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上 14.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教学目的:
(1)分析本文从反面论证儒家格物的观点不能滥用于当今的世界;从正面分析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的写作方法。

(2)联系自己学习生活折实际,体会文章对自己的启示。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探求事物,科学的认识世界,获得新知,追求新生活。

无论是大大小小的事例,还是大大小小的人物,都在体现着“格物致知”的精神。

美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就是如此体现的典范。

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文,就是他对“格物致知精神”的阐述。

(2)阅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
先让学生各自在课上诵读全文,标记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义,书上注释中没有的,从工具书上查找,然后老师检查。

(3)研读课文,理清思路,归纳段落层次。

先让学生齐读全文,对生疏的字音、词义进行复习;然后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最后老师引导修正,投影显示。

明确:论点:应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课文题目)
第一部分:话题: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反面论证儒家格物的观点不能适应当今世界(第2—5自然段)
第三部分:正面论证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第6—12自然段)
(4)归纳小结,明确要点。

①简答“格物致知”。

明确:从探索事物而得到知识。

②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提倡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略)
(5)课后作业(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