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系统的基本结构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那里改选另外一条可应用规则。
第二十五页,共30页。
2)试探方式
• 对八数码问题而言,在3种情况下应考虑回溯:
– 新生成的状态在通向目标的路径上已经出现过;
– 从初始状态开始,在应用了指定数目的规则后,仍没有找到目标状 态;
– 对当前状态,再没有可应用规则。
• 假如规定的搜索深度为6层(表现为:应用了第6条规则之后得到的状 态仍然不是目标状态),回溯策略应用于八数码游戏时的一部分搜 索图如图2-5所示
– 控制系统与问题无关。
第七页,共30页。
2.1.2 产生式系统的基本过程
基本算法如下 : 过程PRODUCTION
1.DATA 初始数据库 2.Until DATA 满足结束条件(匹配)之前, do:
{ 3.从规则集中选一条可应用于DATA的规则R(选择) 4.综合数据库 R 应用到 DATA 得到结果 (执行) }
上述过程是 “匹配、选择、执行”的循环过程。
第八页,共30页。
2.2 问题的表示
• 用产生式系统求解问题,就是把一个问题的描述转化成产生式系统的三个部分。 其中问题的表示(即综合数据库和规则集的描述)对问题的求解有很大的影响。 – 状态空间法。所求问题的已知事实及中间结论,称为状态。状态的集合及状态间的转移 规则构成问题的表示。基于这种表示的问题求解称为状态空间法。求解过程是,通 过对可能的状态空间的搜索求得一个解。(PRODUCTION过程) – 问题归约法。待求问题分解为一些较为简单的子问题,且子问题也可以分解, 所以可得到若干子问题。包含问题、子问题的集合与问题分解的规则一起构 成问题的表示。基于这种表示的问题求解称为问题归约法。求解过程是,通 过对各个子问题解答的搜索求得原问题的解答。 (SPLIT过程)
个状态。
C91 C81 C71 C61 C51 C41 C31 C21 C11 9! 362880
第十三页,共30页。
• 2. 规则集:移动一块将牌(即走一步)就使状态发生
一次转变。有四种走法:空格左移、空格上移、空格 右移、空格下移。
记数组第 i 行第 j 列的元素为
Sij ,1 i, j 3
第二十页,共30页。
图2-3 爬山法的三种可能状态
爬山算法缺点:有时到达某一状态后,尽管它不是目标状态,但在测试过
中又找不到比该状态更好的状态,如图2-3。
⑴ 局部极大点(多峰时处于非主峰):它比周围邻居状态都好,但不是目标。 ⑵ 平顶:它与全部邻居状态都有同一个值。
⑶ 山脊:如果搜索方向与山脊的走向不一致,则有可能会停留在山脊处。
基于该定义,下图所示状态的函数值为-4。显然,目标状态的函数值
为0。
第二十二页,共30页。
123
283 8164 4
7 55
76
左 下 右
第二十三页,共30页。
123
84
765


283 164 75
283 14 765
1
W=-4
2
W=-3 左
23 184 765
3
W=-3
283 14
765
23 184 765
第二十六页,共30页。
283 1
164 75

左、上、右
283 2 164
75 上
上、右
283 64
175
3

上、右、下
83
4
264
175
右、下
右8 3 264 175
5
左、右、下
(1) 左
83 264 175
(3)

6
83
264
175
状态6的所有规则 用完,回溯到上一步 ,到状态 5
6
左、下

863 24 175
S S , S 0; i0 j0
( i0 1 ) j0
( i0 1 ) j0
• 3.控制策略:从规则集中选择规则并作用于状态的
一种广义选取函数。
确定某一策略后,可以用算法的形式给出程序。 使用该策略从初始状态出发,通过不断寻求满足 一定条件的问题状态,最后到达目标状态。
第十六页,共30页。
• 2.3 控制策略分类
4
W=-2
123 84
765
5
W=-1
123 84 765
6
W=0

