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力测试十二 机械振动、机械波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
综合能力测试十二 机械振动、机械波 7. 如图为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绳上传播时某时刻的波形图,甲波向右传播,乙波向左传播.质点 M 位于 x=0.2 m
处,则( )
A.这两列波不会发生干涉现象 B.M 点的振动总是加强 C.M 点将做振幅为 30 cm 的简谐振动 D.由图示时刻开始,再经过 1/4 甲波周期,M 点将位于波峰 8. 一砝码和一轻弹簧构成弹簧振子,右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研究该弹簧振子的受迫振动.匀速转动把手时,曲杆给弹簧 振子以驱动力,使振子做受迫振动.把手匀速转动的周期就是驱动力的周期,改变把手匀速转动的速度就可以改变驱 动力的周期.若保持把手不动,给砝码一向下的初速度,砝码便做简谐运动,振动图线如甲图所示.当把手以某一速 度匀速转动,受迫振动达到稳定时,砝码的振动图线如图乙所示. 若用 T0 表示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T 表示驱动力的周期,Y 表示受迫振动达到稳定后砝码振动的振幅,则( )
π 故该振子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5sin2t(cm).
(2)由题图可知,在 t=2 s 时振子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此时加速度为零,随着时间的延续,位移值不断加大,加速度的
值也变大,速度值不断变小,动能不断减小,弹性势能逐渐增大.当 t=3 s 时,加速度的值达到最大,速度等于零,动 能等于零,弹性势能达到最大值. (3)振子经过一个周期位移为零,路程为 5×4 cm=20 cm,前 100 s 刚好经过了 25 个周期,所以前 100 s 振子位移 x=0,
________的增大而增大.
数据组编号 1 2 3 4 5 6
摆长/mm 999.3 999.3 799.2 799.2 501.1 501.1
摆球质量/g 32.2 16.5 32.2 16.5 3 1.8 1.4 1.4
第2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综合能力测试 10. (12 分)如图所示为一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求:
B.6 m、8 m 和 12 m
C.4 m、6 m 和 12 m
D.4 m、8 m 和 12 m
2. 劲度系数为 20 N/cm 的弹簧振子,它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 )
A.在图中 A 点对应的时刻,振子所受的弹力大小为 0.5 N,方向指向 x 轴的负方向
B.在图中 A 点对应的时刻,振子的速度方向指向 x 轴的正方向
(1) 该振子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2) 在第 2 s 末到第 3 s 末这段时间内,弹簧振子的加速度、速度、动能和弹性势能各是怎样变化的? (3) 该振子在前 100 s 的总位移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11. (12 分)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上 A、B 两点的振动图象,A、B 两点相距 8 m.求: (1) 这列波可能的波长; (2) 这列波可能的波速.
动,所以 E 选项错误. 7. 答案:BC
解析: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内传播,波速相等,由图可知两列波的波长相等,由 v=λf 可知,频率相等,所以
两列波能产生干涉,故 A 错误;质点在 M 处是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处,振动总是加强,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 为 A=20 cm+10 cm=30 cm,则 M 点将做振幅为 30 cm 的简谐振动,故 B、C 正确;从图示时刻开始,再经过 1/4 甲
振子路程 s=20×25 cm=500 cm=5 m.
32
32
80
11. 答案:(1)λ=
m(n=0,1,2,3,…)或者 λ=
m(n=0,1,2,3,…) (2)v=
m/s(n=0,1,2,3,…)或者波速 v=
4n+3
4n+1
4n+3
80 m/s(n=0,1,2,3,…)
4n+1
3 解析:若波由 A 传向 B 时,由图有:xAB=nλ+4λ=8 m (n=0,1,2,3,…)
C.在 0〜4 s 内振子做了 1.75 次全振动
D.在 0〜4 s 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 0.35 cm,位移为 0
3. 如图所示,是一列沿着 x 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 t=0 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这列波的周期 T=2.0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的波速 v=2.0 m/s
B.在 t=0 时,x=0.5 m 处的质点速度为零
A.由图线可知 T0=4 s B.由图线可知 T0=8 s C.当 T 在 4 s 附近时,Y 显著增大;当 T 比 4 s 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 很小 D.当 T 在 8 s 附近时,Y 显著增大;当 T 比 8 s 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 很小
三、非选择题(共 46 分)
9. (12 分)某同学在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时有如下操作,请判断是否恰当(填“是”或“否”).
