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时计时法说课稿[整理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时计时法》说课稿
老师、同学大家好!
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2~53页的《24时计时法》。
,我的说课包括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说教学反思八大板块。
下面我来详细的说一说各个板块:
一、说教材:
《24时计时法》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2~53页的教学内容。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活题材,这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年、月、日和时、分、秒等时间单位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计时法的感性经验基础上教学的,为学生今后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学生之前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累,教材有层次地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感知一天有24小时;2、了解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方法;3、学会简单的计算所经过时间的方法。
二、说学情: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时、分、秒以及年、月、日的知识,并且通过生活经验,他们对时间这个概念并不陌生,甚至有些同学已经知道了什么是“24时计时法”,但是对于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大多数同学可能还不知道。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实际,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学生的要
求,我确定了以下3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理解24时计时法,能用它正确地表示时刻,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明确两种记时法的不同并能正确地进行互换。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定为:学会计算所经过
的时间。
五、教法、学法:
为了较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媒体演示、指导观察、组织交流、点拨提示、引导建构等方法,以使教师定位于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学法上重点教会学生操作、观察、比较、体验、合作、交流等方法,力求实现师生间动态的对话,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六、教学过程:
1、自主定标、激趣导学。
首先谈话导入:同学们,课前教师让大家到生活中找一找时刻,大家找到了吗?学生可能会说出手表上、电子钟、手机、电视、报纸地方都能找到时刻;然
后老师在PPT上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电子表,上面显示的时刻是17:38,
另一张是挂钟显示的时刻是下午5:38,然后问学生这两个表上所显示的时
间是否一样?可能有的学生说一样,有的说不一样,在同学们征求老师答案的时
候,老师就说,如果你们想知道是否一样,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4时计时
法”就可以明白了,从而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可以让同学们明白其实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中,老师的提问可以激起他们对将要学习知识的兴趣)
2、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第一步:老师在PPT上出示一个是24时的钟表,
第一步:请同学仔细观察图片,看看你发现了有关钟表的什么知识?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说。
在这里我猜想学生的主要发现是,①钟表上显示的数是1~24;②钟表总共有两圈,其中从数字1到12是一圈,12到24又是一圈,两圈的数字位置从小到大的位置都是对应的。
第二步: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发现,老师先让同学们自己说说什么叫做24时计时法。
第三步:师生共同探导,了解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得出如何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在这里,老师主要的操作是,转动时针,在钟表上走两圈,让学生仔细观察时针的运动位置有什么变化,这里主要让学生得出的结论是,时针走两圈后,又回到了起点;接下来老师和同学一起分析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关系,时针再次走圈,第一圈是表示凌晨12时到中午12时,第二圈从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而时针在走第二圈的时候,也是从中午12到晚上24时,终点也是起点,因此24时也可用0时表示。
在这里主要要得出的结论是:24时计时法从凌晨1时到中午12时的表示方法和普通计时法一样,而从中午1时到晚上12时的计时方法是为普通计时法时刻加上12,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可以是24时或0时。
3、补充学习卡,深化知识
学生填完学习卡,老师问学生第一幅图上两个钟表显示的时间是否一样?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在哪个时刻播出的,如果用24时表示,该怎么表示,如果是普通计时法,又该怎样?
(设计意图是:可以让学生加强对24时计时法的了解和印像,同时可起到强化知识的作用,并且再次将所学知识同生活相联系)
4、应用提升
(我动脑我聪明)
老师出示一个有关24时计时法应用的题目(一列客车18时20分从北京开车,22时40分到达石家庄。
路上用了()小时()分。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四人小组讨论,求出客车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老师经过巡查,了解情况,再和同学进行探导,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明白,老师借助线段进行讲解。
(
171819202122232412
想:18时20分到22时20分,中间相差( 4 )小时,从22时20分到22时40分是(20 )分钟。
)
这一题是本课的难点,老师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再四人小组讨论,有利于加强学生得独立思考和合作意识,而老师借助线段讲授,比较直观,学生易于接受,这做到了突破难点。
探导完例题,让学生做相应的习题,(1、城南小学和金山小学举行一场足球友谊赛,从15:00开始,比赛和中场休息共进行了90分钟,足球赛(16 )时(30 )分结束。
2、尹老师到楚雄出差,11:40从禄丰出发,13:55到达楚雄,尹老师在路上用了(2)小时(15 )分钟。
)
这不仅可以温习刚刚所学知识,又可以让学生的理解能力进一步提升。
5、巩固提升
(我会学我会做)
出示一家超市和银行的普通计时营业时间,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它们的营业时间。
(
营业时间
上午 晚上
9:30~10:00营业时间上午 晚上8:00~8:00
)
出示一家超市的普通计时营业时间,让学生求这家超市全天的营业时间是多少。
(
)
出3道填空题,让学生填。
(1、一场足球赛从中午12时开始,到下 午1时30分结束,共踢了( )小时( )分。
2、小培从上午8时到下午5时都在学校,她一天在校一共( )小时。
3、小明星期天去图书馆看书,上午8时到的,看了1时20分就走了,他走时是( )时( )分。
)
(设计意图: 检验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掌握, 这里主要检验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有关时间的计算方法)
6、课堂小结
师生共谈这节课的收获,老师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
老师让学生回家的时候记录下自己的作息时间。
7、拓展延伸
老师出示一道应用题,让学生思考该如何求。
(爸爸到昆明出差,11:00从禄丰出发,下午1:00到达昆明,汽车每小时行驶55千米,禄丰到昆明有多远?)
(设计意图:既可以对前面所学的路程、时间、速度的复习,又可以加强本节课对新知的应用掌握)
七、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在一日(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
所以经常采用0时到24时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八、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亮点是:我所运用的知识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看到的,这符合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要求。
2、整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我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思考以及小组的合作作用,这可以加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合作意识。
3、这节课我的练习设置可以对学生起到知识的强化作用。
4、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可能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