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组合作建设的心得体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组合作建设的心得体会论文
我决定乘着这股改课之风,去亲自尝试这一种新型的课堂。
而尝试的过程中,最初遇到的困难是小组的建设与培养。
一、该怎么样来建立小组?一开始我觉得一个小组的建设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之前语文课堂上也有类似的小组讨论交流,可是当我真正按照“同组异质,组间同质”来组建小组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件很讲究的事情,为了能够做到分工明确,各科统一,我特意和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一起来协商:1、小组人数的确立。
一般小组人员在4-6之间比较适合,我们考虑到在讨论交流时,每个组员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交流,另外可能能出现更多新的思想、观点,所以我们最后将小组人数定为四人。
2、小组的座位安排。
一开始,我们决定让小组围成一桌,面朝黑板,这样更方便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可是,我们考虑到这样一来,小组的合作意识可能会增强,但也会带来一系列弊端,如:作业更容易收齐了,因为学生学会“请教”了;考试成绩更好了,因为学生学会“参考”了;教室更热闹了,因为学生学会“交流”了,这样一来,老师似乎省心了不少,但这样往往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而且,上课时前面两个学生回头组成四人小组讨论花不了太多的时间,所以我们决定不围桌。
3、小组成员的座位顺序。
因为每个小组必须要有一个能力比较强的人来担任小组长一职,能够很好地组织组员进行课堂的讨论交流,所以我们三个老师协商着选择出12个小组长,分别让他们坐在左后排的位置上,接着让一些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坐在他们的旁边,也就是右后排的位置上,左前排和右前排我们分别选
择出一些学习比较自觉的和学习一般的同学就坐,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进行小组长的管理,同时也形成同桌之间的互帮互助,前后之间的互帮互助的学习网,又做到了各组之间的均衡。
4、组员的分工。
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资料员一人。
小组长应选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
他的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全体人员一起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开展讨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包括合作学习的结论、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中某人遇到的学习困难及解决过程等,因此,记录员应选择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快的学生担任。
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
资料员应选家有电脑,家庭背景较好的同学担任。
这样组内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避免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泛泛而谈,又避免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搭车”现象。
当然,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还可以互换角色。
二、该怎么样来培养小组长?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
”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
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组织纪律散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
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
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
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当然,理论应指导于实践,在我们班的小组长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例如:我们班在上《九寨沟》这一篇课文时,提出这样的要求:让每个小组确定一处景物来品读感悟,可是组员四个人意见产生分歧,每人选择的是一处景物,这时候小组长没办法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确定论题,于是,光争论选题就花费了很多时间,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小组长还没有能力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组长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所以,小组长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要在不断地探索实践过程中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班级的小组长培养方法,并加强训练。
勿容置疑,新课程离不开小组合作,而新课程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正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参与不主动、活动中缺乏平等的合作精神、教师合作学习教学中调控能力及教学技能还有待提高等。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在今后,我会继续研究这种改课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