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口服药物漏服率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在降低口服药物漏服率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4-15T11:08:27.27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作者:曾美容[导读] 株洲市人民医院品管圈在降低口服药物漏服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株洲市人民医院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在降低口服药物漏服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科室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患者口服药物的漏服率。
结果:对照组的漏服率为5.1%,其中因护士漏发5次,因患者漏服9次,因患者未按时服药13次;观察组的漏服率为2.8%,其中因护士漏发2次,因患者漏服6次,因患者未按时服药7次;对比两组患者的口服药的漏服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品管圈在降低口服药物漏服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口服药物;漏服率;应用效果
口服药物因为给药便利,成为多数患者的主要给药方式。
但是由于口服药物种类较多,剂型、形状、包装等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导致护士在发放口服药物期间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再加上部分患者对合理用药的认识不足,最终使得口服药物的漏服率非常高[1]。
护士身为口服药物的直接执行者与观察者,在整个给药与服药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如何让患者安全、规范地服用药物,成为护士人员急需处理的难题[2]。
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品管圈在降低口服药物漏服率中的应用效果,将我科室于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与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患者口服药物的漏服率,差异显著。
现在进行如下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科室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200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
对照组患者: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18~56岁,平均(35.3±4.9)岁;文化程度中,小学及以下12例,初中11例,高中及中专40例,大专及以上27例。
观察组患者: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18~55岁,平均(35.5±5.0)岁;文化程度中,小学及以下13例,初中10例,高中及中专41例,大专及以上26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根据本科护理服务标准实施各项护理操作。
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1)成立品管圈小组:我科按自愿原则由10人组成品管圈。
选出圈长1名,副圈长1名,辅导员1名,成员7名,经脑力激荡法投票决定圈名与圈徽。
(2)选定主题:由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列出所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将其相似性分类成亲和图,再采用评价法对亲和图所总结出的问题就其迫切性、重要性、可行性、圈能力4个方面分别打分,10人平均分为该方面实得分,采用5、3、1分标准选定主题,4项实得分之和为该问题总分,最后确定“降低口服药物漏服率”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3)调查方法:由圈员进行资料收集,收集时间为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集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类:护士漏发、患者漏服、患者未按时服用。
(4)分析原因:品管圈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针对原因收集数据,进行因果关联分析。
主要从护士漏发、患者漏服、患者未按时服用三种情况进行讨论,从各个情况的各个角度入手,用鱼骨图解析漏服率的主要原因。
(5)设立目标:根据现状值、圈能力及改善重点的累积百分比,设立本次品管圈的目标值:口服药物漏服率降低至3%以下。
(6)实施对策:针对导致口服药物漏服率的原因制定对策并执行。
对策简述见表1所示。
1.3 评价指标
单位时间内,口服药物漏服的次数除以需服药的总次数,计算出患者口服药物漏服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收集,整理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量化对比资料审查,输入电脑,用SPSS13.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口服药物的漏服情况调查次数均为530次,对照组的漏服率为5.1%,其中因护士漏发5次,因患者漏服9次,因患者未按时服药13次;观察组的漏服率为2.8%,其中因护士漏发2次,因患者漏服6次,因患者未按时服药7次;对比两组患者的口服药的漏服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所示。
3.讨论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中的人们组成的活动团队,通过团员间的互相配合,依照一定的活动流程,采用科学统计工具等方法解决工作中所发生的问题与课题,其优势是能够发挥所有圈员的个人思维能力,以实现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水平的最终目标[3-4]。
临床护理人员通过品管圈活动可以快速、及时、有效地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仅能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也对护理措施的优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改善了临床护理服务的品质,提升了病区的整体形象[5]。
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品管圈在降低口服药物漏服率中的应用效果,对我科室的两组患者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与品管圈活动,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口服药的漏服率(2.8%)明显低于对照组(5.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表明,相比于常规护理,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口服药的漏服率。
综上所述,品管圈在降低口服药物漏服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燕,吕春香,林栋羚.运用QCC管理模式降低在院患者口服药的漏服率[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8):53-54.
[2]顾志娥,王加凤,於婧.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内科病人口服药漏服率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7):1658-1660.
[3]黄蓉,唐娜,向心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内外科患者口服给药漏服率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4(23):70-72.
[4]林燕梅,施金玉,蒋丽金.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给药差错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9):
[5]王芳,李利花.品管圈在心内神内科降低患者口服药遗漏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5(4):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