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田雷画作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雷画作的魅力
——喜赏《家园、乡愁、乡情》
中国陕北榆林画家田雷先生的中国画于2016年6月21日——27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隆重展出。
主题为《家园、乡愁、乡情》的60多幅绘画作品布置在偌大的展厅里,气势宏大,氛围
感人。
我们首先注目的是画家题为《山群》的一幅大作。
在这幅作品中,画家成功地刻划出了30位
陕北老乡的写生图像。
这些神采奕奕的陕北老人和谐地排列在十二米的巨幅的长卷之上,给人
以真实感。
猛一看都是头顶白羊肚手巾的、脸上如刀刻的皱褶的汉子,可是细细看来,他们的
表情、心理状态迥然不同。
画家采用了准确的、明快的、洗练的手法,造就出这样一批令人震
撼的艺术形象。
我敢肯定,达到这样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画家经过了无数次的实际生活体验
和艺术实践。
上面我概述了画家的两幅十分动感的画卷,现在我要概述他的一幅十分静感的巨幅画卷,那是
题为《黄河颂词》的长卷画作。
我们看到的是黄河之水从千山万壑中流出,曲折重重,弯道多多,两岸茫茫远山,苍然岿稳,本来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在这里却是浩渺深邃,渊不见底,平然无浪,恰如一江银白色的内敛的水银,使人心境坦然。
而在眼前的岩壁上,巍巍乎现出一座鬼斧神笔的寺庙群组。
那山那水画家几乎用了写意的手法涂抹而出,而这石壁
古庙,还有寺庙的前面的针叶松林,却是用了细针微刃、小心严谨地刻画出来,整个画面因为
这寺庙而寂静无“声”。
我心下不禁“高呼”道:“啊,美哉此境,我愿意居住其间,乐不思蜀也!”我问画家:“这幅画奇特地表现出一个‘静’字,都因为这一古庙,他说是的。
我说这千山万水,
这石壁庙宇都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却感觉不到拥挤,而感觉到的是自然分布的得当均衡,为
什么?”他没有回答,我也觉得我问得没有道理,这山明水秀,景色幽丽的河谷寺庙如山城一
般的艺术表现力,不就是他丰富的想象力,不就是他的艺术功底所到吗!不就透视出画家聪明
和才智和高超的技艺吗!
至于田雷其它的那么多的作品,我这里就不不一一描述了,因为已经有许多评论家详细地评论
过了。
一句话,观览了他的60多幅作品,我首先感到的是一种享受,一种美的享受,一种耐
人寻味的特别的享受。
寻思着,我问自己:他的作品和一般画家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怎么能这么强劲地扣住观赏者
的心弦呢?好处是我从中很快悟出来了一个道理——主要是他所画的是属于他心中的东西,是
他熟悉的生活,是他炽烈深爱的主题《家园、乡愁、乡情》。
大凡艺术家都在思考如何给自己定位,也就是极力寻找自我。
我认为,画家田雷是真正寻找到
了自我。
自我是什么呢?就是艺术家自己的一颗“心”,就看这一颗心里装的是什么内容。
我们
说田雷的心里装的是黄土高原,装着“家园、乡愁、乡情”这就奠定了他的绘画艺术的着重点。
对有些搞艺术的主儿们来说,头脑里一片迷茫,也有一辈子找不着着重点的、对绘画却强烈追
求着的人,这就在画家的作品之中,出现了高与低、成功与不成功之别。
总的看来,田雷的作品内涵凝重、深沉、质朴中透出了新颖和高雅,使观赏者体验出一种雅俗
共赏的、坚实的现实主意的甜美的意境,感觉到一种幸福的沉醉,浓浓的慰藉。
看得出来,田
雷画家的主意特别真,也就是他的主观意识很强,大胆地设想,有时候轻描淡写,有时候浓墨
重彩,着意使自己的作品在传承的基础上求新求异。
通过对他一系列作品的观览品味,感觉出
他对黄土山川的风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物、对昆虫飞鸟、对家畜家禽对生灵走兽等等都有他
自己的实践观察、判断、自己的想象,即是说他有自己感觉的世界。
他寻找的感觉世界是不一
般的世界,我认为这已经升华成画家田雷富有才华的人生和艺术品格。
在这里,艺术鉴赏家刘绪明先生语重心长地说:“田雷的画弥漫着浓浓的乡愁,充满了对黄土
地的生态环境和陕北人生活状态的思考,包含着对黄土地生命生生不息的礼赞,就像一幅生动
