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品官命妇封赠制度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代品官命妇封赠制度考
王姝
【摘要】品官命妇封赠制度是金代职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朝廷根据官员的爵级或官品封赠其母辈尊长和妻辈特定的封号.当品官的官品、勋级、爵位品级
不同时,一般以参考爵位品级为主封赠品官命妇.金代一字王、亲王以下爵级正从三
品以上官享有封赠三代尊长及妻辈资格,官至正从四品、五品一般仅封赠一代尊长
及妻辈.纵向三代母辈尊长,横向母辈的嫡母、庶母、继母,妻辈的正室、次室、续弦,因官员品阶不同受封范围亦不相同.品官命妇制度通过对官僚系统里上层官员的推恩,达到激励品官忠实效命朝廷进而巩固统治的目的.
【期刊名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00)001
【总页数】8页(P20-27)
【关键词】金代;品官命妇;封赠制度;贵族妇女;封爵
【作者】王姝
【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6.4
命妇,早在春秋史料中便有记载,①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卷42《昭公》,“大夫命妇,丧浴用冰。
祭寒而藏之,献羔而启之,公始用之。
火出而毕赋。
自命夫命妇,至于老疾,无不受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78页。
但语焉不详。
命妇分为内命妇和外命妇两类,品官命妇是外命妇的重要组成部分。
品官命妇主要指一定品级官员的母辈尊长和妻辈②本文所用“母辈尊长”来指称品官的曾祖母、祖母、母;“妻辈”指称品官的正室、次室、继室。
因官员级别不同而获得朝廷封赠特定封号的妇女群体。
礼制形成之初,一般以命妇或外命妇③外命妇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
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卷44《丧大记》,“外命妇率外宗哭于堂上北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44页。
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卷45《丧服大记》,“于外命妇,既加盖而
君至…于大夫、外命妇,既殡而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86页。
郑玄注:“卿、大夫之妻为外命妇。
”后代虽有沿用,但均没有明确范围定义。
笼统称呼品官母妻。
随着礼制的逐步完备,品官命妇封赠群体、等级名称及礼仪制度亦逐步完善,至唐始定品格。
金代品官命妇封赠制度在金代职官制度以及金代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学界对此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探讨此方面的专文仍鲜少。
①相关研究目前仅见赵永春、王姝:《金代品官命妇获封赠途径研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2期,第163-169页。
究其原由是金代封赠制度与家庭结构的繁冗复杂,加之史籍对女性相关的记载笔墨甚少,难窥全豹。
但是在典籍以外,金代文物考古工作为该议题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有效的信息。
现今流传下来的金代考古碑刻墓铭,其中对于墓主家族背景、生平从官及墓主血亲(主要指父、母辈尊长和妻辈)受朝廷封赠客观、平实的记载,充分补充了制度史记载中的缺如部分,完整呈现金代封赠制度的执行情况,更成为考察、复原金代品官命妇封赠途径的重要依据。