第3页
综合能力测试十二 机械振动、机械波 12. (10 分)如图甲所示是一列沿 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 t=0 时的波形图,已知波速 v=2 m/s,质点 P、Q 相距3.2 m.则:
(1) 在图乙中画出质点 Q 的振动图象(至少画出一个周期); (2) 从 t=0 到 Q 点第二次振动到波谷的这段时间内质点 P 通过的路程.
32 解得:λ=4n+3 m (n=0,1,2,3,…)
λ 80 此时的波速 v=T=4n+3 m/s (n=0,1,2,3,…)
1 当波由 B 向 A 传播时有:4λ+nλ=8 m (n=0,1,2,3,…)
32 得波长 λ=4n+1 m (n=0,1,2,3,…)
第4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综合能力测试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能的波形有三种,如图所示:
则λ21=6
m,λ1=12
m,λ2=6
3 m,2λ3=6
m,λ3=4
m,因此选项
C
正确.
2. 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 A 在 t 轴上方,位移 x=0.25 cm,所以弹力 F=-kx=-5 N,即弹力大小为 5 N,方向指向 x 轴的负
=0.3 s 时,x=0.5 m 处的质点正在沿 y 轴正方向运动,还没到达最高点,故 D 正确. 4. 答案:A
解析:甲球运动时间 t1=
2R
1
g ,乙球运动时间为 t2,设 BD 倾角为 θ,则 a=gsinθ.BD 长为 2Rsinθ.故 2Rsinθ=2gsinθt22,
1
π
t2=2 R/g;丙球做简谐运动,t3=4×2π R/g=2 R/g.
①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约 5°释放;________
②在摆球经过最低点时启动秒表计时;________
③用秒表记录摆球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________
该同学改进测量方法后,得到的部分测量数据⻅表.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中一个摆球直径
的 示 数 ⻅ 下 图, 该 球 的 直 径为 ________mm.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单摆周期 随
苦的探索,利用在⻜机机翼前缘处装置一个配重杆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机机翼前装置配重杆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大⻜机的惯性
B.使机体更加平衡
C.使机翼更加牢固
D.改变机翼的固有频率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6. 如图,a、b、c、d 是均匀媒质中 x 轴上的四个质点.相邻两点的间距依次为 2 m、4 m 和 6 m,一列简谐横波以 2 m/s 的波速沿 x 轴正向传播,在 t=0 时刻到达质点 a 处,质点 a 由平衡位置开始竖直向下运动,t=3 s 时 a 第一次到达最 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t=6 s 时刻波恰好传到质点 d 处 B.在 t=5 s 时刻质点 c 恰好到达最高点 C.质点 b 开始振动后,其振动周期为 4 s D.在 4 s<t<6 s 的时间间隔内质点 c 向上运动 E.当质点 d 向下运动时,质点 b 一定向上运动
5. 答案:D 解析:当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较大,因此要减弱机翼的振动,必须改变机翼的固有频率,选
D. 6. 答案:ACD
解析:当 t=6 s 时,由 x=vt=12 m,波刚好传播到距 a 点 12 m 的 d 点,所以 A 选项正确.当波传到 c 质点时所需时
3
T
间为 t1=3 s,由题意知4T=3 s,所以 T=4 s,c 质点又振动2=2 s,回到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所以 B 选项错误.T=4
方向,选项 A 错误.由题图可知此时振子的速度方向指向 x 轴的正方向,选项 B 正确.由题图可看出,t=0、t=4 s 时
刻振子的位移都是最大,且都在 t 轴的上方,在 0~4 s 内振子完成两次全振动,选项 C 错误.由于 t=0 时刻和 t=4 s