的陕北民俗画卷。
在他的画笔下,无论是劳作的汉子,俊俏的婆姨,抑或是蹒跚的老人,天真
的孩子,不曾设色,自然天成,充满生活情趣。
画面中的牛、羊、鸡、猪、狗、猫。
以及山川
草木,劳作工具,随笔点画而成,意境简当,不费装缀,但无不赋予生命。
”通过刘绪明先生
对画家的作品的概括,我们更进一步知道了我们之所以受感动的缘由。
我们说艺术不是树叶,可以随意去采撷,抑或自己掉下来,而是成功者的执着不懈地努力得来。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这话用在画家田雷的艺术生涯中,很是恰当。
而不懈的努力就来
自我们前面说的画家的心力、自我,而田雷这种心力和自我,又来自什么条件呢?我认为,画
家田雷的成长与今天的成功与他的父亲的、身教言教有着前决的关系。
田雷在为父亲的的画像
的旁边,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的父亲田治枝生于一九三二年,三岁时因患眼疾致双目失明。
十二岁拜师学艺。
三十二岁时与曾经给毛主席说书的艺人韩起祥一同创办了延安曲艺社......”他
接着说,至此后,头脑聪颖记忆力过人的父亲,就一路带领家乡的盲人创办宣传队,走乡过村
说唱演出。
到了上一世纪八十年代,渐渐晓事的田雷开始随父亲在山涧小道上爬涉,在各个村前庄后说唱
表演。
一种革命的、正义的、强大的、顽强的特质精神,在他的心灵深处中滋生,发芽、生根。
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最底层劳苦大众的疾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的心灵深处与父亲宣
传队伍的共识产生了共鸣:萌生出了要用艺术的工具把劳苦大众、从落后的愚昧中解救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他从中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的素材。
触类旁通的他,后来决然握起起了彩色的如
椽的画笔,奋斗到现在。
田雷,他,成功了!他走到现在,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煎熬,他自
己知道,我们当然想象得到。
所以说画家田雷的父亲和他的盲人队伍,是田雷成功的先决条件。
那种力量是无论什么条件都
无法替代的。
说到这里,不禁使我们联想到世界上的一些生理感官残疾的人的成功的范例:西
方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一生中间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英雄交响乐》、《田园》、《命运》等等,在他创作的鼎盛时期,他突然发现自己的耳朵失聪,这一严重的打击,并没有
阻止他对音乐的钟情和创作,后面的作品《命运交响曲》、《钢琴合奏幻想曲》、《联手赋格曲》比耳朵失聪之前的作品更出色更感人;还有我们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盲人、民间音乐艺术
家阿炳的、震惊中外的二胡独奏乐曲代表作《二泉映月》,只要聆听就自然的把我们的精神带
到那景色无比美丽的山川流水之间。
阿炳一生中创作和演出二百七十多首民间乐曲。
而他自己
一生的生活条件,还不如一个流浪汉。
我们敬仰的那些在苦难度过人生的、却硕果累累,功绩赫然的、影响激励着后代人奋进的伟大
艺术人物,看看,我们的画家田雷父辈的功德和成功何其相似乃尔。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在
别的条件,而自己在于心志,看他们心里装的什么,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一千真万确的道理。
这
在分析田雷画作的魅力中已经充分说明,不再赘述。
祝愿田雷画家更大踏步地走进时代的潮流,一如既往地去投入、去探索、去寻找更为丰富的精
神世界,开拓更广阔更高远的艺术世界。
最后我要骄傲地说,田雷是黄土地人民的画家,是中国人民的画家,是世界人民的画家。
我永远喜爱画家田雷的绘画!
2016年7月3号于北京朝阳寒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