因此,笔者不揣浅陋,据《金史》、金人文集、金代考古碑铭等资料,拟对该议题进行全面整理与系统探讨,以期详细探索金代品官命妇封赠制度体系。
一、金代品官命妇封号与等级
中国古代传统制度规定,“生曰封,死曰赠”②赵升编、王瑞来点校:《朝野类要》卷3《封赠》,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67页。
品官及品官命妇生前
获得封号曰“封”;死后获得封号曰“赠”,也称“赠封”或“追封”。
金朝亦按相关传统制度对品官及品官命妇进行封赠,本文所用“封赠”的概念即遵循以上相关制度规定。
金代封赠妇女命妇封号始于熙宗朝,《金史》明确记载:“皇统元年正月……己未,初定命妇封号。
”③脱脱等撰:《金史》卷4《熙宗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76页。
封赠品官家族母妻命妇封号的制度是金代以法令形式公布
的职官制度的一部分,列于《金史·百官一》尚书吏部条目下,封王、封公主号之后。
具体封号与等级制度为:“亲王母妻,封一字王者旧封王妃,为正从一品,次室封王夫人。
郡王母妻封郡王夫人,国公母妻封国公夫人,郡公母妻封郡公夫人,郡侯母妻封郡君。
四品文散少中大夫、武散怀远大将军以上母妻封县君。
五品文散朝列大夫、武散宣武将军以上母妻封乡君。
”至章宗朝,品官命妇封号与等级制度有所调整,即承安二年(1197年),亲王母妻敕王妃止封王夫人,次室封孺人。
郡
侯母妻更为郡侯夫人,四品文散少中大夫、武散怀远大将军以上母妻更为郡君,五品文散朝列大夫、武散宣武将军以上母妻更为县君。
有金一代,除海陵朝中后期止封百官妻外,④脱脱等撰:《金史》卷84《耨盌温敦思忠传》,载“海陵欲定封
爵制度,风思忠建白之。
封王者皆降封,异姓或封公或一品、二品阶。
……思忠言百官不当封妻,海陵从之。
”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882页。
基本沿
用此封赠制度。
以上品官命妇封号与等级制度中涉及到品官爵位等级,金代封爵制度规定:“正从一品曰郡王,曰国公。
正从二品曰郡公。
正从三品曰郡侯。
正从四品曰郡伯。
旧曰县伯,承安二年更。
正五品曰县子,从五品曰县男。
”⑤脱脱等撰:《金史》卷55《百官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230、1222页。
根据以上相关制度规定,金代品官命妇封赠封号与赐赠标准可列如下表格,以便清
晰考察:
封号(承安二年,即 1197年,更)旧号赐赠标准王夫人,次室封孺人王妃,次室王夫人亲王母妻,封一字王者郡王夫人郡王夫人郡王母妻(郡王:爵级正从一品)国公夫人国公夫人国公母妻(国公:爵级正从一品)郡公夫人郡公夫人郡公母妻(郡公:爵级正从二品)郡侯夫人郡君郡侯母妻(郡侯:爵级正从三品)郡君县君四品文散少中大夫、武散怀远大将军以上母妻县君乡君五品文散朝列大夫、武散宣武将军以上母妻
二、金代品官命妇封赠依据
品官命妇封号,由妇女家庭中品官的官爵达到一定级别后而推恩获得封赠。
金设官阶九品,爵级五品,勋级七品,但并不是所有的朝廷命官都享有封赠其母辈尊长与妻辈的资格,封赠制度对官员的品阶有一定的要求。
金代品官命妇的封号、等级及对品官资格要求可归纳划分为以下三大类。
第一类为获封亲王者。
封一字王,其母妻获封王妃,承安二年(1197年)以后更为王夫人,为正从一品;次室封王夫人,承安二年(1197年)改为孺人。
第二类为亲王以下获封爵者。
正从一品郡王、国公母妻,分别获封郡王夫人、国公夫人;正从二品郡公母妻,获封郡公夫人;正从三品郡侯母妻,获封郡君,承安二年(1197年)改为为郡侯夫人。
第三类为文散官与武散官。
正从四品文散少中大夫、武散怀远大将军以上母妻,获封县君,承安二年(1197年)改为为郡君;正从五品文散朝列大夫、武散宣武将军以上母妻,获封乡君,承安二年(1197年)改为为县君。
则凡获封为一字王者,爵级至正从三品以上者,官阶至正从五品以上文散官与武散官者,均有资格封赠母妻。
那么母妻若获推恩封赠,品官至少为五品朝列大夫、宣武将军以上文散官或武散官。
