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件

合集下载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件(共27张PPT)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件(共27张PPT)

B.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高塔的“累土”,只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
风好,社会风气好就有基础。(将“就”改为“才”)
C.近年来,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已成为中国制造商显示其最新成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一个重要平台。(将“显示”改为“表现”)
D.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能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审慎的态度,是
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将“成功”改为“成败”) 【解析】“显示”与“成果”搭配不当,应把“显示”改为“展
物、旅游……带货促销花样之多令人眼.花.缭.乱.。
【解析】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
的境地中觉醒过来。此处望文生义。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飞天”凌空》报道了在 1982 年 11 月 24 日第九届亚运会上,
中国姑娘吕伟十米跳台夺冠。(在“夺冠”后添加“的情况”)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自动驾驶车辆表现得从.容.不.迫.、稳中有进,抓住时机快速通
过……这些应用都与感知、数字地图等技术有着紧密关系。
B.起床铃一响,一觉醒来的同学们如.梦.初.醒.,个个生龙活虎。 C.三十万军民敛.声.屏.息.地倾听领袖的庄严洪亮的宣告。 D.“北京消费季”正式启动,各区特色商圈热闹非凡,餐饮、购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 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 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 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 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 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 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3 《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3 《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学课件

• 【考点2】文字清新优美是这篇特写的一大特色 • 文中运用比喻、拟人、对照等多种修辞方式,增强了作品 的形象性、生动性,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仅一组跳 水动作,记者就用了几个比喻,其中既有明喻又有暗喻, 如“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像轻盈的、笔直的 箭”是明喻,“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是暗喻。 • 【考点3】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 特写就是要对报道的某些局部作突出的重点的描绘,本文 摄取的只是跳水冠军吕伟最后夺冠的一刹那,并把这一刹 那及一连串的跳水动作用电影分镜头的艺术表现手法,逐 一摄下、定格、放大,如“轻舒双臂,向上举起”“轻轻 一蹬”“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插入碧波 之中”,等等。这一系列把吕伟的“5136”这个高难动作 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 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这就 是典型的特写。
• ⑤“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 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 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 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 ⑥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 的高分。 • ⑦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 ⑧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 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 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2.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 文脉)
正面描写跳水的精彩瞬间 侧面描写记者、裁判、观众的 反应
名师导练—基础训练
•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 (1)动作疾如流星,又xiāo sǎ(
潇洒
)自如。
• (2)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 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líng kōng( ) 凌空 翔舞的“飞天”。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比喻。展现了吕伟入水动作的轻盈、迅速、完美。 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4.本段中写到了观众的反映,还写了“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烘托吕伟动作的迅速、轻盈、完美。
5.课文结尾写到一个外国记者的表现、观众的欢呼声、印度观众的惊 讶,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烘托出吕伟这一跳的完美,也表现了作者作为一个中国人 的自豪感。
2.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 法,你能找出来吗?
运用的有比喻,如“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 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 星”,表现了吕伟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无可挑剔。
运用的有拟人。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 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间” 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意。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
关于吕伟
吕伟:20世纪80年代中国跳 水队优秀运动员。1982年、1986 年连续获得亚运会女子十米跳台 冠军,1987年世界杯跳水赛女子 团体冠军成员。
了解写作背景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 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 540多字的特写。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 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 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 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 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了解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 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
新闻特写与通讯的共同点: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采取多种文 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件25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件25张

布置作业
欣赏学校运动会上运动健儿的精彩照片, 运用本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200字左 右的新闻特写。
板书设计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跳水前
沉寂自若,风度优雅
跳水时
凌空翔舞,从容不迫,自天而降
跳水后
沸腾,如梦初醒,惊讶不已
(对照烘托 侧面描写)
消息和特写的共同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 道新闻事实。不同点是消息往往简要地报道 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 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
与这篇消息相比,你认为新闻特写有哪些 特殊的传播价值?
一般说来,消息是要报道某一新闻事件的整 体情况,并突出其中最重要的事实。新闻特写则 描写最典型、最有表现力的瞬间或片段,将其拉 长、放大、定格,从而形成一个焦点,将整个新 闻事件折射出来,这样的写法细致入微且现场感 强,为消息(甚至通讯)所不及。同时,由于新 闻特写呈现的事实是逼真细致的,而越逼真细致 的事实往往越能打动读者,因此,新闻特写往往 能赋予新闻事实以温度,使读者深受感染。
照烘托的写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 高台的前沿“沉寂自若,风度优雅”,再用 “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 这些动态的物象加以烘托,动静相宜,充分展 现了吕伟的冷静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 关注,为吕伟的起跳做了一个奇妙的铺垫。
文中还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的写法。对吕伟起跳前的沉寂自若及起跳、腾 空、入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采用了正面 描写,而对记者的赞颂,观众的掌声、欢呼声, 游泳场的气氛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这样结合 起来写,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完善, 技艺高深,精彩绝伦。
整体感知
阅读教材P9 补白部分“什么 是新闻特写”, 了解新闻特写的 相关知识。

