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语文冲刺(二)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下学期语文冲刺(二)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56分)
1. (6分) (2019高二上·四川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

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片片烟雨朦胧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________,让人恍然进入梦境。

現在,(),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何人所這,现已无从考证,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氳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

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________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踌躇彷徨,那么宁静,那么典雅。

油纸伞不仅脸我走过少年和童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变、破损、直到永远地消失。

如今,油纸伞早已被自动伞,折叠伞所取代,它们做工精细,变化无穷,如五彩的花朵在大街上、小巷里次第开放。

虽然我清楚地知道,它们也源于油纸伞的构想,是油纸争的沿袭,但已缺乏了油纸伞的诗意,因为它们已没有了木质的温润,油纸的芬芳;没有了其张开时的热烈、坦诚和闭合时的羞涩、__________,已缺失了一个民族的古典情怀。

所以,当若诗若梦的油纸伞逝去后,我们就再也无缘读到一首像《雨巷》那样令人心澄眼热的诗歌和一个像《白蛇传》那样________的故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接踵而至眉清目秀情不自禁缠绵悱侧
B . 纷至沓来明眸皓齿含情脉脉缠绵悱侧
C . 接踵而至明眸皓齿情不自禁辗转反侧
D . 纷至沓来眉清目秀含情脉脉辗转反侧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

B . 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C . 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

D . 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

B . 油纸伞不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

C . 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

D . 油纸伞仅陪我走过少年和童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霉变、破损,直到远地消失。

2.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杯具”,一般指生活中的盛水器具——杯子,但我们发现不仅如此:
①刚刚过完今年光棍节的李超心情还不错,他觉得自己十分有希望结束多年的“杯具”恋爱史,因为他发现,身边的“校园红娘”越来越多了!
②医学免疫博士却缺乏受挫免疫能力,敢跳楼却不敢面对现实,确实是“杯具”。

(1)
“杯具”是“悲剧”在电脑输入过程中的词语变异形式,本身属于别字,是对语言规范形式的偏离。

但“杯具”一词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广泛流行。

请你体味上面两个示例,从积极的角度简述“杯具”一词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并分别解读“杯具”一词在两个示例中蕴含的情感或态度。

(2)
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现代生活异彩纷呈,网络变异词语层出不穷,如“木有”“大虾”“童鞋”“斑竹”“打铁”“果酱”。

请以其中一两个为实例,并联系汉语词汇演变的历史谈谈你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

要求:中心明确,结构相对完整,层次分明,语言简洁、生动、形象;③不超过150字。

3. (6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文学史上,女性文学的辉煌只如,转瞬即逝。

然而,在这其中,却有一种文学体裁在三百多年中一直,照亮着女性文学创作的天空,拥有广大的读者和作者群,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就是弹词。

弹词,又称为南词。

其形式散韵相间,有说有唱,边弹边唱,唱词基本为七字句。

在封建社会,广大的女性,日处深闺之中,无以自遣,她们的理想、抱负只能托于幻梦。

而弹词通俗易懂、,易为一般群众所接受;故事情节曲折,富于幻想;又往往以女性为主人公,叙最为她们所关注的婚姻情爱之事;()。

弹词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它的文本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文体。

作为一种叙事文学,它们常常是,几十万字至一百万字不等。

在弹词作品中,既有了说唱表演的痕迹,又有着文学的特征。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只有将之真实面貌凸现,弹词才能真正展现出来。

从中也可见中国文学中雅与俗的转化与结合,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交融与变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过眼云烟长盛不衰浅尝辄止鸿篇巨制
B . 过眼云烟经久不衰浅尝辄止连篇累牍
C . 昙花一现长盛不衰深入浅出鸿篇巨制
D . 昙花一现经久不衰深入浅出连篇累牍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且弹词七言韵文的形式,便于记诵,富有音乐性,正投合了她们的欣赏习惯。

B . 且弹词七言韵文的形式,富有音乐性,便于记诵,正投合了她们的欣赏习惯。

C . 且弹词正投合了她们的欣赏习惯,七言韵文的形式,富有音乐性,便于记诵。

D . 且弹词正投合了她们的欣赏习惯,七言韵文的形式,便于记诵,富有音乐性。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 . 在弹词作品中,既有文学的特征,又有着说唱表演的痕迹。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将之结合起来,才能凸现弹词的真实面貌。

B . 在弹词作品中,既有着说唱表演的痕迹,又有文学的特征。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将之结合起来,才能凸现弹词的真实面貌。

C . 在弹词作品中,既有文学的特征,又有着说唱表演的痕迹。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将之真实面貌凸现,
弹词才能真正展现出来。

D . 在弹词作品中,既有说唱表演的痕迹,又有着文学的特征。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将之真实面貌凸现,弹词才能真正展现出来。

