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与科学发展观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与科学发展观》课程作业
一、概念题:
1、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
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
2、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认为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的理论。
价值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
产品成为商品以交换为前提。
交换就有个比率的问题。
价值以这个比率,也就是以交换价值为其具体的表达形式。
因此,价值的实质往往被模糊了。
人们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认识价值和劳动的关系的。
3、社会主义本质
基本认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并初步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党的先进性
党员的先进性关乎着党生命之本,主要体现在每一个党员按照党的先进性要求,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素质、能力和实际行动上。
由于不同历史阶段党的纲领和路线随着时代发展和任务变化而调整,因此,并且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所谓“先进”,是先行、先导、先锋的意思。
所谓政党的先进性,是指一定阶级、阶层和集团中的先进分子,顺应时代进步潮流,代表和实现本阶级利益的各种思想和行动的集中体现。
所谓共产党的先进性,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工人阶级作基础、以优秀分子为成员、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所形成的。
具体体现在党的理想、宗旨和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之中,体现在党员和党的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之中的一种特质。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党的先进性是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根本来源,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领导核心的根本前提。
因此,永葆党的先进性是贯彻“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核心要求,是党的建设的最核心问题。
5、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二、简述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性辉煌成就
二、苏联、东欧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模式的僵化及主要教训三、我国建国29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陷入的沉重困境
四、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一剂世界新科技革命兴起给我国社会主义带来的严峻挑
战
五、时代主题的转变与实践的发展,呼唤马克思主义回答和解决有关当代中国发展的问题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3、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1、全面发展——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大理论亮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全新内容就是关于“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思想。
按照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2、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3、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4、简述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通过对帝国主义五个基本特征的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到,垄断是帝国主义最本质的、有决定意义的经济关系,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一.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三.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作用
四.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分割世界
五.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5、简述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一,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这就使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中发生和坚持下来,并且日益发展。
第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影响,为革命军队和政权的建立准备了良好的群众条件。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是继续向前发展的,中国红色政权也必然会继续发展
第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思想理论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