在金代职官制度中,五品为一个分界线,五品以上官员开始享有门荫、免罪等种种特权,其中获封赠母妻亦是五品以上官员特权之一。
三品则为另一重要分界线,三品以上官员享有赐谥、举人等权。
金代官员的官品、
勋级与爵位一般情况下均相互对应,朝廷依据官员的等级封赠其母辈尊长及妻辈。
但封赠制度中并没有载明,当官员官品、勋级、爵位品级互不相同时,尤其是爵级与官品不相统一时,封赠母妻命妇封号依据官员那种品级?同时,封赠制度亦没有载明,官员爵级为三品以下,即为正从四品郡伯(旧曰县伯)、正五品县子、从五品县男,是否享有封赠母妻命妇封号的资格及封赠情况如何。
钩沉相关碑刻墓铭材料,碑刻《朝散大夫同知东平府事胡公神道碑》中记载,胡景崧积官至从五品朝散大夫、勋至正三品上护军、爵至正从四品安定郡开国伯,其官品、勋级、爵位品级均各不相同。
金代品官命妇封号与等级封赠制度中并没有对品官勋级的要求,一般封赠以官员的官阶和爵级为主。
在官阶与爵级中,如果按胡景崧官阶从五品朝散大夫封妻,其妻理应获封“县君”级别封号。
但根据碑铭记载,胡景崧妻子马氏实际获封“安定郡君”封号①元好问:《朝散大夫同知东平府事胡公神道碑》,元好问:《元好问全集》卷17,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485页。
显然,马氏获得封号是依胡景崧爵级四品而受封的,而并非依据胡景崧的官品品级而封。
再考察碑刻《杨灜神道碑》记载,杨灜居官至正六品奉议大夫、爵级为正五品弘农县开国子。
如果依据杨灜的官阶六品,其根本没有封妻资格,但碑刻中明确记载,杨灜前夫人马氏,受“追封弘农县君”封号②贾益:《杨灜神道碑》,梅宁华:《北京辽金史迹图志》下册,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版,第157页。
,后夫人苏氏亦“封弘农县君”封号。
由此观之,杨灜的两位夫人之所以受封命妇封号,并非依据杨灜的官品,而是依据其爵级而封。
金代品官命妇封号与等级制度中,并没有记载官员爵级四品或者五品封赠母妻情况,但上述两则史例均清晰表明,封赠是按照胡景崧爵级四品郡伯与杨灜爵级五品县子而封。
这说明,爵位品级为四品、五品的官员同样享有封妻资格。
另外,根据碑铭《资善大夫吏部尚书张公神道碑铭并引》记载,正三品资善大夫吏部尚书张公,“大父某,赠正奉大夫、清河郡伯。
妣尚氏,追封清河郡太君”。
③
元好问:《资善大夫吏部尚书张公神道碑铭并引》,张金吾编撰:《金文最》卷96,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402页。
因张公之推恩,其祖父、祖母受追赠封号。
其祖父获赠官从三品,爵正从四品,官品品级高于爵位品级。
但是朝廷并没有根据张公祖父官品与爵级中品阶较高者推恩封赠其祖妣尚氏,而是根据其祖父爵级正从四品,追封其祖妣“清河郡君”封号。
再有,大中大夫、轻车都尉、彭城郡开国伯刘汝翼,官为从四品上、勋级从四品、爵为正从四品;中顺大夫、上骑都尉、清河郡开国伯张君,官为正五品下、勋级正五品、爵为正从四品。
依据品官命妇封号与等级制度,刘汝翼妻袁氏受封“彭城郡君”①元好问:《大中大夫刘公墓碑》,张金吾编撰:《金文最》卷98,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427页。
没有任何问题,但官品与勋级皆比刘汝翼低一品级的张君,其妻王氏亦受封与袁氏同级别的“清河郡君”封号。
②元好问:《中顺大夫镇南军节度副使张君墓碑》,张金吾编撰:《金文最》卷98,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429页。
刘公与张君官品与勋级虽不同,但爵位相同,封妻封号级别亦相同。
同类的封赠母妻史例在碑刻《故中议大夫中京副留守陈公墓表》③段成已:《故中议大夫中京副留守陈公墓表》,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卷25,清光绪二十七年刻本。