时刻振子都在最大位移处,所以在 0~4 s 内振子的位移为零,又由于振幅为 0.5 cm,在 0~4 s 内振子完成了 2 次全振
第5页
综合能力测试十二 机械振动、机械波
mm.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摆长不变时周期不变,摆长变化时周期才发生变化. π
10. 答案:(1)x=5sin2t cm (2)变大 变小 变小 变大 (3)0 5 m 解析:(1)由振动图象可得:A=5 cm,T=4 s,φ=0 2π π 则 ω= T =2 rad/s
波周期,两波在 M 点都将向下运动,故 M 点会到达波谷,D 错误. 8. 答案:AC
解析:由题图可知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 T0=4 s,故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根据受迫振动的特点,当驱动力的周期 与系统的固有周期相同时发生共振,振幅最大;当驱动力的周期与系统的固有周期相差越多时,受迫振动物体振动稳
s,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均为 4 s,所以 C 选项正确.t1=3 s 时,c 质点刚开始向下振动,又经 1 s,c 质点运动到负向最大 位移处,再经 2 s,c 质点运动到正向最大位移处,所以 4 s<t<6 s 时,c 质点由负向最大位移处向正向最大位移处运动,
5 所以 D 选项正确.bd 距离为 10 m,波长 λ=vT=8 m,所以 bd=4λ,当 d 向下运动时 b 可能向下运动,也可能向上运
动,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 2×4×0.5 cm=4 cm,故选项 D 错误. 3. 答案:D
1m 解析:由于波的波长为 1 m,周期为 2.0 s,故这列波的波速 v=2.0 s=0.5 m/s,故 A 错误;由于 x=0.5 m 处的质点处
于平衡位置,故该质点的速度最大,B 错误;经过 2.0 s,这列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一个波长,即 1 m,故 C 错误;在 t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综合能力测试
综合能力测试十二 机械振动、机械波
时间:6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 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某时刻该列波上正好经过平衡位置的两质点相距 6 m,且这两质点之间的波峰只有一个,则
该简谐波可能的波长为( )
A.4 m、6 m 和 8m
且 C 点很靠近 D 点,如果忽略一切摩擦阻力,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球最先到达 D 点,乙球最后到达 D 点
B.甲球最先到达 D 点,丙球最后到达 D 点
C.丙球最先到达 D 点,乙球最后到达 D 点
D.甲球最先到达 D 点,无法判断哪个球最后到达 D 点
5. 在⻜机的发展史中有一个阶段,⻜机上天后不久,⻜机的机翼很快就抖动起来,而且越抖越厉害,后来人们经过了艰
C.经过 2.0 s,这列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 0.8 m
D.在 t=0.3 s 时,x=0.5 m 处的质点的运动方向为 y 轴正方向
4. 如右图所示,将小球甲、乙、丙(都可视为质点)分别从 A、B、C 三点由静止同时释放,最后都到达竖直面内圆弧的最
低点 D,其中甲是从圆心 A 出发做自由落体运动,乙沿弦轨道从一端 B 到达最低点 D,丙沿圆弧轨道从 C 点运动到 D,
定后的振幅越小,故 C 选项正确,D 选项错误.
9. 答案:①是 ②是 ③否 20.685(20.683〜20.687) 摆长 解析:①单摆在最大摆角不超过 10°时可看作是简谐运动.②摆球经过最低点时速度最大,滞留的时间最短,计时误差 最小.③为减小测量周期时的误差,应测单摆完成 30~50 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来求出周期. 螺旋测微器上的固定刻度读数为 20.5 mm,可动部分的读数约为 18.5,则测量结果为 20.5 mm+18.5×0.01 mm=20.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