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 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I 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的研究进展
冯学军;王金月
【摘要】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HVS)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颅内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它可能与缺血区周围软脑膜侧支循环内缓慢血流有关。

就HVS的影像学特点、发生机制、流行病学以及临床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6(030)009
【总页数】3页(P140-142)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脑血管;高信号
【作者】冯学军;王金月
【作者单位】天津海洋石油总医院放射科,天津 300452;天津海洋石油总医院放射科,天津 3004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
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是颅脑磁共振检查的常规序列,可在有效抑制脑脊液信号的同时获得重T2加权像,对于评估脑实质和蛛网膜下腔病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2]。

Cosnard 等[3]于1999年首次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FLAIR序列上发现脑内主要动脉的异常高信号,之后的一些文献也相继报道了这一现象,并将其命名为高信号血
管征(hyperintense vessel sign,HVS)。

目前,利用HVS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病变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已成为神经影像学研究的热点。

现就HVS 的影像学特点、发生机制、流行病学以及临床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HVS主要影像学表现为MRI FLAIR序列上点状、管状或蛇纹状相对于灰质的高信号,通常短暂出现在充满相对低信号脑脊液的蛛网膜下腔内。

最常出现的部位是大脑外侧裂,也可出现在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远侧分支,颅内颈动脉,大脑中动脉近端和基底动脉。

研究表明,HVS的存在呈时间依赖性,最多见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超急性期或急性期,恢复期较少见。

但是,在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病患者中,HVS可以长期存在[4]。

此外,HVS常单侧出现,在双侧动脉疾病中,HVS多呈非对称性出现。

因此,通过双侧对比可有助于识别高信号血管。

尽管既往研究证实FLAIR序列HVS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重要影像学标志,但其确切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早期研究认为,血管内血栓形成是产生HVS的主要原因,且尸检结果证实在HVS阳性血管内存在血栓。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VS在一定程度上与血流动力学障碍有关,并表示软脑膜侧支循环内缓慢逆行的血流。

Sanossian等[5]认为HVS形成主要是由于近端血管闭塞、远端血管通过软脑膜侧支逆向缓慢血流代偿所致。

闭塞段远端血管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在FLAIR序列上流空效应丧失,在低信号脑脊液的对比下呈高信号。

刘振生等[6]通过FLAIR序列与血管造影对比研究,发现9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HVS 均来自大脑前动脉软脑膜侧支循环,大脑中动脉闭塞段以远可见缓慢逆向血流,对比剂滞留,未见充盈缺损表现,表明HVS区血管内并无血栓形成。

Liebeskind [7]研究发现不同解剖部位的HVS形成机制可能不同,他认为血管近端HVS的形成可能与闭塞血管近端淤滞血流或血管内血栓形成有关,而血管远端HVS的形成则归因于血流缓慢的侧支循环。

总之,HVS的发生机制复杂,可能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因出现位置以
及病理生理过程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机制。

HVS常见于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大血管狭窄-闭塞疾病和其他血管病变如Moyamoya病。

HVS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颇具特征性的表现,Kamran等[8]
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6 h内HVS发生率<10%,而在发病24 h 内HVS发生率则达到45%。

亚组分析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发病24 h内HVS 发生率>90%。

另外两项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3 h内HVS的发生率分别为66%和77%,且HVS出现在急性闭塞血管的同侧及其远端[9-10]。

Moyamoya病出现的HVS被称为常春藤征(ivy sign)。

HVS的出现表
明广泛的软脑膜侧支循环形成,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个体间差异很大,甚至在同一患者的大脑半球内亦是如此[11]。

HVS也可见于慢性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和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eversible cerebral vasoconstriction syndrome,RCVS)。

Iancu-Gontard
等[12]对有/无颅内动脉狭窄证据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动脉狭窄组HVS 的发生率为68%,而在无动脉狭窄组HVS的发生率仅为5%。

Chen等[13]报
道了HVS于RCVS患者中发生率为22.1%(21/95),HVS出现在头痛发作后
14 d左右,持续存在时间约6 w。

HVS作为闭塞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影像学标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首先,HVS可能反映脑血流灌注不足。

Cosnard等[3]研究发现HVS分布区域与低灌注区完全一致,且85%HVS阳性的患者在相应脑区发展为脑梗死。

Haussen等[14]研究显示,HVS结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ed imaging,DWI)可用于评估缺血半暗带。

在DWI高信号以外的HVS区存在显著的脑灌注
异常,HVS与DWI失配区可视为缺血半暗带。

Gawlitza等[15]甚至认为在某
些特殊情况下,HVS的出现可以替代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ed
imaging,PWI)。

一些研究表明,血管成形术后HVS显著减少甚至消失,反映
脑血流灌注的恢复及脑血管储备增加,可以作为术后血运重建是否有效的评估指标[16-17]。

其次,HVS可用于评估颅内外血管的狭窄程度。

HVS与同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的狭窄程度呈线性正相关,当血管狭窄程度≥90%时,HVS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分布范围更广。

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颈内动脉狭窄病例HVS的分布有明显差异:前者HVS最多见于侧裂池,而后者HVS主要分布于颞枕叶脑沟,侧裂池较少见[18]。

