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中医养生方法 饮食养生 食疗和药疗的联系与区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合理:早餐好,午餐饱,晚饭少。早上经 过一夜的休息,胃中处于相对空虚状态,亟需 补充营养;中午处于一日当中,消耗较多;晚 饭后,一般活动较少,故宜少食。
药 疗 和疗 食的
区 别
历代医家都主张“药疗”不如“食疗” ,宋代 《太平圣惠方》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夫食能排邪而 安脏腑,清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适情遣 疾者,可谓上工矣。”
食 药 一的 体营
养 观
药食同源
药物和食物均来源于自然界,医药从食 物中分化而来,二者相辅相成。
药食同功
食物除了具有营养价值,同药物一样也 具有药用价值以防治疾病。
药食同理 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的施用原则相同。


凡是药物,其性味之偏较大,多有毒,作

用猛烈,所以一般用来攻邪。而食物性味之偏
较小,平和无毒,一般用来补精益气,强身健



疗饮 食 有 节
食量有度: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主要靠脾胃的功能正常,若饮食过量,势必加 重胃肠负担;进食过少,则脾胃气血化生乏源。
定时:进食时间与食物在胃中停留和传递的时 间有关,按照相对固定的时间,有规律地进食, 可以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有节奏地进行活动, 脾胃协调配合,肠胃虚实交替。
只有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进行选食配膳,才能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疗辩 证 施 膳
因时施膳:春季,万物始动,适宜升补。夏季, 炎热多雨,适宜清补秋季,万物收敛,适宜平 补。冬季万物伏藏,适宜温补。
因地施膳: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自然条件人 文情况均不一样。因而人们的饮食习惯、体质 以至所患疾病亦各有异。
补益脏腑——治虚证:鸡汤治虚劳,当归羊肉 汤可用于产后血虚,猪骨髓用于补脑益智,动 物脏器用于滋补相应的脏腑等。
泻实祛邪——治实证:如马齿苋治痢疾,山楂 消食积,鳗鱼治肺痨,薏米祛湿,藕汁治咳血, 赤豆治水肿,姜汤可发汗解表,西瓜可清热止 渴等。
药 疗 和疗 食的
区 别
食疗
摄取过程长,用量大,作用缓
药疗
摄取过程短,用量小,作用急
无毒副作用
有毒副作用,只是有大小多少之分
基于营养,成分易被机化 满足心理要求
辅助治疗或直接治疗
基于治疗,成分不易被同化 不一定满足心理要求 直接治疗


和联
药系
疗 的





药食同源: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
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

“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
中也具有“四性”、“五味”。

药食同源
药物与食物,都来源于自然界。只能用来治病 的就称为药物,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食物。
但其中的大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 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

体。表明虽然药食一体,但二者仍有区别。



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

本原则,是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的精髓。采用药
物疗法称作施药,采用食物疗法称作施膳。

中医食疗就是通过辨证,结合体质,有目

的用食物或药物的性能和功效来调整身体阴阳,
达到保健强身目的。


食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病治病,无 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食疗是

利用食物性味方面的特性,有针对性地用于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些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
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

中医食疗的三大原则

1.辩证施膳

2.全面膳食

3.饮食有节
中医食疗— 辩证施膳
辩证施膳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在药膳中的具体 应用,要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结合病人的体 质等情况施以相应的治疗。
因人施膳: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疗全 面 膳 食
现代营养学认为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 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 质、水和纤维素七大类物质。其实,在中医食 疗学中也早有类似认识,如我国医学典籍《黄 帝内经》中曾经明确提出膳食配伍的原则: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