4. (6分) (2019高一下·大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______________。

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____________找到“桃花源”。

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

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______________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

陶渊明大怒:“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连夜罢官而去。

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

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______________的《桃花源记》。

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地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

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空中楼阁顺藤摸瓜大张旗鼓脍炙人口
B . 海市蜃楼按图索骥大刀阔斧脍炙人口
C . 海市蜃楼顺藤摸瓜大张旗鼓喜闻乐见
D . 空中楼阁按图索骥大刀阔斧喜闻乐见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人们把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B . 人们从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C . 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不同的人对理想家园的理解认知。

D . 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种山水布景、一个社会模式、一种人生哲学,深深
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B . 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个从来没有的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C . 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种从来没有的山水布景、社会模式、人生哲学,在后人心中深深地植根。

D . 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5. (6分) (2015高二上·芒市期中) 两个同学要去参加运动会,他们都邀请好友为其助阵。

请分别拟出两个同学的邀请语。

要求:话语得体,符合规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1)
一位同学幽默地说:________
(2)
一位同学含蓄地说:________
6. (6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和配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倒U曲线”,又称库兹涅茨曲线,是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于1955年提出的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是发展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

在心理学中也存在许多“倒U曲线”,下图是根据重复次数与效果之间关系形成的“倒U曲线”图。

(1)请你依据上图,概括出效果曲线图的特点。

要求:语言连贯,不超过50个字。

(2)我们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都经历过父母或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假如你正面对一位“苦口婆心”教育自己孩子的母亲,你想对这位母亲说点什么?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80个字。

7. (6分) (2020高三下·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

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

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
B . 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
C . 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
D . 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B . 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C .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D .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B . 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
C . 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
D . 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
8. (6分) (2019高三上·安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翻拍经典,成为当下不少创作者的选择,其中,不乏超越前作的精品,但随着翻拍频率、数量的不断提升,问题愈发,不少翻拍剧泯然众人,遭遇口碑危机。

颠覆的改编、雷人的剧情,让不少观众对翻拍剧产生抵触情绪。

翻拍剧遭质疑,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比如,有的翻拍剧只顾热度和流量,导致作品;有的为搏眼球,一味搜奇猎艳,牵强附会;有的为了创新而创新,加入不合逻辑和常识的内容;有的海外取材,却机械地复制粘贴,导致严重的“水土不服”……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是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

今天,各种拍摄、制作技术不断进步,而我们的胸怀、创意也要跟进。

(),才能发现的素材,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突显甚至粗枝大叶源源不断
B . 凸显或者粗制滥造滔滔不绝
C . 凸显甚至粗制滥造源源不断
D . 突显或者粗枝大叶滔滔不绝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B . 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C . 这不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

D . 这不仅是翻拍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在翻拍的过程中出现种种不良创作倾向造成的。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唯有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
B . 唯有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提升,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增强
C . 唯有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
D . 唯有不断增强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提升文艺原创的能力
9. (2分)下面两个语段都出自法国总价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

语段(一)中的画线语句,是从说“布告牌传出坏消息”转换到说“‘我’上学的情形”;语段(二)中的画线语句,是用“最明白,最精确”解释“最美的语言”。

根据各自语境,在【甲】【乙】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语段(一)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甲】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语段(二)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乙】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A . 【甲】破折号【乙】破折号
B . 【甲】逗号【乙】句号
C . 【甲】破折号【乙】句号
D . 【甲】逗号【乙】破折号
10. (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西方世界以“自由”“平等”“民主”为核心内容的发展理念与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如以赛亚·伯林所说,西方世界“声称得救的道路只此一条。


B . “左手”在美国俚语中有“不好”的意思,例如“左手船”——偷渡船、“左手恭维”——虚情假意、“左手婚姻”——门户不当等等。

C . 她笑笑说:“有这么多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多好的街坊,我呀!还得活一辈子!”
D . 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陈垣《史讳举例•序》)学人对其起源进行探究,是很有意义的。

11. (2分) (2019高一上·南昌期中) 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 大约五、六点钟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突然发生了。

B .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C . “班里发生的这件事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

”班主任严肃地说。

D . 贺斯认为,不管你演什么,“总要使它单纯,始终—致。

”为此,他替戏剧制定了一些“法则”。

12. (2分)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白居易在谈诗歌创作时说:“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

(《与元九书》)
B . 李白与杜甫是唐诗星空中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一个浪漫奇绝,一个情深意永。

C .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读诗,就是要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的语言的韵味。


D . 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
二、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18分)
13. (6分) (2019高三上·房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盖尝求之于六经(1),至于《诗》与《春秋》之际,而后知圣人之道,始终本末,各有条理。