第3课《“飞天”凌空》课件(共3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3课《“飞天”凌空》课件(共3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眼花缭(liáo)乱: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 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比喻从糊涂、错误 的境地中刚刚醒悟过来。
根据消息的结构和特点,补充标题和导语。
新华社新德标里题1:1月中2国4日运电动员1吕1月伟2亚4日运,会新夺德冠里跳水运
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 。八名各国选手 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 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 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 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 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 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 跳,导吕语伟:获中得国第跳9届水亚姑运娘会吕1伟0米在跳10台米跳跳水台赛跳金水牌比。赛中,技
三、谋篇布局
遇见前、遇见时、遇见后
写作顺序:《遇见你,真好》
开头:交代遇见你,对我的影响意义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结尾:呼应开头,再次抒发遇见你,真好!
动作一:准备——站在十米高台前沿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 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 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读课文5-8段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外国记者的赞叹、裁判的评分、印 度观众的反应。
侧面表现中国运动员技术的读写写
凌(línɡ)空 翘(qiáo)首 酷似 潇洒 新秀
轻盈(yínɡ) 悄(qiǎo)然 由衷(zhōnɡ)
屏(bǐnɡ)息敛(liǎn)声: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 畏惧、小心的样子。
比喻、拟人,写出吕伟跳水 技术高超,体态轻盈,动作 优美。
冲 过 终 点 线
赛后

第 3课《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件(共28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 3课《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件(共28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觉醒过来。 ➢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由衷:指衷心的,出
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10
文章梳理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 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内容?
11
第一部分(1)
特写吕伟起跳前的场景,交代了事件 发生的地点和人物。
第二部分(2-4)
具体描述吕伟“起跳—腾空—入水” 的过程。
8
解释词义
➢ 翘首:抬起头来。 ➢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 酷似:好像。 ➢ 慷慨:大方,不吝惜。 ➢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9
解释词义
➢ 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 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
22
文本特色
角度独特,中心突出
本文选材很独特。作者选取了跳水运动员由腾空到入水的那一瞬间,对其 进行详细生动的描写,突出了吕伟完美的跳水技术,表现了运动员为国争 光的拼搏精神。
23
文本特色
善用修辞,生动形象
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运动员的跳水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增强 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比如“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 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这里作者将运动 员比作“箭”,形象地表现了她动作的敏捷与轻盈。
24
文本特色
特写镜头,动静相衬
文章以特写的方法,按“准备—起跳—腾空—入水”的顺序具体描绘了吕伟精 彩的跳水动作,极具镜头感。描写时,动中有静、动静相衬,如准备阶段写静 中之动,起跳阶段写动中之静等。
25
题型训练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以小组第四的成绩进入八强。决赛中奇迹翻盘,时隔12年再登奥运 之巅,获得冠军。中国女排的健儿们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请你参加以“学习女排精神”为主题的 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 2.【活动二】下面是女排教练郎平的感言,这两句感言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部编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件(共35张PPT)

部编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件(共35张PPT)
采写的。
总结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① 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 ② 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 ③ 吕伟跳水后的观众反应, ④ 裁判评分等情况。
课文标题是“‘飞天’凌空”,能不能只写 吕伟跳水的内容,把其他内容删去?
不能。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 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 的动来衬托吕伟的沉静。跳水后观众的 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侧面表现吕 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静态 描写
动态 描写
以动衬静。 以白云、飞 鸟之动来衬 托她的沉静。
突出了紧张激 烈的比赛气氛,衬 托了主人公镇定从 容的心态。
1.简要分析第一段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神态描写。体现了新闻特写生动而集中地再 现人物的特点。
后半部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在 空中滞留的情态比作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 天”,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吕伟动作的美妙,表达 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❷ 多种写法,表现力强。
本文作为一篇新闻特写,以现场观察为描绘 的基础,捕捉运动员吕伟跳水这一细节,运用多 种文学手法,如比喻、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 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运动员的 精彩表演。
课文小结
这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生 动地描写了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 的精彩瞬间,体现了中国健儿的沉 静拼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文体知识
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
新 定 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
义 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