、《朝散大夫同知东平府事胡公神道碑》④元好问:《朝散大夫同知东平府事胡公神道碑》,张金吾编撰:《金文最》卷93,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365页。
、《中顺大夫镇南军节度副使张君墓碑》⑤元好问:《中顺大夫镇南军节度副使张君墓碑》,张金吾编撰:《金文最》卷98,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
第1428页。
等中均有记载。
考辨诸史料可知,当品官的官品、勋级、爵位不同品级时,一般依据爵位品级为主封赠母妻。
虽然金代品官命妇封号与等级制度规定,官员或者被封为王、或者爵三品以上、或者官五品以上方可封赠母妻。
但在实际封赠操作当中,品官爵级为四品郡伯(旧曰
县伯)、正五品县子、从五品县男时,亦可封赠母妻。
同时,当品官的官品、勋级、
爵位品级不同时,并非取其中级别较高者封赠母妻,而是依据官员爵位品级封赠品官命妇。
即封赠母妻时,参考官员品阶顺序为爵位品级优先于官品品级。
三、金代品官命妇纵向封赠范围
所谓“纵向”既与“横向”相对而言,这里主要是考察品官家庭中代际的封赠范围。
金代赐予达到封赠资格官员的家族女性品官命妇封号范围比较广,从纵向角度考察,品官的曾祖母、祖母、母、妻四代皆在受封赠行列,但因官员品级不同,封赠母辈尊长代数亦不相同。
金代官员品级与封赠母妻代数范围情况,史无明载,遍检《金史》及所有相关石刻资料,获知如下情况:
(一)一字王、爵级正从三品以上官,享有封赠其曾祖母、祖母、母、妻辈资格。
章宗朝重臣张万公,居官最高至从一品平章政事、获封崇进寿国公,谥曰文贞。
根据其墓志铭《平章政事寿国张文贞公神道碑》记载,因张万公获封崇进寿国公,朝廷推恩封赠其曾祖晞“银青荣禄大夫、清河郡侯”,曾祖妣刘氏,获赠“清河郡太夫人”;张万公祖询“赠金紫光禄大夫、清河郡公。
妣崔氏,清河郡太夫人”;张万公考弥学“累赠崇进寿国公。
妣王氏,寿国太夫人”;张万公妻刘氏获封“寿国夫人”⑥元好问:《平章政事寿国张文贞公神道碑》,元好问:《元好问全集》卷16,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464页。
张万公曾祖妣、祖妣、
妣三代尊长及妻均因张万公而获封赠品官命妇封号。
再考察《特赠金紫光禄大夫上護军户部尚书太子太保太原郡侯赐谥文端无疑武公墓表碑铭》,金紫光禄大夫武明甫,爵至正从三品郡侯,其“曾祖秀、祖绳、其父居仁,以公贵,皆赠如公官”,其“曾祖妣董、祖妣郑、妣崔,皆赠夫人”⑦李仲常:《特赠金紫光禄大夫上護军户部尚书太子太保太原郡侯赐谥文端无疑武公墓表碑铭》,张金吾编撰:《金文最》卷87,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275页。
因武明甫爵级达正从三品,朝廷推恩封赠其祖辈三代。
另如,从三品镇国上将军刘通,爵封侯,哀宗朝以其功推恩“赠曾祖元昭毅大将军”,赠曾祖妣赵氏“天水郡太夫人”;赠祖孝正四品上
昭武大将军,祖妣赵氏“封号如其姑”;赠考全从三品镇国上将军,“妣朱氏沛郡太夫人”⑧元好问:《齐河刘氏先茔碑记》,阎凤梧主编:《全辽金文》下册,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317页。
刘通为从三品武官、爵为正从
三品侯,因资封赠其三代尊长。
由以上史例可知,金代封王者、爵级正从三品以上者,皆获推恩封赠其三代尊长及妻辈。
(二)正从四品少中大夫与怀远大将军、五品朝列大夫与宣武将军以上文散官、武散官,一般仅享有封赠其母辈、妻辈资格。
相较于封王或爵级三品以上官,四品文散少中大夫、武散怀远大将军以上品官以及五品文散朝列大夫、武散宣武将军以上品官,封赠母辈尊长及妻辈范围则大为缩小。
根据《大中大夫刘公墓碑》记载,刘汝翼官为从四品上、勋级正四品上、爵为正从四品,其父“用公贵,累赠大中大夫”,母“彭城郡太君邵氏”,刘公妻袁氏受“封彭城郡君”封号①元好问:《大中大夫刘公墓碑》,张金吾编撰:《金文最》卷98,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427页。
,因刘汝翼推恩,其母、妻皆受封赠品官命妇封号。