83 214 765

83 214 765
3
W=-3
4
W=-3
5
W=-3

813 24 765

813 24
765

13 824 765

13 824 765

123 84 765
6
W=-3
7
W=-3
8
W=-2
9
W=-1
10
Hale Waihona Puke W=0图2-4 八数码问题各状态的爬山函数值
• 对当前的状态,只要某一条规则作用之后能生成合法的新状态,那 么,这条规则就是可用规则。
• 产生式系统的运行表现出一种搜索过程,在每一个循环中选一条规则试用, 直到找到某一个序列能产生满足结束条件的状态为止。
• 不同的控制策略产生不同的解,高效率的控制策略能够走较少的步骤达到 目标,但需要问题求解的足够知识。
第五页,共30页。
3、控制器是规则的解释程序或执行程序,它规定选择一条可用规则的原则和 规则使用的方式 (推理方向),并根据综合数据库的信息,控制求解问题的
过程(控制策略,推理引擎)。通常从选择规则到执行操作分三步: • 匹配。
– 判断规则的前件是否成立? – 可能有多条规则的前件能够与综合数据库中的事实匹配!
空格所在的行、列分别记为 ,则
i0 , j0
Si0 j0 0
则空格左移一格、空格上移一格、空格右移一格、 空格下移一格可用如下4条规则来描述:
第十四页,共30页。
• 规则1: (空格左移一格)
if
j0 2
then
S S , S 0; i0j0
i0 ( j0 1 ) i0 ( j0 1 )
• 规则2: (空格上移一格)
• 利用 H(P)可以计算朝不同方向迈出一步后高度的变 化情况。即
– 向东:△z1=H(P0+△x)-H(P0) – 向西:△z2=H( P0 -△x)- H(P0) – 向北:△z3=H( P0+ △y)- H(P0) – 向南:△z4=H( P0 -△y)- H(P0)
• 选择△z变化最大的那一步攀登,到达新的位置P;从P开始 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到达山顶。
• 一个合理的走步序列是问题的一个解。
第十二页,共30页。
• 1.综合数据库:选择一种数据结构表示将牌布局。
• 本例选用二维数组来表示布局较直观,其数组元素用
{S表ij}示,其中 1 i, j 3, S且ij 互{不0,1相,等,8。} • 这样每个具体取值矩阵就代表了一个棋局状态。显然,
该问题有
所以,用不可撤回方式来求解登山问题,需要对状态测试函数进行选择:这个函数应 具有单极值,且这个极值对应目标状态值。
第二十一页,共30页。
• 测试函数例:以8数码为例,统计“不在位”将牌个数(逐一比较当前 状态与目标状态对应位置,有差异的将牌总个数),并取其负值作为 状态描述的函数.
- W(n)(n为测试状态)
• 在产生式系统中,待描述系统的知识被分为两部分:
– 事实:表示已知事实,如事物、事件及其之间关系,也可以看作是 无前提条件的产生式。
– 产生式规则: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式,表示推理过程和行为。
第四页,共30页。
2.1.1 产生式系统的基本结构
三个基本部分:综合数据库(事实库)、规则库(规则集)、控制器(规则 解释)。
• 爬山法的策略 – 执行使新状态的测试函数值有最大增长的规则;
– 所有规则都不能使新状态的测试函数值增长时,执行 使测试函数值不减少的规则;
– 如果以上两种规则都不存在,则过程停止。
第二十四页,共30页。
2)试探方式
• 试探方式分为两种:回溯方式和图搜索方式。
• 回溯方式:应用规则后遇到规定的情况时,返回到最近 的回溯点(无特殊规定时,最近的上一状态即是回溯点),
6
左、上、右、下
同状态4,回溯到上一
步,到状态5
(1) 左
8 37 264 175
(2) 下 (2)