闻体裁。

①落笔集中,突出一点;②浓淡相宜,
特点
真切再现;③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④强调时效性、新闻性。


借用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件

• 阅读课文,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吕伟跳水的。
• 【交流点拨】 开头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 对照烘托的写法。
• 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 10 米高台的前沿“沉寂 自若,风度优雅” ,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 飞鸟、翘 首的观众”这些动感的环境加以烘托, 动静相宜,充分展现了吕伟的冷静冷静, 坚定自 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 为吕伟的起跳作了一个奇 妙的铺垫。
体会吕伟跳水动作的“飞动”之美。
①“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好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 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 ‘飞天’。”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 舞的“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 作轻盈,宛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仙凌空飞舞。
体会吕伟跳水动作的“飞动”之美。
如“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 般的空中转体三周, 动作疾如流星” 。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吕伟跳水的速度、动作比 作“旋风”“流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跳水速度之 快,动作之娴熟、优美。


chà( 一霎时 )
qiáo( 翘首 ) qiào( 翘尾巴 ) yīnɡ( 应该 ) yìnɡ( 反应 )
高高地在空中或高升到空中。
【凌空】
形容寂静无声。
【悄然】
眼睛看到复杂纷纭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眼花缭乱】
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 【如梦初醒】 涂、错误的地步中觉醒过来。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 要嗅一嗅现场空气的 气味是否正常, 尽可能感受是 什么气味。 要成为“新闻嘴” 。
• 要张开嘴伸出舌头舔一舔, 看是什么味道。 要勤莫偷懒。
• 要注意感受现场的冷暖,对有关东西要掂一掂,感受轻重,对 有关路程,迈开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远。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R ·八年级上册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 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 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 。八名各国选 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 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 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 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 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 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记者在撰写本则新闻时,重点采用了何种手法?
有何作用?
写法上重点采用了特写镜头。所谓特写镜头,就是通过敏 锐精细观察、迅速准确捕捉以及多种修辞手法,把特定时间、 特定地点的典型人、典型事或典型场面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 使读者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记者将吕 伟最后夺冠的刹那间一连串的跳水动作,用电影分镜头的艺术 表现手法,逐一摄下、定格、放大。将吕伟的“5136”这个高 难度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绘出吕伟精彩刹 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这就 是典型的特写镜头。
2.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从而更加表现出吕伟身 材的修长、美妙、轻盈的特点,为下文的精彩表现埋下伏笔。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舞的“飞天”, 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
阅读方法解密
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 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往往是句子中的关 键动词、修饰词(形容词、副词)、特殊词(拟声词、颜色词 等)或运用修辞、表现手法的词。答题思路:第一,了解词性 、感情色彩,分析修辞、表现手法;第二,结合语境揣摩词语 确切含义及效果,第三,体会词语所蕴含的感情。答题模式: 如是动词,按照“……,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 ……特征(情感、形象),表现了……(感情)”的格式回答 。如是形容词、副词,按照“……地描摹人(物)……的特点 (情态),反映了人物……的心情(性格)”的格式回答。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件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件