大金故定远大将军《吴前鉴墓志铭》记载“母李氏,濮阳郡太君,以公贵也”②刘仲渊:《吴前鉴墓志铭》,梅宁华:《北京辽金史迹图志》下册,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版,第189-191页。
,其两位妻子王氏、薛氏并封“濮阳郡君”封号。
吴前鉴因
官爵至四品得封母、妻品官命妇封号。
再如《显武将军吴君阡表》记载,吴璋官至从五品显武将军,勋级骑都尉,爵级濮阳县男。
赠考明威将军,“妣傅氏,濮阳县太君”,夫人张氏“封濮阳县君”③元好问:《显武将军吴君阡表》,元好问:《元好问全集》卷29,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674页。
吴璋母、妻皆获推恩封赠县君封号。
另有大金从五品朝散大夫郭济忠,追封母李氏“汾阳乡太君”,“娶魏氏,封汾阳乡君”④张廷玉:《大金朝散大夫前德州安德县令兼管勾常平仓事骑都尉汾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致仕郭公碑铭并序》,阎凤梧主编:《全辽金文》上册,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018
页。
,母、妻皆因郭济忠受封品官命妇封号。
以上是从纵向角度考察金代品官封赠母辈尊长与妻辈范围概况,一字王、爵级正从三品以上品官享有封赠三代尊长及妻辈资格,正从四品、五品以上文散官与武散官一般仅封赠一代尊长及妻辈。
官员的爵级或官品只有达到规定级别后,才享有封赠母妻相应代数的资格,但是并非达到规定品级后就一定获得封赠,或者因种种原因受封赠后墓志铭中并未记载下来。
四、金代品官命妇横向封赠范围
金代实行“臣下亦娶数妻”⑤范成大:《揽轡录》,《范成大笔记六种》,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6页。
的一夫多妻制度,家庭结构非常复杂,品官母
辈有嫡母、庶母、继母之分,妻辈亦有正室、次室与继室之等,这使得品官家庭中同一辈妇女的封赠范围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从横向的角度考察,因品官之推恩,其曾祖母与祖母辈一般不细分嫡母、继母仅封赠一位,品官的母辈和妻辈则享有较品官曾祖母、祖母辈更为宽泛的封赠范围。
相关方面封赠制度史籍中也并没有细节的记载,仔细爬梳金代考古碑刻及金人文集等材料获知以下封赠范围:
(一)品官母辈的封赠范围:无论是生封还是追赠,爵级正从三品以上官员嫡母与多位继母均可获封,庶母可有条件性获封;正从四品、五品以上文散官与武散官,仅封授一位母亲命妇封号。
金代品官命妇封赠制度中即有“亲王母妻,封一字王者旧封王妃,为正从一品,次室封王夫人。
承安二年,敕王妃止封王夫人,次室封孺人”⑥脱脱等撰:《金史》卷55《百官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第1230页。
亲王母妻无论是正室还是次室皆有受封赠权利,但所受册封号不同。
亲王及以下级别品官嫡母、继母受封范围亦同样宽泛,如:从一品上大金故勤力奉国功臣、开府仪同三司、食邑一万户、食实封一千户时立爱,其父承谏“以公贵,赠镇东军节度使兼侍中,娶赵氏、张氏、王氏皆追封丰国太夫人”⑦宇文虚中:《时立爱墓志铭》,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省新城县北场村金时立爱和
时丰墓发掘记》,《考古》,1962年12期,第646-650页。
此为因时立爱官爵高位,其父承谏及其父三娶皆受封赠。
又根据《金史》记载,正二品上金紫光禄大夫、东莒公燕宁,因功勋封赠“父希迁金紫光禄大夫,母彭氏、继母许氏、妻霍氏皆为范阳郡夫人”⑧脱脱等撰:《金史》卷118《燕宁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591页。
燕宁公贵,其母、继母均获封赠为郡夫人称号。
