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海洋意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中的“海洋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海洋意象”
●表现宽广的胸怀。
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以雄键的笔力,生动饱满地描绘了沧海的形象,从而使情感和海洋之间具有了内在联系,作者的情感与宽广的海洋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以海的澎湃博大来抒发胸臆,有力地展现出作者的情感世界,而其中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魄,也正是诗人博大襟怀的真实写照。
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既是诗人慨叹自己生不逢时,学无所用的伤感情怀,又向往有一天能纵横天地之间,在无限广袤的大千世界中,大展身手一显宏图,实现以济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政治理想。
●寄托忧思感怀以及雄心壮志。
顾炎武《精卫》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诗人在这首诗中将大海比作复国大业,把自己比喻为精卫鸟,决心以精卫鸟填海的精神,实现自己抗清复明和编写巨著的大业,充分地表达了他坚持高尚的气节,不向清王朝屈服的决心,寄托了自己一心想要复国的雄心壮志。
孟浩然《岁暮海上作》
仲尼既云殁,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
诗中描写作者自己面对岁月流逝、人事代谢,他自己却无为于人世的失落。
任凭轻舟随意飘荡,垂下的钓竿也没有什么期待,一副随波逐流、无所归依的神态,表现出岁月改换他却碌碌无为、无可奈何的惆怅,其中的海洋意象则成为其抒发感情的依据,表现了他感伤的心境。
●抒发和烘托离情别绪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这首诗通过海上的历史传说来营造迷离奇异的海洋意象,避实就虚,从有限中求无限的描写手法,从而将送友人的惜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字字真切、句句断肠、欲泪还止,表达了对晁衡的深挚的情谊和依依不舍之情。
林宽《送人归日东》
沧溟西畔望,一望一心摧。
地即同正朔,天教阻往来。
波翻夜作电,鲸吼昼为雷。
门外人参径,到时花几开。
诗中通过云、沙平、天山、乡树来对比,从而描绘路途的艰辛和
遥远,再凭借海洋意象来传达对友人的隽永别情,从而更好地抒发和烘托出作者心中的依依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