夫正化之本,始于天下之易行。

天下固知有父子也,父子不相贼,而足以为孝矣。

天下固知有兄弟也,兄弟不相夺,而足以为悌矣。

孝悌足而王道备。

此固非有深远而难见,勤苦而难行者也。

故《诗》之为教也,使人歌舞佚乐,无所不至,要在于不失正焉而已矣。

《春秋》力争于毫厘之间,而深明乎疑似之际,截然其有所必不可为也。

不观于《诗》,无以见王道之易。

不观于《春秋》,无以知王政之难。

自孔子没,诸子各以所闻著书,而皆不得其源流,故其言无有统要,若孟子,可谓深于《诗》而长于《春秋》者矣。

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

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计。

至宽而不可犯,至密而不可察,此其中必有所守,而后世或未之见也。

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

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2)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3)之也。

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

是皆穿窬之类也。

”惟其不为穿窬也,而义至于不可胜用。

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

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

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

(取材于苏轼《孟轲论》,有删改)
【注释】①六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

②穿窬(yú):穿墙(偷盗)。

③餂(tiǎn):取,谋取。

(1)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盖尝求之于六经求:研究
②父子不相贼贼:伤害
③使人歌舞佚乐佚:通“逸”。

安逸、安闲。

④深于《诗》而长于《春秋》者矣深:深刻
⑤充乎天地,放乎四海乎:相当于“于”,在。

⑥而毫厘有所计计:论述、涉及
⑦而仁不可胜用也胜:尽
⑧此其所以为孟子欤所以:用来……的
A . ①⑥
B . ②⑦
C . ③⑤
D . ④⑧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始终本末,各有条理(做事)要始终如一,并遵循一定的规律条理。

B . 《春秋》力争于毫厘之间,而深明乎疑似之际《春秋》一书努力在细微的事件之间,揭示历史的是非疑惑。

C . 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士大夫们)可以说却不说,是用这种不说话的方式谋取(利益)。

D . 惟其不为穿窬也,而义至于不可胜用只有不做(类似于)穿墙偷盗的(谋求私利的事),“义”才能成为用不尽(的财富)。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要从天下容易做到的事情开始来匡正百姓行为,达到教化人民的目的。

B . 看《诗经》可以知道建立王道的容易,看《春秋》可以知道建立王政的艰难。

C . 自孔子逝世之后,除孟子外,诸子百家都没有真正探寻到孔子学说的源流。

D . 作者认为,后世学者研究孟子学说应主要关注其“仁义”的核心思想。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天下固知有兄弟也,兄弟不相夺,而足以为悌矣。

孝悌足而王道备。

(5)作者认为“其道始于至粗”,意思是孟子的思想从浅近之处开始。

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对作者的观点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节选自《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4. (6分) (2019高三上·仙游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德玄,字禹锡,郑州荥泽人。

善医术。

太宗尹京邑,召置左右,署押衙,颇亲信用事。

太祖大渐之夕,德玄宿信陵坊,夜有扣关疾呼趣赴宫邸者。

德玄遽起,不暇盥栉,诣府,府门尚关。

方三鼓,德玄不自悟,盘桓久之。

俄顷,见内侍王继恩驰至,称遗诏迎太宗即位。

德玄因从以入,拜翰林使。

太平兴国二年,陈洪进来朝,命德玄迎劳之。

船舰度淮,暴风起,众恐,皆请勿进。

德玄曰:“吾将君命,岂避险?”以酒祝而行,风浪遽止。

三年,迁东上阁门使,兼翰林司事。

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又加领本州防御使。

五年,坐市秦、陇竹木联筏入京师,所过矫制免算,又高其估以入官,为王仁赡所发,责授东上阁门使,领本州刺史。

陕府西南转运使韦务升,京西转运使程能,右赞善大夫时载,坐纵德玄等于部下私贩鬻,务升洎能,并责授右赞善大夫,载将作监丞。

是冬,车驾幸魏府,命总御营四面巡检,掌给诸军资粮。

德玄攀附至近列,上颇信其言,繇是趋附者甚众。

或言其交游太盛,遂出为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

逾年,复拜慈州刺史,移知环州。

时西鄙酋豪相继内附,诏以空名告敕百道付德玄,得便宜补授。

顷之,以疾求致仕,优诏不许。

淳化三年,改本州团练使、知邠州。

未半岁,复典环州。

李顺之寇西蜀,移知凤州,兼领凤、成、阶、文等州驻泊兵马事。

咸平中,入朝,真宗命坐抚劳,访以边事。

俄出知并州兼并代副都部署,移镇州,受代归阙。

景德初,卒,年六十五。

大中祥符中,其子继宗上章,恳祈赠典,上悯之,特赠郑州防御使。

(节选自《宋史·列传六十八·程德玄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