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麻雀 语文S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麻雀语文S版
13《麻雀》教案
深度解教材:
本文讲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自己幼儿的故事。
作者通过对小麻雀、猎狗和老麻雀的神态和外貌描写,歌颂了老麻雀舍身保护自己孩子的品质,选编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学生感悟老麻雀的勇敢无畏,体会爱的伟大力量。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对小麻雀和猎狗的形象差异可能会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或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麻雀的幼小和猎狗的庞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猎狗退缩、小麻雀生还原因的欲望。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重点,在讲解老麻雀飞下枝头救孩子的情景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感受和体会。
同时,作者真实、具体表达情感的方法也是重点,教师可以运用诵读指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保护弱小的感情。
知识与能力:
1、会写“梧、桐、绒、掩、嘶、哑、搏、庞、危、险”10个生字,会认“嗅、巢、拯、嘶、哑、搏、庞、愣”8个生字。
2、重点理解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老麻雀勇敢飞下树枝,不惧怕猎狗救孩子的心理。
3、能通过朗读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突破重难点:
重点:体会老麻雀勇敢地飞下树枝,不惧怕猎狗救孩子的心理。
突破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老麻雀的爱子之情;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而直观地出示重难点词句,深度解析老麻雀的内心世界。
难点:理解课文中提到的“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突破方式:通过列举关于母爱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采用讨论法,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准确把握课文脉络;通过讲授法剖析课文,让学生正确理解作者描写真实、感情真挚的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嘶”的偏旁是“口”不是“扌”。
“危”的上半部分是“”,不是“丿”。
“搏”的右下边是“寸”。
4、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导学生理解新词的意思。
摇撼:摇动;震撼,震动。
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扎煞:张开;伸开。
掩护:保护起来不使人知;庇护。
安然:没有顾虑;很放心。
5、教师指名认读生字词,检查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生字词卡片,给学生直观感受;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学,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
①课文中有哪些角色?②这些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学生自读,讨论交流,找到答案。
教师归纳:课文主要描写了小麻雀掉下树来,老麻雀为保护孩子,奋力驱赶猎狗的故事。
(3)出示填空:文章先写_________,再写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
(答案预设:小麻雀掉在地上猎狗要吃小麻雀老麻雀救小麻雀)
2、感悟朗读,划分段落。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在小组内根据教材第62页课后习题2的提示,试着划分段落。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写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拯救了小麻雀,吓退了猎狗。
第三部分(第六、七自然段):写“我”急忙带着猎狗走开了。
【设计意图】采用读书引导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小麻雀在猛烈的风中被摇下巢,面临着极大的危险。
羽翼未丰的它,会不会逃离猎狗锋利的牙齿?老麻雀又是怎样拯救自己的孩子?下节课我们跟随老麻雀,进行一次拯救大冒险。
五、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ú tóng róng máo sī yǎ bó dòu
páng dà wēi xiǎn yǎn hù
答案:梧桐绒毛嘶哑搏斗庞大危险掩护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地尖叫()地走进()地站着()地摇撼
答案:绝望慢慢安然猛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猎狗搏斗的故事,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教师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分小组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点评归纳。
3、导入新课:林阴路上,小鸟在无助地鸣叫着。
发现它的猎狗和站在树枝上的母亲,各会采取什么行动?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好奇心,进而轻松导入新的内容。
二、熟读课文,品读语句。
1、全班齐读课文。
2、教师指导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
(1)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出示句子: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品味提示:
①小麻雀的外貌是怎样的?(体会它的弱小)
②理解“分明”的意思。
(可以用“显然”代替)
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出生不久”,说一说刚出生的小麻雀有没有自我保护能力。
明确:这句话说明了小麻雀是非常弱小、无助的。
(2)教师分段指导朗读。
①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打猎回来”“林阴路上”体现出“我”悠闲自在的心态。
此处要朗读得轻快、舒畅。
②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指导:读“放慢脚步”“悄悄地”时语调要轻、语速要慢,体现出猎狗的好奇、小心。
③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重读“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体现出小麻雀的弱小、无助。
3、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面对身单力薄又无可奈何的小麻雀,猎狗是怎样做的?老麻雀又会怎样做?
(2)学生齐读,交流感受。
(3)教师指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①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哪些词语说明猎狗很凶猛?(“张开大嘴”“锋利”)
②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教师列出问题引导学生赏析:
a、哪个词语体现出情况十分紧急?(突然)
b、从“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麻雀用力猛,动作快)
c、引导学生读出“着急、绝望”,体会老麻雀当时的心情。
d、“扎煞”体现出老麻雀怎样的心理?(体现出老麻雀害怕、紧张的心理)
e、“绝望地尖叫”让你有哪些感悟?(母爱的力量让它飞了下来,即使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也要努力一把)
③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下面的问题进行赏析:
a、这句话体现出老麻雀怎样的情感?(伟大的母爱)
b、体会“安然”的表达效果。
c、“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母爱的力量)
(4)教师小结:课文将猎狗的庞大和老麻雀的娇小进行对比,反衬出老麻雀的勇敢、伟大,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力量。
4、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2)问题引导,深入理解。
①母爱的强大力量使来势汹汹的猎狗怎样了?(愣住;慢慢地向后退。
)
③为什么“我”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离开?(作者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老麻雀,崇敬那爱的冲动。
)
(3)让学生谈谈对母爱的理解。
引导:正是老麻雀的爱,吓住了猎狗,拯救了小麻雀,也正是这种伟大的母爱,令人感动。
同学们,你对母爱是怎样理解的?学完这篇课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谈对母爱的理解,深化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三、比较语句,学习手法。
1、出示下列几组句子,学生思考: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a、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b、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停在猎狗面前。
a、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站在地上,拍打着小翅膀。
b、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2、学生读句子,交流两组句子的特点。
教师概括出写作方法:第一组中的第一句用“像一块石头似的”体现出老麻雀飞下来时的分量重,速度十分快且果断;用“落”字体现出它的毫不犹豫;第二组中的第二句不仅写出了小麻雀幼小的特点,还体现出了它惊慌无措的神态。
3、教师小结: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装饰句子,或把动作写具体,能够增强句子的感情色彩。
我们在写句子时,应多观察、多思考,熟练地运用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句子,让学生了解将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提高习作水平。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大千世界,爱无处不在,我们要让爱永驻心间。
2、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板书设计
13 麻雀
小麻雀:呆呆地嫩黄绒毛出生不久
猎狗:张开露出后退
老麻雀:飞下来掩护搏斗——伟大的母爱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照样子,仿写句子。
例: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答案:示例:我慢慢地挪动着,像一只蜗牛悠闲地欣赏身边的风景。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中的老麻雀不畏惧,像,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这体现出了。
答案:庞大的猎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母爱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