张卫等[19]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以HVS评分诊断颈动脉-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分别为84.38%和 88.89%)和特异度(分别为88.52%和85.76%)。

该结果与Azizyan等[11]研究报道结果一致:以HVS来判断血管严重狭窄及闭塞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最后,HVS可代表缺血区侧支循环的形成。

Lee等[9]对52例行静脉溶栓治疗
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进行研究,发现存在HVS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无 HVS
的患者,究其原因可能主要与前者侧支循环较后者丰富有关。

最近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侧支循环较好的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可以获得更高的血管再通率、较低的脑
出血转化风险及更好的临床结果[20-21]。

因此,HVS对于评估患者卒中急性
期病情和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HVS是急性颅内外大血管闭塞特征性MRI表现,代表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形成,其形成机制主要为血流动力学紊乱、血流缓慢、脑灌注不足所致。

HVS
可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评估、选择治疗方案以及预测远期预后提供一种简便、快捷的影像学方法。

【相关文献】
[1] Ebinger M,Kufner A,Galinovic I,et al.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images and stroke outcome after thrombolysis[J]. Stroke,2012,43(2):539-542. [2] Tha KK,Terae S,Kudo K,et al.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hyperintense cerebrospinal fluid on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images of the brain. Part I:pathological conditions[J]. Br J Radiol,2009,82(977):426-434.
[3] Cosnard G,Duprez T,Grandin C,et al. Fast FLAIR sequence for detecting major vascular abnormalities during the hyperacute phase of stroke: a comparison with MR angiography[J]. Neuroradiology,1999,41(5):342-346.
[4]黄显军,刘文华,徐格林,等. 磁共振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血管征研究进展[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6):413-415.
[5] Sanossian N,Saver JL,Alger JR,et al. Angiography reveals that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vascular hyperintensities are due to slow flow,not thrombus[J]. AJNR Am J Neuroradiol,2009,30(3):564-568.
[6]刘振生,王苇,李澄,等. 急性期脑梗死 FLAIR序列血管高信号形成机制探讨[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5):618-620.
[7] Liebeskind DS. Location,location,location:angiography discernsearly MR imaging vessel signs due to proximal arterial occlusion and distal collateral flow[J]. AJNR Am J Neuroradiol,2005,26(9):2432-2433.
[8] Kamran S,Bates V,Bakshi R,et al. Significance of hyperintense vessels on FLAIR MRI in acute stroke[J]. Neurology,2000,55(2):265-269.
[9] Lee KY,Latour LL,Luby M,et al. Distal hyperintense vessels on FLAIR An MRI marker for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n acute stroke?[J]. Neurology,2009,72(13):1134-1139.
[10] Schellinger PD,Chalela JA,Kang DW,et al.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early MR imaging vessel signs in hyperacute stroke patients imaged< 3 hours and treated with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J]. AJNR Am J Neuroradiol,2005,26(3):618-624.
[11] Azizyan A,Sanossian N,Mogensen MA,et al.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vascular hyperintensities:an important imaging marker f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 AJNR Am J Neuroradiol,2011,32(10):1771-1775.
[12] Iancu-Gontard D,Oppenheim C,Touzé E,et al. Evaluation of hyperintense vessels on FLAIR MRI for the diagnosis of multiple intracerebral arterial stenoses[J]. Stroke,2003,34(8):1886-1891.
[13] Chen SP,Fuh JL,Lirng JF,et al. Hyperintense vessels on flair imaging in reversible cerebral vasoconstriction syndrome[J]. Cephalalgia,2012,32(4):271-278.
[14]Haussen DC,Koch S,Saraf-Lavi E,et al. FLAIR Distal Hyperintense Vessels as a
Marker of Perfusion-Diffusion Mismatch in Acute Stroke[J]. J Neuroimaging,2013,23(3):397-400.
[15] Gawlitza M,Gragert J,Quäschling U,et al. FLAIR-hyperintense vessel sign,diffusion-perfusion mismatch and infarct growth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out vascular recanalisation therapy[J]. J Neuroradiol,2014,41(4):227-233.
[16]刘振生,李澄,王苇,等. 急性脑梗死腔内再通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血管征变化的意义[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15,49(7):535-539.
[17] Liu W,Yin Q,Yao L,et al. Decreased hyperintense vessels on FLAIR images after endovascular recanalization of symptomat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J]. Eur J Radiol,2012,81(7):1595-1600.
[18]陈忠华,褚春燕,朱传芳,等.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T2-FLAIR高信号血管征相关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12):886-890.
[19]张卫,朱幼玲,吴晓宇,等. MRI FLAIR 序列血管高信号征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评
估作用[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3):265-270.
[20] Liebeskind DS,Jahan R,Nogueira RG,et al. Impact of collaterals on successful revascularization in Solitaire FR with the intention for thrombectomy[J]. Stroke,2014,45(7):2036-2040.
[21] Liebeskind DS,Tomsick TA,Foster LD,et al. Collaterals at angiography and outcomes in the Interventional Management of Stroke(IMS)III trial[J]. Stroke,2014,45(3):759-7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