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写作中多角度分析的能力,教会学生选取立论最佳角度的方法;尽可能地培养学生多思善想的良好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教会学生选取立论最佳角度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一幅图,导入。

出示课件,提问:你看到的是一幅什么图画?(这幅图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花瓶或者是两个人的脸。

)达芬奇的老师佛罗基尔说:“即使同一个蛋,只要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

”苏东坡也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也是这样,要学会选取立论的角度。

出示课件横看成岭侧成峰——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二、教学主体内容: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
才能成功。

反面:正因为那里不戴帽不穿鞋,才可以开拓新的广阔市场领域,可以大有作为。

侧面(1)每个人总是要有自己的一套本领。

(2)做什么事都要扬长避短,方能百战百胜。

全面:决定事情不能盲目行动,必须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小结:立论有多向性,要善于从不同的方面来立论。

3、教学板块二、自发地议,走进思辨的王国
重在研讨立论角度的最佳化
(1)立论的亮点——新颖性(新)
文章中要表现出新的见解、新的认识。

分两步进行:先从上例中不同的几种立论小结得到;再训练“新颖性”,让学生感知逆向思维。

出示课件
“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学者高人,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
——宋代魏庆之
课堂链接一:反弹琵琶法、旧瓶新酒法。

让学生举例说明
比如东施效颦、开卷有益、班门弄斧、人言可畏、近墨者黑等。

2、立论的生命——准确性(准)
课堂链接二:鲁迅《立论》中的故事。

出示课件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课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睛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了。

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

——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

’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

’他于是收到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

’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说谎。

但说谎的得好
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说谎,也不遭打。

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瞧瞧,那么……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
立论先要正确——没有错误,符合时代精神,符合民族传统美德。

而立论的准确性是指合乎试题要求,不偏题,不离题,不走题。

同时要有针对性,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至错误思想,运用正面引导和批评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

出示课件准确性——立论的生命
问:前边对《鲁人徙越》的立论有不准确的吗?
明确:有,第三个不准确。

3、立论的灵魂——深刻性(深)
论点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挖掘出事物的生活的底蕴。

深刻性——立论的灵魂
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追究问题罢了。


由“果”溯“因”法:析“因”立论,把握
“因果链条”,先立足于原材料所述事件的“果”,再去追溯,列举造成此“果”的种种“因”,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储存的论据材料和思想认识水平情况——去择其一
“因”进行立论。

课堂活动
请以“手”为例,体会立论深刻性的特点。

课堂链接三:讲解歌剧《白毛女》创作的起因,正因为具有深刻性才会吸引人。

出示课件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人在一座破庙看见一个鬼,长着长长的白头发。

就有人报告给了当地政府,于是派人抓住了这个鬼——原来是一个人。

她因地主逼租,常年生活在山上。

这时山上没东西可吃的了就下山来找吃的。

本来就这样一个故事,剧作家们一加工,主题成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4、教学板块三:自信地写,敞开思索的大门
出示课件要求学生讨论:这个材料可以从几个角度立论?你认为最佳立论是什么?并说明
理由。

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
莫胜于水。

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味。

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

水》(议论文),可从以下几方面,提炼论点:
1、从运动的角度,论点可提炼为: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2、从坚持的角度,论点可提炼为:水滴石穿,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从舟行水上的角度,论点可以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志者当做时代的弄潮儿。

4、从时间如流水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有志者应惜时如金。

5、从流动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6、从浇灌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滋润了绿叶,滋润了生命,也造就了自己。

7、从水只向前流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遇到阻碍,不但不退缩,反而激发出更大的气势。

5、教学板块四:自得地听,引入思绪的佳境
教师朗读范文《坚硬的水》出示课件
轻轻地,柔柔地,从岁月的隧道流过,如一支幽远的古曲;淡淡地,悄悄地,从沉寂的心头掠
过,如一声如雷的钟磬。

因为找寻,你升腾为一片四处漂泊的云;因为守候,你凝结成一滴清晨沉睡的雾;因为坚持,你消瘦成飞瀑下的一线涧水。

水!坚硬的水!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的是你么?一片汪洋,望之不尽,不似天空遥不可及,不似险峰高不可攀。

每天,只是匆匆、匆匆地向前飞奔。

面对着这种博大与从容,人不能不暗叹自己的微不足道。

还能有什么言语呢?唯有敬畏而已。

在这里,黄河以一个强者的姿态告诉我:真正的胜利者,不是站在前台指指点点的人,不是自以为是、不可一世的人,而是面对世间的纷繁,勇往直前、永不退缩的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说的是你么?百米之外,即闻水声如雷。