锁定1.7 秒——腾 空。
紧接着,是向前翻 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 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 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 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 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 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 绷直的足尖。
动作优美, 从容不迫, 高质量完 成!
锁定1.7 秒—— 入水。
她已经展开 身体,像轻盈的、 笔直的箭,“哧” 地插进碧波之中, 几串白色的气泡拥 抱了这位自天而降 的仙女,四面水花 则悄然不惊。
镜头似地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 完美、震撼人心!
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 写法?有什么效果?
动静结合,对比烘托的写法: 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完美,技艺精湛, 精彩绝伦
除了上述写法,还善用修辞,你能找出来吗?
随堂检测
课文二三四段动词的精妙
A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盛活开像的春地天方一,样在阳这光醉,人心芬情芳像的桃季花节一,样愿美你 57.、12少海.2壮内02不存07努知.1力已2.,20老天20大涯09徒若:0伤 比50悲邻9。:05S0u9n:d0a5y:0,3J0u9ly:0152:0, 32020July 20Sunday, July 12, 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 250、2生07命/1的2/2成0长20,需要吃饭,还需要吃苦,吃亏。Sunday, July 12, 2020July 20Sunday,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共28张PPT)课件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共28张PPT)课件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游泳场的气氛,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完美,技艺精湛,精 彩绝伦。同时将特写推向高潮,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主题突 显出来。
210 01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修辞手法美
找出文中运用修辞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①“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 ,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提示:可以从描写方法、修辞、表现手法、用词等分析。
210 01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阅读方法点播
(1)【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往往是句子中的关键动 词、修饰词(形容词、副词)、特殊词(拟声词、颜色词等)
(2)【文章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 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 铺垫、前后照应、直接、间接描写、欲扬先抑等。
210 01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修辞手法美
找出文中运用修辞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③“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 线条。”
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 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意。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 又潇洒等等。
210 01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舞的“飞天”,生 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空飞舞。
210 01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修辞手法美
找出文中运用修辞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②“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 ,动作疾如流星” 。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吕伟跳水的速度、动作比作“旋风”“流 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跳水速度之快,动作之娴熟、优美。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件(共3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件(共3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5
(二)文本阅读,批注美点
【小组合学1】 2.小组展示品美点
准备
沉静自若 风度优雅 白云瓢浮 飞鸟掠过
新闻特写的开头 动静结合
起跳
轻舒双臂 向上举起 轻轻一蹬 向空中飞去 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
中托住了 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
的“飞天”
新闻特写的手法 动作描写
腾空 疾如流星 潇洒自如 从容不迫
新闻的语言 四字词语
13
(一)补写消息,温故知新
【设计意图】 1.对前面消息的学习进行训练夯实; 2.补充交代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3.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作铺垫。
14
(二)文本阅读,批注美点
【小组合学1】 1.自读课文寻美点
新闻特写讲究形象性和趣味性,常用类似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 反映事实。吕伟了不起的一跳只用了1.7秒,作者是如何实现让读者体会 到比电视画面更有视觉冲击的形象效果的(形象化描写)? (1)自读课文,在文中圈画与批注能够展现吕伟形象化的地方,并从不 同角度进行品析。 (2)小组再读、齐读,读出“美点”。
4
教材分析•单元定位
1.以任务为导向,以活动为主,将语文听说读写融为一体 2.将语文学习与语文实践活动整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设计语文学习新路径,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系统
5
教材分析•单元定位
消息:《消息二则》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特写:《“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 伟夺魁记》
通讯:《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 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入水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 笔直的箭,“哧”地插入碧波 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 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 花则悄然不惊。
新闻特写的修辞与规律 比喻、拟人、侧面描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课件

主旨概括
• 这是一篇优美的人物特写,奇妙地捕捉到 了跳水姑娘吕伟最后夺冠的1.7秒,生动 形象地展现了她夺冠时的完善表现,给人 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赞美了中国健儿 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文中充满着满满地 自豪感和爱国情。
艺术特色
• 1、运用比喻的修辞,使文字清新优美。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 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激发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仅一组跳水动作,记者 就用了七个比喻,其中既有明喻又有暗喻,如“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 周”、“像轻盈的、笔直的箭”是明喻,“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是暗喻。敦煌著名的壁画“飞天”画的是飘飘欲飞 的仙女,记者则以“‘飞天’凌空”为题,比喻跳水姑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 精彩的比喻不但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
•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 入水 “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
水花则悄然不惊。 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
险、完善,震撼人心。
•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 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爱好的 运动员表达由衷的称赞。 这段话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描写外国记者的语言和动作,以及在场观众的反
不能去掉。这段话写印度观众的赞颂,从侧面表现了中国跳水人才众多。新人辈出,激发读者的自豪之情 与爱国情感 。
-------(原载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
讨论思考
• 1、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
①静: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 寂自若,风度优雅”。 ②动: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 这些动感的环境加以烘托,动静相宜,充分展现了吕 伟的冷静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 的起跳作了一个奇妙的铺垫。

