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筛选及10大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商筛选及10大原则
在供应商开发的流程中,首先要对特定的分类市场进行竞争分析,要了解谁是市场的领导者,目前市场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各大供应商在市场中的定位是怎样的,从而对潜在供应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目前家居材料市场是一个差异化较少的市场,供应商多,容易运输,容易替代。
在家具市场中,就比较复杂一些。
首先,产品风格差异很大,有的公司专长于现代简约,有的则主攻欧式古典。
你要评估在市场上,供应能力是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主要供应商及其竞争对手的特点等等,才能做到有备而来。
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公司的采购部可以建立初步的供应商数据库并做出相应的产品分类。
一般来说,分为家具类、主材类、辅助材料三大类。
家具类中可进一步分为现代简约、美式、欧式、东南亚、地中海、韩式等;主材类细分为地板、瓷砖、卫浴、门窗、橱柜用品等;辅助材料的部分包括防水涂料、板材、五金、电工电料等。
下一个步骤就是寻找潜在供应商了。
经过对市场的仔细分析,你可以通过各种公开信息和公开的渠道得到供应商的联系方式。
这些渠道包括供应商的主动问询和介绍,专业媒体广告,互联网搜索、人脉关系等方式。
在这个步骤,最重要的是对供应商做出初步的筛选。
建议使用统一标准的供应商情况登记表,来管理供应商提供的信息。
这些信息应包括:供应商的注册地、注册资金、主要股东结构、生产场地、设备、人员、主要产品、主要客户、生产能力等。
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可以评估其工艺能力、供应的稳定性、资源的可靠性,以及其综合竞争能力。
在这些供应商中,剔除明显不适合进一步合作的供应商后,就能得出一个供应商考察名录。
接着,要安排对供应商的实地考察,这一步骤至关重要。
必要时在审核团队方面,可以邀请研发部门和物流部门一起参与,他们不仅会带来专业的知识与经验,共同审核的经历也会有助于公司内部的沟通和协调。
在实地考察中,应该使用统一的评分卡进行评估,并着重对其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如作业指导书等文件,质量记录等,要求面面俱到,不能遗漏。
比较重要的有以下项目:①销售合同评审,要求销售部门对每个合同评估,并确认是否可按时完成。
②供应商管理,要求建立许可供应商清单,并要有有效的控制程序。
③培训管理,对关键岗位人员有完善的培训考核制度,并有详细的记录。
④设备管理,对设备的维护调整,有完善的控制制度,并有完整记录。
⑤计量管理,仪器的计量要有完整的传递体系,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考察中要及时与团队成员沟通,在结束会议中,总结供应商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听取供应商的解释。
如果供应商有改进意向,可要求供应商提供改进措施报告,做进一步评估。
在供应商审核完成后,对合格供应商发出询价文件,一般包括图纸和规格、样品、数量、大致采购周期、要求交付日期等细节,并要求供应商在指定的日期内完成报价。
在收到报价后,要对其条款仔细分析,对其中的疑问要彻底澄清,
而且要求用书面方式作为记录,包括传真,电子邮件等。
后续工作是报价分析,报价中包含有大量的信息,如果可能的话,要求供应商进行成本清单报价,要求其列出材料成本、人工、管理费用等,并将利润率明示。
比较不同供应商的报价,你会对其合理性有初步的了解。
在价格谈判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设定合理的目标价格。
对小批量产品,其谈判的核心是交货期,要求其提供快速的反应能力;对流水线、连续生产的产品,核心是价格。
但一定要保证供应商有合理的利润空间。
同时,价格谈判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每个供应商都有其对应的学习曲线,在供货一段时间后,其成本会持续下降。
与表现优秀的供应商达成策略联盟,促进供应商提出改进方案,以最大限度节约成本。
实际上,每个供应商都是所在领域的专家,多听取供应商的建议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曾有供应商主动推荐替代的原材料,如用禾香板材代替原木,其成本节约高达50%,而且性能完全满足要求,这是单纯依靠谈判所无法达到的降价幅度。
通过策略联盟,参与设计,供应商可以有效帮助我们降低成本。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隐性成本。
采购周期、库存、运输等等都是看不见的成本,要把有条件的供应商纳入适时送货系统,尽量减少存货,降低公司的总成本。
为企业选择合格供应商是采购最基本的职责,在选择供应商上要遵守以下十大原则:
一、系统全面性原则:全面系统评价体系的建立和使用。
二、简明科学性原则: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步骤、选择过程透明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三、稳定可比性原则:评估体系应该稳定运做,标准统一,减少主观因素。
四、灵活可操作性原则:不同行业、企业、产品需求、不同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应是不一样的,保持一定的灵活操作性。
五、门当户对原则:供应商的规模和层次和采购商相当。
六、半数比例原则:购买数量不超过供应商产能的50%,反对全额供货的供应商。
七、供应源数量控制原则:同类物料的供应商数量约2~3家,主次供应商之分。
八、供应链战略原则:与重要供应商发展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
九、学习更新原则:评估的指标、标杆对比的对象以及评估的工具与技术都需要不断的更新。
十、全面了解原则:供应商的生产状况,商业信誉,交货能力你了解的有多深,直接决定与供应商共作的深度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