近看,即见水滴千万奔腾而下,激起银浪无数。

一阵风过,身边便如细雨纷飞,使人不禁生疑:莫非来自天边?一路所见,尽是奇观异彩,唯她,洁白晶莹,不染纤尘,一改先前所见的柔媚。

与彩霞携手,借高山深涧,只为一展水之力量、水之玄妙。

这时,瀑布的声音告诉我:只要有心,柔弱亦可化
为刚强;只要有志,平凡亦可化为奇迹。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说的是你么?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

这话真是道尽了自然界物质的水和社会中平头百姓的特质。

善待自然,善待百姓,真是一个道理。

百姓逼急了会起来造反,自然逼急了也会反抗的。

这些年来,世界各地的海啸、地震、天气变暖而引发的水灾,还少么?你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气势磅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的是你么?我的家乡属古云梦泽,南面浩浩荡荡的长江穿境而过,北面东荆河缓缓流淌,境内湖泊众多,河港密布。

一部家乡的历史,应该就是一部与水共存的历史。

东荆河水,莫非就是我梦中的沧浪之水么?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家乡的河滩,满目皆水,到处都是水流的脚印。

细细的、柔柔的印痕,细细的、柔柔的脚步。

可就是这些看似细小的脚步,踏出了开阔,踏出了欢乐,踏出了一片生命的天地。

是的,她们成功了,再坚硬的岩石也不能不在她们脚下俯首称臣。

她们或许不是奇迹,但她们却用自己纤细的手指创造出了奇迹!东荆河水对我耳语:我们或许无法改变与生俱来的特性,但是只
要有梦,便有希望;只要用力呼吸,便能看到奇迹!
水之形,无处不在;水之魂,亦无处不在。

世间之水,总是含蓄而不怯懦、雄劲而不张扬地向我们诉说着生命的坚强——如山,高峻挺拔,巍然屹立,在一成不变与瞬息万变中诠释永恒;如风,翩然起舞,日行万里,在千回百转之际笑看万物之僵行拙步。

坚毅与力量,永远是水的主题曲!
三、课堂小结
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学会选取立论的角度作文,你的文章一定精妙;学会选取立身的角度做人,你的人生一定精彩!
四、布置作文训练题
五、以上面的材料为题,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附板书设计多向性:正面、反面、侧面、全面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立论的亮点——新
最佳化立论的生命——准
立论的灵魂——深
一、导入新课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多侧面的,而我们认识事物也可以有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所以我们对同一事物、同一问题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认识。

例如对于项羽这个历史人物,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司马迁认为项羽“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充分肯定了项羽的成就;李清照也对项羽作了充分肯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而毛泽东同志则批评项羽沽名钓誉,他在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说我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下面我们一起来温故知新,根据教材“话题探讨”中“滥竽充数”的例子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主要有哪些角度呢?
二、讨论思考
学生讨论后,小结并明确:
正面思考: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

侧面思考: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给
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表扬齐湣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

反面思考: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没有继续硬占位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从人物角度方面分析:
南郭先生:不求上进,弄虚作假
齐宣王:大锅饭制度,在上面听,不联系群众齐湣王:不墨守成规,锐意改革,能够深入群众
队长:失职,不注重管理,用人不当
队友:应帮助南郭先生,发挥集体主义、团队精神
三、方法导引
根据刚才同学们讨论的情况和老师的小结,思考一下:对一个事物或材料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哪些角度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如下:
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
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

材料作文立意方法例析
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或一段名人轶事,或一个寓言故事,或一句名言谚语,或一幅幽默漫画,但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材料,其主题都是非常明确的。

要准确地把握住材料的主题,就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做到全面地认识问题。

只有这样文章的立意才会准确而有深度,避免视角的片面性,出现离题、偏题的现象。

为此,我们特举一例进行立意分析,材料如下: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那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
针对这一材料,考生可以从四个角度来立意。

(1)正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思考下去就会发现,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夫妇的特长到越国去,就会无用武之地,必然会穷。

就这点来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跑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的观点提出质疑,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

据此,对上述材料就会产生一个疑问,鲁人夫妇到越国去就一定会受穷吗?说不定正因为越人
的赤脚、披发,鞋帽反而会大有市场,鲁人夫妇会因此而发达呢。

这就要求鲁人夫妇具备革新精神,勇于去尝试、去开发了。

这种立意需要考生开拓自己的思维能力,寻求新方向,提出新见解,属于发散思维的范畴。

(3)延伸立意:就是通过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使原材料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得到延伸。

考生可以设想一下,鲁人夫妇在听了劝告之后,会有什么反应呢?去还是不去
呢?他们的决定又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这
当中的过程就需要每个考生发挥恰当的想象,从而提炼出一个合理的观点。

