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峪的“野”》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文章的野性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介绍资料
1.激趣导入: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区。
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区内山奇水秀,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索溪峪便是其中的一个景区。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索溪峪”。
2.板书课题,质疑:“野”为什么要加上引号?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野”的?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具体描写索溪峪的“野”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质疑
1.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随着作者的描述,沿着作者的足迹去看看索溪峪,一起去享受索溪峪给我们的快乐。
自读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
出示要求: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边读边想,课文通过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
在书本上找出来,用笔做符号。
2.检查预习情况。
⑴读准字音,扫清障碍。
⑵理解词语---(猜词游戏).
⑶检查读文,指名读,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
⑷学生汇报并板书:山野、水野、野物野、人野。
⑸师:在文中哪些找到答案的画一画、读一读。
想想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再看一看,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谈“野”论野
1.赏析“山是野的。
”
(1)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2)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
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
(3)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
(4)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2.赏析“水是野的。
”
(1)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2)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
(3)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3. 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
”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
(1)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2)赏析句子“人们,在这ft水中返朴归真了。
”“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
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四、效果检测
探究课题:现在大家明白没有,题目中的“野”为什么要加引号了吗?
五、布置作业
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访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自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
2.抓住描写兰的关键词句,通过对比以及联系实际等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父亲以及作者对野兰的喜爱、赞叹和敬佩之情。
2.感悟兰的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要不失自己的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面对挫折,不在挫折面前低头.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句、图片等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本节课时:第1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出示兰花图片
孩子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所了解的兰花,好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是呀,兰花的确很美,人们把它和“梅、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
它幽静韵高,诗人常以它为题材写了不少诗篇。
3.生交流搜集到的写兰的诗句。
如:兰花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4.揭题。
兰花形态绰约多姿,幽香清远,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
(板书课题:访兰)
5.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师作补充)
贾平凹(wā),原名贾平娃,陕西省丹凤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市作协名誉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等他从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目前已出版的作品版本达300余种。
著有长篇小说《商州》、《妊娠》、《逛山》、《油月亮》、《浮躁》、《废都》、《白夜》、《土门》、《病相报告》、《怀念狼》、《秦腔》、《高兴》、《古炉》等;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黒氏》、《美穴地》、《饺子馆》、《艺术家韩起祥》、《兵娃》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走山东》、《商州三录》、《说话》、《坐佛》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太阳路》等。
二、初读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要求:扫清字词障碍。
2.指名分节读课文。
(检查学生的读书及预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3.出示生字,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
4.默读课文,要求:理清条理。
提示:按照访兰的缘由、观赏兰花、访兰后的感想分为三部分。
三、探究质疑
1.孩子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边读边思,看有什么疑问?
2.生交流。
问题预设:
(1)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一样?
(2)父亲带“我”去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上述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四,温故知新
1.抄写生字词。
2.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家长听,并请家长提提意见。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