第3课《“飞天”凌空》课件(3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3课《“飞天”凌空》课件(3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助学资料
基础预练
新题秀场
返回目录
(4)还没等观众从yǎn huā liáo luàn( 眼花缭乱 )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 身体,像qīnɡ yínɡ ( 轻盈 )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5)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qiǎo rán (悄然 )不惊。 (6)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rú mènɡ chū xǐnɡ( 如梦初醒 )的观众用 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yóu zhōnɡ( 由衷 ) 的赞赏。 (7)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xīn xiù ( 新秀 )时,惊讶不已。
助学资料Βιβλιοθήκη 基础预练新题秀场返回目录
3.在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中,中国梦之队刮起了青春风暴。其中,只 有14岁、同时也是中国代表团最年轻的选手全红婵用近乎完美的表现为中 国队再添一金,书写了新的少年传奇。请你为“跳水精灵”全红婵写一段 颁奖词。 _【__示__例__】__清__新__如__出__水__芙__蓉__,__优__雅__显__文__静__端__庄__。__你__压__住__水__花__的__身__躯__如__凡__间__精_ _灵__翩__然__而__至__,__你__流__畅__舞__姿__般__跳__水__动___作__震__惊__世__界__。__跳__水__台__上__,__巾__帼__不__让___须_ _眉__;__博__雅__多__姿__,__女__儿__端__庄__本__色__。__你__用__汗__水__换__来__掌_声___,__你__把__平__凡__变__得__绚__烂__。_ _全_红__婵__,__你__是__中__华__好__儿__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浩然,男,汉族,光明日报体育记 者。2009年在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 成立30周年大会上获荣誉奖。
樊云芳,女,汉族,1945年5月生, 光明日报社湖北记者站原站长、主任记 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首届长江新 闻奖获得者,中共十三大代表。
第9届亚运会于1982年11月19日-1982年 12月4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是自第一届 1951年新德里亚运会以来,经过了31年,亚运 会再度回到新德里。共有33个国家4500队职 员,3345名运动员,参加21种运动196项比赛。
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好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要震聋了 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
子。屏:抑止。敛:收束。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
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缭乱:纷乱。 新秀:某一领域里刚涌现的有才华、有成就的人
诵读课文
请同学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三.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什么效果?
1、表现手法:动静结合,对比衬托的写法。 开头“她站在……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以漂浮的白云、飞鸟掠过的动态,与吕伟“沉
静自若”的静态形成对比,衬托出她“沉静自若, 风度优雅”的特点。
2、表现手法:联想。
从跳水的画面联想到敦煌壁画“飞天”。显示她 身姿飘逸,开启想象,将读者引入一个优美意境。
耳,要像一部录音机。要把主要人物的话原汁原 味录下来,要把其他人物的有意义的话录下来, 要把现场物体发出的声音录下来。
鼻,要成为“新闻鼻”。要嗅一嗅现场空气的气 味是否正常,若不正常,要尽可能地感受出是个 什么气味;要呼一呼空气中氧的含量是否正常, 若不正常,也要尽可能地体验出是个什么感觉。
口,要成为“新闻嘴”。要张开嘴,伸舌 头去舔一舔,或把东西放进口里嚼一嚼, 看是什么味道,是甜,是咸,是苦,是辣, 还是酸。
比喻。把吕伟凌空的姿态比喻为“凌空翔舞”的“飞 天”,“飞天”是中国艺术中的精品,是中国人的骄傲, 用它为喻,生动地展现了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表现 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也与文题相呼应。
拟人: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
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
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吕伟在短时间内优美 自如地做完整套高难度动作,表现了她的技术高超。
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 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并 试着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 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二、除了动词,本文还善用修辞,你能找出来吗?
并试分析句子运用的修辞及其作用。
比喻: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
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 比喻。将吕伟跳水速度比作“旋风”“流星”, 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跳水速度之快,动作之娴熟。
“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 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知识链接——文体知识
新闻特写
主要表达方式:描写
特点: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截 取“局部”,而非一件事的始末或 一个人的一生,并放大细节;强调 时效性、真实性和现场感。
知识链接——文体知识
新闻特写
分类:主要有事件特写和人物特写
⒈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⒉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
课堂检测
本文是一篇 新闻特写(体裁),展示的是 我们运动员 吕伟 在第九届亚运会上,夺得 女子10米高台跳水冠军的比赛镜头。
文章既描写了运动员 起跳、 腾空 、入水 三个跳水动作,又在 最后一段以一个印度观众的惊讶 侧面 描写, 点出 爱国 主题。
亲爱的读者:
春去燕归来,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 1、三人行,必有我师。20.7.57.5.202014:4714:47:52Jul-2014:47
该届运动会共破90多个亚运会纪录。参赛 国家和选手规模都超过以往各届亚运会。中国 运动员比赛中共夺得61枚金牌、51枚银牌和41 枚铜牌,在金牌总数上超过了历届亚运会第一 名——日本队,首次居于第一位。
这届亚运会,也是“文革”后中国派选手 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引 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目光。女子10米高台跳水 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夺魁不成问题,仅仅写 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也容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于是作者独 辟蹊径,采用新闻特写的形式,捕捉、截取 新秀吕伟比赛中的几个场景,以动作分解的 方式,精雕细刻,徐徐写来,从高、险、难、 美四个字上下功夫,再现了吕伟夺魁的精彩 瞬间,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欣赏“飞天”凌空 的美丽画面。
第三部分(5-8):写了外国记者、观众等对吕 伟精彩跳水动作的反应和赞 赏以及现场的气氛。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1、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 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 楚,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
2、文章中写到外国记者的赞叹, 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印 度观众的惊讶,这些不都与“飞天” 关联不大吗?为什么还要写?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 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并 试着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准备跳水
பைடு நூலகம்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 入水的跳水动作。
字词检测 一、读准字音
凌空 línɡ 翘首 qiáo 酷似 kù 潇洒 xiāo 轻盈 yíng 悄然 qiǎo 由衷 zhōng 新秀 xiù 屏息敛声 bǐnɡ liǎn 眼花缭乱 liáo 如梦初醒 xǐng
字词检测 一、读准字音
夺魁 kuí 樊 fán 一刹那 chà 旋风 xuàn
哧 chī 气氛 fēn 震耳欲聋 zhèn lóng 凌空翔舞 xiánɡ
3、以“‘飞天’凌空”为题有什么好处?
一方面新颖别致,激发读者阅 读兴趣;
另一方面,生动形象,女运动 员跳水的优美动作,同敦煌壁画中 凌空翔舞的“飞天”那飘逸的身姿 非常相似,容易使读者开启联想的 闸门,进入美的意境。
语言品析 细处感悟
一、品读课文二三四段动词的精妙。
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
掠过 lüè 绷直 bēng 慷慨 kǎi
字词检测 二、多音字
bǐnɡ( 屏息)
qiáo(翘首)
屏 pínɡ(屏障 ) 翘 qiào(翘尾巴)
shā( 刹车 )
yīnɡ( 应该 )