这种立意就是对原材料的进一步延展,立意也就更深了一层。

这样的立意有利于考查考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
理能力,也容易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

(4)类比立意:这种立意方式是最普遍的一种。

主要通过联想,把已知的材料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通过这种方式将材料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类比,从而得出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进行统筹分析,要考虑可行性与效益的问题,做到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这种立意便于联系实际,写出富有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的文章来。

四、课堂训练
1、阅读课后《写作练习》训练二,根据下面的材料,思考写作角度。

教师提示:我们先把材料内容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去分析、理解,就不难把握这段文字的含义,
不妨设立几个问题入手。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泰勒斯观望星辰的目的是什么?――探索宇
宙的奥秘,进行自己的研究;
他为什么会掉进坑里?――只顾钻研,一心探索,没看脚下;
假如他既看天空又顾脚下该怎样?――不会
掉进坑里,也不会得出“明天有雨”的结论;
由此可以确立这样的观点:目中无“坑”恰恰是心中有“星”的表现;而唯有这样的“痴迷”才能成就大事……
2、根据下边材料,联系实际,运用辩证思维,看能提炼出几个观点。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地神盖娅的儿子安泰在和敌人赫拉克勒斯格斗时,只要脚不离大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母亲那里汲取力量,击败任何强大敌手。

但不幸的是,这个奥秘被对手发现,安泰被诱骗到空中,离开大地的安泰因得不到能量而被扼死。

(提示:从三个人物入手)从安泰角度分析,失败是因为离开了大地母亲,失去力量的来源。

据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
①个人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②党只有紧密依靠群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③决定问题不能盲目行动,必须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④时刻不忘中国母亲的栽培。

从母亲的角度分析,可以提炼出:⑤适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要是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⑥让“安泰”们早些独立;⑦看起来是爱,其实是害。

从敌人赫拉克勒斯的角度分析,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⑨出奇才能制胜;⑩要讲究方法。

如果运用求异思维,进行假设推理,假如安泰知道自己离开母亲便失去力量,他就不会被对手骗到空中,由此可以提炼出:⑾要有自知之明,才能无往而不胜;⑿做什么事要扬长避短,方能百战百胜;⒀要不断完善自我
五、迁移延伸
选择最佳角度立意训练
一个题目或材料虽然常常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但并不是每个角度都可以写出好文章的。

原因在于:一、我们并不是对每个角度所涉及对内容都是熟悉的。

二、有些角度很一般,写出的文章难免人云亦云,平平淡淡。

另外,有些材料本
身就有鲜明的情感价值趋向,并不能多角度地多向立意。

那么,选择议论角度的要领有哪些呢?
写作应选取的角度是:
1、题目或训练要求限定的角度
2、能触及题目或材料主旨的角度
3、有时代感、针对性的角度
4、具有新颖性的角度
5、最适合自己的角度(最能发挥自己水平的角度)
六、活动探究
1、根据下面材料,作多角度立意后选择最佳角度训练。

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一生写了104部科幻小说。

当初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回。

他当时既痛苦又气愤,打算将稿子付之一炬。

他妻子夺过书稿,给他以鼓励。

于是他尝试着走进第16家出版社。

经理赫哲尔阅读后,当即表示同意出版,还与儒勒?凡尔纳签订了为期20年的写作出版合同。

这则材料叙述时没有一定的中心,属于开发性
材料,分析材料中人物、人物关系、故事的不同侧面,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出结论:
角度立论
凡尔纳1、成功在于不懈努力
妻子2、鼓励给人信心促人成功
赫哲尔3、从事一项事业需要胆识
凡尔纳与赫哲尔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凡尔纳与赫哲尔5、伟人背后总有无名英雄
辨析:以上立意都是正确的,下一步就是选取最佳立意。

总体分析可以得出,1、2、4、5立论比较一般,很多人都容易选这几个角度来写,3立论深刻新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选择“安泰与赫拉克勒斯”故事中的最佳角度。

辨析:从安泰的角度出发,“⑾要有自知之明,才能无往不胜;⒀要不断完善自我”这两个角度
立意较新,可以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来。

从母亲的角度来看,“⑤适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要是培养孩子自立能力;⑥让“安泰”们早些独立;⑦看起来是爱,其实是害。

”三个角度的内容一致,可以合并: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不能溺爱。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三个观点都强调方法,角度不同而已,“⑨出奇才能制胜”有一定的新颖性和时代感。

七、发散思维与作文
1、思维方法
抛弃习惯性思维 , 遇事从多种角度和多种方向进行多方面的思维 , 考虑多种因素 , 想像
各种可能,甚至包括某些人以为不切实际的、可笑的方法, 只有到最后, 才靠直觉和逻辑进行
判断、筛选, 这就是发散性思维。