834 7
863 7
26
24
1、综合数据库是产生式系统使用的主要数据结构,存储有关问题状态、 性质等事实(叙述型知识),包括推理过程中形成的中间结论,对应 问题的表示信息。
2、规则库是产生式规则的集合,存储有关问题的状态转移、性质变化等规 则(过程型知识),规则形式: if 条件 then 行动 if 前提 then 结论
如果某规则的前件能够被事实库中的事实满足,则该规则被激活。
第十九页,共30页。
爬山算法
1. 开始状态作为一个可能状态。
2. 从一个可能状态,应用可用规则集生成所有新的可能状态集。 3. 对该状态集中每一状态:
(1)进行状态测试,检查其是否为目标: (2)如果是目标则程序停止。 (3)如果不是目标,计算该状态的好坏或者比较各状态的好坏。 4. 取状态集中最好状态,作为下一个可能状态。 5. 回到第2步。
人工智能系统的基本结构演示文 稿
第一页,共30页。
人工智能系统的基本结构
第二页,共30页。
第二章 人工智能系统结构
• 2.1 产生式系统概述 • 2.2 问题的表示
• 2.3 控制策略分类 • 2.4 产生式系统的类型
第三页,共30页。
2.1 产生式系统概述
• 产生式,也称作规则,或产生式规则,用于描述各种知 识单元间广泛存在的因果关系,即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 系。
– O是规则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元素称作操作算子,将一个状态转化为另一个状态。
• 问题求解:从S0出发,经过一系列操作变换达到G, S0 O1 S1 即O2状态S2空间搜Ok索 G
问题。状态空间的一个解是一个有限的规则序列,
即为状态空间的一个解,解不
一定唯一。
O1,, Ok
第十页,共30页。
2.2.2 问题归约法
• 问题归约法是比状态空间法更一般的问题求解方法,如果在归约法中,每 运用一次操作算子,只产生一个子问题,则就是状态空间法。
第十一页,共30页。
2.2.3 产生式系统举例
28 3 164
7
5
123
8
4
765
图2-1 八数码游戏
• 问题描述:给定一种初始布局(初始状态)和一个目标的布局 (目标状态),问如何移动将牌,实现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 转变。
• 冲突解决,选择可调用的规则。
– 从匹配满足的规则集中选择一条规则。
• 执行规则,并在满足结束条件时终止产生式系统的运行。
– 如果规则的后件是结论,把该结论加入综合数据库; – 如果规则的后件是动作,执行该动作;
第六页,共30页。
4、产生式系统的特点:
– 数据、知识和控制相互独立。
– 知识具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均由左、右两部分组成。 – 知识无序性与模块化:知识的补充和修改非常容易。
if
i0 2
then
S S , S 0; i0j0
( i0 1 ) j0 ( i0 1 ) j0
• 规则3: (空格右移一格)
if
j0 2
then
S S , S 0; i0j0
i0 ( j0 1 ) i0 ( j0 1 )
• 规则4: (空格下移一格)
if
第十五页,共30页。
i0 2
then
• 控 制 策 略分 为两 类 : 不可 撤 回 方式 ( Irrevocable ) 和试 探 方 式 (Tentative)。
第十七页,共30页。
1)不可撤回方式:
• 思想: 利用问题给出的局部知识决定如何选取规则,已 用过的规则不能撤回。优点是控制简单。
• 例:爬山问题。登山过程中,登山人的目标是爬上峰顶, 如何一步一步地向目标前进就是一个策略问题。通常,
• 问题归约法也可用一个三元组(S0,O,P)来描述
– S0是初始问题,即要求解的问题;
– P是本原问题集,其中的每一个问题是自然成立的,不需证明的;
– O是操作算子集,一个操作算子可把一个问题化成若干个子问题。
• 该方法由问题出发,运用操作算子产生一些子问题,对子问题再运用操作 算子产生子问题的子问题,一直进行到产生的问题均为本原问题,则问题 得解。问题归约的最终目的是产生本原问题。
第九页,共30页。
2.2.1 状态空间法
• 状态空间可用三元组(S,O,G)来描述
– S是状态集合。状态是表示某种事实的符号或数据。问题的状态可以用任何类型的数据结构描 述。起始状态S0是S的一个非空子集,描述问题的初始状态。
– G是目标状态。 G是S的一个非空子集,它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要达到的状态,也可以是对 某些状态性质的描述。
人们利用高度随位置变化的函数H(P)来引导爬山,这 是一种不可撤回方式。
第十八页,共30页。
• 假设登山人当前所处的位置为P0,如果只有四个方向可供选择 :[向东
(△x)、向西(-△x )、向北(△y)、向南(-△y)],分别记为 规则1、2、3、4。
Z
Y
z0 y0
P0(x0,y0,z0)
x0
X
图2-2 爬山过程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