chà(一刹那)
yìnɡ( 反应 )
字词检测 三、辨字形
凌 líng 凌空 绫 líng 红绫 梭 suō 梭子
3.细读课文,揣摩新闻特写的一些 常用写法。
4.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 自豪感。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知识链接——文体知识
新闻特写
定义:特写本指摄影中“放大了的近景”。 在新闻学上,新闻特写是指截取新 闻事件、新闻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 “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 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新闻特写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 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 化的报道。
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 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 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 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 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30多年了, 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 生的一样,现场动感十足,是那样的 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 而且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 当年好新闻“一等奖”。
3、描写方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1-4段,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
描写出吕伟整个跳水动作完美、精彩、令人难忘。 5-8段,侧面描写,通过记者、观众的反映,衬托 出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总结归纳 拓展延伸
总 结:
正面描写 跳水精彩瞬间 (特写镜头)
奋力拼搏
“飞天”凌空 为国争光
侧面描写 记者、观众的反映
这是一篇人物特写,全文500多字, 巧妙记叙了中国跳水冠军吕伟夺冠时的 精彩表现,体现出中国运动健儿拼搏、 奋进的爱国精神。
拓展延伸 怎样写好现场短新闻?
充分发挥五官的作用去观察现场:
眼,要像一部摄像机。要把事件中主要人物的肖 像摄下来,要把主要人物的行动摄下来,要把能 深化主题的细节摄下来,要把现场的景物摄下来。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
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
在1982年的 新德里亚运会上夺 得跳水比赛金牌的 女运动员是谁?今 天就让我们揭开这 神秘的面纱去一睹 她的芳容。
3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夏浩然 樊云芳
新 闻 特 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 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 生动的语言。
身,也不能偷懒。要注意感受现场的冷暖, 要感受现场的风向、风力。对有关东西, 还要用手掂一掂,提一提,拉一拉,推一 推,抱一抱;还要用肩背一背,挑一挑, 以感受东西的轻重。对于有关路程,还要 迈开双腿去丈量一下,看有多远。
知识拓展
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 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飞天是民族艺术的 一个绚丽形象,提起敦煌,人们就会想到神奇的 飞天。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 神,它是乾闼qián tà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 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 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 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 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 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 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 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