另据《嘉议大夫陕西东路转运使刚敏王公神道碑铭》记载,因正三品户部尚书王扩推恩,其父两娶“妣刘氏、杨氏俱用公贵”,而获“赠太原郡太夫人”⑨元好问:《嘉议大夫陕西东路转运使刚敏王公神道碑铭》,张金吾编撰:《金文最》卷94,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373页。
封号。
但是,爵级在三品以下,即四品文散
少中大夫、武散怀远大将军,五品文散朝列大夫、武散宣武将军以上品官,封母情况史籍中则记载的更为粗略。
笔者所详查的文献记载及统计的两千余篇有参考价值的金人文章、碑刻墓铭等材料中,未见一例四品、五品官员封赠其多位母亲的史例。
一般仅记载一位母亲获得封赠命妇封号,且笼统称为封“母”或封“妣”,亦并未载明所受封赠为品官嫡母还是继母。
(二)品官妻辈的封赠范围与品官母辈的封赠范围基本相符,即凡获封赠资格的品官,其正室、多位继室均可以获得生封或追赠,亲王及爵级正从一品的品官,可封赠其次室。
在古代宗法制度下,正室为品官依礼聘娶之妇,尽“正位乎内”之职,其在家庭妻辈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继室也是品官正式的妻子,只是在品官正室之妻亡故或者品官与正室离婚之后,继而成为品官之妻。
金代无论品官正室还是品官继室,均可从夫贵而获封赠为品官命妇封号。
根据《张汝猷墓志铭》记载,张汝猷的父亲为从一品中次特进参知政事、南阳郡王张浩。
张浩始娶妻高姓,早卒,追封“南阳郡王夫人”,“继室南阳郡王夫人,移剌姓”①刘涛:《张汝猷墓志铭》,《北京文物与考古》第二辑,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版,第152-157页。
,张浩前夫人与继室夫人皆受封赠相同封号。
又有,官至从一品崇进荣国公时立爱
“前后娶,夫人者三”,元配李氏、继室王氏皆追封“岐国夫人”,季室王氏,故相王经侄孙,亦“封歧国夫人”②李晏:《故崇进荣国公致仕谥忠厚时公神道碑铭并序》,阎凤梧主编:《全辽金文》上册,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379页。
时立爱三娶皆受封国夫人封号。
再根据《资善大夫武宁军节度使夹谷公神道碑铭》记载,夹谷土剌官至正三品资善大夫、爵级金源郡开国侯。
其“前夫人奥敦氏,赠金源郡夫人;继室蒲速烈氏,亦封金源郡夫人”。
③元好问:《资善大夫武宁军节度使夹谷公神道碑铭》,张金吾编撰:《金文最》卷97,北京:
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412页。
正室与续弦皆受相同级别封赠。
另有从三品
中奉大夫、勋从三品护军、爵正从三品武威郡开国侯段鐸“初娶张氏,再娶张氏,三娶故通奉大夫马公女,并封武威夫人”。
④张万公:《大金故中奉大夫护军武威郡侯段铎墓表》,《历代石刻史料汇编》第四编,第一册,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卷22,清光绪二十七年刻本,三十六。
段公三娶皆受封赠“武威夫人”封号。
再有大金从四品少中大夫王元德,公“先娶夫人路氏,继以咸平萧总管之女,俱蚤逝,偕赠封太原郡君”,今夫人马氏“进封太原郡君”封号⑤吕贞干:《王元德墓志铭》,陈学霖:《金循吏王元德墓志铭考释》,《中国民族史研究》第四辑,北京:改革出版社,1992年版,第92-107页。
王公早逝两夫人受赠封,继室受
进封,三娶封号皆相同。
再据《显武将军张公墓表铭》记载,官至从五品显武将军、勋正五品骑都尉、爵正五品清河县开国子张琪,先娶□氏,早卒;继娶文氏,亦早卒;再娶□氏,“三娶皆以公阶五品而封清河县君云”⑥聂柔中:《显武将军张公墓表铭》,张金吾编撰:《金文最》卷87,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268页。
正室与两位续弦皆因夫贵而受封赠为县君封号。
通过以上考述可知,当品官达到封赠资格时,即品官爵级或者官品为五品以上,品官的正室与多位继室皆可受到封赠命妇封号,且受封封号级别相同。
金达品官所娶正妻以外之妇称“次室”,即庶民所娶妻之外的“妾”。
品官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