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杜二相的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杜二相的作文
杜如晦曾经对房玄龄说过这样一句话:“大丈夫行事,论是非,
不论利害。
”有人认为这种说法很偏颇,其实并没有这么严重。
真正
值得人敬佩的恰恰就是杜如晦的这份勇气和担当!
杜如晦的正直让他不畏强权、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敢于进谏;他的爱国情怀更加使他成为唐朝历史上最伟大的忠臣之一!贞观二十三年(649),突厥背信弃义,侵犯唐边境。
兵部尚书李靖领命率军出征,敌众我寡,但李靖仍带领所属士兵奋力拼杀,斩首千余级。
回朝后李靖又马不停蹄地向李世民汇报战况。
但由于杜如晦是魏征的学生,唐太宗担心他向皇帝告密,便叫人把魏征找来问话。
魏征坦然承认自己与房玄龄私交甚好,怕师傅难堪,才去看望老朋友,却被唐太宗撞见。
唐太宗很生气,觉得两人既然有约在先,那么凡事都应该给师兄留点面子,何必计较这些小节呢?于是叫人把杜如晦抓起来关入牢中。
一时间满城风雨,朝野哗然。
你们听了以后可能会觉得我在胡编乱造,但我想要讲述的故事确实发生在贞观年间。
而且历史记载也证明杜如晦确实因参劾魏征而受到牵连,只不过这个原因跟我所讲的截然相反罢了。
这时候请同学们注意杜如晦的动作和神态。
如果你是当时的房玄龄或者是太宗,遇到这件事你将怎么办呢?是像别人一样冷眼旁观还是为自己的恩师辩解?如果换做你,恐怕早已吓破胆,半句话都不敢说吧!试想,身为宰相的杜如晦一言不合便触怒龙颜,要知道,像李靖、李绩等名将可是长期位居高官的人啊!谁又敢冒着掉脑袋的危险
替你求情呢?就算你亲自前往为魏征求情,估计他也未必肯接受吧?再退一步说,即便你侥幸保住了性命,太宗或许还会继续追究此事。
你杜如晦又岂是那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至多也就会为了活下去装
聋作哑罢了。
这是当着皇帝面,如果换作私底下,李世民未必就有那么仁慈。
比如说,我要惩罚某个人,不管什么理由,哪怕再荒谬,即使拿刀架在他脖子上,他也必须乖乖服从。
你李世民纵容你的弟弟“劫狱”,处死都尉府长史侯君集,导致国家安定遭到巨大威胁,你还有脸在这儿说吗?据《资治通鉴》记载:“诸公皆知太宗怒,不敢言,独杜如晦抗言,太宗怒稍解。
”意思就是说,所有人都知道太宗恼火了,不敢吭声,唯独杜如晦挺身而出,劝说李世民,结果李世民消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