质的俗名中,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
A 、烧碱、火碱、苛性钠
B 、熟石灰、消
石灰、生石灰
C 、金刚石、大理石、石灰石
D 、沼气、天然
气、水煤气
6、工业上广泛用于石油精制、造纸、印染、制肥皂等,
则该物质是( )
A 、硫酸
B 、氯化钠
C 、氢氧化钠
D、纯碱
课外练习:
1、下列物质中,不需密封保存的是()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大理石
D、澄清石灰水
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碱,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能用作建筑材料
B、溶于水都能放出大量的热
C、它们的溶液都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它们的溶液都能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3、根据你所做过的家庭小实验,判断下列溶液能导电的是()
①食盐溶液②酒精溶液③糖水④石灰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氢氧化钙放入水中,得到的上层清液即为石灰水,下层浑浊部分称为石灰浆和石灰乳。
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
(1)石灰水在实验室中的重要用途是: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常用石灰浆来抹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存石灰水时需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氢氧化钠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
(1)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使表面覆盖一层溶液(这一现象又叫“潮解”);它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
(2)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其原因是在常温下,氢氧化钠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地发
生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SiO2+2NaOH=X+H2O,试推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6、为了检验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
质,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放入水中,看是否全部溶解
B、滴加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C、滴加酚酞,看是否变色
D、用手接触,看是否有滑腻感
7、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
足以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A B C D
8、某溶液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该溶液会使石蕊溶
液()
A、变红
B、变紫
C、变蓝
D、不
变色
9、下列实验操作后,溶液温度升高的()
①浓硫酸倒入水中②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中
③生石灰放入水中④浓盐酸滴入浓烧碱溶液中
⑤氯化钠晶体溶于水中⑥硝酸铵晶体溶于水中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③④⑤
D、有①②③④⑤⑥
课后反思: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导学目标知识点:
1、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中和反应的定义及其实验操作
3、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法—pH
4、pH的测定方法
二、导学课时:1课时
三、导学方法:预习、阅读、实验
四、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学生预习
1、中和反应概念
2、中和反应的应用
3、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课堂导学:
一、中和反应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停振荡,至红色刚刚变成无色,且30秒内不变色为止。
4、在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时为什么要滴加酸碱指示剂?玻璃棒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学方程式:。
6、复分解反应与中和反应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反应。
(学生阅读)
①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②处理工厂废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③中和反应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二、溶液的酸碱度表示法—pH
1、酸碱度:
①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酸碱度表示方法:
③pH的范围通常在
④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与pH的关系
⑤酸碱性与酸碱度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pH的测定方法
①最简单方法:
②精确方法:
3、酸性或碱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或碱。
三、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P62)(学生阅读)
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
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3、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 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4、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四、课堂练习:
1:溶液pH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范围为0~14。
pH<7,显性,pH越小,酸性越;pH=7,显性;pH>7,显性,pH越大,碱性越。
测定方法:将一小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出溶液的pH。
2:小王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下列说法
A.蔗糖水是中性物质
B.肥皂水的碱性比纯碱水弱
C.柠檬汁的酸性比食醋强
D.雨水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课外练习:
1:(武汉中考)小明同学对研究物质的酸碱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使用pH试纸测得家中某些物质近似的pH如
小明将自制的紫菜薹汁滴入上述7种物质中,发现紫菜薹汁与紫色石蕊试液的变化相似,将紫菜薹汁滴入肥皂液中,液体变成绿色。
(1)若将紫菜汁滴入护发素中,你认为液体的颜色(选填“不变”“变红色”或“变绿色”)
(2)通过研究,小明同学懂得了洗发时先用洗发水再
用护发素的科学道理。
查阅资料:人体胃液pH在0.5~1.5之间,小明同学懂得了患胃酸过多的病人不能空腹食用上述食物中的。
(3)要洗去学校餐厅地面上的油垢,小明同学准备从家中选择带a“洁厕灵”、b“厨房清洁剂”两种物质中的(选“a”或“b”)
2: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①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②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③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泄漏的浓硫酸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向盛有10mL稀盐酸(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的烧杯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ml 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3mL时,溶液显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哪些?。
课后反思:
附赠材料优秀的教学是练出来的
在上一堂课里,你已经学会了区分高效教学法和低效教学法之间的区别。
现在,我们还要继续巩固这一概念。
在高效教学法和低效教学法之间,是否存在一个灰色的中间地带呢?是的,这个灰色地带确实存在。
如果能带领那些还不够高效的教师们进人这一中间地带,那也是很大的进步。
当然,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发掘出教师的最大潜力,以最终实现高效教学。
如果能成功做到这一点,那么你最终会发现学生的表现有了显著的提高。
显而易见,教师能力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表现。
教师越
优秀,学生的表现就越好。
课程: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上一节课所学的如何区分高效和低
效教学上一节课,我已经要求你总结出自身存在的弱项,并且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今天,请你仔细思考,在下面列举的教学情景中高效和低效的教师将如何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
高效教学与低效教学实践
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和其他学生聊天。
他这个举动非常明显,必须及时制止。
面对这个情形时,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
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发出声响,这个声音越来越吵,并且影响到了班级里的其他学生。
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
一个学生总是没有完成课后布置的家庭作业。
对这个学生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
一个学生总是随便讲话。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她讲话,同学们在做课堂练习的时候她讲话,午餐之前大家都应该安静
等待的时候她也在讲话,在类似的其他场合她也经常随便讲话。
面对这个情形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
学校准备开展一个新的教学项目,大家都不清楚这个项目效果如何。
为了顺利实施该项目,部分教师将被挑选出来进行培训培训过程很可能十分艰苦。
面对新项目的挑战,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
当你回答完这些问题时,你一定会明白:高效的教师一定是个冷静、专业、细心的教师。
你愿意做这样的教师吗?如果愿意,那么就拿出你的实际行动来吧!
实践:
将你今天的感悟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让你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处理方式哪些是低效的手段,哪些是高效的手段。
在这之后,你的教学技能将会变得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