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况和王充关于儒者的分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生:他们能够精通儒家经书中的一种,“能说一经”,“旦夕讲授章句”。虽以教学为职资,但知识面极其狭窄,不能博古通今。这种人虽不坏,但不能令人满意。
通人:虽然他们“博览古今”,掌握了丰富的书本知识,但他们不能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缺乏理论思维能力,不能“掇以论说”。
文人:知识渊博,能够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将书本知识和实际政治结合起来,利用自己拥有的知识“上书奏记”,对实际政治加以评论和提出自已的建议。他们能成为称职的行政人才
荀况和王充关于儒者的分类
一、王充关于儒者的分类
王充提出了培养“文人”和“鸿儒”的教育目标。他将当时的知识分子分成五个级别,分别是:
文吏:受过识字教育,但“无的门第,或攀援权贵,入仕成吏。起用这种人不利于国家实行德治的政策。所以他对这种人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鸿儒:知识分子中最高级的一层。他们最明显的特征是能够“精思著文,连结篇章”,“兴论立说”,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能力。他们不仅系统地掌了现存的社会知识,且不受前人思想的束缚,创新知识,是不可多得的理论学术人オ。
王充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文人和鸿儒。即把培养杰出的政治人才和学术人才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中国教育史上,王充首次明确地提出教育应培养创造性的学术理论人才。
大儒是最理想的类人オ,他们不仅知识广博,而且能“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以已知推知未知,自如地应对从未见过和见过的新事物、新问题,自如地治理好国家。这种人治国即使只凭借"百里之地,“久而后三年,天下为一”
显然,教育应当以大儒作为理想目标。
二、荀况关于儒者的分类
荀子把当时的儒者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俗儒、雅儒、大儒。
俗儒这类人徒然学得儒者的外表,宽衣博带,但对“先王"之道,对《诗》《书》《礼》仅会作教条诵读,全然不知其用,而且还会谄谀当权者,人格低下。
雅儒的言行已能合《诗》《书》的精神,他们不侈谈“先王”,懂得取法“后王"。他们虽也在“法典”所未载和自己所未见的问题面前拙于对策,却能承认无知,不自欺欺人,显得光明而坦荡。他们能使“千乘之国安”。
通人:虽然他们“博览古今”,掌握了丰富的书本知识,但他们不能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缺乏理论思维能力,不能“掇以论说”。
文人:知识渊博,能够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将书本知识和实际政治结合起来,利用自己拥有的知识“上书奏记”,对实际政治加以评论和提出自已的建议。他们能成为称职的行政人才
荀况和王充关于儒者的分类
一、王充关于儒者的分类
王充提出了培养“文人”和“鸿儒”的教育目标。他将当时的知识分子分成五个级别,分别是:
文吏:受过识字教育,但“无的门第,或攀援权贵,入仕成吏。起用这种人不利于国家实行德治的政策。所以他对这种人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鸿儒:知识分子中最高级的一层。他们最明显的特征是能够“精思著文,连结篇章”,“兴论立说”,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能力。他们不仅系统地掌了现存的社会知识,且不受前人思想的束缚,创新知识,是不可多得的理论学术人オ。
王充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文人和鸿儒。即把培养杰出的政治人才和学术人才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中国教育史上,王充首次明确地提出教育应培养创造性的学术理论人才。
大儒是最理想的类人オ,他们不仅知识广博,而且能“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以已知推知未知,自如地应对从未见过和见过的新事物、新问题,自如地治理好国家。这种人治国即使只凭借"百里之地,“久而后三年,天下为一”
显然,教育应当以大儒作为理想目标。
二、荀况关于儒者的分类
荀子把当时的儒者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俗儒、雅儒、大儒。
俗儒这类人徒然学得儒者的外表,宽衣博带,但对“先王"之道,对《诗》《书》《礼》仅会作教条诵读,全然不知其用,而且还会谄谀当权者,人格低下。
雅儒的言行已能合《诗》《书》的精神,他们不侈谈“先王”,懂得取法“后王"。他们虽也在“法典”所未载和自己所未见的问题面前拙于对策,却能承认无知,不自欺欺人,显得光明而坦荡。他们能使“千乘之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