这是创新思维的精髓之一。

人的创新思维强调思维的发散性, 没有思维的发散过程 ,就不会发现事物的新领域、新方法、新因素。

发散性思维不满足于已有的思维成果, 总在探索新的方法的思路。

爱迪生试制灯泡灯丝时, 试验了一千六百多个不同类
型的方案 , 一直到最后找到碳化棉丝才告成
功。

发散性思维有多种表现形式, 主要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

多向思维要求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 , 即发挥思维的活
力 , 使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

侧向思维是要求把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别的领域
交叉起来, 并从别的领域取得思想上的启发,
用来解决本领域内问题的思维方式。

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 用的就
是侧向思维。

其他如鲁班从草拉破了手得到启示, 发明了锯, 也是侧向思维。

反向思维就是从相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电产生磁得到启示 , 反问自己 , 磁能不能
产生电 , 最后终于在1821 年制成了世界上第
一台发电机。

多向思维之于作文 , 旨在训练学
生在思维时 , 要学会对同一问题、同一素材、
同一题目、同一体裁的不同处理 , 或者是角度
的不同、立意的不同 , 或者是构思的不同、手
法的不同等。

作文中的多向思维可分为客体发散和主体发散。

客体发散是就写作对象而言, 对象的特性不
是单一的 , 而是多侧面、多层次、多因素、多变量的 , 比如写“粉笔”,可作如下发散 : 色彩一洁白 , 形短小, 原料纯净, 质地一坚硬, 属性一易碎, 脾性一默然……主体发散是就写
作者而言的 , 作者在能力、素质、修养、经历、认识问题的角度、方法各不相同 , 面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 , 各自的感受和认识 , 也是有差异的 ,所谓“以我观物 , 故物皆着我之色
彩”( 王维 ) ,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 所谓 " 一千个读者 , 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 也是这个
意思。

因此同样面对春天,有人高歌 " 春色满园关不住 ", 有人低吟 " 流水落花春去也 " 。

同样面对秋景 , 有人但见 " 秋天万里净,山暮澄江空 " 的明丽 , 有人却见" 寂寞梧桐 , 深院锁清秋 " 的凄婉。

侧向思维 , 在写作上就是不同领域不同思路交汇 , 在交汇处获得新的观点 , 找到新的解
决问题的办法。

在文学创作中 , 散文是散文 , 诗是诗 , 散文与诗的交汇就是散文诗; 小说是小说 , 摄影是摄影, 小说与摄影的结合使产生摄影小说。

这说的是文体交叉。

实际上在写作过程中更多的是从不同领域探讨同一问题, 用不
同思路来分析同一对象, 利用局外的貌似无关
的信息来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 我们常说的
旁敲侧击 , 就是运用侧向思维来解决问题。

反向思维就是求异思维 , 指与人们惯常的思
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

反向思维之于写作, 即古人所谓的 " 翻案法 " 。

培养学生的反向
思维能力 , 对于学生写出创新作文是一条有效
途径。

客观对象的两面性 , 为反向思维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但是另一面我们在求异的同时 ,
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为求异而求异往往导致我们忽略事物的两面性, 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
个极端 , 显然是不对的。

反向思维的作文一般说来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就一般的常用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 , 比如对
一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大凡名人名言、警句成语 , 都有一定的哲理或
警策性 , 旷日持久, 人们习以为常 , 往往容
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 即对观点或事物产生一
种 " 从来如此 " 的固定看法。

其实, 不少名
言警句所论的是事物属性的一个方面, 或者是
就一个角度而言。

我们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从反面去想一想 , 比如 " 良药苦口利于病 ,
忠言逆耳利于行 " 反思到良药裹糖衣 , 人们更爱吃 , 同样利于病, 进而想到做思想、工作关键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不一定要逆耳 , 推心置腹 , 促膝相谈, 犹如春风化雨, 更能使人茅塞顿开, 心悦诚服。

另一种类型是针对某一文章的某一具体观点, 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

这种商榷性的文章, 针锋相对, 旗帜鲜明。

2、迁移训练
(1) 以“雪”为题 , 运用发散思维 , 写出三个以上的主题。

(2) 写出下列事物的两面性。

a. 虎
b. 蚕
c. 笑
d. 哭
(3) 请就下列名言、成语 , 提出新的观点。

“艺高人胆大”、“人言可畏”、“欲速则不达”、“出头橡子先烂”、“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知足常乐”、“开卷有益”、“识时务者为俊杰”
(4)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 , 让人去说吧!”根据这段名言 , 联系实际拟出两篇不同观点文章的开头 , 要求开头必须体现观点。

(5) 以牛为对象 , 类比现实生活 , 用发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